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边长为1,高AA1=,它的八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那么球的半径是______;A,B两点的球面距离为______.

正确答案

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边长为1,高AA1=,它的八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

那么,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对角线长为球的直径,中点O为球心.

正四棱柱对角线AC1=2,

则球的半径为1.

根据球面距离的定义,可得∠AOB=

则A,B两点的球面距离为•1=

那么球的半径是 1;A,B两点的球面距离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

(I)求证

(II)

正确答案

见解析

(I),

,

又因为

(II)解法一过C作,则,如图,

以点C为坐标原点,分别以直线CB、CA、CM、为x轴,y轴,z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AB=2,AC=1,所以

设平面BCP的法向量为,则 所以不妨令

设平面ABP的法向量为,则所以

不妨令

所以由题意可知二面角C-PB-A的余弦值为

(II)解法二过C作于M,因为

。过

由三垂线定理得.所以为二面角C-PB-A的平面角。

,

,因为

所以.

,所以二面角C-PB-A的余弦值为

(I)本题来源于教材中的例题,主要是要表达清楚线面垂直的判定条件以及面面垂直的判定条件,学生容易漏写条件,从而丢分。(II)解法一主要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来解决,注重运算,特别是求好两个平面的法向量,还要注意最后的结论。解法二主要体现的是几何法求解二面角,第一步是作图找出角,第二步是证明该角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第三步是通过计算得出该角的大小。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判断和面面垂直的判定以及求二面角的方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右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组合体由直三棱柱与正三棱锥组成,其中,.它的正视图、俯视图、从左向右的侧视图的面积分别为

(Ⅰ)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

(Ⅱ)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使平面.若存在,确定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Ⅰ)(Ⅱ)不存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2BC=2a,E为AB上一点,将B点沿线段EC折起至点P,连接PA、PC、PD,取PD的中点F,若有AF∥平面PEC.

(1)试确定E点位置;

(2)若异面直线PE、CD所成的角为60°,并且PA的长度大于a,

求证:平面PEC⊥平面AECD.

正确答案

(1) E为AB的中点(2)证明略

(1) E为AB的中点.

证明如下:取PC的中点G,连接GE,GF.

由条件知GF∥CD,EA∥CD,∴GF∥EA.

则G、E、A、F四点共面.

∵AF∥平面PEC,

平面GEAF∩平面PEC=GE,

∴FA∥GE.

则四边形GEAF为平行四边形.

∴GF=AE,∵GF=CD,∴EA=CD=BA.

即E为AB的中点.

(2) ∵EA∥CD,PE、CD所成的角为60°,且PA的长度大于a.

∴∠PEA=120°.

∵PE=BE=EA=a,∴PA=a.

取CE的中点M,连接PM,AM,BM,在△AEM中,                 

AM==a.

∵PM=BM=a,∴PM2+AM2=PA2.

则∠PMA=90°,PM⊥AM.

∵PM⊥EC,EC∩AM=M,

∴PM⊥平面AECD.

∵PM平面PEC,

∴平面PEC⊥平面AEC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2,BC=1,E为DC的中点,F为线段EC(端点除外)上一动点,现将△AFD沿AF折起,使平面ABD⊥平面ABC,在平面ABD内过点D作DK⊥AB,K为垂足,设AK=t,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正确答案

此题的破解可采用二个极端位置法,即对于F位于DC的中点时,可得t=1,

随着F点到C点时,当C与F无限接近,不妨令二者重合,此时有CD=2

因CB⊥AB,CB⊥DK,

∴CB⊥平面ADB,即有CB⊥BD,

对于CD=2,BC=1,在直角三角形CBD中,得BD=

又AD=1,AB=2,再由勾股定理可得∠BDA是直角,因此有AD⊥BD

 再由DK⊥AB,可得三角形ADB和三角形AKD相似,可得t=

因此t的取值的范围是(,1)

故答案为(,1)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三个半径都是10cm的小球放在一个半球面的碗中,小球的顶端恰好与碗的上沿处于同于水平面,则这个碗的半径R是________________cm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依题意可得碗的球心为O,半径为R.其它三个球的球心分别是.这四个点构成了一个正三棱锥,其中侧棱表示两个球内切的圆心距关系.底面长为两个外切求的圆心距.所以="R-10." .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可得.故填.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的三个顶点所对三边长分别为,已知的内心,过作直线与直线分别交于三点,且,则.将这个结论类比到空间:设四面体ABCD的四个面BCD,ABC,ACD,ABD的面积分别为,内切球球心为,过作直线与平面BCD,ABC,ACD,ABD分别交于点,且,则             .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此类问题由平面类比空间,应该面积类比体积,长度类比面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AB、BC上,且,将△AED、△CFD分别沿DE、DF折起,使A、C两点重合于点,连结A¢B.

(Ⅰ)判断直线EF与A¢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Ⅱ)求二面角F-A¢B-D的大小.

正确答案

(Ⅰ)异面垂直;(Ⅱ).

试题分析:(Ⅰ)先证明A¢D⊥面A¢EF即可得EF与A¢D的位置关系是异面垂直;

(Ⅱ)先作出并证明ÐOHF是二面角F-A¢B-D的平面角,再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ÐOHF的大小.

试题解析:(Ⅰ)A¢D⊥EF.       1分

证明如下:因为A¢D⊥A¢E,A¢D⊥A¢F,

所以A¢D⊥面A¢EF,又EFÌ面A¢EF,

所以A¢D⊥EF.直线EF与A¢D的位置关系是异面垂直    4分

(Ⅱ)方法一、设EF、BD相交于O,连结A¢O,作FH⊥A¢B于H,              

连结OH, 因为EF⊥BD,  EF⊥A¢D.

所以EF⊥面A¢BD,A¢BÌ面A¢BD, 所以A¢B⊥EF,又A¢B⊥FH,

故A¢B⊥面OFH,OHÌ面OFH,      所以A¢B⊥OH,

故ÐOHF是二面角F-A¢B-D的平面角.

,A¢E=A¢F=,EF=,则

所以,△A¢EF是直角三角形,则

,∴

则A¢B=,所以

所以, tanÐOHF=,故ÐOHF=

所以二面角F-A¢B-D的大小为.   12分

方法二、设EF、BD相交于O,连结A¢O,作于G,可得A¢G⊥面BEDF,

,A¢E=A¢F=,EF=,则

所以,△A¢EF是直角三角形,则

,则

所以,则

分别以BF、BE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y轴,建立如图坐标系,则,故

,故面A¢BD的一个法向量

设面A¢BF的一法向量为,则

设二面角F-A¢B-D的平面角为,则,∴

故二面角F-A¢B-D的大小为. 1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四棱柱中, 上的点且边上的高.

(Ⅰ)求证:平面

(Ⅱ)求证:

(Ⅲ)线段上是否存在点,使平面?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Ⅰ)详见解析;(Ⅱ)详见解析;(Ⅲ)详见解析

试题分析:(Ⅰ)利用结合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Ⅱ)利用已知条件先证明平面,进而得到;(Ⅲ)取的中点,连接,可以先证平面,再利用平行四边形平移法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由,进而得到平面,从而确定点的位置.

试题解析:(Ⅰ)证明:,且平面PCD,平面PCD,所以平面PDC

2分

(Ⅱ)证明:因为AB平面PAD,且PH平面PAD , 所以

又PH为中AD边上的高,所以

所以平面

平面所以            7分

(Ⅲ)解:线段上存在点,使平面

理由如下:如图,分别取的中点G、E

所以

所以为平行四边形,故

因为AB平面PAD,所以

因此,

因为的中点,且,所以,因此

,所以平面

1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本小题8分)

如图,点为斜三棱柱的侧棱上一点,于点于点.

(1) 求证:

(2) 在任意中有余弦定理:. 拓展到空间,类比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写出斜三棱柱的三个侧面面积与其中两个侧面所成的二面角之间的关系式(只写结论,不必证明)

正确答案

(1)见解析;

(2) 在斜三棱柱中,有,其中为 平面与平面所组成的二面角.

(1)本小题可通过证明,再证明,即可得到要证结论。

(2)根据类比规则,把三角形当中的边长类比成三棱柱中的侧面面积。所以可得结论为

解:(1) 证:;-3分

(2) 解:在斜三棱柱中,有,其中为 平面与平面所组成的二面角. ------------------8分

(以下证明学生不必证明)

上述的二面角为,在中,

由于

∴有.  _______8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本小题满分12分)正方体的棱长为的交点,上一点,且

(1)求证:平面; (2)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

(3)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正确答案

(1)略

(2)

(3)

解:(Ⅰ)如图,以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交于

平面.……………………4分

(Ⅱ)设所成的角为

所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为.…………………………8分

(Ⅲ)设平面与直线所成的角为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A1A是圆柱的母线,AB是圆柱底面圆的直径,C是底面圆周上异于A、B的任一点,AA1=AB=2

⑴求证:BC⊥平面A1AC

⑵求三棱锥A1—ABC体积的最大值

正确答案

(1)见解析;(2).

(1)关键是即可.

(2)由于三棱锥A1—ABC的高等于2,底面积最大时,体积最大,因为AB=2,所以当点C到直线AB的距离最大时,即点C到AB的距离等于半径时,体积最大..

证明: (1)提示:关键是即可.

解:(2)由于三棱锥A1—ABC的高等于2,底面积最大时,体积最大,因为AB=2,所以当点C到直线AB的距离最大时,即点C到AB的距离等于半径时,体积最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本小题14分)如图所示,在四棱锥中,底面为矩形,侧棱底面,的中点.

(1)求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

(2)在侧面内找一点,使平面,并分别求出点的距离.

正确答案

解 方法一 (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B、C、D、P、E的坐标为A(0,0,0),B(,0,0)、C(,1,0)、D(0,1,0)、P(0,0,2)、

E(0,,1),从而=(,1,0),=(,0,-2).

的夹角为,则cos===

∴AC与P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7分

(2)由于N点在侧面PAB内,故可设N点坐标为(x,0,z),则=(-x,,1-z),由NE⊥平面PAC可得

,即,化简得,∴ 

即N点的坐标为(,0,1),

从而N点到AB、AP的距离分别为1,…………………14分

方法二 (1)设AC∩BD=O,

连接OE,AE,BD,则OE∥PB,

∴∠EOA即为AC与PB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在△AOE中,AO=1,OE=PB=,AE=PD=

∴由余弦定理得cos∠EOA=,

即AC与P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在平面ABCD内过D作AC的垂线交AB于F,则∠ADF=.连接PF,则在Rt△ADF中,DF==,AF=AD·tan∠ADF=.

设N为PF的中点,连接NE,则NE∥DF.

∵DF⊥AC,DF⊥PA,

∴DF⊥平面PAC,从而NE⊥平面PAC.

∴N点到AB的距离为AP=1,N点到AP的距离为AF=.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一球的表面积与它的体积的数量相等,则球的半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___3___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主视图中大三角形的边长是2的正三角形,俯视图为正六边形,那么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正确答案

下一知识点 :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数学 > 空间几何体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