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 共998题
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催化1mol谷氨酸分解为1mol氨基丁酸和1mol 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mol/L、最适温度、最适pH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图甲和图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不再增加,原因是底物已经分解完,A错误;
B、由乙图可知,随着酶浓度增加,酶促反应速率也逐渐加快,B错误;
C、酶的活性与酶浓度无关,C错误;
D、将甲的纵坐标改成乙中的催化反应速率时,由于底物的量是一定的,所以随之时间的推移,酶促反应速率应该先升高后下降,坐标曲线和原曲线不一样,D正确.
故选:D.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高温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因此不能过氧化氢酶作为反应底物来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
B、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对比实验中,检测物若为酒精,可去除装有NaOH溶液的装置,B正确;
C、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实验中,健那绿染液可以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C错误;
D、在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D正确.
故选:B.
(2015秋•嵊州市校级月考)低温条件下植物细胞会产生大量对细胞有害的过氧化物,如脂质过氧化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够消除过氧化物,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冷性.研究人员进行了“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表所示.
(1)表中①是______,②是______
(2)组别1和2对照可得的结论是______
(3)在5℃的环境下,据图不能得到最有利于增强植物抗冷性的水杨酸的浓度是2.O mmollL结论,理由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所以①是蒸馏水浇灌,②是5℃培养.
(2)分析表格知,组别1和2的自变量是温度,环境温度降低时,水稻幼苗自身可增强抗冷性.
(3)随着水杨酸浓度的不断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不断增强,未出现峰值,所以不能确定最有利于增强植物抗冷性的水杨酸的浓度是2.O mmol/L.
故答案为:
(1)蒸馏水浇灌 5℃
(2)环境温度降低时,水稻幼苗自身可增强抗冷性
(3)随着水杨酸浓度的不断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不断增强,未出现峰值
解析
解:(1)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所以①是蒸馏水浇灌,②是5℃培养.
(2)分析表格知,组别1和2的自变量是温度,环境温度降低时,水稻幼苗自身可增强抗冷性.
(3)随着水杨酸浓度的不断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不断增强,未出现峰值,所以不能确定最有利于增强植物抗冷性的水杨酸的浓度是2.O mmol/L.
故答案为:
(1)蒸馏水浇灌 5℃
(2)环境温度降低时,水稻幼苗自身可增强抗冷性
(3)随着水杨酸浓度的不断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不断增强,未出现峰值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第一步:向三支试管内分别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第二步:向三支试管内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并振荡试管;第三步:向三支试管内各滴入2滴新鲜鸡肝研磨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A正确;
B、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B错误;
C、2号pH过高,3号试管pH过低,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产生气泡速率较低,C错误;
D、此实验的自变量是pH,D错误.
故选:A.
如图所示是与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据图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图可知,温度较低时,PH为6和PH为7的曲线重叠,说明相同温度下不同pH酶活性也可能相同,故A错误;
B、温度较低时,PH为6和PH为7的曲线重叠,温度升高时,两者曲线分开,说明随温度改变该酶的最适pH也可能会改变,故B错误;
C、相同pH下不同温度酶活性可能相同,故C错误;
D、由图可知,随着PH改变,酶的最适温度不变,都是虚线对应的温度,故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