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 共998题
如图所示中的A、B、C三图依次表示酶的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酶的催化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______.
(2)图B中,a点到b点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
(3)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12℃和75℃水浴锅中,20分钟后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反应速度分别为:甲______;乙______.
(4)图C表示了______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
(5)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______.
正确答案
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升高,但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
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
反应速率加快
0(无催化反应)
胰蛋白酶
不变
解析
解:(1)分析图A可知,酶的催化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升高,但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
(2)图B中,a点到b点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故曲线急剧下降.
(3)甲试管从12℃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酶的活性增加,故其试管内反应速度反应速率加快.乙试管从75℃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由于75℃时酶已经变性失活,故其试管内无催化反应.
(4)图C中酶的最适pH约为8.6,故图C中表示了胰蛋白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
(5)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由于胃蛋白酶在pH=10时已经变性失活,故胃蛋白酶的活性将不变.
故答案为:
(1)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升高,但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
(2)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
(3)反应速率加快 0(无催化反应)
(4)胰蛋白酶
(5)不变
(2015秋•龙岩校级月考)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分别控制到相同温度后再混合,A错误;
B、因为温度的改变直接就能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所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以过氧化氢为底物,B错误;
C、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C正确;
D、斐林试剂的实质是Cu(OH)2,易受热分解,受温度的影响,不易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用碘液鉴定反应物淀粉的量来确定酶的活性,D错误.
故选:C.
表为一项实验设计方案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对结果的解释,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三个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一致,不能说明唾液淀粉酶在37℃时活性最高,A错误;
B、该实验中步骤2与3顺序颠倒,使酶在保温前就已经将淀粉水解,因此不能体现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作用,B错误;
C、该实验中步骤2与3顺序颠倒,使酶在保温前就已经将淀粉水解,因此实验现象一致,而不是碘液对淀粉的显色反应不明显,C错误;
D、该实验中步骤2与3顺序颠倒,使酶在保温前就已经将淀粉水解,D正确.
故选:D.
下列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A正确;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种实验材料,否则会造成实验误差,干扰实验结果,B正确;
C、结果显示,生物材料中加入盐酸或NaOH后变化情况与缓冲溶液很接近,由此说明,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溶液,C正确;
D、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横轴,以pH为纵轴,D错误.
故选:D.
某些制糖厂用淀粉做原料生产麦芽糖.图中的积累量表示在一段时间内生成麦芽糖的总量.下面关于X、Y、Z三点温度值的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图乙中,温度为X时,麦芽糖的积累速率最快,说明此时酶活性最高,应处在最适温度,即图甲中的Tb.
(2)图乙中,温度为Y时,麦芽糖的积累量达到最大值,温度再升高,麦芽糖的总量不再变化,说明酶促反应已经停止,此时酶已变性失活,对应于图甲中的Tc.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