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科学推测,错误的是(  )

A科学推测需要有确凿的证据

B科学推测需要有严密的逻辑

C科学推测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D科学推测需要凭空想象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BCD、科学的推测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因此,科学推测需要凭空想像的说法是错误的,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中学生进行以下实验: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2%可溶性淀粉溶液,再分别加入等量的稀释10倍的唾液和不稀释的唾液再分别滴入1滴碘液,37℃水浴恒温条件下,观察蓝色消失所需时间.结果所需时间几乎相等.这项实验的目的是(  )

A证明唾液含有淀粉酶

B证明淀粉遇碘变蓝

C证明淀粉酶具有高效性

D证明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淀粉遇碘变蓝,根据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2%可溶性淀粉溶液,再分别加入等量稀释10倍的唾液和未稀释的唾液,然后分别滴入1滴碘液,37℃水浴恒温条件下,观察蓝色消失所需时间,可知淀粉被分解的快慢,证明了稀释10倍的唾液和未稀释的唾液催化淀粉分解的速率几乎相同,即淀粉酶具有高效性.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图1表示的是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2表示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pH=6时植物淀粉酶活性最高

B由图2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度

C由图1可知,若细胞由酸性变成碱性时,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升高

D由图2可知,影响酶活性的温度范围最广的是酶B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从图甲可知,植物淀粉酶的最适pH在5~6之间,A错误;

B、乙图中,温度在0℃~4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C酶活性逐渐升高,所以从图乙中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度,B正确;

C、由图甲可知,植物淀粉酶的最适PH在5~6之间,人淀粉酶的最适PH为7,若细胞由酸性变成碱性时,淀粉酶的活性均降低,C错误;

D、由乙图可知,影响酶活性的温度范围最广的是酶C,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B可用班氏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

D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性状和数量都不变,故a代表酶,再根据酶的专一性,分解麦芽糖的自然为麦芽糖酶,故A对.

B、班氏试剂是用来鉴定还原性糖的,麦芽糖及其分解后产生的葡萄糖均为还原性糖,故B错.

C、在最适温度下,酶活性最高,当温度偏高或偏低时,酶的活性都会降低.因此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故C对.

D、在一定的范围内,反应速率随反应物量的增加而加快,当反应物量达到一定限度,反应速率不再加快.f~g段不再上升的原因是受酶数量的限制.因此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故D对.

本题选错误的,故B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的表格分别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和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的实验结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一中,pH值属于______变量.

(2)实验一的①②③步骤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

(3)实验一的第⑤步最好选用______(试剂)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______

(4)如将实验一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你认为是否科学?______,为什么?______

(5)分析实验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在该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可在pH为______之间设置梯度进行研究.

正确答案

解:(1)实验一探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因此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pH值属于无关变量.

(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应该先设置好酶和淀粉的温度,然后再将相应温度的淀粉和酶混合进行反应,否则不会看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实验一的①②③步骤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恒温后再混合.

(3)淀粉与碘液变蓝,因此实验一的第⑤步最好选用碘液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剩余量,淀粉的剩余量越多,说明酶活性越低.

(4)温度会直接影响H2O2溶液的分解,因此实验一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不能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

(5)由实验二的结果可知:在pH5~7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pH7~9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在该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可在pH为6~8之间设置梯度进行研究.

故答案为:

(1)无关

(2)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恒温后再混合

(3)碘液  剩余量

(4)不科学   因为温度会直接影响H2O2溶液的分解

(5)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约为7,pH降低或升高酶活性均降低(或在pH5~7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pH7~9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     6~8

解析

解:(1)实验一探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因此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pH值属于无关变量.

(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应该先设置好酶和淀粉的温度,然后再将相应温度的淀粉和酶混合进行反应,否则不会看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实验一的①②③步骤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恒温后再混合.

(3)淀粉与碘液变蓝,因此实验一的第⑤步最好选用碘液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剩余量,淀粉的剩余量越多,说明酶活性越低.

(4)温度会直接影响H2O2溶液的分解,因此实验一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不能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

(5)由实验二的结果可知:在pH5~7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pH7~9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在该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可在pH为6~8之间设置梯度进行研究.

故答案为:

(1)无关

(2)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恒温后再混合

(3)碘液  剩余量

(4)不科学   因为温度会直接影响H2O2溶液的分解

(5)该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约为7,pH降低或升高酶活性均降低(或在pH5~7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pH7~9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     6~8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