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为探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用500mL的锥形瓶作为培养容器,装入100mL培养液,接种酵母菌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然后每天同一时间进行计数.图示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细胞的一个中方格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酵母菌计数时,从静置的酵母菌培养液底部取样统计

B计数操作时,先往计数室滴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后显微计数

C用血球计数板连续7天计数,后一天计数结果总大于前一天计数结果

D图中的中格计数酵母菌23个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静置一段时间会出现酵母菌的分层,所以取样前需要对培养液摇匀后再取样,使得计数更准确,A错误;

B、计数操作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培养液,B错误;

C、由于受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有限,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所以后一天计数结果不一定总大于前一天计数结果,C错误;

D、计数时,对于压在方格线上的酵母菌细胞,应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细胞数,所以图中的中格计数酵母菌23个,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中山市期末)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

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

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变化,其中ac段为增长型,cd段为稳定性,de段为衰退型,A正确;

B、ab段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到b点时到达最大值,而bc段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因此,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B正确;

C、本实验自身前后形成对照,C错误;

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实验误差,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用具和培养液均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将酵母菌培养液连续培养七天后再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

C无需染色,高倍镜下直接观察酵母菌以判断细胞的死活

D从静置一段时间后的培养液中取样测定结果偏大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为防止杂菌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实验过程中,所用培养用具和培养液均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A正确;

B、在实验过程中,每天都需要从酵母菌培养液中取样,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并记录,B错误;

C、在高倍镜下观察酵母菌,并判断细胞的死活需要通过染色才能进行,C错误;

D、从静置一段时间后的培养液中取样测定结果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相关实验原理和方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纸层析法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用重铬酸钾检查CO2

C经卡诺氏液固定的根尖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进行冲洗

D对酵母菌计数时可在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后进行观察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用纸层析法提分离绿叶中的色素,A错误;

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查CO2,B错误;

C、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需要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洗去卡诺氏液,C正确;

D、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操作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小的是(  )

A样方法:在个体密集区取样

B标志重捕法:标记物易脱落

C抽样检测法:在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养液下层取样

D丰富度调查:不统计不认识的物种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采用样方法时应该随机取样,若在个体密集区取样,则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大,A错误;

B、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标记物易脱落,则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则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大,B错误;

C、采用抽样检测法时,取样前应将试管摇匀,若在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养液下层取样,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大,C错误;

D、丰富度调查:不统计不认识的物种,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小,D错误.

故选:D.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