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完成有关酶的问题

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活动较强,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麦芽糖标准液、5%淀粉溶液、本尼迪特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梯度液.取7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2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

步骤二:利用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制备淀粉酶溶液.

步骤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水浴中15min,取出后迅速冷却.

步骤四:另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mL 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其中含有的少量麦芽糖)和蒸馏水,将四支试管置于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

步骤五: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mL分别加入E、F试管,然后向E、F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50℃水浴加热20分钟后,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试管中颜色与步骤一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估计出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

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______

(2)步骤一的5~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X、Y、Z)分别是______(单位mL).

(3)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______

(4)若要测定另一种淀粉酶的活性,则需在步骤______进行改变.

(5)如表是某同学在实验室所做验证淀粉酶特性的实验操作步骤.

(5)此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酶专一性

(6)此同学预期______号试管应出现砖红色沉淀.

(7)此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发现分析1、2号试管中都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8)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出你认为合理的实验步骤______(注:可直接用上表步骤中的数字表示,需增加的步骤可用文字补充).

正确答案

解:(1)分析比较表格数据可以得出,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催化效率.

(2)由1234可以看出,麦芽糖和蒸馏水的量是2mL,所以567分别加入蒸馏水的量是0.6、0.4、0.

(3)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检测实验使用的淀粉溶液中是否存在还原糖.

(4)如果需要测定另外一种淀粉酶的活性,需要在步骤三进行改变,改变温度的设置.

(6)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但是不能分解蔗糖,所以1号试管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7)1、2号试管中都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是因为加入淀粉酶后直接煮沸,可能致使酶失活.

(8)验证酶专一性,合理的实验步骤是1→2→4→适宜温度条件下保温5min→3→5→6.

故答案为:(1)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催化效率

(2)0.6    0.4   0

(3)检测实验使用的淀粉溶液中是否存在还原糖

(4)三

(6)1(7)加入淀粉酶后直接煮沸,可能致使酶失活(在加淀粉酶之前加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可能影响了酶的活性等)

(8)1→2→4→适宜温度条件下保温5min→3→5→6

解析

解:(1)分析比较表格数据可以得出,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催化效率.

(2)由1234可以看出,麦芽糖和蒸馏水的量是2mL,所以567分别加入蒸馏水的量是0.6、0.4、0.

(3)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检测实验使用的淀粉溶液中是否存在还原糖.

(4)如果需要测定另外一种淀粉酶的活性,需要在步骤三进行改变,改变温度的设置.

(6)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但是不能分解蔗糖,所以1号试管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7)1、2号试管中都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是因为加入淀粉酶后直接煮沸,可能致使酶失活.

(8)验证酶专一性,合理的实验步骤是1→2→4→适宜温度条件下保温5min→3→5→6.

故答案为:(1)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催化效率

(2)0.6    0.4   0

(3)检测实验使用的淀粉溶液中是否存在还原糖

(4)三

(6)1(7)加入淀粉酶后直接煮沸,可能致使酶失活(在加淀粉酶之前加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可能影响了酶的活性等)

(8)1→2→4→适宜温度条件下保温5min→3→5→6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生物小组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材料:新鲜肝脏研磨液、新鲜血浆、pH分别5.0、6.0、7.0、8.0的缓冲液、恒温培养箱、10% H2O2溶液、试管等.

(1)该实验的实验组为______试管;自变量为______,因变量为______

(2)如果图表示的是在pH=7.0的试管中过氧化氢的量随时间的变化,请在图中画出氧气生成总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标注曲线1)和酶量增加一倍的时候过氧化氢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标注曲线2).

(3)如果用淀粉代替过氧化氢,并用斐林试剂检测结果,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实验组为B、C、D、E试管;自变量为溶液pH,因变量为酶的活性,可用产生的气泡数量来表示.

(2)随着时间推知,氧气生长量逐渐增加,但最后达到平衡,如图中曲线1;酶的数量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增加酶的数量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图中曲线2.

(3)因为肝脏研磨液中无淀粉酶,所以不能用淀粉代替过氧化氢进行该实验.

故答案为:

(1)B、C、D、E   溶液pH(不同PH值)  酶的活性(气泡数量)

(2)如图所示

(3)不可行,因肝脏研磨液中无淀粉酶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实验组为B、C、D、E试管;自变量为溶液pH,因变量为酶的活性,可用产生的气泡数量来表示.

(2)随着时间推知,氧气生长量逐渐增加,但最后达到平衡,如图中曲线1;酶的数量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增加酶的数量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图中曲线2.

(3)因为肝脏研磨液中无淀粉酶,所以不能用淀粉代替过氧化氢进行该实验.

故答案为:

(1)B、C、D、E   溶液pH(不同PH值)  酶的活性(气泡数量)

(2)如图所示

(3)不可行,因肝脏研磨液中无淀粉酶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实验时,不合理的设计是(  )

A用具有一定梯度的不同温度处理反应物和酶

B选用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作为反应物

C各对照实验组的pH保持相同且适宜

D可将反应物的剩余量作为该实验的因变量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用具有一定梯度的不同温度处理反应物和酶,以保证不同组实验的温度需求,A正确;

C、3%的过氧化氢在高温下分解速度加快,所以不适合作为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实验材料,B错误;

C、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所以各对照实验组的pH等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C正确;

D、可将反应物的剩余量、产物的生产量作为该实验的因变量,D正确.

故选:B.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实验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但pH值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一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室温条件下,各试管内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如下.

(1)简要分析酶溶液的pH值与酶的活性及蛋白块消失时间的关系______

(2)请用pH值为横坐标,反应速率为纵坐标,绘制pH变化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

______

正确答案

酶的最适pH为2,酶的活性越高,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越短

解析

解:(1)分析题干表格数据,在pH值为2时,蛋白块消失的时间最短,说明此时的pH值是酶的最适pH值,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酶的活性越高,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越短.

(2)在最适pH值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低于最适pH值,酶的活性随着pH值的升高而增强,高于最适pH值,酶的活性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据此作图.

故答案为:

(1)酶的最适pH为2,酶的活性越高,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越短

(2)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2015秋•重庆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学几个“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底物浓度可降低酶促反应速率

B利用X射线照射果蝇,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会很高

C有氧呼吸的能量转换效率大于无氧呼吸

D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A、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底物浓度可以提高酶促反应速率,而超过这个范围,酶促反应速率则不再增加,A正确;

B、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利用X射线照射果蝇,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也不会很高,只是高于自然条件下的突变率,B错误;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分解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的热量较多,产生的ATP也较多,故有氧呼吸的能量转换效率大于无氧呼吸,C正确;

D、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D错误.

故选:C.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