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 共998题
如图1是从不同类型酵母菌的发酵液中提取植酸酶的工艺流程,据图回答:
(1)植酸酶______(Ⅰ/Ⅱ)属于分泌蛋白.
(2)若植酸酶Ⅰ和Ⅱ的肽链不同,其差异体现在______.
(3)提纯的植酸酶需做活性条件测定.图2为测定结果.图中的自变量可为______(答一种);因变量可以通过测定______来表示.
正确答案
解:(1)分析图1可知,植酸酶Ⅰ对发酵液离心、分离提纯即可得到,因此为胞外酶,即属于分泌蛋白;植酸酶Ⅱ需要将发酵液离心后去掉上清液,对沉淀物进行研磨、离心、提纯才能得到,因此属于胞内酶.
(2)两种植酸酶的肽链组成不同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3)分析图2可知,因变量在一定的范围内随自变量增加而升高,超过一定的范围随自变量增加而减小,该曲线符合温度或PH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模型;酶的活性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少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故答案为:
(1)Ⅰ
(2)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3)温度(或pH) 单位时间内植酸的降解量(或植酸降解产物的生成量)
解析
解:(1)分析图1可知,植酸酶Ⅰ对发酵液离心、分离提纯即可得到,因此为胞外酶,即属于分泌蛋白;植酸酶Ⅱ需要将发酵液离心后去掉上清液,对沉淀物进行研磨、离心、提纯才能得到,因此属于胞内酶.
(2)两种植酸酶的肽链组成不同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3)分析图2可知,因变量在一定的范围内随自变量增加而升高,超过一定的范围随自变量增加而减小,该曲线符合温度或PH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模型;酶的活性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少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故答案为:
(1)Ⅰ
(2)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3)温度(或pH) 单位时间内植酸的降解量(或植酸降解产物的生成量)
在探究性学习中,为了研究成果的信息共享,重要的一步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研究成果的共享,多是通过论文等形式得到表达,从而达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故选:D.
某同学将马铃薯磨碎、过滤得到提取液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4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pH分别为3、5、7、9的试管中,控制温度为30℃,结果发现每支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
(1)该实验的课题是:______.
(2)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
(3)各实验组均在30℃进行的原因是:
①______;
②______.
实验二:将加入4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一.相同时间后,测定溶液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4)曲线A是实验______(选填:一/二)的结果.
(5)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含量,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值不同.
(3)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PH,而温度等其他无关变量都有相同且适宜.各实验组均在30℃进行是因为30℃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同时可以排除温度变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所以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即酶的数量减半,导致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底物剩余量增加,即对于与曲线A.
(5)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最低点所对应的PH值是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会由于酶浓度的不同而改变,所以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
故答案:(1)探究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pH值不同的系列溶液 (3)①30℃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 ②排除温度变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二 (5)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会由于酶浓度的不同而改变
解析
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含量,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值不同.
(3)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PH,而温度等其他无关变量都有相同且适宜.各实验组均在30℃进行是因为30℃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同时可以排除温度变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所以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即酶的数量减半,导致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底物剩余量增加,即对于与曲线A.
(5)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最低点所对应的PH值是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会由于酶浓度的不同而改变,所以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
故答案:(1)探究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pH值不同的系列溶液 (3)①30℃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 ②排除温度变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二 (5)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会由于酶浓度的不同而改变
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见下表
(1)请完成实验设计:①应为______.
(2)3、4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本实验中要探究的自变量是______,请为该组实验拟定一个课题名称______.
(3)本实验的因变量可以通过观察______确定.
(4)在2、3号试管所研究的问题中,温度属于______变量.
(5)用双缩脲试剂检测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溶液呈______色,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37℃水浴;pH=1.5
温度
探究温度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相同时间内瘦肉块的变化(或记录瘦肉块消失所用的时间)
无关
紫
因为胃蛋白酶本身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①应为37℃水浴、pH=1.5.
(2)3、4号试管的单一变量是温度,所以该组实验研究的是温度对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胃蛋白酶的活性,可能通过观察相同时间内瘦肉块的变化(或记录瘦肉块消失的时间)来确定.
(4)在2、3号试管的单一变量是pH,温度等属于无关变量.
(5)因为胃蛋白酶本身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所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溶液呈紫色.
故答案为:
(1)37℃水浴;pH=1.5
(2)温度 探究温度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相同时间内瘦肉块的变化(或记录瘦肉块消失所用的时间)
(4)无关
(5)紫色 因为胃蛋白酶本身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在最适温度下,底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其中Km表示当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中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催化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应速率都会变慢,A错误;
B、Km值越大,说明底物浓度要很高才能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则底物与酶的亲和力越弱,B错误;
C、酶的专一性是相对的,同一种酶有可能作用于多种底物,但每种底物的Km值不同,C错误;
D、对于同一种酶与底物来说,Vmax越大Km越小,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