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从自然界微生物中筛选某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______环境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______的培养基,并在______条件下培养.

(3)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______处理.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条件下进行.

(4)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

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一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应当怎样操作?

(5)如果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______,应该保持______等不变(至少答两项).

正确答案

解:(1)噬盐菌的菌样应从高盐环境采集,如高盐海滩等.

(2)目的微生物能够产生淀粉酶说明其碳源是淀粉,筛选菌株时应选择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并在高温条件下培养.

(3)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调整pH,接种前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在实验中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4)据图分析,A培养皿中的菌落均匀属于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B培养皿中的菌落分为5个区域,属于平板划线法接种.题干中的同学的操作结果的原因是菌液浓度过高(或培养过程被杂菌污染),所以应该增大稀释倍数(或严格无菌操作,原因与操作要对应).

(5)如果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而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应该保持纤维素的量与浓度、反应时间、pH等不变.

故答案为:

(1)海滩等高盐   

(2)以淀粉为惟一碳源   高温

(3)高压蒸汽灭菌   无菌

(4)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   菌液浓度过高    增大稀释倍数(或培养过程被杂菌污染   严格无菌操作;或用接种环划下一区域前接种环没有灭菌   每划一个新区域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处理)(原因与操作要对应)

(5)温度   纤维素的量与浓度、反应时间、pH

解析

解:(1)噬盐菌的菌样应从高盐环境采集,如高盐海滩等.

(2)目的微生物能够产生淀粉酶说明其碳源是淀粉,筛选菌株时应选择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并在高温条件下培养.

(3)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调整pH,接种前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在实验中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4)据图分析,A培养皿中的菌落均匀属于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B培养皿中的菌落分为5个区域,属于平板划线法接种.题干中的同学的操作结果的原因是菌液浓度过高(或培养过程被杂菌污染),所以应该增大稀释倍数(或严格无菌操作,原因与操作要对应).

(5)如果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而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应该保持纤维素的量与浓度、反应时间、pH等不变.

故答案为:

(1)海滩等高盐   

(2)以淀粉为惟一碳源   高温

(3)高压蒸汽灭菌   无菌

(4)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   菌液浓度过高    增大稀释倍数(或培养过程被杂菌污染   严格无菌操作;或用接种环划下一区域前接种环没有灭菌   每划一个新区域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处理)(原因与操作要对应)

(5)温度   纤维素的量与浓度、反应时间、pH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石油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多,石油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为了筛选出分解石油烃能力更强的微生物,人们不断地进行研究.请回答与此筛选过程有关的问题:

(1)一般来说,微生物生长过程中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一般要从土壤中分离,获取土壤样品的取样地点最好选在______

如图为获取土壤样品后的培养研究过程:

(2)为了能有效地分离出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过程①~④所用培养基,其成分的特点是只有______为唯一碳源,从而有利于______的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这样的培养基可称做______培养基.

(3)④中的培养基从物理特征看属于______培养基,这可以通过往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来实现,对④进行接种常采用的两种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

(4)若发现在⑤中无法区分菌落,可以将③中取出的菌液______

(5)在实验室应采用__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条件下进行.

正确答案

解:(1)有些培养基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这样的培养基可称做选择培养基.因此,为了能有效地分离出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过程①一④所用培养基,其成分的特点是只含石油烃一种碳源,从而有利于目的菌的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④中的培养基从物理特征看属于固体培养基,可加入凝固剂琼脂处理,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若发现无法区分菌落,说明稀释度不够,可以将重新进行梯度稀释.

(4)配置好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故答案为:

(1)只含石油烃一种碳源 目的菌 选择

(2)固体 琼脂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3)进行梯度稀释

(6)高压蒸汽灭菌 无菌

解析

解:(1)有些培养基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这样的培养基可称做选择培养基.因此,为了能有效地分离出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过程①一④所用培养基,其成分的特点是只含石油烃一种碳源,从而有利于目的菌的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④中的培养基从物理特征看属于固体培养基,可加入凝固剂琼脂处理,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若发现无法区分菌落,说明稀释度不够,可以将重新进行梯度稀释.

(4)配置好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故答案为:

(1)只含石油烃一种碳源 目的菌 选择

(2)固体 琼脂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3)进行梯度稀释

(6)高压蒸汽灭菌 无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

从自然界微生物中筛选某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群落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1)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______处理.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条件下进行.

(2)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如培养纤维素分解菌的菌样应从______环境中采集.

(3)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配制______培养基,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的______

(4)经过梯度稀释后,要将样品均匀涂布在用于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在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特殊染料是______,当形成菌落以后可以根据菌落周围是否产生_____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某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微生物的培养最重要的程序之一就是防止杂菌的污染,防止杂菌的污染首先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培养基灭菌的方式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在微生物接种的操作中也要注意无菌操作.

(2)分离纤维素分解菌要从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就可以分离到纤维素分解菌.

(3)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4)刚果红可以和纤维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将纤维素分解以后,红色复合物消失,会形成透明圈;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菌液浓度过高(土壤溶液稀释不够).

答案:(1)高压蒸汽灭菌     无菌

(2)富含纤维素

(3)选择    碳源

(4)刚果红   透明圈   菌液浓度过高(土壤溶液稀释不够)

解析

解:(1)微生物的培养最重要的程序之一就是防止杂菌的污染,防止杂菌的污染首先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培养基灭菌的方式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在微生物接种的操作中也要注意无菌操作.

(2)分离纤维素分解菌要从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就可以分离到纤维素分解菌.

(3)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4)刚果红可以和纤维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将纤维素分解以后,红色复合物消失,会形成透明圈;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菌液浓度过高(土壤溶液稀释不够).

答案:(1)高压蒸汽灭菌     无菌

(2)富含纤维素

(3)选择    碳源

(4)刚果红   透明圈   菌液浓度过高(土壤溶液稀释不够)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习、实验常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微生物接种前接种环只要用75%的医用酒精消毒即可

B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所用亚硫酸钠与稀硫酸要用小烧杯分装置于玻璃罩内

C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时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凝集效果较佳

D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应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微生物接种前接种环要进行灼烧灭菌,A错误;

B、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实验中,所用亚硫酸钠与稀硫酸要装入同一个小烧杯内以产生二氧化硫,B错误;

C、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因此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时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凝集效果较佳,C正确;

D、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应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每个菌落由多种细菌组成,相当于生物群落

B菌落在固体培养基才能形成,相当于种群

C菌落特征是鉴定细菌种类的重要依据

D球菌菌落与杆菌菌落相比,大小和边缘形状都不相同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每个菌落只能由一种微生物组成,相当于生物种群,A错误;

B、菌落只能在固体培养基才能形成,相当于种群,B正确;

C、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具有不同的特征,是鉴定细菌种类的重要依据,C正确;

D、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具有不同的特征,球菌菌落与杆菌菌落相比,大小和边缘形状都不相同,D正确.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接种前需要对培养基及培养皿等进行灭菌,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______

(2)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_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______

(4)转为固体培养时,为获得单菌落进行继续筛选,常采用平板划线法或______法,接种后,应将培养皿______(填“正放”或“倒置”).

(5)实验结束时,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

正确答案

解:(1)接种前需要对培养基及培养皿等进行灭菌,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分析培养基配方可知,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都来自培养基中的化合物A”,所以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的菌种.

(2)由于实验需要振荡培养,说明需要氧气,且以化合物A作为唯一碳源,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3)由于“目的菌”有降解有机化合物A的作用,所以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减少的培养基,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进一步增加.

(4)转为固体培养时,为获得单菌落进行继续筛选,常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后,应将培养皿倒置,以防污染.

(5)实验结束后要对使用过的器具、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其目的是防止杂菌释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

(1)高压蒸汽灭菌法 目的菌

(2)异养需氧型

(3)减少 增加 

(4)稀释涂布平板  倒置

(5)灭菌

解析

解:(1)接种前需要对培养基及培养皿等进行灭菌,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分析培养基配方可知,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都来自培养基中的化合物A”,所以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的菌种.

(2)由于实验需要振荡培养,说明需要氧气,且以化合物A作为唯一碳源,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3)由于“目的菌”有降解有机化合物A的作用,所以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减少的培养基,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进一步增加.

(4)转为固体培养时,为获得单菌落进行继续筛选,常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后,应将培养皿倒置,以防污染.

(5)实验结束后要对使用过的器具、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其目的是防止杂菌释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

(1)高压蒸汽灭菌法 目的菌

(2)异养需氧型

(3)减少 增加 

(4)稀释涂布平板  倒置

(5)灭菌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灭菌和消毒的不正确理解是(  )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

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

D常用消毒、灭菌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紫外线法、化学药物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灭菌是指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A正确;

B、消毒是指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体,使其无害化,灭菌则是要将所有的微生物和病毒全部杀灭,以达到无菌的目的,灭菌一定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但消毒不一定能达到灭菌的效果,B错误;

C、接种工具常用灼烧法灭菌,C正确;

D、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灭菌可以采用高温蒸汽灭菌法,D正确.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获得果胶酶高产菌株,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分离、筛选、鉴定工作.

(1)为分离果胶酶产生菌,科研人员配制了下表所示成分的培养基,该表空白处的两种成分是____________.制备的培养基常用______法进行灭菌.

(2)科研人员将采集的果园土壤放入无菌水中,震荡混匀,制成悬液.为获得较均匀分布的单菌落,还需要将悬液进行______,用_____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后的培养基______状态放入培养箱.

正确答案

解:(1)由于实验目的是分离果胶酶产生菌,所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果胶,在配制过程中,需要用蒸馏水先配制成液体培养基,再凝固成固体培养基.制备的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2)为获得较均匀分布的单菌落,还需要将悬液进行梯度稀释,并用稀释涂布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后的培养基倒置状态放入培养箱,防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故答案为:

(1)果胶和蒸馏水    高压蒸汽灭菌

(2)梯度稀释    稀释涂布    倒置

解析

解:(1)由于实验目的是分离果胶酶产生菌,所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果胶,在配制过程中,需要用蒸馏水先配制成液体培养基,再凝固成固体培养基.制备的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2)为获得较均匀分布的单菌落,还需要将悬液进行梯度稀释,并用稀释涂布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后的培养基倒置状态放入培养箱,防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故答案为:

(1)果胶和蒸馏水    高压蒸汽灭菌

(2)梯度稀释    稀释涂布    倒置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五)下列是有关微生物的培养、应用与进化等问题,请分析回答.

(1)下表为某培养基配方,请回答:

该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其中氮源是______,含有生长因子的是______

(2)制备培养基的操作顺序是______.(用下列字母排序)a.倒置培养基  b.计算和称量c.灭菌 d.调pH  e.溶解和熔化.

(3)若用此培养基培养出了一些有金属光泽的紫黑色菌落,则应该是______菌落.因此,按功能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通常培养基采用121℃灭菌,原因是______

(4)如图所示,利用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接种操作时应注意:______

(5)接种后,必须将培养皿倒置培养的原因是______

(6)使用青霉素可治疗由某些细菌引起的感染,这是由于______而起到杀死细菌的作用.

(7)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抗药性的产生.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______.细菌抗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______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______,并通过______使其在后代中得到积累和加强.

正确答案

牛肉膏、蛋白胨

牛肉膏

bedca

大肠杆菌

鉴别

杀死细菌和芽孢

划线法

无菌操作、要在三个不同的方向上划线、接种时接种环应灼烧冷却后再接种

为了避免培养皿内壁上的凝结水滴落后影响细菌的生长

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

基因突变

选择

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生殖(遗传)

解析

解:(1)由表可知,培养基中氮源是牛肉膏、蛋白胨,含有生长因子的是牛肉膏.

(2)制备培养基的操作顺序是计算→称量→溶解→调pH→灭菌等步骤.

(3)由于伊红和美蓝是用来鉴别大肠杆菌的,故若用此培养基培养出了一些有金属光泽的紫黑色菌落,则应该是大肠杆菌菌落.因此,按功能分,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通常培养基采用121℃灭菌,原因是杀死细菌和芽孢.

(4)由图可示,该过程是利用划线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接种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操作、要在三个不同的方向上划线、接种时接种环应灼烧冷却后再接种.

(5)接种后,必须将培养皿倒置培养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培养皿内壁上的凝结水滴落后影响细菌的生长

(6)使用青霉素可治疗由某些细菌引起的感染,这是由于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而起到杀死细菌的作用.

(7)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抗药性的产生.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基因突变,细菌抗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选择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并通过生殖使其在后代中得到积累和加强.

故答案为:(1)牛肉膏、蛋白胨     牛肉膏 

(2)bedca

(3)大肠杆菌   鉴别    杀死细菌和芽孢

(4)划线法    无菌操作、要在三个不同的方向上划线、接种时接种环应灼烧冷却后再接种

(5)为了避免培养皿内壁上的凝结水滴落后影响细菌的生长

(6)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

(7)基因突变    选择        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生殖(遗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目,常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C提纯和分离严格厌氧型微生物,一般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氮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以便能从中选择出菌落数在30~300间的平板进行计数,故A正确;

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而一般不用活菌计数,故B错误;

C、因为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会接触到空气,故C正确;

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故D正确.

故选:B.

下一知识点 :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