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 共998题
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光合作用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绿藻是真核生物,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A正确;
B、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
C、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时应选择碘液,因为斐林试剂的使用需要水浴加热,C错误;
D、若人体静脉滴注ATP注射液来治疗心肌炎,则ATP到达心肌细胞内至少要穿越3层细胞膜,D正确.
故选:C.
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预期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过氧化氢常温下易分解,不能过氧化氢作为反应底物,A错误;
B、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滤纸条上不会出现色素带,B错误;
C、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可以鉴定酒精,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可以利用该溶液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C正确;
D、马蛔虫的受精卵只能进行有丝分裂,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可以用蝗虫的精巢,D错误.
故选:C.
根据以下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实验,回答问题.
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唾液1mL.
②加完唾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mL.使各试管中的pH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
③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的淀粉液2mL,然后放入37℃温水中恒温水浴.
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如下表:
注:“+”表示蓝色程度.
(1)实验设计中,因变量是______.实验过程中选择37℃恒温的理由是______.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______.
(3)如果反应速率过快,应当对唾液进行怎样的处理?______.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为pH值,因变量是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则温度为无关变量,探究实验中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过程选择37℃恒温是为了排除温度因素对结果的干扰,而且37℃是人体正常的体温,也是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
(2)由于淀粉遇碘液变蓝,而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淀粉已被完全分解.
(3)反应速率较快时,可对唾液加水稀释,从而减慢反应速率.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结论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是6.8,高于或低于此pH时,酶活性逐渐降低.
故答案为:
(1)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37℃是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使实验的条件相同
(2)淀粉被分解
(3)加水稀释
(4)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
解析
解:(1)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为pH值,因变量是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则温度为无关变量,探究实验中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过程选择37℃恒温是为了排除温度因素对结果的干扰,而且37℃是人体正常的体温,也是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
(2)由于淀粉遇碘液变蓝,而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淀粉已被完全分解.
(3)反应速率较快时,可对唾液加水稀释,从而减慢反应速率.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结论为: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唾液淀粉酶最适pH值是6.8,高于或低于此pH时,酶活性逐渐降低.
故答案为:
(1)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37℃是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使实验的条件相同
(2)淀粉被分解
(3)加水稀释
(4)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
在某种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对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图中的曲线①表示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图中的曲线②.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使用该酶时,应保证活性较高、酶的热稳定性较好的温度范围.由图中数据可知,60℃~70℃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A错误;
BC、由曲线①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80℃,曲线②中的数据是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对于B选项而言是将该酶在35℃下上时间保存,然后在80℃下测定该酶活性,BC正确;
D、曲线②显示,酶的热稳定性从30℃开始不断下降,在70℃后,急剧下降,D正确.
故选:A.
下表为某学校生物实验兴趣小组所进行的《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实验设计方案,表格中给出了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对下面实验结果的解释,你认为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三个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一致,不能说明唾液淀粉酶在37℃时活性最高,A错误;
B、该实验中步骤2与3顺序颠倒,使酶在保温前就已经将淀粉水解,因此不能体现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作用,B错误;
C、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温度,但是不是导致结果一致的原因,C错误;
D、该实验中步骤2与3顺序颠倒,使酶在保温前就已经将淀粉水解,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