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如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抽样检测计数,绘制出A组装置中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1)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所探究的课题是______

(2)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需振荡试管,原因是______

(3)A组培养液中酵母菌第______天的增长速率最大,第3天后A组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不再增长甚至减少的原因是______

(4)A组装置中酵母菌数量达到的最大值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在25℃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正确答案

解:(1)根据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2个,即温度和培养液量,因此该实验探究的课题是温度和培养液量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需振荡试管,目的是使酵母菌混合均匀,减少实验误差.

(3)种群数量到达时,增长率最大.根据曲线图可知,A组培养液中酵母菌第2天的增长速率最大.第3天后,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加,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养分等越来越少,酵母菌种内斗争加剧,因此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不再增长甚至减少.

(4)A组装置中酵母菌数量达到的最大值在生态学上称为K值(环境容纳量);在25℃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减少.

故答案为:

(1)探究温度和培养液量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使酵母菌混合均匀

(3)2  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加,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养分等越来越少,酵母菌种内斗争加剧

(4)K值  减少

解析

解:(1)根据表格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有2个,即温度和培养液量,因此该实验探究的课题是温度和培养液量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需振荡试管,目的是使酵母菌混合均匀,减少实验误差.

(3)种群数量到达时,增长率最大.根据曲线图可知,A组培养液中酵母菌第2天的增长速率最大.第3天后,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加,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养分等越来越少,酵母菌种内斗争加剧,因此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不再增长甚至减少.

(4)A组装置中酵母菌数量达到的最大值在生态学上称为K值(环境容纳量);在25℃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减少.

故答案为:

(1)探究温度和培养液量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使酵母菌混合均匀

(3)2  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加,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养分等越来越少,酵母菌种内斗争加剧

(4)K值  减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酵母茵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能在pH值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小时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茵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

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_____

(2)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______,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记______(被、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3)如所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l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1mL=1000mm3).请推导出1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酵母细胞个数/1mL=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第五步中“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应改为“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这样每天取样时间间隔相同,是所得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画出的变化曲线更加具有参考价值.

(2)②在对酵母菌数量进行抽样检测时,首先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然后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时,由于死的酵母菌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因此被染成蓝色,而活的酵母菌不会被染色,因此计数时只记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3)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l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即总共有16×25=400个小方格.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1mL=1000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mm3因此酵母细胞个数/1mL=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每1个小方格容积×稀释倍数=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

故答案为:

(1)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

(2)②盖玻片  用滤纸(吸水纸)吸去  ③不被

(3)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 4×稀释倍数

解析

解:(1)第五步中“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应改为“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这样每天取样时间间隔相同,是所得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画出的变化曲线更加具有参考价值.

(2)②在对酵母菌数量进行抽样检测时,首先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然后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时,由于死的酵母菌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因此被染成蓝色,而活的酵母菌不会被染色,因此计数时只记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3)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l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即总共有16×25=400个小方格.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1mL=1000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mm3因此酵母细胞个数/1mL=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每1个小方格容积×稀释倍数=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

故答案为:

(1)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

(2)②盖玻片  用滤纸(吸水纸)吸去  ③不被

(3)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 4×稀释倍数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中,使用到(  )

A血细胞计数板

B重铬酸钾溶液

C放大镜

D双缩脲试剂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微生物,体积小,数量多,所以可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A正确;

B、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用于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B错误;

C、血球计数板要在显微镜下计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达不到要求,C错误;

D、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的,不是用来计数的,D错误.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甲、乙两小组同学完成了有关实验,定期采用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用血球计数器计数.血球计数器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一种仪器,它的形状如图A所示,它的规格有两种,一种叫希利格式(16×25型),另一种叫汤麦式(25×16型)如图B所示.

已知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为:酵母细胞个数/mL=

两组同学根据计算数据绘制出本组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如图C所示.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计算公式中,b值的含义是______

(2)两组同学在计数时,将原液稀释成样液,取出如图A所示的血球计数器,吸取混合均匀的样液注入血球计数器的计数室内,装满整个计数室,若观察到有气泡,应______

(3)你在做该实验时,选择血球计数板的规格和相应的计算酵母菌细胞个数时的a值分别是______

(4)图C中,分析甲组曲线该数值比乙组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为:酵母细胞个数/mL=每小格中酵母菌的平均数×400×104×稀释倍数,因此上述计算公式中,b值表示酵母菌原液稀释倍数.

(2)在取样制作装片时,若观察到有气泡,会导致最后的结果将偏小,因此应重新制片.

(3)由于在显微镜下计数一般采用五点取样法,用希利格式(16×25型)没有中心格,因此取四个角落的四个中格,由于每个中方格有25个小方格,因此所数小方格数(a)=25×4=100;而用叫汤麦式(25×16型)就可以用五点取样法,此时每个中方格中有16个小方格,因此所数小方格数(a)=16×5=80.

(4)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营养物质的量、温度、PH、溶氧量等.图C中,甲组曲线该数值比乙组大,可能是A组的培养温度(或PH)更适合酵母均的繁殖,环境阻力小.

故答案为:

(1)酵母菌原液稀释倍数

(2)重新制片

(3)希利格式 100(汤麦式 80)

(4)A组的培养温度(或PH)更适合酵母均的繁殖,环境阻力小.(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解析

解:(1)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为:酵母细胞个数/mL=每小格中酵母菌的平均数×400×104×稀释倍数,因此上述计算公式中,b值表示酵母菌原液稀释倍数.

(2)在取样制作装片时,若观察到有气泡,会导致最后的结果将偏小,因此应重新制片.

(3)由于在显微镜下计数一般采用五点取样法,用希利格式(16×25型)没有中心格,因此取四个角落的四个中格,由于每个中方格有25个小方格,因此所数小方格数(a)=25×4=100;而用叫汤麦式(25×16型)就可以用五点取样法,此时每个中方格中有16个小方格,因此所数小方格数(a)=16×5=80.

(4)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营养物质的量、温度、PH、溶氧量等.图C中,甲组曲线该数值比乙组大,可能是A组的培养温度(或PH)更适合酵母均的繁殖,环境阻力小.

故答案为:

(1)酵母菌原液稀释倍数

(2)重新制片

(3)希利格式 100(汤麦式 80)

(4)A组的培养温度(或PH)更适合酵母均的繁殖,环境阻力小.(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______;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为______

(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____________

(3)在T1一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

正确答案

解:(1)图中AB段这一区间,无乙醇产生,因此可推断它只进行有氧呼吸,另外,问题是呼吸发生的场所(而不是主要场所),应答: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只答“线粒体”不得分;BC段,乙醇开始产生并逐渐增多,酵母菌数量仍在继续增加,因此可推断这一区间内的细胞,既进行无氧呼吸,也同时进行有氧呼吸(不然,酵母菌数量不会增加的).

(2)酵母菌数量在C点下降,这是一个种群数量变化的问题,得分析查找环境中可能的影响因素,除营养物的供应问题外,还应考虑其代谢产物(乙醇和二氧化碳)的积累对其繁殖的影响.

(3)T1-T2时段,葡萄糖的消耗量迅速增加,在图上找这一区间的其它信息发现,酵母菌数量继续增加至最大值、乙醇开始产生并不断增加,联系问题可归纳出原因:酵母菌数量增多、酵母菌进行产乙醇的无氧呼吸,产能少,需消耗更多葡萄糖.

(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

故答案为:

(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乙醇含量过高                        培养液的pH下降    

(3)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     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

(4)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       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

解析

解:(1)图中AB段这一区间,无乙醇产生,因此可推断它只进行有氧呼吸,另外,问题是呼吸发生的场所(而不是主要场所),应答: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只答“线粒体”不得分;BC段,乙醇开始产生并逐渐增多,酵母菌数量仍在继续增加,因此可推断这一区间内的细胞,既进行无氧呼吸,也同时进行有氧呼吸(不然,酵母菌数量不会增加的).

(2)酵母菌数量在C点下降,这是一个种群数量变化的问题,得分析查找环境中可能的影响因素,除营养物的供应问题外,还应考虑其代谢产物(乙醇和二氧化碳)的积累对其繁殖的影响.

(3)T1-T2时段,葡萄糖的消耗量迅速增加,在图上找这一区间的其它信息发现,酵母菌数量继续增加至最大值、乙醇开始产生并不断增加,联系问题可归纳出原因:酵母菌数量增多、酵母菌进行产乙醇的无氧呼吸,产能少,需消耗更多葡萄糖.

(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

故答案为:

(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乙醇含量过高                        培养液的pH下降    

(3)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     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

(4)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       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