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工程
- 共1119题
如图所示为农田生态系统的模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虽然其结构单一,但是仍能保持系统的稳定,主要因素是______.
(2)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______方法来防治害虫.
(3)秸秆可作为有机肥料,若用15N标记秸秆中含氮的有机物,则这些有机物经______(填生态系统的成分)的作用,再经______的作用形成NO3-,通过______方式进入根细胞.在植物体内经一系列的变化形成植物蛋白.
(4)秸秆中含碳物质在好氧菌的作用下,生成______,同时释放了大量的能量.
(5)图中农田生态系统在进行物质循环的同时还伴随着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农作物.虽然其结构单一,但是仍能保持系统的稳定,人是主要成员和中心环节.
(2)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生物防治方法来防治害虫,是最有效的方法,这样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防止污染环境.
(3)分解者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可将15N标记秸秆中含氮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再经硝化细菌的作用形成NO3-.NO3-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根细胞并经一系列的变化形成植物蛋白.
(4)好氧菌将以秸秆中含碳有机物为原料经过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同时释放了大量的能量.
(5)物质是能量的载体,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还伴随着能量流动.
故答案为:
(1)农作物 人的作用非常突出
(2)生物防治
(3)分解者 硝化细菌 主动运输
(4)二氧化碳
(5)能量流动
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系统工程作为我国农村生态工程的样板,在全国推广,这是由于该生态工程(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北京郊区窦店村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工程,其运用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①能量的多级利用、②物质循环再生、③废物资源化、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三者结合.其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故选:B.
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多获取农产品不是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A错误;
B、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B正确;
C、使粮食增产不是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C错误;
D、减少环境污染是生态农业的优点,D错误.
故选:B.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徐州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人居-种植-养殖-沼气)时绘出了如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时所依据的主要生态学原理是______,该生态农业最大的优点是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从生态系统成分和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同化在水稻和大豆中的能量除本身呼吸消耗外,其余能量流向______.
(3)蘑菇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__.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增产原因:______.
(4)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水稻根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构建以沼气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时所依据的主要生态学原理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该生态农业最大的优点是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水稻、大豆和蔬菜.从生态系统成分和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同化在水稻和大豆中的能量除本身呼吸消耗外,其余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
(3)蘑菇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分解者.因为蘑菇细胞呼吸放出二氧化碳,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所以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
(4)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水稻根细胞(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
故答案为: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 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或答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2)水稻、大豆和蔬菜 消费者和分解者(或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
(3)分解者 因为蘑菇细胞呼吸放出二氧化碳,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4)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
南京古泉生态农场是生态农业的典范.该农场因地制宜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种植农作物、养蘑菇、种桑养蚕、种植果树等多个生产过程合理地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高效良性的循环,生态效益达到了良性发展.请就此生态农场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
(1)该生态农场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______和______原理.
(2)该系统工程的核心之一是沼气池,沼气的制作如图所示.在图中标出箭头,表示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循环.
(3)如果将图中“无机物--农田”这一环节去掉,对生态农业系统有何影响?______.
(4)在该生态农场中存在如图所示的物质循环过程,据图分析不符合生态工程原理的叙述是______.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生态工程中的生态农业是建立在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和整体性等原理基础上的,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该系统工程的核心之一是沼气池,沼气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循环如图:
(3)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即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如果把“无机物→农田”这一环节去掉,势必会造成物质循环受到破坏,土壤无机物得不到及时补充,土壤肥力会下降等.
(4)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因此最高营养级获得的总能量最低.但系统的总能量包括各生产环节上输出的产品能量,显然这个系统总能量利用率与单种作物的系统总能量利用率相比大大增加.
故答案为:
(1)物质循环再生、协调与平衡和整体性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物种多样性原理
(2)
(3)土壤贫瘠,农作物产量下降
(4)C
如图1是我国南京古泉生态农场的以沼气为纽带,联动农作物种植、蚯蚓养殖、养鱼、养鸡、养鸭等产业的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蘑菇房中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
(2)某同学据图写出一条捕食食物链:果树-→蚯蚓-→鸡,该食物链______(填“正确”、“不正确”).
(3)利用沼气燃烧为鸡舍延长照明时间,提高产蛋率;利用性外激素诱捕果园中的害虫.这些实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果园与森林相比,其抵抗力稳定性______(填:“高”、“低”),原因是______.
(5)此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明显的优势是______和______.
(6)假设图2是建成生态农场前的部分物质循环示意图,请画出与该图对应的能量流动图解.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蘑菇是一种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2)蚯蚓属于分解者,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组成,因此“果树-→蚯蚓-→鸡”这条食物链不正确.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如利用沼气燃烧为鸡舍延长照明时间,提高产蛋率;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利用性外激素诱捕果园中的害虫.
(4)果园与森林相比,其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低.
(5)此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明显的优势是能量多级利用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或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等).
(6)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注意能量的输入和传递过程,图解如下:
故答案为:
(1)分解者
(2)不正确
(3)信息传递
(4)低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5)能量多级利用 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或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等)
(6)如图: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图甲是某生态农场物质、能量利用途径部分示意图,图乙表示能量流经猪群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农场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______,果园中的全部生物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
(2)如果对土壤中蚯蚓数量的调查,宜采用______法.
(3)因某种原因果园发生过火灾,火灾后此处进行的演替称为______演替.
(4)图乙中A表示猪的摄入量,D表示猪自身的呼吸消耗量,那么C中能量的去向是______.
(5)以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计算,若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固定了5×108kJ能量,蚯蚓从农作物获得的总能量为1.2×107kJ,那么猪和鸡可以从农作物获得能量______kJ.
(6)燃烧沼气为鸡舍增加照明时间,可以增加产蛋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于______具有重要作用.
(7)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通过增加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可以使能量传递效率得到提高
B.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D.生态农业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该生态农场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是农作物、果树.果园中的全部生物在生态学上称为生物群落.
(2)蚯蚓是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因此如果对土壤中蚯蚓数量的调查,宜采用样方法.
(3)因某种原因果园发生过火灾,火灾后此处进行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4)图乙中A表示猪的摄入量,D表示猪自身的呼吸消耗量,那么C中能量的去向是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利用.
(5)蚯蚓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营养级;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固定了5×108KJ能量,以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计算,而猪和鸡属于第二营养级,则猪和鸡可以从农作物获得能量共5×108KJ×10%=5×107KJ.
(6)燃烧沼气为鸡舍增加照明时间,可以增加产蛋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于调控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7)生态农业可以使得能量多级利用,并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但是不能改变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
故答案为:
(1)农作物、果树 生物群落或群落
(2)样方
(3)次生
(4)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利用
(5)5×107
(6)调控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种群的繁衍)
(7)A
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果蔬”生态模式时绘出了如下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______.该生态系统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体现了______原理.
(2)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氮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呢?______.
(3)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采用何种措施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写两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
(4)水稻、大豆的秸秆除了图中所示的用途外,还有哪些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
(5)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析,焚烧秸秆的做法主要破坏了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______.
正确答案
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或答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系统学和工程学(或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水稻和大豆
氮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
引入害虫天敌防治
激素防治
转基因培育抗害虫农作物等
①作为饲料养猪
②作为工业原料,广泛用于造纸,制造建材,酒精和一次性包装盒等
③在直燃锅炉中进行充分彻底的燃烧,最大限度地转换成电能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解析
解:(1)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或答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该生态系统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或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故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水稻和大豆,氮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氮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故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
(3)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引入害虫天敌防治、激素防治、转基因培育抗害虫农作物等,这样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防治害虫.
(4)水稻、大豆的秸秆除了图中所示的用途外,还能①作为饲料养猪、②作为工业原料,广泛用于造纸,制造建材,酒精和一次性包装盒等、③在直燃锅炉中进行充分彻底的燃烧,最大限度地转换成电能.
(5)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析,焚烧秸秆的做法主要破坏了生态工程中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故答案为:
(1)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或答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系统学和工程学(或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2)水稻和大豆 氮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
(3)引入害虫天敌防治 激素防治 转基因培育抗害虫农作物等
(4)①作为饲料养猪 ②作为工业原料,广泛用于造纸,制造建材,酒精和一次性包装盒等 ③在直燃锅炉中进行充分彻底的燃烧,最大限度地转换成电能(5)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如图表示我省南方某地比较常见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不考虑人工投入时,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全部桑植株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A错误;
B、蚕沙(蚕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B错误;
C、蚕茧的产量归根结底要依靠桑叶在光合作用中所产生的有机物质,C正确;
D、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错误.
故选:C.
农业生态工程能创造多种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开发可以更新的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如图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示意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______等(至少2种).
(2)该图中有食物链______条.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
(3)生态农业是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越好
B.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
(4)此生态系统中有哪些途径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①______;②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水、空气、无机盐等.
(2)食物链有且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该图中有食物链3条.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鸡、猪.
(3)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不是越多越好,且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越多,A错误;B、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B正确;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C正确;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D正确.
(4)此生态系统中实现能量多级利用的途径有:①黄瓜、番茄等枝叶可作为饲养动物的饲料;②粪便等废弃物作为沼气发酵的原料,产生供人利用的清洁能源;③沼渣可作为饲料或肥料.
故答案为:
(1)阳光、水、空气、无机盐等
(2)3 人、鸡、猪
(3)A
(4)①黄瓜、番茄等枝叶可作为饲养动物的饲料;②粪便等废弃物作为沼气发酵的原料,产生供人利用的清洁能源;③沼渣可作为饲料或肥料.(答两点即可)
下列关于图中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微生物能利用农作物中储存的能量,A正确;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能量不能够循环利用,C错误;
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是分解者,D正确.
故选:AD.
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是分解者,A正确;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农作物秸秆中有机物存储的能量,B正确;
C、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正确.
故选:ABD.
请你根据如图所示的生态工程流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生态工程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2)图中缺少了两个很重要的箭头,它们是:______和______.
(3)该生态工程中,______的作用比较突出.其最大特点是在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同时加快了______,实现了“无废弃物农业”,防止了______,实现了______和______的双丰收.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据图分析可知:物质在此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图中缺少了农作物的秸秆等送入沼气池,供沼气池的分解者分解;还缺少沼气池为人供沼气,提供新能源.
(3)人在生态工程中是主要成员和中心环节,不可缺少,反之将容易瘫痪.农业生态工程将农业废弃物的转化、再生和资源化等综合起来,其优点有能量的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废物资源化,同时又要降低生产成本和避免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的目的.
故答案为: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农作物→沼气池 沼气池→人
(3)人 物质循环速度 环境污染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大力推广“养殖业一沼气一种植业”农业生产模式.农户利用家禽、家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生产沼气,沼渣可做肥料.请回答:
( 1 )建立这一农业生产模式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______.
(2)请用箭头和文字完善该农业生产模式的能量利用示意图.
(3)人和家禽是______关系,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属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
(4)农户原来的食物配比为农作物:家禽:家畜=1:1:1,现将该配比调整为3:2:1,则农作物的供给量是原来的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生态农业生产模式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为能量的多级利用与物质的循环再生的原理.
(2)该农业生产模式中沼气池缺少箭头,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将秸秆、人和动物的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沼气可以供人燃烧使用.
(3)人可以捕食家禽,但是同时和家畜共同竞争农作物的籽粒.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将秸秆、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因此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4)设农户体重增加1千克,则消耗农作物==70,现将该配比调整为3:2:1,则
=55,则农作物的供给量是原来的=55÷70=0.79倍.
故答案为:
(1)能量的多级利用与物质的循环再生
(2)见图圈
(3)捕食和竞争 分解者
(4)0.79.
(2015秋•周口期末)生态农业不仅指对于农作物中所含物质、能量的充分利用,还具有很多内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光、水等各种自然资源,设计出适合本地的生态农业结构的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作物“轮种”不仅能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害虫的大发生,符合生态学原理,A正确;
B、以作物秸秆作燃料发电,只能利用秸秆中极少量的能量,能量浪费严重,不能体现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错误;
C、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固氮措施,尽量施用农家肥,减少化肥的施用,符合生态学原理,C正确;
D、应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符合生态学原理,D正确.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