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 共916题
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按物理状态,培养基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1)固体培养基中最常用的凝固剂是______.在常规浓度下,该凝固剂在不同温度中能可逆性变化,写出其在高温和低温情况下的状态.______.
(2)与固体培养基比较,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______.
A.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B.观察细菌的运动
C.细菌的鉴定和计数 D.大量繁殖细菌
将甲、乙、丙和丁四种细菌分别接种到A、B、C、D四种培养液中,经培养后分别测得它们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表示细菌没有生长
(3)在A培养液中,可以生长的细菌是______,繁殖较快的细菌是______.四种细菌中,属于自养细菌的是______.
(4)氨基酸是何种细菌的生长限制因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分可分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琼脂在高温时是液态,温度降低变成固态.
(2)固体培养基一般用于微生物的鉴别、分离和计数,液态培养基常用于扩大化生产,观察细菌运动.
(3)分析表格可知,在A培养液中,可以生长的细菌是甲、乙,其中甲繁殖一代所需时间短,繁殖较快;比较A、B、C、D四种培养基,其中D培养基无有机碳源,在上面能生长繁殖的细菌丁属于自养菌.
(4)分析表格可知,细菌的生长繁殖与氨基酸种类有关的只有细菌丙,所以氨基酸是丙细菌生长繁殖的限制因素.故答案应为;
(1)琼脂 高温时是液态,低温时是固态
(2)B、D
(3)甲、乙 甲 丁
(4)丙
解析
解:(1)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分可分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琼脂在高温时是液态,温度降低变成固态.
(2)固体培养基一般用于微生物的鉴别、分离和计数,液态培养基常用于扩大化生产,观察细菌运动.
(3)分析表格可知,在A培养液中,可以生长的细菌是甲、乙,其中甲繁殖一代所需时间短,繁殖较快;比较A、B、C、D四种培养基,其中D培养基无有机碳源,在上面能生长繁殖的细菌丁属于自养菌.
(4)分析表格可知,细菌的生长繁殖与氨基酸种类有关的只有细菌丙,所以氨基酸是丙细菌生长繁殖的限制因素.故答案应为;
(1)琼脂 高温时是液态,低温时是固态
(2)B、D
(3)甲、乙 甲 丁
(4)丙
分析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回答问题:
(Ⅰ)从某未发展乡村地区的土壤收集样本A,再由接近重工业的地点土壤收集样本B,A和B两样本各含不同细菌混合物.把等量的细菌样本A和样本B先分别悬浮在1毫升的液体培养基内,为抑制细菌分裂需要将A、B样本迅速在4℃环境储存.然后用接种针从每个样本液体培养基中各取一环,分别接种在不含镉和含有非致死剂量的镉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记数细菌菌落数,结果如下表.请回答问题:
(1)在上述两种培养基上接种细菌的方法一般是______.
(2)下列是关于样本A与样本B中抗镉细菌含量百分率存在差异的解释,其中合理的有______
①B地点镉污染严重,诱导细菌发生抗镉定向变异
②A地点的细菌今后也有产生抗镉变异的可能性,这是变异不定向性特性的表现
③A地点抗镉细菌没有竞争优势,B地点的抗镉细菌具有竞争优势
④B地点的高镉含量对细菌的生存起着一定的定向选择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接种培养前,同时取出一部分样本A用化学品X处理,然后分别在无镉与含镉的培养基上培养,结果如下:
上述两种培养基,从用于培养获得菌落的角度看应属于______培养基;从培养基的成分差异看应属于______培养基.两种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变化现象,说明样本A的细菌可能发生了______.
(Ⅱ)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容易感染的人群主要是那些有机会接触因炭疽热致死的动物尸体及其制品的人,例如牧场工人、屠宰场工人等.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对宿主的专一性,以及在炭疽杆菌大量繁殖的过程中,因为细菌代谢产物的积累而使液体培养基变浑浊的现象,通过实验确诊.实验步骤如下:
(4)第一步是进行______.即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5)第二步是挑选可疑菌落,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5℃环境下培养24小时.此过程中,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______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______(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6)第三步是取等量菌液分别置于A、B试管中,实验组加入生理盐水配制的澄清噬菌体液,对照组加入______,置于35℃环境下培养6小时.如果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______(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写出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的判断理由是______
(7)对健康人群来说,除______等外,许多表面组织都有真细菌定居,但当细菌性传染病流行时,就有可能引起人体致病.从题干信息可知,炭疽病的传播途径属于______传播.
正确答案
解:(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2)由表可知,样本A与样本B中抗镉细菌含量百分率存在差异,A样本无镉培养基可以生长,有镉培养基无法生长,而B样本无镉培养基可以生长,有镉培养基也能生长,可能的原因是A地点的细菌今后也有产生抗镉变异的可能性或A地点抗镉细菌没有竞争优势,B地点的抗镉细菌具有竞争优势,也可能是B地点的高镉含量对细菌的生存起着一定的定向选择作用,导致其可以生长.
(3)化学品X处理A,可能导致突变发生,由表可知,有镉培养基用X处理后,细菌能存活,说明可能已经发生了基因突变,从用于培养获得菌落的角度看应属于固体培养基,从成分差异来看属于选择培养基.
(4)分离培养出目的菌,首先要对疑似菌进行培养和鉴定.
(5)炭疽杆菌为异养生物,培养基中应以有机碳作为碳源,配置好的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
(6)由于被感染者的细菌代谢产物的积累而使液体培养基变浑浊,故可在实验中观察培养基的浑浊度来确定,实验组加入生理盐水配制的澄清噬菌体液,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如果实验中出现浑浊现象,而且因为实验组加入的噬菌体侵染了炭疽杆菌而使炭疽杆菌数量比对照组少,代谢的产物少,浑浊度就低,即可确定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
(7)对健康人群来说,除脑、血液、脑脊液等外,许多表面组织都有真细菌定居,但当细菌性传染病流行时,就有可能引起人体致病,综合分析可知,炭疽病的传播途径属于接触传播.
故答案为:
(1)均匀划线法或涂布法
(2)B
(3)固体 选择 基因突变
(4)细菌培养和鉴定
(5)高压灭菌(写出具体灭菌的方法也给分) 有机碳
(6)等量的生理盐水 低 实验中出现浑浊现象,而且因为实验组加入的噬菌体侵染了炭疽杆菌而使炭疽杆菌数量比对照组少,代谢的产物少,浑浊度就低
(7)脑、血液、脑脊液 接触
解析
解:(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2)由表可知,样本A与样本B中抗镉细菌含量百分率存在差异,A样本无镉培养基可以生长,有镉培养基无法生长,而B样本无镉培养基可以生长,有镉培养基也能生长,可能的原因是A地点的细菌今后也有产生抗镉变异的可能性或A地点抗镉细菌没有竞争优势,B地点的抗镉细菌具有竞争优势,也可能是B地点的高镉含量对细菌的生存起着一定的定向选择作用,导致其可以生长.
(3)化学品X处理A,可能导致突变发生,由表可知,有镉培养基用X处理后,细菌能存活,说明可能已经发生了基因突变,从用于培养获得菌落的角度看应属于固体培养基,从成分差异来看属于选择培养基.
(4)分离培养出目的菌,首先要对疑似菌进行培养和鉴定.
(5)炭疽杆菌为异养生物,培养基中应以有机碳作为碳源,配置好的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
(6)由于被感染者的细菌代谢产物的积累而使液体培养基变浑浊,故可在实验中观察培养基的浑浊度来确定,实验组加入生理盐水配制的澄清噬菌体液,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如果实验中出现浑浊现象,而且因为实验组加入的噬菌体侵染了炭疽杆菌而使炭疽杆菌数量比对照组少,代谢的产物少,浑浊度就低,即可确定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
(7)对健康人群来说,除脑、血液、脑脊液等外,许多表面组织都有真细菌定居,但当细菌性传染病流行时,就有可能引起人体致病,综合分析可知,炭疽病的传播途径属于接触传播.
故答案为:
(1)均匀划线法或涂布法
(2)B
(3)固体 选择 基因突变
(4)细菌培养和鉴定
(5)高压灭菌(写出具体灭菌的方法也给分) 有机碳
(6)等量的生理盐水 低 实验中出现浑浊现象,而且因为实验组加入的噬菌体侵染了炭疽杆菌而使炭疽杆菌数量比对照组少,代谢的产物少,浑浊度就低
(7)脑、血液、脑脊液 接触
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早已成为地球公害,塑料袋的自然分解需要20-1000年不等.2008年7月3日加拿大媒体报道:16岁的高中生丹尼尔-伯德从土壤中找到了一类假单胞杆菌,能将聚乙烯塑料的自然降解过程缩短至3个月,而且分解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伯德也因此被誉为“塑料袋的克星”.以下是伯德寻找到聚乙烯降解菌的大致过程.
请回答:
(l)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推测,伯德这项研究的“土壤样品”最可能取自于______.
(2)图中“…”表示对土壤悬浮液进行一系列的______,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Ⅰ号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______.
(3)I号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其作用是使目的菌能“脱颖而出”.如图采用的接种方法为______.使用Ⅱ号培养基的目的是使目的菌数目增多,培养基中必须包含水、无机盐、______等基本营养成分.从物理性质来看,Ⅱ号培养基中不能添加______.
(4)若要进行月季花药的离体培养,最好选择______期的花药,从宏观来判断通常选择______,采用的MS固体培养基中除含有多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外,还需添加植物激素,其中主要是______.
(5)为避免杂菌污染培养物和环境,植物组织培养和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基在接种前和完成实验后都要进行______;接种时要在______操作.
正确答案
解:(1)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早已成为地球公害,根据生活经验可知这项研究的“土壤样品”最可能取自于垃圾场.
(2)图中“…”表示对土壤悬浮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Ⅰ号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3)I号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其作用是使目的菌能筛选出来,图示采用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基中必须包含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等基本营养成分.从物理性质来看,Ⅱ号培养基中不能添加凝固剂或琼脂.
(4)一般来说,在单核时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若要进行月季花药的离体培养,最好选择单核期的花药,从宏观来判断通常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蓓蕾,采用的MS固体培养基中除含有多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外,还需添加植物激素,其中主要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5)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关键就在于避免杂菌污染,培养基在接种前和完成实验后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接种时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故答案为:(1)垃圾场
(2)梯度稀释 菌落
(3)选择 稀释涂布平板法 碳源和氮源 凝固剂或琼脂
(4)单核 完全未开放的蓓蕾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5)高压蒸汽灭菌 酒精灯火焰旁
解析
解:(1)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早已成为地球公害,根据生活经验可知这项研究的“土壤样品”最可能取自于垃圾场.
(2)图中“…”表示对土壤悬浮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Ⅰ号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3)I号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其作用是使目的菌能筛选出来,图示采用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基中必须包含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等基本营养成分.从物理性质来看,Ⅱ号培养基中不能添加凝固剂或琼脂.
(4)一般来说,在单核时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若要进行月季花药的离体培养,最好选择单核期的花药,从宏观来判断通常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蓓蕾,采用的MS固体培养基中除含有多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外,还需添加植物激素,其中主要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5)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关键就在于避免杂菌污染,培养基在接种前和完成实验后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接种时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故答案为:(1)垃圾场
(2)梯度稀释 菌落
(3)选择 稀释涂布平板法 碳源和氮源 凝固剂或琼脂
(4)单核 完全未开放的蓓蕾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5)高压蒸汽灭菌 酒精灯火焰旁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各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A正确;
B、与斐林试剂检测相比,用尿糖试纸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特异性更强、灵敏度更高,B正确;
C、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引物Ⅰ和引物Ⅱ的碱基序列不能互补,否则会形成引物二聚体不能有效扩增目的基因,C错误;
D、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料酒、香辛料和盐,均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D正确.
故选:C.
回答下列关于微生物的问题.
阿拉伯胶是一种多糖,研究者从某地合欢树下距离地表深10~15cm处的土样中初筛到能合成阿拉伯胶降解酶的菌株SM01,以下为该菌株的鉴定过程.
(1)为获得单菌落,可采用______法将初筛菌液接种在______培养基上.
(2)SM01的菌落为粉白色,菌落初期呈突起絮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菌丝白色致密,且 有分生孢子,细胞核直径约1μm,初步推测为真菌,则其特征中,最能说明SM01是真菌的是______.
A.菌落初期呈突起絮状 B.菌落粉白色
C.有菌丝,白色致密 D.有细胞核,且有分生孢子
(3)SM01还一定具有的结构有______(多选).
A.细胞膜 B.核糖体 C.拟核
D.荚膜 E.芽孢 F.菌盖
(4)表4中培养液pH均为6.0,若对SM01中阿拉伯胶降解酶的活力进行测定,则应选用表中的______培养液,针对不选用的其他培养液,分别说明原因: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实验用培养液配方
正确答案
划线法/涂布法
固体
D
AB
D
A培养液缺少氮源,SM01不能很好生长
B培养液缺少氮源,SM01不能很好生长;且有阿拉伯胶酶,会影响对SM01自身产生的酶活力的测定结果
C培养液缺乏阿拉伯胶酶催化底物阿拉伯胶,会影响SM01的生长,也无法对阿拉伯胶酶活力进行测定
解析
解:(1)稀释涂布平板法: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在放在适宜调节下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平板划线分离法是指由接种环以无菌操作蘸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则获得单个菌落常用的方法是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菌落一般用固体培养基培养.
(2)A、B、C三项描述的是SM01菌落的特征,不是真菌的本质特征.真菌是真核生物,具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故选D.
(3)SM01是真菌,一定有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细胞器)和细胞核结构.原核细胞DNA所在的区域称为拟核;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一般由糖和多肽组成;芽孢是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菌盖指伞菌、香菇、蘑菇属、等层菌类子实体上部的伞状部分;故选AB.
(4)若对SM01中阿拉伯胶降解酶的活力进行测定,则必须以阿拉伯胶为唯一碳源,不能加入牛肉膏等其它碳源.根据单因子变量原则,培养液中不能加其它阿拉伯胶酶,否则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基中还要含有其它营养成分氮源、水、无机盐等,故选D项.
故答案为:(1)划线法/涂布法 固体
(2)D
(3)AB
(4)D A培养液缺少氮源,SM01不能很好生长;
B培养液缺少氮源,SM01不能很好生长;且有阿拉伯胶酶,会影响对SM01自身产生的酶活力的测定结果;
C培养液缺乏阿拉伯胶酶催化底物阿拉伯胶,会影响SM01的生长,也无法对阿拉伯胶酶活力进行测定
下列关于配制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固体培养基需加入凝固剂,琼脂是常用的,但不是唯一的,A错误.
B、青霉素可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B错误.
C、自生固氮菌能够将空气中的氮还原成氨,故培养基配制时不需加氮源,C正确.
D、发酵工程一般用液体培养基,D错误.
故选:C.
有人送来一支芽孢杆菌菌种,其中一部分芽孢杆菌有抗青霉素的能力,另一部分没有抗性.请你把对青霉素有抗性的芽孢杆菌分离出来.
(1)现有条件:无菌牛肉膏培养基两个、无菌接种台、接种工具齐备、医用青霉素两支.
(2)实验过程
①取两个培养基,分别标号为A、B,向A、B两个培养基中分别加入______,加入过程一定要进行______操作.
②向A培养基中接种______.
③接种后,将A培养基放入恒温箱培养两天.
④从______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芽孢杆菌,接种到B培养基中.
⑤接种后,将B培养基放入恒温箱内培养两天,即可获得较多抗青霉素芽孢杆菌.第④⑤两个步骤的目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①分组:取两个培养基,分别标号为A、B,向A、B两个培养基中分别加入青霉素,加入过程一定要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②向A培养基中接种适量芽孢杆菌菌种.
③接种后,将A培养基放入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培养两天.
④从A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芽孢杆菌,接种到B培养基中.
⑤接种后,将B培养基放入恒温箱内培养两天,即可获得较多抗青霉素芽孢杆菌.
第④⑤两个步骤的目的是获得纯度高的抗青霉素芽孢杆菌,即分离出对青霉素有抗性的芽孢杆菌.
故答案为:
①青霉素 无菌
②适量芽孢杆菌菌种
④A培养基的菌落
⑤获得纯度高的抗青霉素芽孢杆菌
解析
解:①分组:取两个培养基,分别标号为A、B,向A、B两个培养基中分别加入青霉素,加入过程一定要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②向A培养基中接种适量芽孢杆菌菌种.
③接种后,将A培养基放入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培养两天.
④从A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芽孢杆菌,接种到B培养基中.
⑤接种后,将B培养基放入恒温箱内培养两天,即可获得较多抗青霉素芽孢杆菌.
第④⑤两个步骤的目的是获得纯度高的抗青霉素芽孢杆菌,即分离出对青霉素有抗性的芽孢杆菌.
故答案为:
①青霉素 无菌
②适量芽孢杆菌菌种
④A培养基的菌落
⑤获得纯度高的抗青霉素芽孢杆菌
为研究肝素对肠道微生物黏附肠道上皮细胞的影响,科研人员在体外培养人肠道上皮细胞(HT-29细胞),同时选择大肠埃希菌(EPEC)和鼠李糖乳酸杆菌(LGG)分别作为肠道微生物有害菌和有益菌的代表,培养18~24h后和含HT-29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分组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肝素,至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h,测定黏附细胞的细菌数.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1)LGG和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LGG的代谢类型是______.
(2)欲测定黏附的细菌数,需要用______处理HT-29细胞一段时间后,使其分散并裂解,裂解液经梯度稀释后,______于相应的培养基,接种后的培养基______状态放入培养箱,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
(3)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肝素______EPEC对HT-29细胞的黏附,且随浓度的增加,______.肝素对LGG黏附HT-29细胞______.
(4)黏附过程中LGG和EPEC存在竞争关系,为研究肝素对这种竞争关系的影响,科研人员做了进一步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这说明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鼠李糖乳酸杆菌(LGG)作为肠道微生物有益菌的代表,说明其与人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由于人的肠道是无氧环境,所以LGG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2)欲测定黏附的细菌数,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HT-29细胞一段时间后,使其分散并裂解,裂解液经梯度稀释后,涂布于相应的培养基,接种后的培养基呈倒置状态放入培养箱,防止杂菌污染,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
(3)根据曲线图和实验结果表明,肝素抑制EPEC对HT-29细胞的黏附,且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而肝素对LGG黏附HT-29细胞无明显作用.
(4)根据题意和柱形图分析可知:肝素能提高LGG的竞争力,且LGG浓度低时比LGG浓度高时作用更强.
故答案为:
(1)互利共生 异养厌氧型
(2)胰蛋白酶 涂布 呈倒置
(3)抑制 抑制作用加强 无明显作用
(4)肝素能提高LGG的竞争力,LGG浓度低时比LGG浓度高时作用更强
解析
解:(1)鼠李糖乳酸杆菌(LGG)作为肠道微生物有益菌的代表,说明其与人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由于人的肠道是无氧环境,所以LGG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2)欲测定黏附的细菌数,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HT-29细胞一段时间后,使其分散并裂解,裂解液经梯度稀释后,涂布于相应的培养基,接种后的培养基呈倒置状态放入培养箱,防止杂菌污染,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
(3)根据曲线图和实验结果表明,肝素抑制EPEC对HT-29细胞的黏附,且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而肝素对LGG黏附HT-29细胞无明显作用.
(4)根据题意和柱形图分析可知:肝素能提高LGG的竞争力,且LGG浓度低时比LGG浓度高时作用更强.
故答案为:
(1)互利共生 异养厌氧型
(2)胰蛋白酶 涂布 呈倒置
(3)抑制 抑制作用加强 无明显作用
(4)肝素能提高LGG的竞争力,LGG浓度低时比LGG浓度高时作用更强
在细菌的连续培养过程中,要以一定速度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同时以同样速度放出老的培养基.如图表示培养基的稀释率(培养基的更新速率)与培养容器中营养物质浓度、细菌代时(细菌数目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细菌密度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稀释率很低的情况下,稀释率的增加,也就是培养基的更新速率增加,会导致细菌密度增加,A正确;
B、稀释率从a到b的变化过程中,细菌的代时越来与小,所以细菌生长速度不断提高,B正确;
C、从图象上看,随稀释率的增加,营养物质的浓度提高,细菌代时缩短,数目减少,这是由于培养基更替太快,带走了大量的细菌,这样,营养充足,细菌繁殖快,代时缩短,并不是死亡率增大所致,C错误.
D、在b是一个临界点,b点后,细菌的密度减小,代谢产物也会减少,要持续高效获得发酵产品,应控制在b点附近,D正确.
故选:C.
(2015秋•于都县校级月考)下表是某培养液成分含量表,请回答:
(1)若用于培养微生物,该培养液中有______类营养物质.
(2)此培养液可培养的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
(3)若用该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为检测大肠杆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入______和______
(4)此培养液若用于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并观察菌落形态,除有机物外还应加入琼脂,为使其正常生长繁殖,同时又抑制其他杂菌,还应加入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培养微生物需要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由表中成分可知,共有五类营养物质.
(2)由于成分中没有含碳有机物,所以培养的是自养型生物.
(3)大肠杆菌属于异养生物,用该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应加入的物质是有机物.伊红美蓝指示剂常用来检测大肠杆菌,所以检测大肠杆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入伊红和美蓝.
(4)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耐高盐环境,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并观察菌落形态,应加入高浓度食盐.
故答案为:
(1)五
(2)自养型
(3)有机物 伊红 美蓝
(4)高浓度食盐
解析
解:(1)培养微生物需要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由表中成分可知,共有五类营养物质.
(2)由于成分中没有含碳有机物,所以培养的是自养型生物.
(3)大肠杆菌属于异养生物,用该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应加入的物质是有机物.伊红美蓝指示剂常用来检测大肠杆菌,所以检测大肠杆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入伊红和美蓝.
(4)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耐高盐环境,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并观察菌落形态,应加入高浓度食盐.
故答案为:
(1)五
(2)自养型
(3)有机物 伊红 美蓝
(4)高浓度食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