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 共998题
下列A、B、C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酶的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温度、PH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_____.
(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______.
(3)图B中,a点到b点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
(4)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12℃和75℃水浴锅中,20分钟后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反应分别应为:甲______,乙______.
(5)图C表示了下列哪一种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______
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植物淀粉酶.
正确答案
解:解:(1)图A中,反映了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受反应液中的酶浓度限制,当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
(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3)图B显示,温度过高,使酶活性下降,因此a点到b点的曲线急剧下降.
(4)将含有酶的甲试管放入12℃水浴锅20min后,酶因为温度过低,活性降低.再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由于温度适当升高,酶的活性增强,则试管中反应适度加快;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乙试管分别放入75℃水浴锅中,由于温度过高,酶失活,20min后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酶依然没有活性,则试管内无催化反应.
(5)图C酶的最适宜的PH为8左右,符合胰蛋白酶的适宜PH.
故答案为:
(1)受反应物中酶浓度的限制
(2)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3)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
(4)速度加快 无催化反应
(5)C
解析
解:解:(1)图A中,反映了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受反应液中的酶浓度限制,当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
(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3)图B显示,温度过高,使酶活性下降,因此a点到b点的曲线急剧下降.
(4)将含有酶的甲试管放入12℃水浴锅20min后,酶因为温度过低,活性降低.再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由于温度适当升高,酶的活性增强,则试管中反应适度加快;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乙试管分别放入75℃水浴锅中,由于温度过高,酶失活,20min后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酶依然没有活性,则试管内无催化反应.
(5)图C酶的最适宜的PH为8左右,符合胰蛋白酶的适宜PH.
故答案为:
(1)受反应物中酶浓度的限制
(2)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3)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
(4)速度加快 无催化反应
(5)C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为底物,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他们设置了4组实验(除温度外其他条件均相同),待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试管,加适量碘液,显色结果见下表(“+”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蓝色越浅,试管内淀粉越少,说明唾液淀粉酶活性越高,A正确;
B、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高温会使酶失活,B错误;
C、由表中数据可知,40℃时,颜色最浅,说明此时唾液淀粉酶活性最高,C正确;
D、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D错误.
故选:AC.
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所以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会加快,A正确;
B、本实验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再提高问题,酶活性会下降,则反应速率降低,B错误;
C、曲线BC段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所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变,C错误;
D、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D错误.
故选:A.
某同学为了研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 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1)______
(2)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70℃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去活性,从而干扰实验结果.所以要将步骤③中的70℃改为37℃.
(2)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所以步骤④中加入斐林试剂摇匀后,需将试管放在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2min(分)左右.
故答案为:
(1)③中70℃应改为37℃,因人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7℃
(2)在观察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之前应将各试管放在沸水浴中一段时间.因为在高温条件下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显色
解析
解:(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70℃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去活性,从而干扰实验结果.所以要将步骤③中的70℃改为37℃.
(2)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所以步骤④中加入斐林试剂摇匀后,需将试管放在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2min(分)左右.
故答案为:
(1)③中70℃应改为37℃,因人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7℃
(2)在观察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之前应将各试管放在沸水浴中一段时间.因为在高温条件下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显色
下列情形与图中坐标曲线走势相符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与图中走势不相符,A错误;
B、在氧气浓度为0时,人体细胞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少量的ATP;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浓度的升高,有氧呼吸逐渐加快,ATP的产生量逐渐增加,最终达到平衡状态,与图中走势相符,B正确;
C、光照强度为0时,光合作用强度为0,与图中曲线不符,C错误;
D、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细菌数目应该是先增加,后减少,与曲线走势部分,D错误.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