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 共998题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受到体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坐标曲线图经常用于反应二者间的变化关系,根据如图图所示坐标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如果横坐标代表一天的时间,纵坐标代表密闭温室中的CO2浓度,则温室中植物光合作用开始于B点之前,故A错误;
B、若该曲线表示谷氨酸棒状杆菌体内谷氨酸合成速率的变化,该反应中需要酶的催化,反应产物的积累会抑制酶促反应速率,故B正确;
C、如果该曲线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AB段体温升高的原因为产热增加,BC段体温下降原因为散热增加,故C错误;
D、如果该曲线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液泡体积的大小变化,CD段表示液泡体积增大细胞吸水能力减弱,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A、B、C 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值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_____
(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______
(3)图B中,a点到b点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
(4)图C表示了______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
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植物淀粉酶.
正确答案
解:(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主要是受反应液中酶浓度的限制.
(2)图B中,a点时反应速度最快,该点所对应的温度称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3)图B中,a点~b点,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因此曲线急剧下降.
(4)图C所示酶的最适pH为8左右,可代表胰蛋白酶催化反应速率随pH的变化曲线.
故答案为:
(1)受反应液中的酶浓度的抑制
(2)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3)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
(4)C
解析
解:(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主要是受反应液中酶浓度的限制.
(2)图B中,a点时反应速度最快,该点所对应的温度称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3)图B中,a点~b点,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因此曲线急剧下降.
(4)图C所示酶的最适pH为8左右,可代表胰蛋白酶催化反应速率随pH的变化曲线.
故答案为:
(1)受反应液中的酶浓度的抑制
(2)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3)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
(4)C
下表分析中与图相对应的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底物浓度的大小不影响催化该底物的酶活性,故与曲线图符合,①正确;
②健康人的体温恒定,其体内酶活性也保持稳定,不受外界气温的影响,故与曲线图符合,②正确;
③植物根系吸收钾离子的过程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而土壤氧气浓度的增加能促进有氧呼吸释放出大量能量,从而植物根系吸收钾离子速率加快,故与曲线图不符合,③错误;
④人体成熟红细胞内进行无氧呼吸,其ATP产生速率不受血浆中氧气浓度的影响,故与曲线图符合,④正确.
所以,①②④正确.
故选:C.
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实验的变量是指在实验实验中会发生变化的相关量,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都可能影响实验的结果,它们均属于实验的变量,A正确;
B、在对照实验中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但不是所有的实验均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如“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该实验属于前后自身对照实验,B错误;
C、实验中在测量数据时可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C正确;
D、探究实验的假设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因此实验结果不一定与提出的假设一致,D错误.
故选:AC.
脲酶能使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如图表示脲酶催化尿素分解的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描述不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中曲线只有1曲线呈下降趋势,其它均呈上升趋势,在尿素分解过程中,尿素的含量一定是不断减少,A正确;
B、曲线2表明,在20min时,反应已经达到了平衡点,即在该条件下尿素在大约20min后分解完全,B正确;
C、如果曲线2、3、4表示不同温度下的酶促反应.则曲线2代表的温度比曲线3和曲线4代表的温度更接近最适温度或就是最适温度,C错误;
D、如果曲线2、3、4代表不同酶浓度下的酶促反应,酶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则曲线2代表的酶浓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D正确.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