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 共998题
下列对有关图形所表达的生物学含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人是恒温动物,在外界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在一定范围内),人体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因此人体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不会发生改变,与甲图相符,A正确;
B、图乙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B错误;
C、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并将靶细胞裂解死亡,与图丙相符,C正确;
D、丁图中玉米籽粒放置的方向不同,但根总是向下生长而茎总是向上生长,说明重力影响根和茎生长素的分布,而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浓度反应不同,所以出现不同的生长现象,D正确.
故选:B.
如图所示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设计及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从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淀粉酶对蔗糖不起作用(试管④⑤⑥).因此不能说明蔗糖被水解成非还原糖,A错误;
B、从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淀粉酶能够催化分解淀粉(试管①②③),淀粉水解后的产物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现象.因此说明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B正确;
C、从砖红色的深浅可以看出,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作用不同.60℃比40℃时砖红色颜色更深,因此淀粉酶活性在60℃比40℃高,C正确;
D、从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淀粉酶对蔗糖不起作用(试管④⑤⑥).因此不能说明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D错误.
故选:BC.
有一种能生产食品香料添加剂的细菌,其生长速率、代谢产物的产量与培养液中的温度、pH、溶氧量等关系如图所示:
( 1 )要获得最高产量,发酵罐内的温度、pH 应分别调节为______、______
( 2 )该细菌新陈代谢的类型是______
( 3 )为了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写出两种生产中常用的方法:①______②______
( 4 )发酵罐中,最初取样是每毫升 10 个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次取样是每毫升 320 个细菌,则细菌至少繁殖______代,再经过一段时间,每毫升中细菌的数量降为280个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细菌代谢的适宜温度是37℃,适宜pH是4.5,所以要获得最高产量,发酵罐内的温度、pH应分别调节为37℃、4.5.
(2)培养液中溶氧量越低,细菌代谢产生的产物越多,说明该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3)为了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生产中常用的方法:①采用连续培养装置;②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使用对数期的菌种接种.
(4)细菌增殖的方式是二分裂,设细菌繁殖的代数为n,则10×2n=320个,计算可知n=5.由于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有害代谢产物逐渐积累、pH改变等原因,经过一段时间后,每毫升中细菌的数量会下降.
故答案为:
(1)37℃4.5
(2)异养厌氧型
(3)①采用连续培养装置 ②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使用对数期的菌种接种.
(4)5 营养物质不断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改变等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细菌代谢的适宜温度是37℃,适宜pH是4.5,所以要获得最高产量,发酵罐内的温度、pH应分别调节为37℃、4.5.
(2)培养液中溶氧量越低,细菌代谢产生的产物越多,说明该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3)为了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生产中常用的方法:①采用连续培养装置;②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使用对数期的菌种接种.
(4)细菌增殖的方式是二分裂,设细菌繁殖的代数为n,则10×2n=320个,计算可知n=5.由于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有害代谢产物逐渐积累、pH改变等原因,经过一段时间后,每毫升中细菌的数量会下降.
故答案为:
(1)37℃4.5
(2)异养厌氧型
(3)①采用连续培养装置 ②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使用对数期的菌种接种.
(4)5 营养物质不断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改变等
请你解读与酶有关的图示、曲线.
(1)图1和图2是与酶的特性相关的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和图2分别表示酶具有______.洗衣粉中加入的A是指______,控制其合成的直接模板主要分布在细胞的______中.
(2)图3是与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是______;从图示曲线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图4和图5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请分析回答:
图4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_____.从图5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底物足量条件下,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图可知:图1表示了酶具有高效性、图2表示了酶具专一性的特性.洗衣粉中加入的A是指酶,其本质是蛋白质,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RNA,主要分布在细胞的细胞质中.
(2)图3中底物剩余量越多表示酶活性越低,在一定范围内,pH=7时酶的活性比pH=6时低比pH=5时高,所以当pH从5上升到7时,酶活性的变化是先上升后下降.题图中三条曲线最低点对应的温度相同,说明不同pH条件下酶的最适温度并没有改变.
(3)图4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酶的浓度(数量)和活性.从图5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底物足量条件下,随酶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的速率也增加,即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
故答案为:
(1)高效性、专一性(或特异性) 酶 细胞质
(2)先上升后下降 随着pH的变化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3)酶的浓度(数量)和活性 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
解析
解:(1)由图可知:图1表示了酶具有高效性、图2表示了酶具专一性的特性.洗衣粉中加入的A是指酶,其本质是蛋白质,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RNA,主要分布在细胞的细胞质中.
(2)图3中底物剩余量越多表示酶活性越低,在一定范围内,pH=7时酶的活性比pH=6时低比pH=5时高,所以当pH从5上升到7时,酶活性的变化是先上升后下降.题图中三条曲线最低点对应的温度相同,说明不同pH条件下酶的最适温度并没有改变.
(3)图4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酶的浓度(数量)和活性.从图5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底物足量条件下,随酶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的速率也增加,即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
故答案为:
(1)高效性、专一性(或特异性) 酶 细胞质
(2)先上升后下降 随着pH的变化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3)酶的浓度(数量)和活性 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
某小组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时,提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向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甲试管内加入1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向乙试管内加入1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向甲、乙两试管内各加入2滴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请依据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本实验的______,可观测的指标是______.
(2)上述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指出:______.
(3)将制备好的猪肝研磨液分别进行高温和冷藏处理,经高温处理后,实验效果不明显,冷藏处理不影响实验效果,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pH
因变量
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
缺少加蒸馏水的对照
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在高温处理时蛋白质变性,而冷藏时蛋白质没有变性
解析
解:(1)本题探究的问题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故实验变量为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分解速率,可观测指标是分解猪肝研磨液产生的气泡数量;
(2)设置试验时应注意设置对照组,及添加一支加蒸馏水的试管;
(3)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只会降低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失活.
故答案为:(1)pH 因变量 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
(2)缺少加蒸馏水的对照
(3)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在高温处理时蛋白质变性,而冷藏时蛋白质没有变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