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工程
- 共1119题
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稳定塘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取得良好效果.稳定塘是一种人工构筑、以净化污水为目的工程设施,具有围堤、防渗层等.稳定塘包括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等.其结构如下图,稳定塘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主要指标见下表,请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不同的稳定塘水深差异明显.这主要是与稳定塘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______的需求不同有关.
(2)好氧塘内藻类生长通常比正常情况要快,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3)污水在厌氧塘中停留时间特别长的原因主要是______.同时,废水不能过量流入厌氧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有限.经过稳定塘处理的污水,再流经潜流湿地,就能作为农业、工业用水.该系统主要依据了生态工程中______、______等原理.
(4)由于人们长期向湖泊、河流中大量捧放生活污水(和某些工农业废水),导致水华现象频繁发生.通过人工打捞、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等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人们还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和人工浮床等方法构建生物修复系统,收到较好的效果.与杀藻剂处理水华相比,生物修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______和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好氧塘含有的主要生物是藻类、好氧菌;兼性塘含有的主要生物是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藻类等;厌氧塘含有的主要生物是厌氧菌;根据稳定塘含有的生物可知这与水塘深度不同所含的溶氧量不同引起的. 故答案为:溶氧量(或氧气)
(2)好氧塘内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分解者进行分解作用,将分解有机物生成无机物. 故答案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藻类提供CO2和无机盐
(3)分解者进行分解作用,将分解有机物生成无机物.污水中有机物浓度高,但厌氧塘中只含有厌氧菌,厌氧菌分解大量有机物所需时间长.污水过多,还有有机物过多,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主要依据了生态工程中多样性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等原理. 故答案为:厌氧塘处理污水中有机物浓度高,其厌氧菌分解大量有机物所需时间长 自我调节物种 多样性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4)生物净化的原理是指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使环境中的污染物数量减少,浓度下降,毒性减轻,有害成分转化、分解,直至消失的过程.包括绿色植物的净化和微生物的净化作用.如:植树造林,污水处理. 故答案为:减少环境污染 保护生物多样性(或不杀伤天敌,或不会使藻类产生抗药性,答案合理即给分)
目前,一些地区采用人工浮床治理水体污染.下列不属于人工浮床的优点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浮床上的植物采收的绿色植物体有的可以用做饲料,有的在干燥后可以提取铜、锌、汞等金属,可以收割增加经济效益,A正确;
B、植物能吸收水中的NO3-,PO4-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减轻水体富营养化,B正确;
C、人工浮床净化水体的机理主要是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C正确;
D、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可以提供鱼类和水生昆虫的栖息地,增加微生物种类和数量,D错误.
故选:D.
如图是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请回答问题:
(1)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因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肥料所产生的______使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提高.
(2)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的原因是______.
(3)少量有机废弃物排入河流,不会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
(4)焚烧塑料垃圾所产生的二噁英会诱发______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5)有机废弃物中含有许多塑料,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_____.应在______的土壤中寻找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将其分离出来.若利用DNA重组技术将降解塑料的基因导入某些土壤微生物中,则土壤中的塑料有望得到较快降解,该技术的核心是______.
正确答案
CO2和无机盐
通过多层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的物质,既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环境污染
自我调节(自动调节、自我净化或维持自身稳定)
原癌基因和抑癌
分解者
富含塑料垃圾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解析
解:(1)有机肥料施入土壤以后,经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会转化成腐殖质,腐殖质进一步分解,不但可释放出氮(N)、磷(P)、钾(K)等肥料元素,供作物不断地吸收利用;而且有机质分解后还能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和水分,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2)从资源化的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是由于多层次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的物质,能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从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是由于减少了环境污染.
(3)少量有机废弃物排入河流,不会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5)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可以从富含塑料垃圾的土壤中寻找,从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土壤中分离出这类微生物.若利用DNA重组技术将降解塑料的基因导入某些土壤微生物中,则土壤中的塑料有望得到较快降解,该技术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故答案为:
(1)CO2和无机盐
(2)通过多层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的物质,既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环境污染(答出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减少环境污染即可)
(3)自我调节(自动调节、自我净化或维持自身稳定)
(4)原癌基因和抑癌
(5)分解者 富含塑料垃圾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前,一些地区采用人工浮床(如图)治理水体污染.人工浮床净化水体的机理包括(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植物不能吸收水中的悬浮物,A错误;
B、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中富含N、P等营养物质,栽培的植物可以吸收利用水中的无机盐,从而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B正确;
C、浮床可以遮挡光照,使得水体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抑制其繁殖从而避免水华的发生,C正确;
D、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降低,D错误.
故选:BC.
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污水的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中微生物呼吸作用类型分别是: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有氧或无氧或兼性厌氧型,A错误;
B、植物所需的能量由其呼吸作用提供,B错误;
C、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系统学和工程学、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C错误;
D、植物池中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所以植物池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少,D正确.
故选:D.
塔式蚯蚓污水处理系统采用人造湿地原理,利用植物根系和蚯蚓等处理,通过泥、沙、小石、大石四层过滤,这样重复几次后可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①该生态系统的群落由植物和蚯蚓构成
②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属于分解者
③该生态系统的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
④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群落是某一区域的所有生物,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①错误;
②该生态系统选用蚯蚓等生物作为分解者,能够分解有机物,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②正确;
③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该生态系统都具有,③正确;
④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④错误.
故选:D.
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______(高、低、不变).
(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了一些生态工程设施,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培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可以对水体起到______,有效抑制水体污染.
(3)潜流湿地中的水生植物可以从塘水中吸收N、P,用于构成ATP和细胞生物膜的基本支架______.
(4)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人后一池塘底部,实现了水层交换,有利于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中物种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高.
(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了一些生态工程设施,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培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可以对水体起到净化作用,有效抑制水体污染.
(3)潜流湿地中的水生植物可以从塘水中吸收N、P,用于构成ATP和细胞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
(4)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人后一池塘底部,实现了水层交换,有利于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故答案为:
(1)高
(2)净化作用
(3)磷脂双分子层
(4)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下面是生物滤池--水生植物塘生态污水处理流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滤池是利用水中的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协同净化水资源的过程,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A正确;
B、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能够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水生植物吸收,B正确;
C、水生植物塘和人工湿地的主要功能相同,都是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和水生植物吸收矿质元素,C正确;
D、生物滤池就是生态工程中处理污水的典型实例,D正确.
故选:ABCD.
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如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等原理,A正确;
B、如果在该塘中引进硝化细菌,则可将产生的多余NH3转变为NO3-,利于污水的净化,B正确;
C、A层中有机物被各种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产物到B层中可与细菌代谢产物一同被藻类利用产生O2,而O2又可被好氧型细菌所利用,因此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C正确;
D、污水经处理后是否达到排放标准,不仅需要对细菌等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还要对主要污染物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排放,D错误.
故选:ABC.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N、P元素,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引起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出现水华现象.某科研人员研究了水面部分遮光(约)对水华影响,相关实验数据如图一所示.为了净化生活污水,该科研人员同时构建了一个人工湿地(图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中,实验水塘与对照水塘处理的不同之处是______,
(2)分析图一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______.
(4)控制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除有利于人工湿地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____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5)根据图一的实验结果,人工湿地中种植芦苇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实验水塘研究将水面部分遮光(约)对水华影响,对照水塘未遮光.
(2)图一中数据可知,实验组水塘中叶绿素a含量比对照组水塘中叶绿素a含量低,可推知:遮光引起光照减弱,影响藻类植物叶绿素a的合成(降低水华发生程度)
(3)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直接流入人工湿地,造成人工湿地的浓度升高,会造成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所以在流入人工湿地前,要经过稀释处理.
(4)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人工湿地中分解者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所有的有机物分解,得到的无机物也不能被植物充分利用,使得出水口的水质受到影响,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控制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
故答案为:
(1)实验水塘进行部分遮光,对照水塘不进行遮光
(2)遮光光照减弱,影响藻类植物叶绿素a的合成(降低水华发生程度)
(3)微生物(水生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4)无机盐被充分吸收
(5)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回答问题:
(1)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______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______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所固定的______能.
(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______和______等原理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微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所以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群落.在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一营养级,属于生产者.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源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3)生态农业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则、物种多样性原则、协调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4)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故答案为:
(1)无氧和有氧(或细胞)
(2)群落 一 生产者 太阳
(3)物质循环再生 物种多样性
(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如图是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请回答问题:
(1)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因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肥料所产生的______使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提高.
(2)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的原因是______.
(3)少量有机废弃物排入河流,不会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
(4)焚烧塑料垃圾所产生的二恶英会诱发______基因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5)应在______的土壤中去寻找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从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土壤中分离出这类微生物,需使用______培养基.
正确答案
CO2和无机盐
通过多层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的物质,既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自我调节(自我净化)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富含塑料垃圾
选择
解析
解:(1)有机肥料施入土壤以后,经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会转化成腐殖质,腐殖质进一步分解,不但可释放出氮(N)、磷(P)、钾(K)等肥料元素,供作物不断地吸收利用;而且有机质分解后还能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和水分,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2)从资源化的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是由于多层次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的物质,能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从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是由于减少了环境污染.
(3)少量有机废弃物排入河流,不会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5)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可以从富含塑料垃圾的土壤中寻找,从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土壤中分离出这类微生物,需使用选择培养基.
故答案为:
(1)CO2和无机盐
(2)通过多层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的物质,既充分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3)自我调节(自我净化)
(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5)富含塑料垃圾 选择
下面为城市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简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城市废水处理主要是去除悬浮物和溶解性有机物.近年来,科学家研究出“生物膜法”,能让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成分无法透过,其它成分能透过.该方法的原理是模拟生物膜的______性,把废水中的污染物与水分离.参与三级处理过程的微生物,其新陈代谢的主要类型为______.
(2)有一种微生物能够分解污水中的某种有机污染物,这种微生物能够快速增殖的原因之一是污水中含有其生长繁殖所需的______和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投放时应选择处于生长曲线______ 期的这种微生物.
(3)饮用水采用与废水处理基本相同的步骤,检测饮用水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应加入______染料.
(4)在一些城市治理水系时,把河岸和河底都铺上一层水泥,河道反而更快的污染变质了.原因是天然水体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______.铺上水泥时清除了底泥,主要破坏了生态系统成分中______的作用,所以水质变坏更快.由此可见,治理污染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生物膜法”模拟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能让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成分无法透过,其它成分能透过,将废水中的污染物与水分离.参与三级处理的生物处理是利用分解者将初沉和二沉的污泥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此过程的所需的微生物是异养厌氧型.
(2)微生物生长离不开适应的生活条件,如适应的温度、适应的PH、充足的营养等,由于污水中适合其生长繁殖所需的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和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因此这种微生物能够快速增殖.投放时最好选择细菌处于增长率最大的时期较好,即处于生长曲线的对数期.
(3)由于大肠杆菌在含有伊红-美蓝的培养基上,菌落会出现金属光泽.检测饮用水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应加入伊红-美蓝染料.
(4)一个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天然水体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同样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把河岸和河底都铺上一层水泥,导致河岸和河底中的分解者不能发挥作用,不能促进物质循环,违反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使得河道反而更快的污染变质了.
故答案为:
(1)选择透过性 异养厌氧型
(2)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对数
(3)伊红-美蓝
(4)无机环境 分解者
Ⅰ.长江的水体污染是由于流入长江的次级河流(城市生活污水)污染引起的,某小组利用人工浮床技术对次级河流中水质净化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图中植物的作用是______.该植物采收后,可干燥处理后用来提取Cu、Zn、Hg、Pb等金属,则该植物______(填“适合”或“不 适合”)做家畜饲料.
(2)该小组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了“茭白和菖蒲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为了避免实验误差,你认为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株数应______.
(3)该小组实验结果如上表所示,从此表中看出,该小组研究的因变量为______,你从表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Ⅱ.为进一步探究菖蒲的作用,该研究小组又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图.
上图注解:图中a、b、c、d分别从不同地点采集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混合污水、普通池塘水4种水样;BOD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的需氧量
(4)上述实验在放入菖蒲前应事先______起始数据.
(5)处理后a、b、c、d 4种水样中的总氮量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其原因是______.
(6)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______(填图中字母).
(7)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人工浮床的原理就是利用浮床植物发达的根系吸附大量悬浮物,靠其中的微生物降解和吞噬作用净化水中的污染物,其次浮床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还能利用水中的氮、磷污染物;另外人工浮床通过遮光作用来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繁殖,可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的透明度;可干燥处理后用来提取Cu、Zn、Hg、Pb等金属,则该植物不适合做家畜饲料,防止随着食物链进行生物富集,对人体造成伤害.
(2)每一实验组的植物数量应该相同,而且具有一定的数量,避免因统计误差对实验的影响.
(3)据表分析:自变量是种植的植物种类,因变量是污水中的N、P含量,结论是污水中的N、P含量 两种植物不论单独种植还是等量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4)实验的自变量是4种水样,因变量是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的需氧量和总氮量,则上述实验在放入菖蒲前应事先 测定并记录起始数据.
(5)水样中的含氮无机盐被菖蒲吸收,则处理后a、b、c、d 4种水样中的总氮量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
(6)a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的需氧量最高,说明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
(7)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菖蒲对不同种类污水的净化作用.
故答案为:Ⅰ.(1)吸收水中的化学元素;不适合
(2)多株且相等
(3)污水中N、P含量; 两种植物不论单独种植还是等量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或菖蒲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茭白和混合种植)
Ⅱ.(4)测定并记录
(5)水样中的含氮无机盐被菖蒲吸收
(6)a
(7)探究菖蒲对不同种类污水的净化作用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富含有机质和无机成分,可用作肥料,但其多环芳烃(PAHs)等有机污染物含量通常较高,施入土壤会带来二次污染.生物质炭是由作物废弃秸秆等炭化而成.将污泥、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均堆放一段时间后用于盆栽实验,研究它们对黑麦草生长及PAHs迁移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1)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发达,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使根系细胞______加强,______合成增加,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2)由表可知,施用含生物质炭的污泥______,从而促进黑麦草生长;污泥的施用使土壤和黑麦草的PAHs含量______,但生物质炭的输入能够______,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风险.由此可见,生物质炭有望用作污泥改良剂,促进污泥的推广应用.污泥的应用符合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
(3)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______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______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是一类______的工程体系.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根据题目的信息,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发达,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所以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导致ATP合成增多,根细胞主要以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需要消耗能量,ATP供应增多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2)根据题目及表格中的信息,盆栽试验表明,污泥、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盆栽黑麦草比单纯红壤叶绿素含量及干重都高,表明施用含生物质炭的污泥,污泥富含无机成分能促进作物生长.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可知,单纯红壤PAHs含量527,红壤+污泥PAHs含量是1079,红壤+7%生物质炭污泥PAHs含量是765,黑麦草的PAHs含量分别是401、651、428,都有所升高.仅对比红壤+污泥PAHs数据和红壤+7%生物质炭污泥PAHs数据可以发现生物质炭能够吸附污泥中的PAHs,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风险.污水处理后的无机物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符合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3)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高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故答案为:
(1)有氧呼吸 ATP
(2)无机营养物质含量丰富 均升高 吸附污泥中的PAHs 物质循环再生
(3)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传统生产方式 物质循环 少消耗、高效益、可持续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