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为平板划线接种示意图,划线按1区到4区及由a到c顺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完成该操作,接种环应灼烧灭菌13次

B在操作规范情况下,发现1区菌落最多

C接种后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D该种接种方法可用于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A、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是在火焰上灼烧,共划线12次,所以接种环应灼烧灭菌13次,A正确;

B、由于每次划线的菌种都来自上一次划线的末端,所以在操作规范情况下,发现1区菌落最多,B正确;

C、接种后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以防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C正确;

D、该种接种方法可用于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D正确.

故选:AB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关于这两种接种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都只能用于固体培养基接种

B都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C接种培养后均可获得单菌落

D接种工具使用后需要灭菌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将微生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的方法通常为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A正确;

B、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以形成单菌落,所以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平板划线法常用来筛选分离微生物,B错误;

C、两种接种方法在培养基中形成单个菌落,C正确;

D、为防止杂菌污染.接种工具需要灭菌后使用,D正确;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及其培养的相关问题.

常见的酿酒酵母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木糖来进行酒精发酵,而自然界中某些酵母菌能分解木糖产生酒精,但是对酒精的耐受能力差.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培育了能利用这两种糖进行发酵且对酒精耐受能力强的酿酒酵母.请分析回答:

(1)微生物实验用的培养皿常用的两种灭菌方法是______;为了减少灭菌后器皿被污染,灭菌前应该将器皿.图1是灭菌锅及其局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乙指示的结构依次是______

(2)制备酵母菌培养基要进行平板操作,待平板冷凝后,要将培养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3)取从自然界中采集的葡萄,然后在超净台上将葡萄置于0.1%氯化汞水溶液中进行表面消毒5min,再用无菌水将葡萄皮上的微生物冲洗到无菌的三角瓶中,然后进行纯化培养.

图甲是经上述纯化培养的结果,在培养基上接种时划线的顺序是依次是[______](用编号表示).研究者在经过甲接种后得到了一个经培养后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的平板,推测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为了确定培养基是否被污染,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4)下表为某学生在筛选培养能利用木糖发酵的酵母菌时所配置的培养基配方,请指出其中的明显不足之处.______

(5)再将目的基因连接到具有尿嘧啶合成酶基因作为标记基因的质粒上,并将所得的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时,应选择缺乏______能力的酿酒酵母作为受体菌.

(6)将经上述流程培养获得的转基因酿酒酵母接种在含葡萄糖和木糖的培养基中进行酒精发酵能力测试.随着发酵的进行,若该酿酒酵母能够存活,说明它能______,即说明所需菌株培育成功.

正确答案

解:(1)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微生物实验用的培养皿常用的两种灭菌方法是高压灭菌、干热灭菌;将培养皿放入灭菌锅之前通常用牛皮纸或报纸包扎避免灭菌后的再次污染.图1中甲是安全阀,乙是排气阀.

(2)待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防止培养皿盖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3)在培养基上接种时划线的顺序依次是每一区的划线应从前一区划线的末端位置开始划线,从而能将菌种逐区减少,所以划线顺序是1-3-2;培养后菌落分布不均匀可能是接种时涂布不均匀造成的.为了确定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以培养空白平板以作为对照.

(4)表格中有蔗糖、木糖两种碳原,而筛选培养能利用木糖发酵的酵母菌时,应该以木糖为唯一碳源.

(5)已知将目的基因连接到具有尿嘧啶合成酶基因作为标记基因的质粒上,并将所得的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所以利用质粒标记基因表达的标记性状可以判断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故应该选择缺乏尿嘧啶合成能力的酿酒酵母作为受体菌.

(6)转基因酿酒酵母能利用这葡萄糖和木糖进行发酵且对酒精耐受能力强,故应该接种在以葡萄糖和木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能力测试.随着发酵的持续进行,若该酿酒酵母能够存活,说明它能利用葡萄糖和木糖产生酒精,且对酒精的耐受能力强.

故答案为:

(1)高压灭菌、干热灭菌  用牛皮纸包扎   安全阀、排气阀

(2)防止冷凝水污染培养基

(3)1-3-2   涂布不均匀  培养空白平板

(4)应该以木糖为唯一碳源

(5)尿嘧啶合成能力

(6)既能利用木糖,又能耐受酒精

解析

解:(1)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微生物实验用的培养皿常用的两种灭菌方法是高压灭菌、干热灭菌;将培养皿放入灭菌锅之前通常用牛皮纸或报纸包扎避免灭菌后的再次污染.图1中甲是安全阀,乙是排气阀.

(2)待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防止培养皿盖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3)在培养基上接种时划线的顺序依次是每一区的划线应从前一区划线的末端位置开始划线,从而能将菌种逐区减少,所以划线顺序是1-3-2;培养后菌落分布不均匀可能是接种时涂布不均匀造成的.为了确定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以培养空白平板以作为对照.

(4)表格中有蔗糖、木糖两种碳原,而筛选培养能利用木糖发酵的酵母菌时,应该以木糖为唯一碳源.

(5)已知将目的基因连接到具有尿嘧啶合成酶基因作为标记基因的质粒上,并将所得的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所以利用质粒标记基因表达的标记性状可以判断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故应该选择缺乏尿嘧啶合成能力的酿酒酵母作为受体菌.

(6)转基因酿酒酵母能利用这葡萄糖和木糖进行发酵且对酒精耐受能力强,故应该接种在以葡萄糖和木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能力测试.随着发酵的持续进行,若该酿酒酵母能够存活,说明它能利用葡萄糖和木糖产生酒精,且对酒精的耐受能力强.

故答案为:

(1)高压灭菌、干热灭菌  用牛皮纸包扎   安全阀、排气阀

(2)防止冷凝水污染培养基

(3)1-3-2   涂布不均匀  培养空白平板

(4)应该以木糖为唯一碳源

(5)尿嘧啶合成能力

(6)既能利用木糖,又能耐受酒精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四种生物的能源、C源、N源和代谢类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A硝化细菌、乳酸菌

B乳酸菌、酵母菌

C酵母菌、衣藻

D硝化细菌、衣藻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1)硝化细菌能利用氮源,且能利用氧化NH3释放的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需要型生物,正确;

(2)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氮气,且能量来源为糖类,错误;

(3)酵母菌不能固定N2,能分解糖类等有机物,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错误;

(4)衣藻是低等植物,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需氧型生物,正确.

所以描述正确的一组生物是硝化细菌和衣藻.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常可得到肉眼可见的菌落

B琼脂在培养基中的作用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

C大肠杆菌培养基的pH往往不利于霉菌生长

D牛肉膏在培养基中的作用就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源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选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常可得到肉眼可见的菌落,A错误;

B、琼脂在培养基中的作用是使培养基凝固起来,B错误;

C、培养基配制时应根据微生物对PH的不同需求进行调试,大肠杆菌和霉菌生长所需的pH不同,C正确;

D、牛肉膏在培养基中的作用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1)工业生产上通常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获得果胶酶,选用的微生物通常是______,在提取果胶酶后,首先要检测______,以便将其更好的应用与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

(2)微生物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等食品加工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与泡菜制作有关的微生物是______.在果酒基础上酿制果醋的过程中,除需接种______ (微生物)外,还必须保持______条件.

(3)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______,接种前要进行______,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条件下进行.

正确答案

解:(1)工业上通常采用曲霉、青霉等微生物发酵来大规模地生产果胶酶,在提取果胶酶后,首先要检测酶的活力,以便将其更好的应用与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

(2)与泡菜制作有关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属于需氧型生物,因此在果酒基础上酿制果醋的过程中,除需接种醋酸菌外,还必须保持有氧条件.

(3)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pH调整,接种前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故答案为:

(1)曲霉、青霉     酶的活力  

(2)乳酸菌   醋酸菌  有氧

(3)pH调整   高压蒸汽灭菌   无菌

解析

解:(1)工业上通常采用曲霉、青霉等微生物发酵来大规模地生产果胶酶,在提取果胶酶后,首先要检测酶的活力,以便将其更好的应用与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

(2)与泡菜制作有关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属于需氧型生物,因此在果酒基础上酿制果醋的过程中,除需接种醋酸菌外,还必须保持有氧条件.

(3)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pH调整,接种前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故答案为:

(1)曲霉、青霉     酶的活力  

(2)乳酸菌   醋酸菌  有氧

(3)pH调整   高压蒸汽灭菌   无菌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的方法不包括(  )

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B根据微生物对特殊营养物的需求,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特殊营养物

C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

D根据微生物耐热性的不同,利用高温、高压消灭不需要的杂菌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例如培养自养型的菌,在培养基中不需加入碳源,A正确;

B、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生长因子,根据需要的菌可以加入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生长因子进行分离,B正确;

C、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C正确;

D、灭菌会杀灭所有微生物,D错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赤霉病是由雪瘸镰刀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广泛发生在小麦等粮食作物上.雪腐镰刀菌代谢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分子式为C15H20O6)严重影响禽畜生产和人体健康.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微生物与雪腐镰刀菌的细胞结构类似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酵母菌  b.醋酸杆菌  c.毛霉    d.乳酸菌  e.大肠杆菌

(2)为探究DON的致畸性是否与细胞的染色体变异有关,可向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DON,在培养箱中保温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______

(3)某同学为筛选专一降解DON的菌,配制了下列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①为实现筛选目的,步骤I所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中,应去除并加入______

②为实现目的菌的分离和计数,步骤Ⅱ所使用的培养基中还应加入______制成平板,采用的接种方泫是______

③步骤Ⅲ的目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雪腐镰刀菌是真菌,酵母菌与毛霉也是真菌,结构相似.

(2)动物细胞的培养需要在CO2培养箱中进行.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可以识别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3)为筛选专一降解DON的菌,在培养基配方中,不应加入葡萄糖,而应加入DON.分离和计数目的菌,使用加入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中,并制成平板,采用稀释涂布法进行接种.挑选出单菌落后,需继续培养,增加分解DON的真菌数量.

故答案为:

(1)a、c

(2)数目和形态

(3)①葡萄糖    DON

②琼脂    (稀释)涂布法

③使分解DON 的真菌数量增加

解析

解:(1)雪腐镰刀菌是真菌,酵母菌与毛霉也是真菌,结构相似.

(2)动物细胞的培养需要在CO2培养箱中进行.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可以识别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3)为筛选专一降解DON的菌,在培养基配方中,不应加入葡萄糖,而应加入DON.分离和计数目的菌,使用加入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中,并制成平板,采用稀释涂布法进行接种.挑选出单菌落后,需继续培养,增加分解DON的真菌数量.

故答案为:

(1)a、c

(2)数目和形态

(3)①葡萄糖    DON

②琼脂    (稀释)涂布法

③使分解DON 的真菌数量增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为从土壤中微生物筛选到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分泌______酶,能将尿素分解成______

(2)培养基中为“目的菌”生长提供氮源和碳源的物质分别来自____________.为了满足图示锥形瓶中目的菌对氧气的需求,在培养时应采用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3)图中将细菌转到固体培养基上时,应采用______法接种以获得单个菌落.初步筛选出来的菌种还需要用生化的方法作进一步的鉴定,鉴定方法是检测初步筛选目的菌种培养基的pH,若pH______(降低/不变/升高),说明该菌种能够分解尿素.

(4)A同学实验结果的原因是培养基被杂菌污染有同学认为造成A同学实验结果的原因是培养基被杂菌污染.为了证实该说法,则进一步实验的操作思路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分泌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

(2)根据表格中培养基成分可知:培养基中为“目的菌”生长提供氮源和碳源的物质分别来自尿素和葡萄糖.为了满足图示锥形瓶中目的菌对氧气的需求,在培养时应振荡培养,使培养液中获得空气中的氧气.

(3)从土壤中分离获取特定微生物,常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根据图示,将细菌转到固体培养基上时,应采用稀释涂布法接种以获得单个菌落.初步筛选出来的菌种还需要用生化的方法作进一步的鉴定,鉴定方法是检测初步筛选目的菌种培养基的pH.由于氨呈碱性,若pH升高,说明该菌种能够分解尿素.

(4)A同学实验结果的原因是培养基被杂菌污染,为了证实A同学实验结果的原因是培养基被杂菌污染,可以将A同学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设置空白对照,进行对照.

故答案为:

(1)脲 氨

(2)尿素 葡萄糖 振荡培养

(3)稀释涂布 升高

(4)将A同学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设置空白对照

解析

解:(1)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分泌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

(2)根据表格中培养基成分可知:培养基中为“目的菌”生长提供氮源和碳源的物质分别来自尿素和葡萄糖.为了满足图示锥形瓶中目的菌对氧气的需求,在培养时应振荡培养,使培养液中获得空气中的氧气.

(3)从土壤中分离获取特定微生物,常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根据图示,将细菌转到固体培养基上时,应采用稀释涂布法接种以获得单个菌落.初步筛选出来的菌种还需要用生化的方法作进一步的鉴定,鉴定方法是检测初步筛选目的菌种培养基的pH.由于氨呈碱性,若pH升高,说明该菌种能够分解尿素.

(4)A同学实验结果的原因是培养基被杂菌污染,为了证实A同学实验结果的原因是培养基被杂菌污染,可以将A同学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设置空白对照,进行对照.

故答案为:

(1)脲 氨

(2)尿素 葡萄糖 振荡培养

(3)稀释涂布 升高

(4)将A同学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设置空白对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细菌培养的组成成分是KH2PO4、Na2HPO4、MgSO4、葡萄糖、尿素和蒸馏水,请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若要制作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在上述成分中还应加入______,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______,氮源是______.从同化作用类型看,用该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属于______

(2)若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则该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为NH3,从而使尿素溶液pH升高,这可用______试剂来检验.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这种细菌利用尿素的能力______,脲酶活性强,含量多.

(3)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和接种等环节都需要严格做好无菌操作,包括灭菌和消毒两种方式,对实验者的双手需要______,培养基、接种环、培养皿等需要______.在培养基配制时,灭菌与调pH的先后顺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琼脂是固体培养基的凝固剂.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物质中,含有碳元素的是葡萄糖,含有氮元素的是尿素.该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因而适合进行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

(2)该培养基中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生长,故为选择培养基.由于细菌产生的脲酶向周围扩散,将培养基中的尿素分解,产生的氨使培养基呈碱性,酚红指示剂变红.这表明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分泌了脲酶,并分解了尿素.圆形红色区域越大,表明这种细菌利用尿素的能力越强,脲酶活性越强,含量越多.

(3)灭菌和消毒的对象不同,消毒针对人体和生物材料,培养基及其他用具等可以进行灭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先调节pH,后进行灭菌,防止灭菌后在调节pH的过程中污染培养基.

故答案为:

(1)琼脂    葡萄糖    尿素   异养型

(2)选择    酚红   强

(3)消毒    灭菌    先调pH,后灭菌

解析

解:(1)琼脂是固体培养基的凝固剂.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物质中,含有碳元素的是葡萄糖,含有氮元素的是尿素.该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因而适合进行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

(2)该培养基中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生长,故为选择培养基.由于细菌产生的脲酶向周围扩散,将培养基中的尿素分解,产生的氨使培养基呈碱性,酚红指示剂变红.这表明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分泌了脲酶,并分解了尿素.圆形红色区域越大,表明这种细菌利用尿素的能力越强,脲酶活性越强,含量越多.

(3)灭菌和消毒的对象不同,消毒针对人体和生物材料,培养基及其他用具等可以进行灭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先调节pH,后进行灭菌,防止灭菌后在调节pH的过程中污染培养基.

故答案为:

(1)琼脂    葡萄糖    尿素   异养型

(2)选择    酚红   强

(3)消毒    灭菌    先调pH,后灭菌

下一知识点 :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