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
- 共342题
患者,女,20岁,发热2天。查体:右小腿皮肤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隆起,皮温增高。最可能的诊断是
正确答案
解析
丹毒临床表现:片状皮肤红疹,微隆起,色鲜红,中间稍淡,边界清楚。
患者,男,50岁。被鱼刺扎伤右手示指尖2天,右手示指针刺样痛半天就诊。查体:T36.8°C,右手示指末节轻度肿胀、压痛,但张力不高,皮肤不红。该病的诊断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指头炎是手指末节掌面感染。指头炎初发时,应悬吊前臂平置患手,避免下垂以减轻疼痛。给予青霉素等抗菌药物,以金黄散糊剂敷贴患指。若患指剧烈疼痛、肿胀明显、伴有全身症状,应当及时切开引流,以免指骨受压坏死和发生骨髓炎。通常采用指神经阻滞麻醉,选用末节指侧面作纵切口,切口远侧不超过甲沟的1/2,近侧不超过指节横纹,将皮下纤维索分离切断,剪去突出的脂肪使引流通畅;脓腔较大则宜作对口引流,切口内放置橡皮片引流,有死骨片应当除去;切口不应做成鱼口形,以免术后瘫痕形成影响手指触觉。
患者,男,50岁。被鱼刺扎伤右手示指尖2天,右手示指针刺样痛半天就诊。查体:T36.8°C,右手示指末节轻度肿胀、压痛,但张力不高,皮肤不红。下列处理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指头炎是手指末节掌面感染。指头炎初发时,应悬吊前臂平置患手,避免下垂以减轻疼痛。给予青霉素等抗菌药物,以金黄散糊剂敷贴患指。若患指剧烈疼痛、肿胀明显、伴有全身症状,应当及时切开引流,以免指骨受压坏死和发生骨髓炎。通常采用指神经阻滞麻醉,选用末节指侧面作纵切口,切口远侧不超过甲沟的1/2,近侧不超过指节横纹,将皮下纤维索分离切断,剪去突出的脂肪使引流通畅;脓腔较大则宜作对口引流,切口内放置橡皮片引流,有死骨片应当除去;切口不应做成鱼口形,以免术后瘫痕形成影响手指触觉。
患者,男,50岁。被鱼刺扎伤右手示指尖2天,右手示指针刺样痛半天就诊。查体:T36.8°C,右手示指末节轻度肿胀、压痛,但张力不高,皮肤不红。患者右手示指肿胀加重,伴有剧烈搏动性跳痛,此时作切开引流,正确的操作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指头炎是手指末节掌面感染。指头炎初发时,应悬吊前臂平置患手,避免下垂以减轻疼痛。给予青霉素等抗菌药物,以金黄散糊剂敷贴患指。若患指剧烈疼痛、肿胀明显、伴有全身症状,应当及时切开引流,以免指骨受压坏死和发生骨髓炎。通常采用指神经阻滞麻醉,选用末节指侧面作纵切口,切口远侧不超过甲沟的1/2,近侧不超过指节横纹,将皮下纤维索分离切断,剪去突出的脂肪使引流通畅;脓腔较大则宜作对口引流,切口内放置橡皮片引流,有死骨片应当除去;切口不应做成鱼口形,以免术后瘫痕形成影响手指触觉。
患者,男,18岁。因急性阑尾炎穿孔行阑尾切除术,术后3天切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将缝线拆除后引出20ml脓液,10天后再次缝合而愈合,该病人切口愈合类型应记为
正确答案
解析
该患者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属污染切口(Ⅲ类切口)、但切口愈合较好,属甲级愈合。因此该病人切口愈合类型记为Ⅲ/甲。
属于“ I”类切口的手术是
正确答案
解析
Ⅰ类切口(清洁切口):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腹腔镜疝修补术。Ⅱ类切口(可能污染切口):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胃大部切除术;皮肤不容易彻底消毒的部位、6 h 内的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再度切开者。Ⅲ类切口(污染切口):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污染或感染物的切口,阑尾穿孔的阑尾切除术、肠梗阻手术、脓肿引流术。
上腹部手术的拆线日期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头、面、颈部术后4~5天拆线,下腹部、会阴部术后6~7天拆线,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术后7~9天拆线,四肢术后10~13天拆线,减张缝线术后14天拆线。
对于腹部手术后切口化脓性感染,错误的处理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术后感染的处理原则。在伤口红肿处拆除伤口缝线以使脓液流出,同时行细菌培养,或急诊切开清创,使用广谱抗生素。
无休克的急性腹膜炎非手术治疗时,采取的体位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半卧位有利于腹内渗出液积聚在盆腔,便于引流。
腹部手术后切口化脓性感染,错误的处理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切口清创后,等到创口完全新鲜,肉芽组织饱满后再缝合,立即缝合造成厌氧菌感染。
男,18岁。右示指甲沟炎加剧一周,发热,指头剧烈肿胀、跳痛,最恰当的处置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患者有甲沟炎的病史,现发热,指头剧烈肿胀、跳痛,提示为化脓性指头炎,最恰当的处置是及时从患指侧面纵行切开引流。
关于掌深部间隙感染的处理原则,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掌深部间隙感染。手掌部脓肿常表现为手背肿胀,,切开引流应当在掌面进行,不可在手背部切开。
局限性胸痛、按压后疼痛加重,提示病变主要累及的部位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疼痛。患者局限性胸痛、按压后疼痛加重,提示可能累及胸壁软组织。
男,25岁,右胫前红肿2天,畏寒、发热1天。局部表皮发红,微隆起,指压稍褪色,边界清,右腹股沟淋巴结肿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考核是外科感染的定义。 丹毒是β-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黏膜细小伤口侵人而引起的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多见下肢、面部;皮肤发红、灼热、痛、微隆、界清;邻近淋巴可大,反复发作可致“象皮肿”。
男,25岁,右胫前红肿2天,畏寒、发热1天。局部表皮发红,微隆起,指压稍褪色,边界清,右腹股沟淋巴结肿痛。目前最主要的处理措施是
正确答案
解析
丹毒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治疗是全身应用抗菌药,局部制动,但不用切开引流,抗菌药用青霉素静脉滴注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