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 共998题
某小组在完成探究“温度是否会影响酶的活性”这个实验后提出一个问题:“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是否真的如教材所示,呈规则的、左右对称的抛物线呢?为此,小组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先让新鲜猪肝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由低到高预热成系列温度梯度,并与之相对应地加入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计算反应速率.请回答:
(1)小组采用系列温度梯度进行实验,得出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v,结果见下表:
请根据上表数据,在坐标图中绘出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
______
(2)以上实验说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______.
(3)若用新鲜土豆研磨液代替上述新鲜猪肝研磨液,是否会出现上述表格中类似的数据?______.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绘图,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反应速率,曲线图如下:
(2)由以上分析可知,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3)新鲜土豆研磨液中也含有过氧化氢酶,若用新鲜土豆研磨液代替上述新鲜猪肝脏研磨液,会出现与上述表格中类似的数据;
(4)根据第(1)题绘制的曲线图可知:过氧化氢酶活性受温度影响不像课本所画的那样是规则对称的抛物线.
故答案为:
(1)
(2)适宜的温度
(3)是(会)
(4)过氧化氢酶活性受温度影响不像教材所画的那样是规则、对称的抛物线
解析
解:(1)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绘图,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反应速率,曲线图如下:
(2)由以上分析可知,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3)新鲜土豆研磨液中也含有过氧化氢酶,若用新鲜土豆研磨液代替上述新鲜猪肝脏研磨液,会出现与上述表格中类似的数据;
(4)根据第(1)题绘制的曲线图可知:过氧化氢酶活性受温度影响不像课本所画的那样是规则对称的抛物线.
故答案为:
(1)
(2)适宜的温度
(3)是(会)
(4)过氧化氢酶活性受温度影响不像教材所画的那样是规则、对称的抛物线
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淀粉溶液浓度对一定量的唾液淀粉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该图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因此改变温度会使酶活性降低,反应速率降低,A错误;
B、由于该图是在最适pH下绘制,因此改变pH会使酶活性降低,反应速率降低,B正确;
C、B点后反应速率不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说明反应物浓度不是限制因素,因此在B点时往混合物内加入少量淀粉,反应速率不变,C正确;
D、B点后反应速率不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可能受到酶浓度的限制,因此在B点时往混合物内加入少量淀粉酶,则反应速率会加快,D正确.
故选:A.
有些酶必需在有激活剂的条件下才具有活性.下列是有关某种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所示.根据结果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从图上看,加入物质甲后,Ⅱ试管和Ⅲ试管中的底物浓度下降,说明物质甲是该酶的激活剂,A正确;
B、35min时,试管Ⅱ中的底物消耗殆尽,故产物的量不再增加,B正确;
C、从图上看,从0~50min,试管Ⅰ中的底物浓度保持不变,说明酶不具活性,C正确;
D、由曲线Ⅱ和曲线Ⅲ比较可知,试管Ⅱ中底物浓度下降速率比试管Ⅲ快,说明试管Ⅱ中酶的活性比试管Ⅲ中的高,说明该酶在弱碱性环境中比在中性环境中的活性高,D错误.
故选:D.
将盛有2mL唾液淀粉酶溶液的试管和盛有2mL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编为一组,共四组.在0℃、20℃室温、37℃、100℃水浴中各放入一组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然后,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继续放回原来的温度下保温.
本实验观察记录不同温度下酶催化反应的时间长短,所以把淀粉和淀粉酶混合的时间作为本实验的起始时间记录下来.再每隔1分钟,取一滴混合液滴在盛有碘液的点滴板上进行观察,此操作的目的是测试______.记录每种混合液蓝色消失的时间,通过比较混合液中蓝色消失所需时间的长短来推知酶的活性.预测实验结果:0℃______,室温______,37℃______,100℃______.
(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随温度的升高会使酶和底物接触的机会增多,反应速率变快.其二,因为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本身随温度升高而发生______的改变,温度升到一定程度,酶将完全失活.这两种作用叠加在一起,使酶促反应在某一温度下最快,这一温度就是该酶的______.
(3)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的原因是酶具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本题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并把时间记录下来作为本实验的起始时间.再每隔1分钟,取一滴混合液滴在盛有碘液的点滴板上进行观察,此操作的目的是测试烧杯中是否有淀粉存在.通过比较混合液中淀粉消失所需时间的长短来推知酶的活性.其中100℃温度下,酶已经变性失活,混合液中的蓝色不会消失;0℃酶的活性很低,混合液中的蓝色也不会消失;20℃室温酶的活性较高,混合液中的蓝色消失较长;而37℃酶的活性最高,混合液中的蓝色消失时间最短.
(2)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温度会影响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的改变;酶的催化效率最高时的温度就是该酶的最适温度.
(3)酶具有专一性,所以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故答案为:
(1)烧杯中是否有淀粉存在
预测实验结果:37℃时间最短,20℃室温较长,0℃和100℃淀粉不消失
(2)蛋白质分子结构(空间结构)最适温度
(3)专一性
解析
解:(1)本题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并把时间记录下来作为本实验的起始时间.再每隔1分钟,取一滴混合液滴在盛有碘液的点滴板上进行观察,此操作的目的是测试烧杯中是否有淀粉存在.通过比较混合液中淀粉消失所需时间的长短来推知酶的活性.其中100℃温度下,酶已经变性失活,混合液中的蓝色不会消失;0℃酶的活性很低,混合液中的蓝色也不会消失;20℃室温酶的活性较高,混合液中的蓝色消失较长;而37℃酶的活性最高,混合液中的蓝色消失时间最短.
(2)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温度会影响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的改变;酶的催化效率最高时的温度就是该酶的最适温度.
(3)酶具有专一性,所以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故答案为:
(1)烧杯中是否有淀粉存在
预测实验结果:37℃时间最短,20℃室温较长,0℃和100℃淀粉不消失
(2)蛋白质分子结构(空间结构)最适温度
(3)专一性
某同学用实验来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他准备了3份含有等量果胶酶溶液的试管,用5010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不同的pH值,每支试管加五块0.1cm2的正方体苹果块,试管均置于25℃室温条件下.下列说法中,合理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探究pH值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为不同pH值,pH=7时果胶酶活性较高,故选取pH值梯度可以是5、7、9,A正确;
B、温度为无关变量,各试管的温度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B错误;
C、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也是果汁变得澄清,C错误;
D、如果pH为7时苹果汁产生最多,只能说明pH=7为果胶酶的适宜pH.若要确定果胶酶的最适pH值,需要进一步缩小pH值梯度,D错误.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