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 共916题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对尿素具有有分解作用,请就图1所示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分析回答.
(1)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NaNO3、KH2PO4、NaH2PO4、MgSO4•7H2O、KCl、H2O.若此培养基用于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则应除去上述______成分,并加入______物质,以补充______源.
(2)同学甲一个平板经培养后,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应当怎样操作才可避免此种现象?______.同学乙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2所示.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
(3)四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细菌数量.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5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可信的是______.
A.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
B.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2和26,取平均值24
C.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5和52,取平均值26
D.四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30、24和25,取平均值25
(4)同学丙在稀释倍数为105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______.
(5)用这种方法测定密度,实际活菌数量要比测得的数量______,因为______.
(6)同学丁从上图稀释105倍的培养基中筛选出150个菌落,远高于其他同学的结果,如果他们测定的是同一土壤样品,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请你通过设置对照来确定该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题干所给的培养基配方中缺少碳源,氮源是NaNO3,若此培养基用于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则应该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即除去NaNO3.同时,尿素分解菌属于异养型生物,培养基配方中应该添加尿素和葡萄糖物质,以补充氮源和碳源.
(2)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是菌液浓度过高导致的,应当增大稀释倍数.由图2可知,该同学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但菌落比较集中,没有很好的分散开来,可能是涂布不均匀导致的.
(3)A只涂布了一个平板,B只涂布了两个平板,这两位同学的实验数据说服力不够;C其中一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太远,说明操作过程出现错误,数据缺乏真实性,因此正确可信的是D.
(4)在稀释倍数为105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毫升样品(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中的菌落数是=105×23.4×=1.17×107个.
(5)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的是一个菌落,因此用这种方法测定得密度偏低.
(6)培养基上有其他杂菌的菌落,可能肯定是该大肠杆菌的品系被污染了,将同学丁配制的选择培养基不接种而置于相同环境下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故答案为:
(1)NaNO3 尿素和葡萄糖 氮源和碳
(2)菌液浓度过高 增大稀释倍数 涂布不均匀
(3)D
(4)1.17×107
(5)多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的是一个菌落
(6)选择培养基被杂菌污染了(培养基中混入了其他N源,因而导致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也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将同学丁配制的选择培养基不接种而置于相同环境下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条件对照,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选择的作用).
解析
解:(1)题干所给的培养基配方中缺少碳源,氮源是NaNO3,若此培养基用于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则应该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即除去NaNO3.同时,尿素分解菌属于异养型生物,培养基配方中应该添加尿素和葡萄糖物质,以补充氮源和碳源.
(2)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是菌液浓度过高导致的,应当增大稀释倍数.由图2可知,该同学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但菌落比较集中,没有很好的分散开来,可能是涂布不均匀导致的.
(3)A只涂布了一个平板,B只涂布了两个平板,这两位同学的实验数据说服力不够;C其中一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太远,说明操作过程出现错误,数据缺乏真实性,因此正确可信的是D.
(4)在稀释倍数为105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毫升样品(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中的菌落数是=105×23.4×=1.17×107个.
(5)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的是一个菌落,因此用这种方法测定得密度偏低.
(6)培养基上有其他杂菌的菌落,可能肯定是该大肠杆菌的品系被污染了,将同学丁配制的选择培养基不接种而置于相同环境下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故答案为:
(1)NaNO3 尿素和葡萄糖 氮源和碳
(2)菌液浓度过高 增大稀释倍数 涂布不均匀
(3)D
(4)1.17×107
(5)多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的是一个菌落
(6)选择培养基被杂菌污染了(培养基中混入了其他N源,因而导致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也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将同学丁配制的选择培养基不接种而置于相同环境下培养,作为空白对照,以证明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条件对照,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选择的作用).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对数期的细菌代谢旺盛,个体形态比较稳定;稳定期新增加的细胞数和死亡的细胞数达到动态平衡,A正确;
B、酶活性调节比酶合成调节更快速、精细,且此过程中酶结构的变化是可逆的,B正确;
C、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细胞中初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基本相同,且在体内不停的合成,否则会影响微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甚至导致死亡,C正确;
D、细菌的可遗传变异只有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D.
培养SARS病毒时,应选用(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同时缺少进行自主代谢的完整机制,所以培养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因此,培养SARS病毒时,应选用活的鸡胚进行培养.
故选:C.
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有的碳源只能是碳源,如CO2;有的碳源可同时是氮源,如NH4HCO3,A错误;
B、有的碳源同时是能源,如葡萄糖;有的碳源不能提供能量,如硝化细菌利用CO2,B错误;
C、生长因子是指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C错误;
D、无机氮提供能量的情况还是存在的,如NH3可为硝化细菌提供能量和氮源,D正确.
故选:D.
有关培养基配制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培养基一般包括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等,有的微生物还需要生长因子,A错误;
B、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昔酶三种,其中能够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的是葡萄糖苷酶,B错误;
C、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氧、渗透压的影响,C正确;
D、营养物质的浓度过高可能会造成微生物渗透失水死亡,D错误.
故选:C.
下列操作需要在火焰旁进行的一组是( )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土壤 ③稀释土壤溶液 ④涂布平板 ⑤微生物的培养.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在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中,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需要灭菌,所取的土壤样品不能灭菌,称取土壤样品时和进行梯度稀释及涂布平板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所以②③④操作需要在火焰旁进行.
故选:D.
根据微生物的营养和分离及发酵技术的应用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水、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对培养基灭菌时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2)分离及鉴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原理是______.实验中,转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3)为了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和进一步纯化菌种,常用的染色方法是______.将筛选获得的菌液稀释后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然后挑选产生______的菌落作为菌种进行扩大培养.从物理状态看,培养基应使用______培养基.
(4)制作果酒后制作果醋,温度变化应为由______,果酒制作过程中,接种酵母苗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A-段时间的无苗空气,原因是______.变酸的酒的表面的菌膜是______大量繁殖形成的.
正确答案
解:(1)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等.实验室常用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等,培养基灭菌用高压蒸汽灭菌,接种环等金属用具用灼烧灭菌.
(2)尿素分解菌体内的脲酶能够把尿素分解为氨使pH升高,与酚红指示剂反应后呈红色.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获得单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3)刚果红染液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呈红色,纤维素酶可以分解纤维素,不能与刚果红反应呈红色,所以在培养基上含有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由于要观察菌落,所以该培养基为固体的.
(4)酒精发酵的主要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的最适宜温度是18-25℃,醋酸发酵的主要菌种是醋酸菌,醋酸菌的最适宜温度是30-35℃,所以制作果酒后制作果醋,温度要升高;同时酒精发酵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而醋酸菌是好氧菌,所以还应该通入无菌空气.
故答案为:
(1)高压蒸气灭菌
(2)素分解菌体内的脲酶能够把尿素分解为氨使pH升高,与酚红指示剂反应后呈红色 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
(3)刚果红染色 透明圈 固体
(4)升高 醋酸菌是好氧菌,需要消耗氧气 醋酸菌
解析
解:(1)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等.实验室常用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等,培养基灭菌用高压蒸汽灭菌,接种环等金属用具用灼烧灭菌.
(2)尿素分解菌体内的脲酶能够把尿素分解为氨使pH升高,与酚红指示剂反应后呈红色.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获得单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3)刚果红染液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呈红色,纤维素酶可以分解纤维素,不能与刚果红反应呈红色,所以在培养基上含有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周围会出现透明圈.由于要观察菌落,所以该培养基为固体的.
(4)酒精发酵的主要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的最适宜温度是18-25℃,醋酸发酵的主要菌种是醋酸菌,醋酸菌的最适宜温度是30-35℃,所以制作果酒后制作果醋,温度要升高;同时酒精发酵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而醋酸菌是好氧菌,所以还应该通入无菌空气.
故答案为:
(1)高压蒸气灭菌
(2)素分解菌体内的脲酶能够把尿素分解为氨使pH升高,与酚红指示剂反应后呈红色 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
(3)刚果红染色 透明圈 固体
(4)升高 醋酸菌是好氧菌,需要消耗氧气 醋酸菌
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石油成分“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步骤如图所示,下列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要想分离出能降解石油成分“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所用培养液中需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A正确;
B、培养过程中,将锥形瓶充分振荡,目的是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B正确;
C、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完成步骤④中5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灼烧灭菌1次,防止造成污染,由此可见,完成步骤④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C错误;
D、纯化菌株Q过程中,由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所以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1区和5区不能交叉,D正确.
故选:C.
下列消毒或灭菌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接种中试管口等易被污染的部位通过火焰,属于灭菌,A正确;
B、接种前用75%酒精擦拭双手和工作台面,B错误;
C、牛奶在80℃下煮15min以杀死其中的微生物,C正确;
D、配制好的培养基一般用高压蒸汽锅灭菌,D正确.
故选:B.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培养或纯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的接种方法只能是稀释涂布平板法,A正确;
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所以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繁殖和代谢途径,B正确;
C、同一稀释浓度在平板上接种的重复组,形成的菌落数差异不大,C错误;
D、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能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的2~3个或更多个细胞,因此平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得到的值较为准确,D正确.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