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实验探究:

Ⅰ.下列是一位同学探究酶特性的实验设计:

(1)该探究实验的假设是______

(2)下面是步骤3的操作和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正确的是______

A.加入淀粉酶,Ⅰ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

B.加入蔗糖酶,Ⅱ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

C.加入淀粉酶,都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D.加入过氧化氢酶,Ⅰ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

Ⅱ.植物体细胞杂交(即植物体细胞融合)是一项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该技术进行时首先需要除去细胞壁.现提供以下材料和用具:紫色洋葱鳞片叶、蒸馏水、与植物细胞液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15%的盐酸、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淀粉酶、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请你从中选出合适的材料配制细胞壁分解液(不考虑物质量配比),并完善检验它除去细胞壁的方法步骤,接着进行预测和解释.

(1)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______配制成细胞壁分解液.

第二步:滴适量的细胞壁分解液在载玻片中央,用镊子撕取一小块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泡在其中,制得实验组装片.

第三步:滴等量在载玻片中央,用镊子撕取一小块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泡在其中,制得______对照组装片.

第四步: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实验组装片和对照组装片.

(2)实验结果的预测:实验组装片的洋葱细胞呈______,表明细胞壁______.对照组装片的洋葱细胞呈______,表明细胞壁______

(3)解释:细胞壁分解液配制成分组成的理由______

正确答案

解:Ⅰ(1)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底物不同,所以该探究实验的假设是酶具有专一性.

(2)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还需要水浴加热,故正确的为C选项.

Ⅱ(1)实验步骤

第一步:由于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选取与植物细胞液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适量的纤维素酶、果胶酶配制成细胞壁分解液.

第三步:制作对照组装片,应为滴等量与植物细胞液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在载玻片中央,用镊子撕取一小块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泡在其中.

(2)实验结果的预测:实验组装片的洋葱细胞由于细胞壁已被分解,呈紫色球形.对照组装片的洋葱细胞呈紫色,表明细胞壁相连的多边形未被分解.

(3)细胞壁分解液配制成分组成的理由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能水解细胞壁,与植物细胞液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不会使去掉细胞壁的细胞过度吸水而胀破.

故答案为:

Ⅰ(1)酶具有专一性

(2)C

Ⅱ(1)第一步:与植物细胞液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适量的纤维素酶、果胶酶

第三步:与植物细胞液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

(2)紫色球形     已被分解    紫色     相连的多边形未被分解

(3)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能水解细胞壁,与植物细胞液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不会使去掉细胞壁的细胞过度吸水而胀破

解析

解:Ⅰ(1)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底物不同,所以该探究实验的假设是酶具有专一性.

(2)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还需要水浴加热,故正确的为C选项.

Ⅱ(1)实验步骤

第一步:由于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选取与植物细胞液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适量的纤维素酶、果胶酶配制成细胞壁分解液.

第三步:制作对照组装片,应为滴等量与植物细胞液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在载玻片中央,用镊子撕取一小块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泡在其中.

(2)实验结果的预测:实验组装片的洋葱细胞由于细胞壁已被分解,呈紫色球形.对照组装片的洋葱细胞呈紫色,表明细胞壁相连的多边形未被分解.

(3)细胞壁分解液配制成分组成的理由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能水解细胞壁,与植物细胞液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不会使去掉细胞壁的细胞过度吸水而胀破.

故答案为:

Ⅰ(1)酶具有专一性

(2)C

Ⅱ(1)第一步:与植物细胞液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适量的纤维素酶、果胶酶

第三步:与植物细胞液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

(2)紫色球形     已被分解    紫色     相连的多边形未被分解

(3)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能水解细胞壁,与植物细胞液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不会使去掉细胞壁的细胞过度吸水而胀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以下是验证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接近中性(过氧化氢酶在接近中性条件下活性最强,催化反应最快),在过酸过碱的情况下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20%的新鲜猪肝研磨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蒸馏水.

烧杯,试管,试管夹,量筒,温度计,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pH试纸等.

(1)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2)如果将步骤三和步骤二对换,再次进行实验,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______

(3)不能以H2O2为材料来探究温度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本实验的实验目的为“验证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因此首先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mL3%的过氧化氢溶液;由于实验的自变量为PH,因此第二步为调节PH,1号试管加入2ml蒸馏水作为对照;1号试管具有适宜的PH,因此产生大量气泡,而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酶活性降低或丧失,因此2号和3号试管中产生气泡极少(或无气泡产生).

(2)如果将步骤三和步骤二对换,可能过氧化氢酶已催化过氧化氢水解,1号、2号、3号试管气泡产生情况相同,将得不到实验结果.

(3)由于温度的改变会影响H2O2的分解速率,因此不能以H2O2为材料来探究温度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

故答案为:

(1)①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2ml蒸馏水    ③产生大量气泡

④产生气泡极少(或无气泡产生)          ⑤产生气泡极少(或无气泡产生)

(2)可能过氧化氢酶已催化过氧化氢水解,1号、2号、3号试管气泡产生情况相同,将得不到实验结果

(3)温度的改变会影响H2O2的分解速率

解析

解:(1)本实验的实验目的为“验证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因此首先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mL3%的过氧化氢溶液;由于实验的自变量为PH,因此第二步为调节PH,1号试管加入2ml蒸馏水作为对照;1号试管具有适宜的PH,因此产生大量气泡,而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酶活性降低或丧失,因此2号和3号试管中产生气泡极少(或无气泡产生).

(2)如果将步骤三和步骤二对换,可能过氧化氢酶已催化过氧化氢水解,1号、2号、3号试管气泡产生情况相同,将得不到实验结果.

(3)由于温度的改变会影响H2O2的分解速率,因此不能以H2O2为材料来探究温度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

故答案为:

(1)①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2ml蒸馏水    ③产生大量气泡

④产生气泡极少(或无气泡产生)          ⑤产生气泡极少(或无气泡产生)

(2)可能过氧化氢酶已催化过氧化氢水解,1号、2号、3号试管气泡产生情况相同,将得不到实验结果

(3)温度的改变会影响H2O2的分解速率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小明用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为底物,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他设置了4组实验(除温度外其他条件均相同),待反应一段时间后取试管,室温放置30分钟,加适量碘液,显色结果见下表(“+”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  )

A蓝色越深,唾液淀粉酶活性越高

B唾液淀粉酶活性在40℃比50℃高

C温度越高,唾液淀粉酶活性越高

D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没有影响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碘液遇淀粉变蓝色,蓝色越深表示淀粉含量越大,说明唾液淀粉酶活性越低,A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40℃时,颜色最浅,说明此时唾液淀粉酶活性最高,B正确;

C、在10~4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蓝色越来越浅,说明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升高,但超过40℃后,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蓝色变深,说明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降低,C错误.

D、在不同温度下,蓝色深浅不同,说明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有影响,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是(  )

A1

B1和2

C2和3

D1和3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1、浆糊和唾液在37度的条件下,浆糊中的淀粉可以分解,滴加碘液不变蓝;

2、100度的条件下,唾液中的淀粉酶失活,不能催化淀粉水解,滴加碘液变蓝;

3、酸性条件下,唾液中的淀粉酶失活,不能催化淀粉水解,滴加碘液变蓝.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环境污染物多聚苯难以降解,联苯降解菌内的联苯水解酶是催化多聚联苯降解的关键酶.研究发现不同的金属离子对联苯水解酶的活性有一定影响,结果见下表:

(1)依据表中结果,金属离子______对该酶的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金属离子对酶的活性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2)下图实线表示联苯水解酶催化的反应速率与酶浓度的关系,虚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底物浓度增加一倍,反应速度与酶浓度的关系,能正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表格数据,当培养基中添加Mn2+时,能使联苯水酶的活性升高,原因可能是金属离子是通过与酶结合后,改变酶空间结构来影响酶活性的.

(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酶浓度、底物浓度和温度、pH等反应条件.在反应条件适宜,酶量不足的情况下,增加底物量,酶促反应速率不增加,此时酶促反应速率的限制因子是酶浓度.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当酶浓度不是酶促反应速率的限制因子时,底物量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增加,故选:B.

故答案为:

(1)Mn2+    金属离子与酶结合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

(2)B

解析

解:(1)根据表格数据,当培养基中添加Mn2+时,能使联苯水酶的活性升高,原因可能是金属离子是通过与酶结合后,改变酶空间结构来影响酶活性的.

(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酶浓度、底物浓度和温度、pH等反应条件.在反应条件适宜,酶量不足的情况下,增加底物量,酶促反应速率不增加,此时酶促反应速率的限制因子是酶浓度.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当酶浓度不是酶促反应速率的限制因子时,底物量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增加,故选:B.

故答案为:

(1)Mn2+    金属离子与酶结合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

(2)B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