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 共998题
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碘液只能检测淀粉的存在与否,不能检测蔗糖及其水解产物的存在与否,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进行鉴定,A错误;
B、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原理是4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因而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其中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B错误;
C、过氧化氢的分解受温度影响,因此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C正确;
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需要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D错误.
故选:C.
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所示.依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II试管可知40℃时酶活性很强,淀粉迅速水解,且在35min后,淀粉已完全水解,而淀粉酶没有失去活性,A错误;
B、II、III试管的自变量为溶液的PH值,所以不能得出物质甲对试管中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情况,B错误;
C、试管Ⅰ和试管Ⅱ的温度不同,而试管Ⅰ酶失活,说明在60℃的环境中此种淀粉酶已失去活性,C正确;
D、II、III试管对照可说明碱性环境是淀粉酶催化效率更高,活性更强,D错误.
故选:C.
(2015秋•吉林校级月考)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所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以利用碘液但是不能利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A正确;
B、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所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不可以利用H2O2酶进行实验,B错误;
C、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利用了“类比-推理法”,C错误;
D、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NaOH在不同体积的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一样,D错误.
故选:A.
从猪唾液、胰液和新鲜肝脏细胞中分别提取酶E1、E2、E3,它们与三种物质(S1、S2、S3)混合后情况如表一,且S3与E3混合后产生较多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表二为有关颜色反应实验.据表(表中“+”为有反应,“-”为无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表一
表二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酶E1、E2、E3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说明这三种酶都是蛋白质,故A正确;
B、S1能与碘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S1是淀粉,淀粉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故B正确;
C、S1(淀粉)+E1(唾液淀粉酶)产生还原糖,说明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同理S3+E3有气泡产生,说明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将过氧化氢水解.由此可见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故C正确;
D、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所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不能用E3(过氧化氢酶),故D错误.
故选:D.
为探究某淀粉酶最适作用温度而设计实验,则下列设计不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温度设置梯度不宜过大,A正确;
B、底物和酶混合前分别使其达到预设温度,B正确;
C、底物与酶量是固定的,C正确;
D、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由于斐林试剂鉴定时需要加热,会改变实验的自变量,D错误.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