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 共916题
(2015春•恩施州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硝化细菌和固氮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硝化细菌氧化氨,为拟核中的基因表达产物的作用,A错误;
B、圆褐固氮菌合成的生长素属于初级代谢产物,控制合成的基因在拟核DNA上,B错误;
C、硝化细菌和根瘤菌都进行有氧呼吸,所以都是需氧型生物,C正确;
D、根瘤菌主要由根毛部分侵入根的皮层内,并在皮层细胞内进行迅速大量的繁殖.同时皮层细胞由于受根瘤菌分泌物的刺激也迅速分裂,产生大量新细胞,使皮层部分的体积膨大和凸出,从而形成根瘤,D错误.
故选:C.
在农业生产研究上,常常需要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请分析回答.
(1)如图是利用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______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2)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NaNO3、KH2PO4、NaH2PO4、MgSO4•7H2O、KCl、H2O.若此培养基用于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则应除去上述______成分,并加入______物质,以补充______源.
(3)四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细菌数量.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可信的是______.
A.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
B.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2和26,取平均值24
C.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5和52,取平均值26
D.四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30、24和25,取平均值25
(4)一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5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______.
(5)用这种方法测定密度,实际活菌数量要比测得的数量______,因为______.
(6)某同学在测定大肠杆菌的密度时发现,在培养基上还有其他杂菌的菌落,能否肯定该大肠杆菌的品系被污染了?______,为什么?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图可知,其采取的是平板划线法,该方法能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2)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其氮源是尿素,所以培养基中要除去含氮物质,即去除NaNO3,并加入尿素和葡萄糖,以提供氮源和碳源.
(3)A只涂布了一个平板,B只涂布了两个平板,这两位同学的实验数据说服力不够;C其中一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太远,说明操作过程出现错误,数据缺乏真实性,因此正确可信的是D.
(4)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毫升样品(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 中的菌落数是=105×23.4×=1.17×108个.
(5)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的是一个菌落,因此用这种方法测定得密度偏低.
(6)培养基上有其他杂菌的菌落,不能肯定是该大肠杆菌的品系被污染,因为不能排除杂菌来自培养基或来自培养过程.
故答案为:
(1)平板划线 稀释
(2)NaNO3 尿素和葡萄糖 氮、碳
(3)D
(4)1.17×108
(5)多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的是一个菌落
(6)不能 因为不能排除杂菌来自培养基或来自培养过程
解析
解:(1)由图可知,其采取的是平板划线法,该方法能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2)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其氮源是尿素,所以培养基中要除去含氮物质,即去除NaNO3,并加入尿素和葡萄糖,以提供氮源和碳源.
(3)A只涂布了一个平板,B只涂布了两个平板,这两位同学的实验数据说服力不够;C其中一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太远,说明操作过程出现错误,数据缺乏真实性,因此正确可信的是D.
(4)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毫升样品(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 中的菌落数是=105×23.4×=1.17×108个.
(5)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的是一个菌落,因此用这种方法测定得密度偏低.
(6)培养基上有其他杂菌的菌落,不能肯定是该大肠杆菌的品系被污染,因为不能排除杂菌来自培养基或来自培养过程.
故答案为:
(1)平板划线 稀释
(2)NaNO3 尿素和葡萄糖 氮、碳
(3)D
(4)1.17×108
(5)多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的是一个菌落
(6)不能 因为不能排除杂菌来自培养基或来自培养过程
回答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已知某细菌的两种突变类型细菌Ⅰ和细菌Ⅱ的营养条件和菌落特征都相同,但细菌Ⅰ能分解有机物A而不能分解有机物B,细菌Ⅱ能分解有机物B而不能分解有机物A.现有这两种类型细菌的混合液样品,要将其分离,有人设计了一种方案,部分操作步骤如图.
(1)步骤一使用的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其中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水、______等营养物质(至少写出3种);该培养基是______(多选).
A.固体培养基 B.液体培养基 C.通用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2)步骤一采用______接种,此接种法可使接种细菌逐渐稀释,经适宜条件培养,可能形成单个、独立的,最终可能得到纯种的细菌;步骤二各瓶中的培养基加入了A、B两种有机物的目的是______.
(3)无论是培养基(液),接种前除了要调节pH外,都必须对培养基进行;接种时必须在超净工作台及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原因是______.
(4)步骤三中,若对其中某瓶培养液中A、B两种有机物含量进行测定,预测可能的结果并推测结论:
①A与B两种化合物含量都明显下降,说明瓶中同时存在细菌Ⅰ和细菌Ⅱ,两者未分离.
②______.
③______.
(4)经步骤三后,若所有瓶中培养液的A、B化合物含量测定结果都如39题中①的情况,则应______,再测定各瓶中A、B两种化合物的含量,直到分别获得每种类型细菌为止.
正确答案
解:(1)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该培养基是通用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或选择培养基.
(2)由图可知,步骤一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步骤二各瓶中的培养基加入了A、B两种有机物的目的是筛选、分离两种类型的细菌.
(3)接种时必须在超净工作台及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原因是防止杂菌污染.
(4)若对其中某瓶培养液中A、B两种有机物含量进行测定,若A与B两种化合物含量都明显下降,说明瓶中同时存在细菌Ⅰ和细菌Ⅱ,说明两者未分离;若A含量明显下降,而B含量几乎未变,则得到细菌Ⅰ;若B含量明显下降,而A含量几乎未变,则得到细菌Ⅱ.
(5)经步骤三后,若所有瓶中培养液的A、B化合物含量都下降,说明两种细菌还未分开,则需要重复步骤1和步骤2再测定各瓶中A、B两种化合物的含量,直到分别获得每种类型细菌为止.
故答案为:
(1)无机盐、碳源、氮源 B、C、D
(2)划线法 筛选、分离两种类型的细菌
(3)防止杂菌污染
(4)②A含量明显下降,而B含量几乎未变,则得到细菌Ⅰ③B含量明显下降,而A含量几乎未变,则得到细菌Ⅱ
(5)重复步骤1和步骤2
解析
解:(1)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该培养基是通用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或选择培养基.
(2)由图可知,步骤一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步骤二各瓶中的培养基加入了A、B两种有机物的目的是筛选、分离两种类型的细菌.
(3)接种时必须在超净工作台及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原因是防止杂菌污染.
(4)若对其中某瓶培养液中A、B两种有机物含量进行测定,若A与B两种化合物含量都明显下降,说明瓶中同时存在细菌Ⅰ和细菌Ⅱ,说明两者未分离;若A含量明显下降,而B含量几乎未变,则得到细菌Ⅰ;若B含量明显下降,而A含量几乎未变,则得到细菌Ⅱ.
(5)经步骤三后,若所有瓶中培养液的A、B化合物含量都下降,说明两种细菌还未分开,则需要重复步骤1和步骤2再测定各瓶中A、B两种化合物的含量,直到分别获得每种类型细菌为止.
故答案为:
(1)无机盐、碳源、氮源 B、C、D
(2)划线法 筛选、分离两种类型的细菌
(3)防止杂菌污染
(4)②A含量明显下降,而B含量几乎未变,则得到细菌Ⅰ③B含量明显下降,而A含量几乎未变,则得到细菌Ⅱ
(5)重复步骤1和步骤2
白僵菌高孢粉是国家林业局推广的高效生物杀虫剂之一,应用于多种林木和农作物害虫的防治.白僵菌分生孢子在寄主表皮、气孔或消化道上,遇适宜条件开始萌发,生出芽管.同时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几丁质酶等溶解昆虫的表皮,通过芽管入侵虫体,在虫体内生长繁殖,消耗寄主体内的养分,产生各种毒素,形成大量菌丝和孢子,布满虫体全身.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自然菌样中筛选较理想的生产用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______→性能测定.白僵菌的菌样应从______中采集.
(2)分离白僵菌菌种的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在配制白僵菌培养基时常加入蔗糖、硫酸铵、硝酸钾等成分,蔗糖属于______(营养物质).
正确答案
解:(1)筛选理想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白僵菌的菌样应从感病昆虫中采集.
(2)选择培养基是加入抗生素或某些化学物质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而促进或不影响另一些细菌,如分离白僵菌菌种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一般都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在配制白僵菌培养基时加入蔗糖提供碳源,而硫酸铵、硝酸钾属于氮源或无机盐营养物质.
故答案为:
(1)纯种分离 感病昆虫
(2)选择 碳源
解析
解:(1)筛选理想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白僵菌的菌样应从感病昆虫中采集.
(2)选择培养基是加入抗生素或某些化学物质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而促进或不影响另一些细菌,如分离白僵菌菌种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一般都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在配制白僵菌培养基时加入蔗糖提供碳源,而硫酸铵、硝酸钾属于氮源或无机盐营养物质.
故答案为:
(1)纯种分离 感病昆虫
(2)选择 碳源
发酵法生产酒精后的废液(pH4.3)含有大量有机物,可用于培养、获得白地霉菌体,生产高蛋白饲料.培养、制取白地霉菌体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如下:
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实验过程中培养白地霉的培养基是______.培养基定量分装前,先调节______,分装后用棉塞封瓶口,最后______处理.
(2)图中 ①过程称为______,从甲到丁的培养过程是为了______.白地霉的代谢类型为______.
(3)为确定菌体产量,图中②操作之前,应先称量______的质量.过滤后需反复烘干称量,直至______.所得菌体干重等于______.
正确答案
废液上清液
pH
灭菌
接种
扩大培养
异养需氧型
滤纸
恒重(质量基本不变)
恒重时的质量与滤纸质量之差
解析
解:(1)依据本实验目的“利用发酵废培养、获得白地霉菌体”,确定本实验中使用的培养基应该是发酵废液上清液;由于发酵废液的pH为4.3,这种pH不利霉菌生长,因此,在使用废液时,应在分装前先调节pH,最后进行密封、灭菌处理.
(2)由图中所示培养过程需要“振荡培养”以及培养液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可以确定白地霉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
(3)为避免培养液成分对微生物重量的影响,在称量前,应取一定体积的培养液(一定质量)进行过滤、离心、反复洗涤等处理,烘干时,为避免水分去除不净而影响实验结果,烘干应反复烘干称量,直到连续几次称得的重量不变;计算菌体的干重应注意去除称量使用的滤纸的重量.
故答案为:
(1)废液上清液 pH 灭菌
(2)接种 扩大培养 异养需氧型
(3)滤纸 恒重(质量基本不变) 恒重时的质量与滤纸质量之差
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计数.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
(1)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氮源和______.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______和______.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_____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实验过程中还应该同时添加______.
(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______种细菌.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______.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细菌,这种培养基(按功能分)被称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不同的培养基都含有基本成分,水、无机盐,碳源、氮源.所以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氮源、碳源,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水和无机盐.
(2)对培养基灭菌常采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 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无菌水(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如果其总数越多,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多种细菌,污染程度越重.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盐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选择培养基.
故答案为:
(1)碳源 无机盐 水
(2)高压蒸汽灭菌
(3)恒温培养箱 空白培养基对照
(4)多 高
(5)盐(或NaCl) 选择性培养基
解析
解:(1)不同的培养基都含有基本成分,水、无机盐,碳源、氮源.所以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氮源、碳源,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水和无机盐.
(2)对培养基灭菌常采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 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无菌水(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如果其总数越多,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多种细菌,污染程度越重.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盐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选择培养基.
故答案为:
(1)碳源 无机盐 水
(2)高压蒸汽灭菌
(3)恒温培养箱 空白培养基对照
(4)多 高
(5)盐(或NaCl) 选择性培养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______、灭菌、______;
(2)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__.如何证明所用培养基已经彻底灭菌?______.
(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以从土壤中分离获得,分离的基本过程如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其中选择培养的目的是______,选择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是______.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特殊物质是______,该物质能够与纤维素反应生成______;如果某个菌落的周围出现了透明圈,说明该种微生物能够______.
(4)食品安全检测时通常采用大肠杆菌作为致病微生物的指示菌,为测定哪些菌落属于大肠杆菌,可选用______培养基对该菌落进行鉴定,大肠杆菌的菌落在该培养基上呈现______色.
正确答案
解:(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
(2)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要证明所用培养基已经彻底灭菌只需对未接种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如无菌落出现,则证明培养基灭菌彻底.
(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基本过程如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其中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的微生物,选择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是纤维素,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特殊物质是刚果红,该物质能够与纤维素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如果某个菌落的周围出现了透明圈,说明该种微生物能够产生纤维素酶,能够分解纤维素.
(4)为测定哪些菌落属于大肠杆菌,可选用伊红美蓝培养基对该菌落进行鉴定,大肠杆菌的菌落在该培养基上呈现黑色.
故答案为:
(1)溶化 倒平板
(2)高压蒸汽灭菌 对未接种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如无菌落出现,则证明培养基灭菌彻底
(3)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的微生物 纤维素 刚果红 红色复合物 产生纤维素酶,能够分解纤维素
(4)伊红美蓝 黑色
解析
解:(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
(2)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要证明所用培养基已经彻底灭菌只需对未接种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如无菌落出现,则证明培养基灭菌彻底.
(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基本过程如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其中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的微生物,选择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是纤维素,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特殊物质是刚果红,该物质能够与纤维素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如果某个菌落的周围出现了透明圈,说明该种微生物能够产生纤维素酶,能够分解纤维素.
(4)为测定哪些菌落属于大肠杆菌,可选用伊红美蓝培养基对该菌落进行鉴定,大肠杆菌的菌落在该培养基上呈现黑色.
故答案为:
(1)溶化 倒平板
(2)高压蒸汽灭菌 对未接种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如无菌落出现,则证明培养基灭菌彻底
(3)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的微生物 纤维素 刚果红 红色复合物 产生纤维素酶,能够分解纤维素
(4)伊红美蓝 黑色
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A正确;
B、接种环必须冷却后,才可以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否则会烧伤或烧死微生物,B正确;
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防止空气中的杂菌,C正确;
D、划线时要避免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线连. 因为最后一区是细菌最稀少的,而第一区是细菌最致密的,如果连在一起则有可能影响单个菌落的分离效果,D错误.
故选:D.
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接种法的操作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的金属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故A正确;
B、接种环必须冷却后,才可以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否则会烧伤或烧死微生物,故B正确;
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故C正确;
D、划线时要避免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线连. 因为最后一区是细菌最稀少的,而第一区是细菌最致密的,如果连在一起则有可能影响单个菌落的分离效果,故D错误.
故选:D.
人和哺乳动物的尿中含有尿素,大量尿素的存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土壤中有些细菌含有脲酶,可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现对土壤中的这类细菌进行分离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培养细菌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包括______和各种器皿都必须是无菌的,常用的灭菌方法有______(答2种).
(2)采用______法将样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接种培养.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______旁进行操作.接种后的培养皿______于37℃的恒温箱中培养.
(3)用______培养基筛选能分泌脲酶的细菌,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若培养基中存在有脲酶的细菌,其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这是由于尿素被分解产生的______,遇培养基中加入的酚红指示剂产生的颜色变化,从而证明这一菌株可以尿素为氮源.变色区域越大,表明该菌株利用尿素的能力______.
(4)与全营养培养基中的菌落相比,以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中菌落数______.
A.多 B.少 C.相等 D.几乎为零.
正确答案
解:(1)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工具和培养基等都必须是无菌的;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和干热灭菌.
(2)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样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接种培养;为避免杂菌污染,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为防止水蒸气在皿盖上凝结会产生水滴,培养皿需要倒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酚红指示剂可用于鉴别微生物,所以含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尿素被分解成氨可使PH呈碱性,变色区域越大,说明其分解能力越强.
(4)以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中菌落数少,因为其他微生物不能在该环境中生存.
故答案为:
(1)接种工具和培养基 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
(2)稀释涂布平板法 酒精灯火焰旁 倒置
(3)鉴别 氨 越强
(4)B
解析
解:(1)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工具和培养基等都必须是无菌的;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和干热灭菌.
(2)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样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接种培养;为避免杂菌污染,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为防止水蒸气在皿盖上凝结会产生水滴,培养皿需要倒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酚红指示剂可用于鉴别微生物,所以含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尿素被分解成氨可使PH呈碱性,变色区域越大,说明其分解能力越强.
(4)以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中菌落数少,因为其他微生物不能在该环境中生存.
故答案为:
(1)接种工具和培养基 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
(2)稀释涂布平板法 酒精灯火焰旁 倒置
(3)鉴别 氨 越强
(4)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