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邢台期中)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

A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

B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苗准确计数

C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时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A正确;

B、应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计算,则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不对,B错误;

C、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时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C正确;

D、养分、温度,PH,有害物质的积累等都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D正确.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单位:×106个/mL)

请根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这种方法称为______法.

(2)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______

(3)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达到K值时的数量柱形图.______

(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______(至少两项)等无关变量.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______(“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正确答案

解:(1)利用血球计数板估算酵母菌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则自变量是温度.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25℃;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都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3)K值是指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最大值,不同温度下K值不同.该柱形图的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K值.

(4)培养液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浓度、PH、溶氧量、接种量等都属于无关变量,同一温度调节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缩短;若其他条件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增加.

故答案为:

(1)抽样检测法

(2)25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长;达到最大值后,随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逐渐下降

(3)如图

(4)培养液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浓度、pH、溶氧量、接种量      减少   增加

解析

解:(1)利用血球计数板估算酵母菌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则自变量是温度.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25℃;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都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3)K值是指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最大值,不同温度下K值不同.该柱形图的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K值.

(4)培养液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浓度、PH、溶氧量、接种量等都属于无关变量,同一温度调节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缩短;若其他条件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增加.

故答案为:

(1)抽样检测法

(2)25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长;达到最大值后,随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逐渐下降

(3)如图

(4)培养液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浓度、pH、溶氧量、接种量      减少   增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

A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B在“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通过预实验确定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

C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D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酵母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故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A正确;

B、在“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通过预实验确定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B正确;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每一时期的时间=细胞周期×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因此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计算出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C正确;

D、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应该在培养期的不同时间点内多次取样,并且每个时间点要多次取样,以求平均值,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表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培养酵母菌时,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可能未均匀分布,因此每次计数前可以振荡均匀并多次取样计数后求平均值以减少误差,A正确;

B、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由于无法确定实验所需试剂浓度范围,可以先设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摸索,为正式实验提供浓度范围,B正确;

C、调查人群中的红绿色盲发病率,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要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随机取样并统计,C正确;

D、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咸阳校级月考)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如图),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B4个试管内种群的增长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内的开始下降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由于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个试管内的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不同,A错误;

B、由于中培养液中营养、空间等因素,所以4个试管内种群的增长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B正确;

C、试管Ⅱ、Ⅲ中的起始酵母菌的数量相同,但是培养液体积不同,故二者的K值不同,C正确;

D、试管Ⅱ、Ⅳ中的培养液体积相同,但是试管Ⅳ内的起始酵母菌数量多,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D正确.

故选:A.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