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 共916题
以下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将培养皿倒置培养,可防止产生的水蒸汽,凝结后会滴在培养基上及防止感染其他菌,A正确;
B、制备固相化酶过程中,采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防止海藻酸钠发生焦糊,B正确;
C、葡萄酒制作是厌氧发酵,所以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目的是排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C错误;
D、可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测定某土壤溶液活菌数目,D正确.
故选:ABD.
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微生物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
B、平板划线法是用于分离菌落的,稀释涂布平板法是用于计数的,B错误;
C、在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要在121℃下保持15 min,以便杀死所有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等,C正确;
D、倒平板后需要将培养皿倒置,以防止培养基蒸发冷凝成的水滴入培养基而污染,D正确.
故选:B.
有关平板划线操作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的金属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A正确;
B、在平板划线时,要划3-5条平行线,而不是随机的,B错误;
C、在挑取菌种前和接种完毕后均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C正确;
D、将平板倒置放在恒温箱,D正确.
故选:B.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的操作属于灭菌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接种前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和工作台面属于消毒,A错误;
B、牛奶在80℃下煮15min以杀死其中的微生物属于消毒,B错误;
C、为防止杂菌污染,接种前灼烧接种环属于高温灭菌,C正确;
D、紫外光或者喷洒石炭酸溶液处理实验室属于消毒,D错误.
故选:C.
接种是微生物培养和微生物选择的必要步骤之一.下列关于接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为避免杂菌污染,接种通常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A正确;
B、接种工具要进行灭菌处理才能使用,接种环需要进行灼烧灭菌,B正确;
C、无菌条件下将微生物接入培养基的操作过程称为接种,C正确;
D、接种时接种环不能将培养基的表面划破,D错误.
故选:D.
从自然菌样中筛选较理想生产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______环境采集,培养厌氧菌的菌样应从______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应于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的环境条件,使待分离微生物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达到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目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对噬盐菌富集培养的培养基应是______培养基;对产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______的培养基,并在______条件下培养.
(3)实验室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是利用高温处理达到杀菌的效果.高温灭菌的原理是高温使微生物的______等物质发生.______灭菌法是微生物研究和教学中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湿热灭菌法.
(4)如图两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
(5)根据微生物的活动情况和发酵产物积累量,可以将泡菜发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发酵初期指蔬菜刚入坛时,此时较为活跃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其发酵过程中有较多气泡产生,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______.发酵中期坛内缺氧状态形成,______开始活跃.发酵后期由于发酵产物______的大量积累,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
正确答案
解:(1)自然界中目的菌株的筛选的依据是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海滩等含盐高的环境采集取样,培养厌氧菌的菌样应从无氧环境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应于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的环境条件,使待分离微生物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达到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目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对噬盐菌富集培养的培养基应是加盐培养基;对产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并在高温条件下培养.
(3)实验室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是利用高温处理达到杀菌的效果.高温灭菌的原理是高温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变性等物质发生.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微生物研究和教学中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湿热灭菌法.
(4)图A菌落分布较均匀,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图B菌落集中呈线状,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5)根据微生物的活动情况和发酵产物积累量,可以将泡菜发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发酵初期指蔬菜刚入坛时,此时较为活跃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其发酵过程中有较多气泡产生,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CO2.发酵中期坛内缺氧状态形成,乳酸菌开始活跃.发酵后期由于发酵产物乳酸的大量积累,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
故答案为:
(1)海滩等高盐(河底污泥、沼气池等) 无氧环境
(2)加盐 以淀粉为唯一碳源 高温
(3)蛋白质和核酸变性 高压蒸汽
(4)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
(5)酵母菌 CO2 乳酸菌 乳酸
解析
解:(1)自然界中目的菌株的筛选的依据是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海滩等含盐高的环境采集取样,培养厌氧菌的菌样应从无氧环境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应于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的环境条件,使待分离微生物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达到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目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对噬盐菌富集培养的培养基应是加盐培养基;对产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并在高温条件下培养.
(3)实验室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是利用高温处理达到杀菌的效果.高温灭菌的原理是高温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变性等物质发生.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微生物研究和教学中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湿热灭菌法.
(4)图A菌落分布较均匀,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图B菌落集中呈线状,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5)根据微生物的活动情况和发酵产物积累量,可以将泡菜发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发酵初期指蔬菜刚入坛时,此时较为活跃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其发酵过程中有较多气泡产生,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CO2.发酵中期坛内缺氧状态形成,乳酸菌开始活跃.发酵后期由于发酵产物乳酸的大量积累,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
故答案为:
(1)海滩等高盐(河底污泥、沼气池等) 无氧环境
(2)加盐 以淀粉为唯一碳源 高温
(3)蛋白质和核酸变性 高压蒸汽
(4)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
(5)酵母菌 CO2 乳酸菌 乳酸
随着社会的发展,石油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多,石油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为了筛选出分解石油烃能力强的微生物,人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下图为获取能分离出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的土壤样品后的研究过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1)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一般要从土壤中分离,获取相应土壤样品的取样地点最好选在______.
(2)为了能有效地分离出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①~④所用培养基中成分的特点是______,从而有利于______的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3)④中的培养基从物理特征看属于______培养基,其可以通过向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来实现.对④中的培养基进行接种常采用的两种方法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4)在实验室应采用__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5)与固定化酶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______.
(6)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的固定化材料是______,使用了如图中方法[______]______(填出号码与名称)
(7)制作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充分混合均匀的酵母细胞溶液可在饱和______溶液中形成凝胶珠,在海藻酸钠熔化的过程中注意事项是______.
(8)制备固定化酶不宜用包埋法的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要获取相应的菌种,应到相应的环境中获取,获取土壤样品的取样地点最好选在石油污染明显处.
(2)有些培养基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这样的培养基可称做选择培养基.因此,为了能有效地分离出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过程①一④所用培养基,其成分的特点是只含石油烃一种碳源,从而有利于目的菌的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3)④中的培养基从物理特征看属于固体培养基,可加入凝固剂琼脂处理,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4)配置好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5)(6)酶适用于采用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细胞多适用于采用包埋法固定,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的方法是③包埋法.常用材料的是海藻酸钠,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多酶系统(或一系列酶,多种酶).
(7)酵母细胞胶液能在饱和的CaCl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若海藻酸钠浓度过高或针筒距离液面过近,得到的凝胶珠可能不是圆形.
(8)制备固定化酶不宜用包埋法的原因是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故答案为:
(1)石油污染明显处
(2)只含石油烃一种碳源 目的菌
(3)固体 琼脂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4)高压蒸汽灭菌
(5)多酶系统(或一系列酶,多种酶)
(6)海藻酸钠 ③包埋法
(7)CaCl2 小火间断加热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或针筒口离液面过近,高度不够)
(8)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
解析
解:(1)要获取相应的菌种,应到相应的环境中获取,获取土壤样品的取样地点最好选在石油污染明显处.
(2)有些培养基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这样的培养基可称做选择培养基.因此,为了能有效地分离出分解石油烃的微生物,过程①一④所用培养基,其成分的特点是只含石油烃一种碳源,从而有利于目的菌的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3)④中的培养基从物理特征看属于固体培养基,可加入凝固剂琼脂处理,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4)配置好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5)(6)酶适用于采用化学结合法或物理吸附法,细胞多适用于采用包埋法固定,固定化酵母细胞,常用的方法是③包埋法.常用材料的是海藻酸钠,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多酶系统(或一系列酶,多种酶).
(7)酵母细胞胶液能在饱和的CaCl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若海藻酸钠浓度过高或针筒距离液面过近,得到的凝胶珠可能不是圆形.
(8)制备固定化酶不宜用包埋法的原因是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故答案为:
(1)石油污染明显处
(2)只含石油烃一种碳源 目的菌
(3)固体 琼脂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4)高压蒸汽灭菌
(5)多酶系统(或一系列酶,多种酶)
(6)海藻酸钠 ③包埋法
(7)CaCl2 小火间断加热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或针筒口离液面过近,高度不够)
(8)酶分子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
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操作步骤包括:①溶化;②调pH;③定容;④包扎;⑤培养基的分装;⑥称量;⑦灭菌.其正确顺序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配制培养基的操作步骤为称量→溶化→定容→调pH→培养基的分装→包扎→灭菌,B正确.
故选:B.
某同学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并对该菌进行计数,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为防止土壤浸出液浓度过高,难以获得单菌落,要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A正确;
B、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B错误;
C、可以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以判断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C正确;
D、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防止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为了从牛的瘤胃中分离出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用富含纤维素的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可分离出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A正确;
B、将培养基和实验器材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以防杂菌污染,B正确;
C、由于牛的瘤胃中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数量多,所以要将提取的胃液进行系列稀释后接种培养,C正确;
D、牛的瘤胃中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是厌氧型生物,所以接种后在适宜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培养,D错误.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