-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共214题
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18.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7. Na+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 Na+和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___(填“会”或“不会”)改变。
(2)Na+可与___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______。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___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的。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_____。
正确答案
(1)不会
(2)HCO3- 7.35-7.45
(3)内流 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试题解析:(1)0.9%的NaCl溶液是成熟红细胞的等渗溶液,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水分进出平衡,细胞形态不会改变。
(2)Na+可与HCO3- 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维持血浆PH值相对稳定。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7.35-7.45。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内流,产生兴奋。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3.有关“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血液中 K+ 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下图为某类突触的信号传递的示意图,这类突触中特定的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是 ,其中的多巴胺是从 通过 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2)当多巴胺与 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此时膜电位的变化是 。多巴胺作用完成后正常的去路是 。
(3)可卡因是一种神经类毒品,由图可知,其进入突触间隙后会 ,使突触后神经元 ,导致大脑“奖赏”中枢的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最终造成人对可卡因产生依赖的不良后果。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胞吐(外排)
(2)受体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通过多巴胺转运载体运回突触前神经元
(3)阻碍多巴胺的回收 持续兴奋
知识点
右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29.为探索治疗机体对于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直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 ( ),传至末梢,释放 ( )作用于突触 ( )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号和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给药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称为D鼠。
(2)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群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D鼠 ( )
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D鼠 ( ),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
(3)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能与编码酶A的mRNA互相结合的,含22个核苷酸的RNA,它能进入细胞,促进编码酶A的mRNA降解,将这种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注射到D鼠相关脑区,引起酶A含量明显下降,D鼠对药物的依赖降低,进行本实验时,要同时进行一个对照处理,将一段小RNA用( )【填写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或溶剂M】溶解,注射到D鼠的相关脑区,这段小RNA的最佳设计为:与试验组使用的小RNA相比,其核苷酸的( )【多选,只填序号】
a.种类相同
b.种类不同
c.数目相同
d.数目不同
e.序列完全相同
f.序列完全不同
若此对照组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无明显变化,则可以证明 ( )等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
正确答案
(1)兴奋 神经递质 后膜
(2) 按压给药杆的次数 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明显少
(3)溶剂M a c f 溶剂M、不能和编码酶A的mRNA形成互补结合的小RNA
解析
(1)当神经细胞受到外界刺激,会产生兴奋,在细胞内以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传导,当达到与下一个神经元细胞的连接处(突触小体),会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细胞的兴奋或者抑制。
(2)通过对题干材料的分析可以知道:小鼠对药物的依赖指标是给药的次数或用量,而对其给药又是通过其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来决定的,所以其对药物越是依赖则小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则越多。若抑制剂组的D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小于对照组D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则说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该药物的依赖。
(3)实验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在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单一变量,所以给实验鼠注射“小RNA用溶剂M溶解后”,则其对照组应只注射“溶剂M”;若探讨对小RNA的设计,则其对照组应是所含的“核苷酸的种类和数目”都应该相同,唯一不同的应该是“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知识点
27.人体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对各种应激刺激(如寒冷刺激、病菌入侵等)做出反应。
(1)某人全身突然被冰水浇湿,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此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 ______。在该过程中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____________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______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2)受寒冷刺激后,人体通过图10所示途径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期中激素A、B分别是______、______;过程①的调节机制称为______。
(3)儿童按计划免疫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结核杆菌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______ 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具体过程是:______,并与宿主细胞结合导致其裂解死亡。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细胞 ______。
正确答案
(1)下丘脑 神经冲动 突触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反馈调节
(3)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抗原经过吞噬细胞处理后,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凋亡
解析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