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 共396题
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能在pH值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h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表步骤操作.
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d,在不同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_____.
(2)本实验的具体课题名称是______.
(3)某同学第5d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台盼蓝是一种大分子染料),
②先将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______,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统计______(被、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4)已知血球计数板的大方格为1mm×1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时一个大方格观察值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______个.
正确答案
解:(1)第五步中“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应改为“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这样每天取样时间间隔相同,是所得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画出的变化曲线更加具有参考价值.
(2)分析实验表格可知,实验中的自变量包括:温度和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的浓度,因此可以确定本实验的具体课题名称是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
(3)②在对酵母菌数量进行抽样检测时,首先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然后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时,由于死的酵母菌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因此被染成蓝色,而活的酵母菌不会被染色,因此计数时只记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4)已知血球计数板的大方格为1mm×1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时一个大方格观察值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一个大方格观察值÷1个大方格容积×稀释倍数×溶液体积=M÷(1mm×1mm×0.1mm×10-3)×10×10=M×106个.
故答案为:(1)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
(2)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
(3)②盖玻片 用滤纸(吸水纸)吸去 ③不被
(4)M×106
解析
解:(1)第五步中“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应改为“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这样每天取样时间间隔相同,是所得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画出的变化曲线更加具有参考价值.
(2)分析实验表格可知,实验中的自变量包括:温度和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的浓度,因此可以确定本实验的具体课题名称是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
(3)②在对酵母菌数量进行抽样检测时,首先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然后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时,由于死的酵母菌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因此被染成蓝色,而活的酵母菌不会被染色,因此计数时只记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4)已知血球计数板的大方格为1mm×1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时一个大方格观察值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一个大方格观察值÷1个大方格容积×稀释倍数×溶液体积=M÷(1mm×1mm×0.1mm×10-3)×10×10=M×106个.
故答案为:(1)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
(2)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
(3)②盖玻片 用滤纸(吸水纸)吸去 ③不被
(4)M×106
某小组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需要的器材或药品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需要显微镜,不需要放大镜,A错误;
B、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需要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B正确;
C、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不需要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是鉴定蛋白质的试剂,C错误;
D、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是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而琼脂是固体培养基中的凝固剂,D错误.
故选:B.
(2015秋•太原期末)请回答以下有关实验问题:
(1)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 题.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三组实验,用5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①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______,保证抽样检测是随机的.每次计数要做______实验,用计数板计数时若视野中酵母菌过多,应先______.
②本实验小组探究的课题是______因素对酵母菌数量增长的影响.预测此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的一组是______组.
(2)某校同学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只.
②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以下条件必须满足的是______(多选).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③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④同学们调查时得知,草原环境气候多变,在这种环境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______
A.形体较小的种群
C.形体较大的种群
B.个体差异较少的种群
D.个体差异较多的种群
⑤草原中经控制后苗田鼠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上图中曲线______(填“I,或Ⅱ)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_____点时收益最大.
正确答案
解:(1)①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保证抽样检测是随机的.每次计数要做重复实验,用计数板计数时若视野中酵母菌过多,应先进行稀释.
②本实验小组探究的课题是温度和培养液对酵母菌数量增长的影响.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此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的一组是A组.
(2)①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量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根据计算公式N:32=30:10可解得N=96只/公顷.
②因为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对种群的个体数量具有决定作用,所以要使调查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数,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没有明显变化.故选:BC.
③图示坐标图显示,甲有众多的幼年个体,乙的各个月龄个体数量相当,所以甲草原的田鼠属于增长型,乙草原的田鼠属于稳定型.
④草原环境气候多变,在这种环境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个体差异较多的种群.故选:D.
⑤草原中经控制后苗田鼠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上图中曲线I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B点时收益最大.
故答案为:
(1)①轻轻振荡几次 重复 进行稀释
②温度和培养液 A
(2)①96 ②BC ③增长 ④D ⑤I B
解析
解:(1)①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保证抽样检测是随机的.每次计数要做重复实验,用计数板计数时若视野中酵母菌过多,应先进行稀释.
②本实验小组探究的课题是温度和培养液对酵母菌数量增长的影响.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此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的一组是A组.
(2)①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量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根据计算公式N:32=30:10可解得N=96只/公顷.
②因为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对种群的个体数量具有决定作用,所以要使调查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数,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没有明显变化.故选:BC.
③图示坐标图显示,甲有众多的幼年个体,乙的各个月龄个体数量相当,所以甲草原的田鼠属于增长型,乙草原的田鼠属于稳定型.
④草原环境气候多变,在这种环境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个体差异较多的种群.故选:D.
⑤草原中经控制后苗田鼠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上图中曲线I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B点时收益最大.
故答案为:
(1)①轻轻振荡几次 重复 进行稀释
②温度和培养液 A
(2)①96 ②BC ③增长 ④D ⑤I B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对培养用具和培养液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避免杂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
B、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所以不能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B错误;
C、到培养后期,由于酵母菌的增多,为了方便对酵母菌计数,应先稀释培养后期的培养液,然后再在显微镜下计数,C正确;
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放置盖玻片,然后使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D正确.
故选:CD.
为了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将等量酵母菌接种到灭菌过的5%的葡萄糖溶液中,并将培养装置于A、B、C三种不同条件下培养,每隔一定时间,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绘制成曲线如图,分析回答:
(1)该实验中,A、B、C三种不同条件是指______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应保持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曲线______对应的培养温度更接近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
(3)曲线表明,不同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基本相等,这是因为______.
(4)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将______;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
(5)某同学在利用显微镜直接统计酵母菌数量时,采用先向1mL样品液中加入4mL无菌水,再向其中加入5mL密度为20个/mL的红细胞悬液,经染色、固定后,随机选取5个视野,统计结果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出样品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大约为______个/mL.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实验目的可知“为了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应将培养装置于除温度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
(2)曲线表明,曲线A最先达到K值,因此其对应的培养温度更接近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
(3)曲线表明,不同实验组中培养液的体积和浓度、培养空间是相同的,因此不同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基本相等.
(4)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将减少;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增加.
(5)根据表格数据可计算,红细胞的平均值为8个,酵母菌的平均数为5个,而红细胞的密度为20个/mL,由此计算酵母菌的密度应为12.5个/mL,又由于酵母菌培养液稀释了5倍,因此计算可得样品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为72.5个/mL.
故答案为:
(1)温度 相同且适宜
(2)A
(3)不同实验组中培养液的体积和浓度、培养空间是相同的
(4)减少 增加
(5)72.5
解析
解:(1)根据实验目的可知“为了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应将培养装置于除温度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
(2)曲线表明,曲线A最先达到K值,因此其对应的培养温度更接近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
(3)曲线表明,不同实验组中培养液的体积和浓度、培养空间是相同的,因此不同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基本相等.
(4)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将减少;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增加.
(5)根据表格数据可计算,红细胞的平均值为8个,酵母菌的平均数为5个,而红细胞的密度为20个/mL,由此计算酵母菌的密度应为12.5个/mL,又由于酵母菌培养液稀释了5倍,因此计算可得样品培养液中酵母菌密度为72.5个/mL.
故答案为:
(1)温度 相同且适宜
(2)A
(3)不同实验组中培养液的体积和浓度、培养空间是相同的
(4)减少 增加
(5)72.5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