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 共998题
如图表示谷氨酸脱羧酶催化谷氨酸分解的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1mol谷氨酸分解为1mol氨基丁酸和1mol CO2).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随着反应的进行,谷氨酸逐渐被谷氨酸脱羧酶催化分解,其物质浓度不断下降,所以曲线1表示谷氨酸的浓度变化,A正确;
B、曲线2在20分钟时产物浓度达到最大值,表明此时谷氨酸完全分解,B正确;
C、如果曲线2、3、4代表不同酶浓度下的酶促反应,则曲线2最先达到最大值,说明曲线2代表的酶浓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代表的酶浓度,C正确;
D、如果曲线2、3、4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曲线,则曲线2代表的温度比曲线3和曲线4更接近酶的最适温度,但不一定高于曲线3和曲线4代表的温度,D错误.
故选:D.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步骤顺序应为( )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2毫升淀粉溶液;
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淀粉酶溶液放置5分钟;
③向各试管滴入1滴碘液;
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冰块、沸水和37℃水中维持温度5分钟;
⑤观察实验现象.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操作步骤为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2毫升淀粉溶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冰块、沸水和37℃水中维持温度5分钟;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淀粉酶溶液放置5分钟;③向各试管滴入1滴碘液;⑤观察实验现象.
故选:D.
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能影响反应速率,A正确;
B、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若该实验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则反应温度升高后A点会下移,B错误;
C、由图可知,加入化合物P的一组,其反应速率低于没有加化合物P的一组,说明化合物P对淀粉酶有抑制作用,C错误;
D、曲线①的酶促反应速率快,比曲线②先达到反应平衡,D错误.
故选:A.
过氧化氢(H2O2)是反应活性很高的化学物质,常用于漂白,也用于清洗小的伤口,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H2O2,它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但体内有酶的存在可以使其分解为无毒物质,请分析下列一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在①~⑤号试管中,最先产生气泡的是______号试管.
(2)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放到①~⑤号试管管口,能观察到复燃现象是______.
(3)比较①和②号试管看到的不同现象,可以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______性,其原因是______.
(4)比较②③④三支试管的不同现象,能够说明______.
(5)若要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还需增加一支试管,编号为⑥,应向该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只有②号试管中酶的反应条件最适宜.因此,最先产生气泡的是②号试管,产生气泡最多的也是②号试管.
(2)①号试管加的是无机催化剂,反应速率较慢,因此,产生气泡较少;②号试管条件适宜,酶的催化效率高,因此,产生气泡多.所以①号、②号试管可复燃卫生香,②号试管燃烧更猛烈.其余试管不能复燃卫生香.
(3)①号和②号试管都能发生反应,但②号试管反应速率快,效果显著,这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原因是酶能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③④⑤号试管的单一变量是温度,3个试管的结果不同,说明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5)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需设置适宜pH、过酸、过碱三组,因此还需增加一支试管,其中应加入新鲜的肝匀浆+5%NaOH.
故答案为:
(1)②
(2)①②
(3)高效 酶能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5)新鲜的肝匀浆+5%NaOH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只有②号试管中酶的反应条件最适宜.因此,最先产生气泡的是②号试管,产生气泡最多的也是②号试管.
(2)①号试管加的是无机催化剂,反应速率较慢,因此,产生气泡较少;②号试管条件适宜,酶的催化效率高,因此,产生气泡多.所以①号、②号试管可复燃卫生香,②号试管燃烧更猛烈.其余试管不能复燃卫生香.
(3)①号和②号试管都能发生反应,但②号试管反应速率快,效果显著,这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原因是酶能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③④⑤号试管的单一变量是温度,3个试管的结果不同,说明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5)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需设置适宜pH、过酸、过碱三组,因此还需增加一支试管,其中应加入新鲜的肝匀浆+5%NaOH.
故答案为:
(1)②
(2)①②
(3)高效 酶能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5)新鲜的肝匀浆+5%NaOH
科学家通过实验对不同温度环境中草履虫存活数量进行研究,当各温度下的草履虫种群达到稳定状态时,获得如图所示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该曲线是不同温度环境中草履虫存活数量的曲线,温度为tl时所对应的值为该温度下的草履虫种群达到稳定状态时的最大值,不等同于“S”型曲线中的K/2值,故A错误;
B、曲线中看出,温度在t4时,草履虫的数量为0,说明草履虫不能适应此高温环境,最可能的原因就是酶在高温条件下失活变性,故B正确;
C、曲线中看出,温度在t2~t3这段范围内,草履虫的数量达到最大,说明此温度范围适宜草履虫的生存,故C正确;
D、题干中提出“当各温度下的草履虫种群达到稳定状态时,获得如图所示实验结果”,即测得的值均为该温度条件下环境条件所能容纳的草履虫数量的最大值,即环境容纳量,故D正确.
故选BC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