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 共916题
将10mL酵母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此表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先用完全培养基培养混合菌种,然后分别放在A、B、C三种特殊培养基上培养,分别得到菌落①、②、③.其中A培养基以蛋白质为惟一碳源;B培养基中缺氮源;C培养基中成分如下表:
请分析回答:
(1)菌落③同化作用类型最可能是______.
A.光能自养型 B.化能自养型 C.异养型 D.A或B
(2)如果要获得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应选用菌落______;如果要培育获得大量蛋白酶的菌株,应选用菌落______.
(3)从题中分析可见,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______,对生物生存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C培养基长出了菌落③,由于C培养基中成分中无碳源,但有粉状硫,推测培养的可能是化能自养型微生物,B正确.
(2)B培养基中缺氮源,说明培养的微生物能自身固氮,可用来筛选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A培养基以蛋白质为唯一碳源可用来选择出能产生大量蛋白酶的菌株.
(3)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遗传变异,对生物生存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外界环境条件.
故答案为:
(1)B
(2)②①
(3)遗传和变异 外界环境条件
解析
解:(1)C培养基长出了菌落③,由于C培养基中成分中无碳源,但有粉状硫,推测培养的可能是化能自养型微生物,B正确.
(2)B培养基中缺氮源,说明培养的微生物能自身固氮,可用来筛选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A培养基以蛋白质为唯一碳源可用来选择出能产生大量蛋白酶的菌株.
(3)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遗传变异,对生物生存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外界环境条件.
故答案为:
(1)B
(2)②①
(3)遗传和变异 外界环境条件
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______和______.
(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_____.
(4)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______可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在筛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过程中,常用到______染色法.
正确答案
解:(1)筛选能分解原油的菌种应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纯化菌种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分解圈越大说明利用原油的能力越大,降解能力越强.
(4)鉴定细菌能否分解尿素,需要用酚红指示剂,观察是否变红,在筛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过程中,常用到刚果红染色.
故答案为:
(1)原油 选择
(2)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3)强
(4)酚红指示剂 刚果红
解析
解:(1)筛选能分解原油的菌种应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纯化菌种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分解圈越大说明利用原油的能力越大,降解能力越强.
(4)鉴定细菌能否分解尿素,需要用酚红指示剂,观察是否变红,在筛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过程中,常用到刚果红染色.
故答案为:
(1)原油 选择
(2)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3)强
(4)酚红指示剂 刚果红
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能降解苯酚的微生物.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①为土壤样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②中培养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______作为碳源,②中不同浓度碳源的培养基______(A.影响;B.不影响)细菌的数量,如果要测定②中活细菌数量,常采用______法.
(2)④为对照、微生物在④中不生长、在⑤中生长,④与⑤培养基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使用______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菌落.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进行倒置培养是为了防止______.
(3)用同样苯酚浓度的培养液培养不同菌株,一定时间后,测定______来比较不同菌株降解苯酚能力的大小.
(4)实验过程中对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无菌操作.
正确答案
解:(1)选择分解苯酚的菌的培养基是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苯酚是唯一的碳源,当苯酚消耗尽时,菌株因缺少碳源而不能继续繁殖,所以②中不同浓度的碳源A影响细菌数量;一般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测定②中活菌数目.
(2)④与⑤培养基的主要区别在于④的培养基没有加入苯酚作为碳源,⑤培养基的中加入苯酚作为碳源;使用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菌落.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以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
(3)取多支洁净培养瓶→分别加入相同培养基加等量的苯酚→分别接种多种等量的来自不同菌株的菌种→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再检测这多支瓶内培养基的苯酚的含量或PH值的大小,从而比较不同菌株降解苯酚能力的大小.
(4)从制备培养基到接种与培养等全部实验过程要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a.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和消毒;
b.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c.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故答案为:
(1)苯酚 A 平板菌落计数(活菌计数或菌落计数)
(2)④的培养基没有加入苯酚作为碳源 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 培养过程产生的水分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3)一定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苯酚含量或PH值的大小
(4)培养基灭菌 接种环境灭菌 接种过程无菌操作
解析
解:(1)选择分解苯酚的菌的培养基是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苯酚是唯一的碳源,当苯酚消耗尽时,菌株因缺少碳源而不能继续繁殖,所以②中不同浓度的碳源A影响细菌数量;一般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测定②中活菌数目.
(2)④与⑤培养基的主要区别在于④的培养基没有加入苯酚作为碳源,⑤培养基的中加入苯酚作为碳源;使用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菌落.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以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
(3)取多支洁净培养瓶→分别加入相同培养基加等量的苯酚→分别接种多种等量的来自不同菌株的菌种→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再检测这多支瓶内培养基的苯酚的含量或PH值的大小,从而比较不同菌株降解苯酚能力的大小.
(4)从制备培养基到接种与培养等全部实验过程要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a.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和消毒;
b.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c.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故答案为:
(1)苯酚 A 平板菌落计数(活菌计数或菌落计数)
(2)④的培养基没有加入苯酚作为碳源 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 培养过程产生的水分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3)一定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苯酚含量或PH值的大小
(4)培养基灭菌 接种环境灭菌 接种过程无菌操作
回答下列关于微生物的问题.
临床试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菌落,可用______法或______法将样本借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获得致病菌菌落后,在进行扩大培养时,应选用______培养基.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将分别含有A,B,C三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____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_____;含C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C的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择抗生素______.
(5)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要设置的对照是______.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D.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
正确答案
解:(1)分离菌落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划线涂布法.
(2)在扩大培养致病菌时选用液体培养基.
(3)在抗药性检验过程中,如果在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的圆圈,说明此种抗生素可抑制该细菌;透明圈的大小表示着此种抗生素抗菌的强弱.据此可判断抗菌强弱依次是A、C、B;D的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说明该菌落对此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4)根据(3)的分析,实验结果抗生素A对该致病菌的作用最好.
(5)用接种了的全营养培养基作对照即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
故答案为:
(1)划线法 稀释涂布法
(2)液体
(3)敏感 不敏感 耐药菌
(4)A
(5)C
解析
解:(1)分离菌落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划线涂布法.
(2)在扩大培养致病菌时选用液体培养基.
(3)在抗药性检验过程中,如果在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的圆圈,说明此种抗生素可抑制该细菌;透明圈的大小表示着此种抗生素抗菌的强弱.据此可判断抗菌强弱依次是A、C、B;D的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说明该菌落对此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4)根据(3)的分析,实验结果抗生素A对该致病菌的作用最好.
(5)用接种了的全营养培养基作对照即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
故答案为:
(1)划线法 稀释涂布法
(2)液体
(3)敏感 不敏感 耐药菌
(4)A
(5)C
下列是有关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以及酶的应用等问题,请分析回答.
(一).在农业生产研究上,常常需要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
(1)如图是利用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2)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NaNO3、KH2PO4、NaH2PO4、MgSO4•7H2O、KCl、H2O.若此培养基用于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则应除去上述______成分,并加入物质______,以补充______源.若用于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加入物质______,为检测纤维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入______染料,将呈______反应.
(3)三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细菌数量.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统计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6和260,取平均值248;
乙同学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
丙同学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在三位同学的统计中,只有一位同学的统计是正确的,指出另两位同学的统计为什么不正确?______.
(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到加酶洗衣粉.
(1)在某加酶洗衣粉的使用说明里,有以下几点:①不能用于洗涤丝毛织物 ②最好用45℃的温水洗涤 ③存放时间不宜太长请你分析原因.______.
(2)为什么用加酶洗衣粉比用普通洗衣粉更有利于环境保护?______.
正确答案
解:(一)(1)由图可知,其采取的是平板划线法,该方法能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2)题干所给的培养基配方中缺少碳源,氮源是NaNO3,若此培养基用于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则应该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同时,尿素分解菌属于异养型生物,培养基配方中应该添加牛肉膏等作为其碳源.若用于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加入纤维素、牛肉膏、水解酪素等物质作为生长因子.
对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需要使用刚果红染液,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而纤维素分解菌利用产生纤维素酶使菌落周围的纤维素分解,进而在菌落周围出现无色的透明圈.
(3)甲同学只涂布了两个平板,实验数据说服力不够;丙同学虽然涂布了三个平板,但其中一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太远,说明操作过程出现错误,实验数据缺乏正确性.
(二)(1)由于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故在使用时往往具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具体原因有不能用于洗涤丝毛织物,因为加酶洗衣粉含有蛋白酶,能将丝毛织物中的蛋白质分解,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在45℃时催化活性最高,洗衣效果最好,存放时间过长,会使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活性降低,影响洗衣效果.
(2)由于普通洗衣粉含有磷元素,在洗涤时,会造成环境污染,而加酶洗衣粉无磷或低磷,与普通洗衣粉相比,能减少含磷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故答案为:
(一)(1)平板划线稀释
(2)NaNO3 尿素和葡萄糖 氮 碳纤维素粉 刚果红 红色
(3)甲同学只涂布了两个平板,实验数据说服力不够;
丙同学虽然涂布了三个平板,但其中一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太远,说明操作过程出现错误,实验数据缺乏正确性.
(二)(1)加酶洗衣粉含有蛋白酶,能将丝毛织物中的蛋白质分解;
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在45℃时催化活性最高,洗衣效果最好;
存放时间过长,会使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活性降低,影响洗衣效果.
(2)加酶洗衣粉无磷或低磷,与普通洗衣粉相比,能减少含磷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解析
解:(一)(1)由图可知,其采取的是平板划线法,该方法能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2)题干所给的培养基配方中缺少碳源,氮源是NaNO3,若此培养基用于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则应该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同时,尿素分解菌属于异养型生物,培养基配方中应该添加牛肉膏等作为其碳源.若用于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加入纤维素、牛肉膏、水解酪素等物质作为生长因子.
对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需要使用刚果红染液,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而纤维素分解菌利用产生纤维素酶使菌落周围的纤维素分解,进而在菌落周围出现无色的透明圈.
(3)甲同学只涂布了两个平板,实验数据说服力不够;丙同学虽然涂布了三个平板,但其中一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太远,说明操作过程出现错误,实验数据缺乏正确性.
(二)(1)由于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故在使用时往往具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具体原因有不能用于洗涤丝毛织物,因为加酶洗衣粉含有蛋白酶,能将丝毛织物中的蛋白质分解,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在45℃时催化活性最高,洗衣效果最好,存放时间过长,会使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活性降低,影响洗衣效果.
(2)由于普通洗衣粉含有磷元素,在洗涤时,会造成环境污染,而加酶洗衣粉无磷或低磷,与普通洗衣粉相比,能减少含磷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故答案为:
(一)(1)平板划线稀释
(2)NaNO3 尿素和葡萄糖 氮 碳纤维素粉 刚果红 红色
(3)甲同学只涂布了两个平板,实验数据说服力不够;
丙同学虽然涂布了三个平板,但其中一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太远,说明操作过程出现错误,实验数据缺乏正确性.
(二)(1)加酶洗衣粉含有蛋白酶,能将丝毛织物中的蛋白质分解;
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在45℃时催化活性最高,洗衣效果最好;
存放时间过长,会使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活性降低,影响洗衣效果.
(2)加酶洗衣粉无磷或低磷,与普通洗衣粉相比,能减少含磷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在连续培养的装置中,必须以一定的速度不断地添加新的培养基,其主要目的是
[ ]
正确答案
在制作馒头时,可采用小苏打或者通过酵母菌发酵的方法使馒头松软,请问这两种方法中,馒头中的营养和所含有的能量情况相比较最可能的是
[ ]
正确答案
发酵工程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消灭杂菌,获得纯种的方法包括
[ ]
正确答案
下列物质或结构具有特异性的有
①抗原②限制性内切酶③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④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⑤细菌菌落⑥转运rna⑦根瘤菌侵染豆科植物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