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工程
- 共1119题
下列观点不符合生态农业建设思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态农业工程将种植、养殖、水产、园艺与林业、副业、加工业扥进行优化,A正确;
B、生态农业工程将农业废弃物的转化、再生和资源化等综合起来,B正确;
C、生态农业工程种植多种物种,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
D、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D正确.
故选:C.
如图1是我国南京古泉生态农场的以沼气为纽带,联动农作物种植、蚯蚓养殖、养鱼、养鸡、养鸭等产业的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蘑菇房中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
(2)某同学据图写出一条捕食食物链:果树→蚯蚓→鸡,该食物链______(填“正确”、“不正确”).
(3)该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______.若在果园中同时种植蔬菜,属于______技术.图中的沼气工程是在沼气池的基础上增添了脱硫塔等设施,更加优化了______的新能源开发技术.
(4)此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明显的优势是______和______.
(5)假设如图2是建成生态农场前的部分物质循环示意图,请画出与该图对应的能量流动图解.
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图1中蘑菇房中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2)捕食食物链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某同学据图写出一条捕食食物链:果树→蚯蚓→鸡,由于蚯蚓是分解者,该食物链不正确.
(3)该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若在果园中同时种植蔬菜,属于间种技术.图中的沼气工程是在沼气池的基础上增添了脱硫塔等设施,更加优化了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
(4)此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明显的优势是能量多级利用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或实现了废物资源化等).
(5)假设如图2是建成生态农场前的部分物质循环示意图,与该图对应的能量流动图解为:
.
故答案为:
(1)分解者
(2)不正确
(3)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间种 洁净可再生
(4)能量多级利用 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或实现了废物资源化等)
(5)
如图是某地建立的生态农场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______.
(2)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使废物资源化,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B.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C.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D.人占有主导地位,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
(3)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采用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在进行丰富度的统计时,通常有计名计算法和______法,其中前者适用于______的群落.
(4)在农田中释放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除去害虫属于______信息传递;植物的颜色,形状等,某些植物的花对于传粉昆虫来说属于______信息传递.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人工生态系统使废物资源化,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由于动植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故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生产者占有主导地位,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
(3)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在进行丰富度的统计时,通常有计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其中前者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4)在农田中释放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除去害虫属于化学信息传递;植物的颜色,形状等,某些植物的花对于传粉昆虫来说属于物理信息传递.
故答案为:
(1)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B
(3)分解者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取样器取样 目测估计法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4)化学 物理
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由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大提高,但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政府正大力推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态农业系统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越多,A错误;
B、生态农业系统的生物种类比现代农业的多,故其抵抗力稳定性比现代农业的高,B正确;
C、生态农业系统设计的指导原则是实现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C正确;
D、生态农业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离开了人的作用,该系统将很快崩溃,D正确.
故选:A.
如图是同学们绘制的某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同学们关于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就是流经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包括大豆、玉米和蔬菜,A错误;
B、通过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但不能提高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B错误;
C、生态系统中能量不能够循环利用,C错误;
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一部分,对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起到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D.
如图是某生态农业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图中的______,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农业生态系统的最大优点是______.
(3)一般来说,农田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较低,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酸雨危害,首先受到影响的是______,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来自农作物,
来自家禽,
来自猪肉,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此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农作物______ kg.
(5)沼气池中有大量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生产者(即农作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农业生态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实现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或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3)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较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酸雨危害,酸雨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了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来自农作物,需要消耗农作物A千克,则A×10%=
,得A=5千克;一个人的食物
来自家禽,需要消耗农作物B千克,则B×10%×10%=
.得B=25千克;一个人的食物
来自猪肉,需要消耗农作物C千克,则C×10%×10%=
,C=25千克.那么此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蔬菜的重量为:A+B+C=5+25+25=55千克.
(5)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
故答案为:
(1)农作物
(2)实现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或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3)抵抗力 农作物
(4)55
(5)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某地建设了以沼气池为核心的生产自净农业生态系统,图1是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图2是沼气池的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自净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主要根据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减轻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减少了秸秆的焚烧;二是______.
(2)图1中的“基石”是______.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______.
(3)图2中进料口下端开口位于沼液层的目的是______.独立的沼气池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其理由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该自净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主要根据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减轻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减少了秸秆的焚烧;二是减少了动物粪便的污染,减少了化肥的使用等.
(2)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故图1中的“基石”是水稻、大豆.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
(3)图2中进料口下端开口位于沼液层的目的是保持沼气池中无氧的环境.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独立的沼气池没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等成分,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
(1)物质循环再生 减少了动物粪便的污染,(或减少了化肥的使用等)
(2)水稻、大豆(出现蘑菇不得分) 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
(3)保持沼气池中无氧的环境 没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等成分
无废弃物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C、石油农业以煤和石油等原料为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与题干中无废弃物农业的优点不符,AC错误;
BD、无废弃物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其主要优点是实现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的优势不明显,B正确;D错误.
故选:B.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大会宗旨是如何减少CO2的全球排放量.生态学家研究出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CO2的排放,“四位一体”(人居-种植-养殖-沼气)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图是该系统物质循环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四位一体”生态农业的核心是______.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在细胞中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能否循环利用?______.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使能量能够______.
(3)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于______ 等.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它突出的优点是______.
(4)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______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具有______等特点.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该“四位一体”生态农业的核心是沼气工程.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细胞中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2)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使能量能够多级利用.
(3)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于太阳能、沼气等.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它突出的优点是减少了燃烧煤炭所产生的CO2,降低了温室效应.
(4)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等特点.
故答案为:
(1)沼气工程 核糖体
(2)不能 多级利用
(3)太阳能、沼气 减少了燃烧煤炭所产生的CO2,降低了温室效应
(4)物质循环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菇一菜”立体栽培(如图)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光、温度环境优势,按照空间层次分布,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之一.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有关叙述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蔬菜属于光能自养型生物,食用菌属于异养生物,蔬菜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可以供给食用菌有氧呼吸,食用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供给蔬菜光合作用,Y可代表O2,X可代表C02,A错误;
B、在该生态系统中,蔬菜属于生产者,食用菌属于分解者,B正确;
C、菌渣作为有机肥的优点有两个:一是菌渣在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供给蔬菜进行光合作用,另一方面菌渣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盐又可以作为蔬菜的肥料,没有为蔬菜提供能量,C错误;
D、该生态农业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等生态工程原理,D错误.
故选:B.
某乡村通过新建沼气池和蘑菇房建立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是______.
(2)农作物的秸秆和人畜的粪便,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______作用产生沼气.沼渣和菌渣经“堆肥”处理后作为肥料施于田间,主要为农作物提供______(答出两类物质),使农作物的产量大大提高.
(3)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______稳定性小,所以人的作用非常关键.
(4)通过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流向______的能量一部分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的化学能的形式被人利用,实现了能量的______,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图中的家禽、家畜、人均以农作物为食,所以都属于第二营养级.
(2)微生物能将农作物的秸秆和人畜的粪便在沼气池进行分解而产生沼气.沼渣和菌渣等有机肥被分解后既能为农作物提供矿质元素又能为农作物提供二氧化碳.
(3)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小,需要人的维护.
(4)秸秆、粪便、沼渣中的能量如不进行利用将直接被分解者分解,通过该系统后就将这些能量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的化学能的形式被人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故答案为:
(1)家禽、家畜、人
(2)分解 矿质元素、二氧化碳
(3)抵抗力
(4)分解者 多级利用
如图是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大棚温度、CO2浓度等可适当控制).请据图回答:
(1)相对一般农业生态系统而言,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了______中的能量.
(2)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______;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O2通入大棚内的意义是______.
(3)农作物青贮的主要操作是:甘薯藤切段→填压进入青贮窖中→密封一段时间,其目的在于______.
(4)该生态系统的设计遵循了______原理.
(5)请用箭头和文字表示这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图解(各种生物的呼吸耗能不要求画出).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该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粪便等废物中的能量,因此相对一般农业生态系统而言,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
(2)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分解作用;沼气燃烧后生成的CO2通入大棚内可以增加大棚中CO2浓度,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产量.
(3)农作物青贮的主要操作是:甘薯藤切段→填压进入青贮窖中→密封一段时间,其目的在于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初步分解农作物秸杆中的有机物,有利于禽畜的消化吸收.
(4)生态工程的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该生态系统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等.
(5)画能量流动图解的关键是明确能量来源(太阳能),判断能量流动关系,分清能量流动的途径.将这些能量流动关系顺着能量流动方向用箭头和文字连接起来即可.本题中,不要求体现出呼吸散失的能量,所以能量流动为太阳能流入农作物,再由农作物分别流向微生物、禽畜和人;禽畜的能量有一部分流向人,有一部分流向了微生物;人的能量流向微生物,具体图解如下:
.
故答案为:
(1)粪便等废物
(2)分解作用 可以增加大棚中CO2浓度,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产量
(3)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初步分解农作物秸杆中的有机物,有利于禽畜的消化吸收
(4)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5)
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家禽家畜、人)、分解者(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和非生物成分,A错误;
B、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为农作物提供了营养物质,B错误;
C、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构建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只能使能量实现多级利用,但不能提高传递效率,C错误;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增多了生物种类,增强了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D.
如图是我国南方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稻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与蛋肉类.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______.该系统中将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合理地进行了应用,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
(2)该系统将多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整合在一起,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
______原理.
(3)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比单纯种植蔬菜和单纯培养蘑菇带来的效益之和还要高,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______原理.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该系统中将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合理地进行了应用,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该系统将多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整合在一起,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3)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比单纯种植蔬菜和单纯培养蘑菇带来的效益之和还要高,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系统整体性原理.
故答案应为:
(1)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 物质循环再生
(2)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
(3)系统整体性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功能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______.
(2)大气中的碳以______形式进入该生物群落的农作物中,并以______的形式被猪、鸡等动物及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利用.
(3)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优点有______(至少写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分解作用
二氧化碳
有机物
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解析
解:(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分解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分解作用.
(2)大气中的碳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该生物群落的农作物中,并以有机物的形式被猪、鸡等动物及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利用.
(3)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优点有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
(1)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分解作用(或分解粪便等废弃物中的有机物)
(2)二氧化碳 有机物
(3)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