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 共998题
某同学用实验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他准备了5支含有等量果胶酶溶液的试管,用0.1%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不同的pH,每支试管加5块0.1cm3的正方体苹果块,试管均置于25℃室温条件下。
(1)请你帮助选取pH梯度:______________。
(2)请以两种方法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时间内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成果汁的量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_______,可根据________来判断最适pH。
(4)为确认澄清果汁的大量生成是由于果胶酶的作用,还应对实验进行怎样设计?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5、6、7、8、9
(2)方法一:将温度由25℃提高到大约45℃;方法二:将正方体苹果块处理成苹果泥
(3)酶活性越大,果胶分解越快,生成的果汁越多 生成果汁最多时,酶活性最大
(4)增加另一支试管,放入与果胶酶溶液等量的清水和与实验组等量的苹果泥,但不加酶溶液作为对照
下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所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开始时锥形瓶中装满了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了适量的酵母菌,将装置密封并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下初始液面的数据,实验过程中液体会进入玻璃管,从玻璃管的刻度上可以读出进入玻璃管的液体量。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与初始液面数据的差值。(单位:mL)
(1)该同学作了以下四种假设,你认为最合理的假设是_______。
A.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有影响 B.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有影响
C.氧浓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有影响 D.氧浓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有影响
(2)假设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很低,则表中数据可以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________的量。
(3)从表中数据分析得知最有利于酵母菌发酵的温度是______,实验过程中应该用______方法控制温度,不可直接加热。对于在90℃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
(4)实验开始前,实验装置必须密封并静置一段时间,以便消耗装置中的____________。
(5)请写出该实验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
(2)CO2
(3)35℃;水浴加热; 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失去活性
(4)O2 (5)
A、B、C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
(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_____________。
(3)图B中,a点到b点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12℃和75℃水浴锅中,20min后取出转入37℃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反应分别应为:甲_______,乙_______。
(5)若图C表示的是果胶酶浓度、反应物浓度、温度等一定时,果胶酶催化反应的速率随pH变化的曲线,实验时可根据________来判定果胶酶的最适pH。
正确答案
(1)受反应液中酶浓度的限制
(2)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3)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
(4)反应速度加快 无催化反应
(5)果汁体积
某小组在完成探究“温度是否会影响酶的活性”实验后提出一个问题:“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是否真的如教材所示,呈规则的、左右对称的抛物线,并希望通过定量实验进行探究。以下是小组内同学们的讨论。
甲同学提出:可通过测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消耗量来测定酶的反应速率;乙同学提出:先用酒精灯加热来制造高温条件,用排水法记录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如图1;丙同学指出乙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有不合理的地方,温度过高酶会失活。他经过重新思考,定出了新的实验方案:先让酶由低到高预热成系列温度梯度,并与之相对应地加入过氧化氢,用排水法记录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如图2。
请回答:
(1)你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采用了丙同学的实验方案,用系列温度梯度进行实验,得出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请你根据上表数据,在坐标中绘出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
(3)若用新鲜土豆研磨液代替上述新鲜猪肝脏研磨液,能否出现与上述表格中类似的数据?__________。
(4)以上实验说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不可行 不具有可测性
(2)
(3)能
(4)适宜的温度
(5)过氧化氢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示意图不像课本所画的那样是规则对称的抛物线
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1)操作步骤:
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溶液2mL。
②.加完淀粉溶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
③.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的唾液溶液1mL,然后进行37℃恒温水浴。
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一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2)结果见下表:(“+”表示蓝色程度)
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为什么要选择都在37℃恒温水浴?____________________。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应当对唾液做怎样的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反应,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
(2)此时淀粉被完全分解,加碘后呈现出碘液的颜色。
(3)加大唾液的稀释倍数。
(4)①.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在6.2~7.4之间。②.pH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