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 共998题
如图表示某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所以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温度不同造成的,A正确.
B、a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最快,说明a曲线的处理条件与b、c相比,更有利于此酶催化反应进行,B错误;
C、反应底物的量不同时,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不同,而图中三条曲线的平衡点相同,说明三条曲线的差异不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造成的,C错误;
D、酶的数量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所以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于酶制剂的量不同造成的,D错误;
故选:A.
细胞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条件改变会不会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呢?某同学发现加酶洗衣粉的包装上往往说明了该洗衣粉的适用温度范围,于是作出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的假设.现提供以下材料进行实验探究.
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
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适宜温度60度左右)、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热水、蒸馏水、冰块、碘液、菲林试剂
(1)该同学作出假设的依据是:______.
(2)实验中用哪种酶较好?______.因为另一种酶的底物在______条件下易分解.
(3)如果实验的因变量用反应液中剩余的______多少来衡量,则需用______进行检测.
(4)请用已有知识在右面坐标图中用曲线表示你对实验结果的预期.
正确答案
解:(1)该同学作出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的假设,因为酶一般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受温度影响.
(2)本题涉及两种酶(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两种底物(淀粉和过氧化氢),因为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所以选用淀粉和淀粉酶来完成该实验比较适宜.
(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淀粉的剩余量,而淀粉可以用碘液进行检测.
(4)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直至失活.曲线图如下:
故答案:(1)酶一般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受温度影响
(2)淀粉酶 高温
(3)淀粉 碘液
(4)见下图
解析
解:(1)该同学作出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的假设,因为酶一般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受温度影响.
(2)本题涉及两种酶(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两种底物(淀粉和过氧化氢),因为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所以选用淀粉和淀粉酶来完成该实验比较适宜.
(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淀粉的剩余量,而淀粉可以用碘液进行检测.
(4)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直至失活.曲线图如下:
故答案:(1)酶一般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受温度影响
(2)淀粉酶 高温
(3)淀粉 碘液
(4)见下图
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都可能是实验的变量,A正确;
B、各种实验中要确保单一变量,但不一定都要设置空白对照组,有些是自身先后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B错误;
C、数据测量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避免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C正确;
D、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可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
因此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不一定与提出的假设一致,D正确.
故选:B.
下列对甲---丁生命活动或生物现象变化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温甲图Ⅱ和I的单一变量是温度,所以甲图Ⅱ和I相比较,酶促反应速率慢,是因为温度低,酶活性降低,A正确;
B、乙图中,B点以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不再改变,则影响曲线B点以后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温度和CO2的浓度,B正确;
C、酵母菌在恒定容积的培养液中无氧呼吸积累的酒精浓度先升高后保持稳定,C正确;
D、丁图中,曲线BC段的生理效应是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植物生长促进作用逐渐减弱,D错误.
故选:D.
用新鲜土豆片 (含有过氧化氢酶)、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材料探究酶促反应的相关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光照强度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故光照强度对该实验的结果有影响,A错误;
B、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产生的氧气减少,B错误;
C、由于过氧化氢溶液的数量一定,因此即使增加土豆片,产生的氧气量不会增多,C错误;
D、反应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量有限,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