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知识后,设计的农业生态系统图解.请结合课本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最大优点是______

(2)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使废物资源化

B.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有利于保护环境

C.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

D.人占主导地位,是其它生物生存的基础

(3)农业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各种生物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源______

(4)蘑菇和蚯蚓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

(5)该系统设计所遵循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该生态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2)A、农业生态系统使废物资源化,A正确;

B、农业生态系统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有利于保护环境,B正确;

C、农业生态系统中由于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C正确;

D、生产者占主导地位,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D错误.

故选:ABC.

(3)农业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没有人,生态系统将崩溃;各种生物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光能.

(4)蘑菇和蚯蚓属于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和动物,属于分解者.

(5)该系统设计主要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整体性原理等.

故答案为:

(1)能量利用率

(2)ABC

(3)人      光能

(4)分解者

(5)物质循环再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地开展以甜高梁种植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由于甜高梁植株高大,用间湿度大,为套种食用菌创造了条件.甜高梁叶片不仅含3%~5%的糖,而且蛋白质的含量也很高,是鱼和牛的优良饲料.利用甜高梁茎秆发酵制酒,酒糟喂牛.牛粪为沼气池提供原料,沼气池不仅对牲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沼渣肥田,产生的沼气可在温室中用于点灯、燃烧,提高了蔬菜的产量.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______

(2)上述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类型是____________.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3)沼气能用于提高温室产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取得良好效益的原因是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请各举一例:

____________

(5)如何检验高梁叶片中含有还原性糖?(写出主要操作步骤、试剂和判断方法)

第一步:______;第二步:______;第三步: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甜高梁、蔬菜等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上述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类型竞争(高粱和蔬菜)和捕食(人吃蔬菜).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如蔬菜→人.

(3)沼气能增加光照强度、适当提高温度和提高CO2浓度,因此可用于提高温室产量.

(4)该生态系统取得良好效益的原因是能量多级利用(如沼渣肥田)和物质循环再生(如利用牛粪生产沼气等).

(5)本实验的目的是检验高梁叶片中是否含有还原性糖.还原糖一般用斐林试剂鉴定,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要混合使用,且需要水浴加热.另外,高梁叶片是绿色的,有颜色干扰,因此在鉴定前需要先用酒精脱水.因此是由步骤为:

第一步:浸在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脱绿,用清水漂洗后制成匀浆;

第二步: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液,加入1ml新制的斐林试剂,隔水加热;

第三步:观察颜色变化.如果出现砖红色沉淀,证明含有还原糖.

故答案为:

(1)甜高梁、蔬菜等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竞争   捕食   如蔬菜→人

(3)增加光照强度    适当提高温度   提高CO2浓度

(4)能量多级流动如利用牛粪生产沼气等;物质循环再生如沼渣肥田等

(5)浸在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脱绿,用清水漂洗后制成匀浆

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液,加入1ml新制的斐林试剂,隔水加热

观察颜色变化.如果出现砖红色沉淀,证明含有还原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以前某地农村农作物秸秆都是作为燃料燃烧,而农户和家畜的粪便等均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后来逐步开始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如图是现在当地生态工程示意图.

(1)试分析以前生产形式的主要不利影响:____________.(至少填两个)

(2)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______(至少填两个)等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______等特点.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以前农作物秸秆都是作为燃料燃烧,而农户和家畜的粪便等均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这样会造成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造成环境污染等.

(2)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等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等特点.

故答案为:

(1)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造成环境污染,农业成本高等

(2)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等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科研人员以常规稻作(不放养鸭、使用农药和除草剂)作为对照,研究“稻鸭共生”生态系统中碳的输入与输出情况,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请写出“稻鸭共生”生态系统中一条含有三个营养级的捕食链______

(2)请列举上表中“人为输入”碳的两个实例______.“总输入”碳中,除了“人为输入”外,其他输入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

(3)下面是“稻-鸭共生”生态系统中水稻种群碳输入和输出模型.除了图示输出碳的途径外,输出碳的途径还有____________

(4)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生”生态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稻鸭共生”生态系统中一条含有三个营养级的捕食链,生产者稻(杂草)是第一营养级,害虫是初级消费者,鸭是次级消费者,写出相应的捕食链:稻(杂草)→害虫→鸭.

(2)“人为输入”碳的实例有:肥料(化肥或有机肥)、鸭苗、秧苗、鸭饲料等.能量流动的输入起点是生产者,主要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

(3)第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有四个去向: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流向分解者;④未被利用.

(4)与常规稻作相比,“稻鸭共生”生态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增加水稻产量、获得更多农副产品(鸭);减少因农药的使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

(1)稻(杂草)→害虫→鸭

(2)肥料(化肥或有机肥)、鸭苗、秧苗、鸭饲料等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

(3)流向下一营养级   流向分解者

(4)增加水稻产量、获得更多农副产品(鸭);减少因农药的使用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是某农户设计的生态农业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该系统遵循的主要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等

B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农作物,蚕、驴、鱼、鸡、猪等均为消费者

C将猪粪直接施入农田,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D塘泥施入农田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土壤中的矿质营养供应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解:A、该农业生态系统遵循的主要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等,A正确;

B、农作物是该系统的主要成分,蚕、驴、鱼、鸡、猪等均为消费者,B正确;

C、猪粪可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物质,但不能提供能量,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能量来源是光能,C错误;

D、塘泥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可增加土壤中的矿质营养供应,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更好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某生态示范区在向阳的山坡上种植了一大片野生葡萄,请回答:

(1)该野生葡萄种植初期,种群数量的变化最可能呈______增长模型.

(2)如图甲是该生态示范区中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局部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①生态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保持原有植被的同时,部分区域引种野生葡萄,满足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美食等的多种需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3)图乙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甲、乙、丙三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发生的联系,该联系体现了维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新物种迁入新环境,由于对新环境的适应,常以“J”型曲线增长.

(2)①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满足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美食等的多种需求,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故答案为:

(1)“J”型曲线

(2)①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②直接

(3)负反馈调节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南京古泉生态农场是生态农业的典范.该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种植农作物、养蘑菇、种桑养蚕、种植果树等多个生产过程合理地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高效良性的循环,生态效益达到了良性发展.请就此生态农场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

(1)该生态农场主要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____________原理.

(2)该系统工程的核心之一是沼气池,沼气的制作如图所示:

①在图中标出箭头,表示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循环.

②如果将“无机物--农田”这一环节去掉,对生态农业系统有何影响?______

(3)据生态工程中的物种多样性这一原理,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使食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越好.请你结合所学有关生态学知识,分析该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土壤中的无机物得不到补充,物质循环受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因为食物链长,各食物链中的生物数量难以达到一定规模,影响经济效益;营养级多,高层次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较少,该营养级生物数量也较少

解析

解:(1)生态工程中的生态农业是建立在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和整体性等原理基础上的,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①该系统工程的核心之一是沼气池,沼气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循环见答案.

②如果将“无机物--农田”这一环节去掉,土壤中的无机物得不到补充,物质循环受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3)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分析,食物链不能无限延长,一般不会超过5级.因为食物链长,各食物链中的生物数量难以达到一定规模,影响经济效益;营养级多,高层次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较少,该营养级生物数量也较少,所以食物链和营养级不是越长越多越好.

故答案为: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整体性(答其中2个即可) 

(2)①如图所示:

②土壤中的无机物得不到补充,物质循环受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3)因为食物链长,各食物链中的生物数量难以达到一定规模,影响经济效益;营养级多,高层次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较少,该营养级生物数量也较少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对生态学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果反映了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

B某农场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农场物种多样性下降

C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种类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D设计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科学地向生态系统中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果反映了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A错误;

B、该农场鼠的种群数量的下降,但鼠并没有消亡,因此该农场物种多样性并没有下降,B错误;

C、西南横断山区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不同,这是不同垂直带的温度等因素不同导致的,C错误;

D、生物种类越多,其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因此科学地向生态系统中增加生物种类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创建出如图的稻鸭绿色农业生产模式,请回答.

(1)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福寿螺与线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_____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利用鸭子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______

(3)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的作用.

(4)微藻能合成大量油脂而被用于提炼“生物柴油”,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的理想出路 之一,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图中有5条食物链,福寿螺与线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利用鸭子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

(4)微藻能合成大量油脂而被用于提炼“生物柴油”,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的理想出路之一,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故答案为:

(1)5           捕食和竞争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直接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

B实现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D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A错误;

B、能量不能循环.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使废物资源化,B正确;

C、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C错误;

D、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A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

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D食物链延长,消耗能量环节增多,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A错误;

B、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

C、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C错误;

D、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增加了能量利用的环节,系统总能量利用率提高,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某地建立的生态农场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意义是______

(2)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使废物资源化,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B.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

D.人占有主导地位,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

(3)对于土壤中如蚯蚓等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采用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在进行丰富度的统计时,计名计算法适用于______的群落.

(4)在农田中释放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除去害虫属于______信息传递;一只黑脊鸥的亲鸟对小鸟发出报警鸣叫时,小鸟作出隐蔽反应,属于______信息传递.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从生态系统的示意图可看出农田收获的粮食、蔬菜被人利用,不能被人直接利用的植物的秸秆和生活垃圾进入了沼气池,产生了沼气供人们使用,而沼渣和沼液则既可以作为植物生长的肥料,也可以为鱼类和蚯蚓提供食物,从而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人工生态系统,遵循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的原理,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由于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可减少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人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不是很多,抵抗力稳定性低,人在该系统中起着管理作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仍是生产者绿色植物.

(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进行丰富度的统计时,通常有计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计名计算法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4)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一只黑脊鸥的亲鸟对小鸟发出报警鸣叫时,小鸟作出隐蔽反应,声音属于物理信息传递.

故答案为:

(1)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BC

(3)取样器取样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4)化学物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下图为某一生态农业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题干中提到“生态系统退化”,其退化的原因有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2)如图所示的生态系统遵循了______等原理.(写出两点)

(3)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在其细胞中都存在的细胞器是______

(4)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稗草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关键要做到______

(5)如图所示,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其增产的原因:______

(6)若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设计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可根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原理,科学地向生态系统中增加______

(7)该农业生态系统方案的优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该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可能是人类过度砍伐、过度放牧等原因使植被的破坏与减少、环境污染、土壤贫瘠化、土地荒漠化等

(2)该生态系统中基本模式是“原料→产品→原料→产品”,使得物质得到了充分的循环利用.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体现了整体性原理.

(3)沼气池中的生物是分解者,分解者是经营腐生生活的生物,有细菌、大型真菌、蚯蚓等.细菌室原核生物,大型真菌、蚯蚓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4)对于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取样时要随机取样.

(5)将蘑菇房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蘑菇石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为蔬菜提供二氧化碳,可提高蔬菜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

(6)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强.

(7)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该生态系统能量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利用,使能量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或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或通过延长食物链,科学地利用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

故答案为:

(1)植被的破坏与减少、环境污染、土壤贫瘠化、土地荒漠化等(答其中两个或答其他两个合理答案亦可)

(2)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等   

(3)核糖体    

(4)样方法     随机取样

(5)蘑菇呼吸作用产生CO2可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使光合作用增强    

(6)生物种类

(7)能量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利用,使能量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或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或通过延长食物链,科学地利用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如图1是我国北方某地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鸭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_,害虫和猪的关系是______.若人的食物有水稻、鸭和猪肉,要使该农场供养更多的人,应如何调整营养关系______

(2)在图中用箭头和文字补充完成能量流经鸭种群的情况:

(3)图3是在人为干预下,地震损毁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图,[单位为l03kJ/(m2•a)],请据图分析:

①在这场地震中受影响最大的生物是______

②肉食动物需要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______kJ/(m2•a),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在食物链:水稻杂草→鸭中,鸭属于第二营养级,在水稻→害虫→鸭食物链中,鸭属于第三营养级.图中害虫和猪共同竞争水稻杂草.由于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若人的食物有水稻、鸭和猪肉,要使该农场供养更多的人,应减少人从鸭和猪的摄食比例,增加从水稻的摄食比例.

(2)鸭摄取的能量分粪便和同化的能量两部分,其中鸭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但是遗体残骸也会被微生物分解.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补偿输入到植食动物的能量是2×103 kJ/(m2•a),肉食动物是[(2.1+5.1+0.05+0.25)-(14+2-9-4-0.5)]×103=5×103 kJ/(m2•a),顶位肉食动物是12×103 kJ/(m2•a).故在这场地震中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受到影响最大.第二营养级的固定能量是(14+2)×103 kJ/(m2•a),传给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是(14+2)×103-(14+2-9-4-0.5)×103=2.5×103 kJ/(m2•a),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2.5×103÷[(14+2)×103]×100%=15.6%.

故答案为:

(1)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             竞争    减少人从鸭和猪的摄食比例,增加从水稻的摄食比例

(2)

(3)①顶级肉食动物                       ②5×103 15.6%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态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两种生态农业模式:

模式1  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一亩鱼池配6~8头猪,100~120只鸡,鱼池中各种鱼的比例大致为:花白鲢占20%,草鱼占40%,鲤鱼、鳙鱼占40%,每亩投放鱼苗4500尾.每天从鸡舍中收集新鲜的鸡粪晒干,经初步发酵后混入一定量饲料喂猪,猪粪喂鱼.

模式2“四位一体”生态模式: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沼气池、蔬菜种植和温室养猪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在模式1中,必须注意某种鱼的投入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鱼塘中不同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______的现象.

(2)如图表示是某池塘中鲢鱼平均尾重变化情况,由曲线可知,生物体的生长呈______型曲线,根据图示结果,最佳捕捞时间是在投放后的______个月左右.

(3)模式2中,光能输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______,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成分).

(4)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生态工程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据协调与平衡原理,在模式1中投入某种鱼时,其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容纳量.鱼塘中不同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结构上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2)由曲线可知,该生物体的生长呈S型曲线;最佳捕捞时间是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由图可知,投放鱼苗8月后平均尾重达到最大,不再增加,说明这时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是最佳捕捞时间.

(3)模式2中,光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4)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生态工程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故答案为:

(1)环境容纳量  分层

(2)S  8

(3)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只能利用光能  分解者

(4)物质循环再生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工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