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利用
- 共60题
42.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刚果红(CR溶液)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用含有CR的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 。
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培养基(成分见下表):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 (“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配制培养基时,在各种成分都熔化后灭菌前,要进行的是 。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 。
正确答案
不能 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单菌落 调整pH值 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解析
据表判断,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调整pH值应在熔化后与灭菌前。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不灭菌处理就倒掉,会造成环境污染。
考查方向
微生物的培养
解题思路
运用微生物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题。
易错点
知识点记忆不清
知识点
为研究城市环境污染和A植物生命活动的关系,相关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研究者测定了不同污染程度下A植物叶片光合色素的相关指标,结果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叶绿体中色素分布在 ,可用 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②据图1可知,随污染程度的加剧,叶绿素的含量 ,其中叶绿素b含量变化的程度 (大于/小于/等于)叶绿素 a。
③进一步分析,随污染加剧,叶片中色素含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阶段,进而使叶片中制造有机物的量 (增加/减少)。
(2)研究发现,与A植物共生的细菌X对受重金属污染的A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①实验一:采集污染地区累积重金属的A植物,从其体内分离得到共生菌X。
a.植物组织块消毒后,用无菌水多次冲洗,将最后一次冲洗过植物组织块的无菌水涂布于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上,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若 ,则证明植物组织块表面已达到无菌状态。
b.在无菌条件下,将经a步骤处理的植物组织块制作浸出液并梯度稀释,涂布于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培养基上出现不同形态的菌落,表明 。
c.将上述步骤中得到的细菌,在含 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从而得到耐重金属的共生细菌X。
②实验二:观察在重金属污染条件下细菌X对A植物生长的影响。
a.将细菌X与体内无细菌的A植物共培养,得到与细菌X共生的A植物若干株;将等量体内无细菌的A植物作为对照。
b.将上述植物在含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培养液中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结果如图2(忽略植物体中细菌X的重量)。
通过以上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③经检测,重金属在与细菌X共生的A植物组织和对照植物组织中的浓度相同,且单位体积植物组织中水含量相同。结合图2可以得出,与细菌X共生的A植物中重金属的总量较对照植物 (高/低/相等)。
④综上所述,同体内无细菌的A植物相比,与细菌X共生的A植物 (利于/不利于)清除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①类囊体薄膜上 有机溶剂(无水乙醇)
②逐渐下降 大于
③光反应 减少
(2)① a.培养基上无菌落
b.A植物内部有多种菌存在
c.(一定浓度)重金属
② b.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加强;细菌X可缓解此抑制作用
③高
④利于
知识点
分析以下关于科学探究实验的资料,回答问题
Ⅰ、下面是最早发现青霉素的科学家弗莱明所进行的探索过程。
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细菌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细菌没有生长。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假设:……
进行实验: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进行培养,然后观察使用这种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结果:这种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结论:……
弗莱明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了这一物质,分析出它的特征,并将它命名为青霉素。
说明:①在实验室里培养细菌常用琼脂配制成凝胶,平铺在培养皿里作为培养基
(下图A)。
②某细菌需要添加特殊培养液才能正常生长(下图B)。
请回答:
(1)这一实验的假设为 ___________ 。
(2)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是由青霉菌产生的而不是培养液和培养基中的其他物质产生的,则应设计对照实验,对照试验为 ___________ 。
(3)若对照组实验结果为 ____________ ,则充分证明青霉菌确实能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
在医学实践中发现,有些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 取培养皿A若干(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含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 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抹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会出现一些细菌菌落。
步骤3 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的一枚“印章”,在A1上轻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胞就按一定的位置准确的“复制”到了B1之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4 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均匀涂抹在A2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
反复重复步骤3、4,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都保留下来,都具有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4)普通培养基中的营养要素物质有 _______- 、无机盐和水。
(5)一般情况下配置培养基的步骤是( )
A.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 B.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C.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D.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
(6)溶化时,烧杯中加入琼脂后要不停地 _____________,防止 _______ 。
灭菌的方法一般为高压蒸汽灭菌,具体条件为 _________ 。
(7)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细胞出现 _________ 的结果。根据现代进化理论,青霉素在细菌抗药性形成过程中起 ___________-的作用。
(8)如果B1中没有菌落保留下来,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若要使实验进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1)青霉菌可能产生了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2)对照组的培养液和培养基中均不加入青霉菌,观察细菌的生长繁殖
(3)细菌正常生长
(4)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写全得分)
(5)C
(6)搅拌 琼脂糊底引起烧杯破裂 1.05kg/cm2、121℃、15~30min(写全得分)
(7)基因突变 选择
(8)用适量紫外线照射一段时间(其它引起基因突变的方法也行)
解析
略
知识点
赤霉病是由雪瘸镰刀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广泛发生在小麦等粮食作物上。雪腐镰刀菌代谢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分子式为C15H20O6)严重影响禽畜生产和人体健康。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微生物与雪腐镰刀菌的细胞结构类似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酵母菌
b.醋酸杆菌
c.毛霉
d.乳酸菌
e.大肠杆菌
(2)为探究DON的致畸性是否与细胞的染色体变异有关,可向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DON,在 ___培养箱中保温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 ______ 。
(3)某同学为筛选专一降解DON的菌,配制了下列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①为实现筛选目的,步骤I所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中,应去除_____并加入______。
②为实现目的菌的分离和计数,步骤II所使用的培养基中还应加入______制成平板,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 。
③步骤III的目的是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a、c
(2)CO2 数目和形态
(3)①葡萄糖 DON
②琼脂 (稀释)涂布法
③使分解DON的真菌数量增加
知识点
43.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刚果红(CR溶液)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用含有CR的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 。
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培养基(成分见下表):注:“+”表示有,“-”表示无。
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 (多选)。
正确答案
解析
稀释和涂布平板时不需要的是显微镜和接种环。
考查方向
微生物的培养
解题思路
运用微生物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题。
易错点
知识点记忆不清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