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能在pH值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小时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茵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

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_____

(2)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______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______,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记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3)如所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l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每1个小方格容积为0.1mm3(1mL=1000mm3).已知每个小方格平均有10个酵母菌,那1mL培养液中酵母细胞个数=______

(4)在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将10毫升酵母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结果如右表.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______.对酵母菌而言,10毫升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为______个.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立方毫米,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第五步中“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应改为“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这样每天取样时间间隔相同,是所得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画出的变化曲线更加具有参考价值.

(2)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

②在对酵母菌数量进行抽样检测时,首先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然后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时,由于死的酵母菌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因此被染成蓝色,而活的酵母菌不会被染色,因此计数时只记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3)如所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l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每1个小方格容积为0.1mm3(1mL=1000mm3).已知每个小方格平均有10个酵母菌,那1mL培养液中酵母细胞个数=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每1个小方格容积×稀释倍数=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10×400×104×1=4×107

(4)由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培养液的PH会不断下降,因此根据PH值变化可以确定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4、1、3、2.对酵母菌而言,10毫升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为1.21×107个.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立方毫米,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部分酵母菌因营养缺乏而死亡并解体.

故答案为:

(1)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

(2)①振荡摇匀           ②盖玻片                用滤纸(吸水纸)吸去

(3)4×107

(4)4、1、3、2      1.21×10 7

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部分酵母菌因营养缺乏而死亡并解体

解析

解:(1)第五步中“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应改为“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这样每天取样时间间隔相同,是所得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画出的变化曲线更加具有参考价值.

(2)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

②在对酵母菌数量进行抽样检测时,首先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然后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时,由于死的酵母菌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因此被染成蓝色,而活的酵母菌不会被染色,因此计数时只记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3)如所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l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每1个小方格容积为0.1mm3(1mL=1000mm3).已知每个小方格平均有10个酵母菌,那1mL培养液中酵母细胞个数=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每1个小方格容积×稀释倍数=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10×400×104×1=4×107

(4)由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培养液的PH会不断下降,因此根据PH值变化可以确定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4、1、3、2.对酵母菌而言,10毫升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为1.21×107个.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立方毫米,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部分酵母菌因营养缺乏而死亡并解体.

故答案为:

(1)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

(2)①振荡摇匀           ②盖玻片                用滤纸(吸水纸)吸去

(3)4×107

(4)4、1、3、2      1.21×10 7

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部分酵母菌因营养缺乏而死亡并解体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标志脱落可能导致重捕数统计量的减少,与实际比较,应偏大,A错误;

B、正常统计时,血球计数板的框格边缘都统计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如果只统计方格内菌体会偏小,B正确;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在分布较密地区取样会偏大,C错误;

D、只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调查遗传病时,发病率比实际值大,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

(1)在实验中,如果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正确的计数方法是______

(2)下表是某小组记录的实验结果: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______型增长.第4天开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基本停止,推测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素有______(举一例).

正确答案

解:(1)如果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说明溶液过浓,应当增加稀释倍数.血球计数板的正确的计数方法是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

(2)观察表格,酵母菌数量从一开始的不断增加,到第4天后,数量保持一个最大值不变,达到了K值,说明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基本停止,可能影响因素有营养物质、代谢废物、pH或溶氧等.

故答案为:

(1)增加稀释倍数  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  

(2)S 营养物质、代谢废物、pH或溶氧等

解析

解:(1)如果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说明溶液过浓,应当增加稀释倍数.血球计数板的正确的计数方法是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

(2)观察表格,酵母菌数量从一开始的不断增加,到第4天后,数量保持一个最大值不变,达到了K值,说明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基本停止,可能影响因素有营养物质、代谢废物、pH或溶氧等.

故答案为:

(1)增加稀释倍数  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  

(2)S 营养物质、代谢废物、pH或溶氧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有关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

A计数前可以对培养液进行稀释

B计数时,凡在线上的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C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后立刻开始计数

D将培养液从试管吸出之前应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当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可在计数前对培养液进行稀释,A正确;

B、计数时,凡在线上的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B正确;

C、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后,吸取多余的培养液后即可镜检开始计数,C错误;

D、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培养液中分布不均匀,所以吸取时要将培养瓶轻轻震荡,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实验题:

Ⅰ.酵母菌生长的适宜温度在20~30℃,能在pH值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h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

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_____

(2)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______,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记______(被、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3)如所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1个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每1个小方格容积为0.1mm3(1mL=1 000mm3).请推导出1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酵母细胞个数/mL=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该实验中,每天应在同一时间取样,因此第五步中应在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

(2)②将酵母菌滴加到血球计数板上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不能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为活菌,所以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时,应只记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3)如所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1个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每1个小方格容积为0.1mm3(1mL=1 000mm3),则1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酵母细胞个数/mL=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小方格的数目××稀释倍数=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

故答案为:

(1)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

(2)②盖玻片 用滤纸(吸水纸)吸去 ③不被

(3)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

解析

解:(1)该实验中,每天应在同一时间取样,因此第五步中应在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

(2)②将酵母菌滴加到血球计数板上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不能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为活菌,所以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时,应只记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3)如所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1个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每1个小方格容积为0.1mm3(1mL=1 000mm3),则1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酵母细胞个数/mL=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小方格的数目××稀释倍数=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

故答案为:

(1)第五步中应每天同一时间(定时)取样

(2)②盖玻片 用滤纸(吸水纸)吸去 ③不被

(3)平均每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