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 共998题
如图表示某酶在不同的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最快,说明a曲线的处理条件与b、c相比,更有利于此酶催化反应进行,A错误;
B、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所以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温度不同造成的,B正确;
C、反应底物的量不同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同,而图中三条曲线的平衡点相同,说明三条曲线的差异不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造成的,C错误;
D、酶的数量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所以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酶制剂的量不同造成的,D错误;
故选:B.
某班研究“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实验时,两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开展探究,第一组选择淀粉酶水解淀粉进行实验,第二组利用肝脏研磨液与Fe3+催化过氧化氢开展实验,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两小组同学都采用了数学建模来表示研究结果,A正确;
B、由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中不能具体比较酶的催化效率和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并且酶在低温条件活性很低,高温、过酸、过碱条件下酶活性丧失,B正确;
C、最适温度时酶的催化活性最高,但是此时产物积累量还不是最多的,反应仍在进行,C错误;
D、两小组实验都反映了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作用,D正确.
故选:C.
下列关于推理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推理是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合理假设的过程,A正确;
B、通过推理所得结论必须是完全正确,B正确;
C、推理过程必须符合基本的逻辑关系,C正确;
D、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只可得出一种结论,D错误.
故选:D.
王明同学提出了“低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的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他在1、2、3号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了3%H2O2溶液5mL和蒸馏水0.5mL,3%H2O2溶液5mL和常温的新鲜猪肝匀浆0.5mL,3%H2O2溶液5mL和冷藏的猪肝匀浆0.5mL,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没有气泡产生,2号和3号试管中都产生了大量气泡.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小王设计的实验中,单一变量控制不严格,因此得到的实验结论不准确,因此无法证明小王的假设是错误的,A错误;
B、1号试管中设置是正确,无需更改,B错误;
C、实验验证的是低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因此需要设置常温条件的装置作为对照,C错误;
D、低温条件下的装置应将反应物和酶均在低温下冷藏,然后再混合,D正确.
故选:D.
用打孔器打出6块滤纸小圆片编号C1-C6,浸在一块点样瓷板6个凹穴(C1-C6,凹穴中滴加等量相应的溶液)中一段时间,用镊子将小圆片放在同一淀粉琼脂培养基上的不同位置,37℃孵育30min,倒入碘液1min后洗去碘液,观察培养基上相应位置是否产生透明圈(一圈不产生蓝黑色的范围),结果如下表所示,对该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稀盐酸、稀碳酸钠溶液和蒸馏水代表不同的PH值,可见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绿豆淀粉酶活性的影响,A正确;
B、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因此C4、C5为实验组,C1、C2、C3、C6均为对照组,B正确;
C、C5实验组的结果是透明圈直径最大,说明淀粉酶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淀粉最多,可见在碱性环境中其活性最大,C正确;
D、原来C4凹穴中是过酸环境,酶的活性很低,甚至部分酶已经失活,因此在C4凹穴中再滴加2滴稀碳酸钠溶液,会增大其pH值,酶的活性有所升高,分解淀粉增多,但实验结果不一定与C5相同,D错误.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