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 共916题
某医院有一个罕见的细菌感染患者,医生想通过抑菌实验,从常用的抗生素--青霉素(A),氨苄青霉(B),庆大霉素(C),氯霉素(D),环丙沙星(E)中寻找对病人最有效的一种.部分实验步骤如下:(1)按下方所列配方配置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NaClH2O5、0g10、0g5、0g1000mL主要过程:计算→称量→溶解→定容→灭菌→分装.(2)用3支无菌滴管吸取从此病人体内分离到的细菌悬浮液2滴,滴于3个平板培养基表面,然后分别用3个无菌玻璃刮铲涂匀.(3)略.(4)37℃恒温箱中培养.
1)上述培养基配方中作为碳源的是______,配方中还缺少______.按功能分,此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
2)培养基配置主要过程中,在______之前还缺少______环节.
3)如图圆环表示一个培养皿平面,请在圆环中用图示表示步骤(3)的操作,并作简略的文字标注.
4)培养2d后,应测量并记录______.
5)经数据处理后,得到如下结果(单位mm):
那么,你建议医生使用哪一种抗生素?______.
正确答案
牛肉膏、蛋白胨
琼脂
通用
灭菌
调节PH
抑菌圈宽度
D(氯霉素)
解析
解;(1)分析培养基的配方可知,作为碳源的是牛肉膏、蛋白胨,从实验的目的可以确定,该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分是固体培养基,所以该培养基缺少的成分是琼脂,此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培养基配制主要过程中,在灭菌之前还要进行PH的调节.
(3)用浸有不同抗生素的圆纸片间隔放到菌液上,看不同抗生素的抑菌效果.
(4)培养2d后,应测量并记录抑菌圈宽度.
(5)分析表格数据可知,D抑菌圈宽度最宽,对该菌的杀菌效果最好.
故答案应为:
(1)牛肉膏、蛋白胨 琼脂 通用
(2)灭菌 调节PH
(3)用浸有不同抗生素的圆纸片间隔放到菌液上
(4)抑菌圈宽度
(5)D(氯霉素)
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3)示意图A和B中,__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另一小组同学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乙
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正确答案
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8×108
灼烧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B
不能
不能
解析
解:(1)微生物培养过程应该进行无菌操作,配制的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可以将灭菌后的空白平板进行培养以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由由题意知1ml水样中的菌落数是(39+38+37)÷3÷0.1×1000=3.8×105个,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3.8×105×103=3.8×108.
(2)对接种环常用的灭菌方法是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渐稀释分散以便获得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
(3)分析题图可知,A培养皿采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B培养皿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4)培养基甲为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单菌落,所以培养基甲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用于纤维素分解菌鉴别的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而培养基乙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因此培养基乙也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故答案为:
(1)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3.8×108
(2)灼烧 将聚集的菌体逐渐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3)B
(4)不能 不能
组氨酸缺陷型沙门氏菌是由野生菌种突变形成的,自身不能合成组氨酸,将其接种在缺乏组氨酸的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有极少量菌落形成.2-氨基芴是一种致突变剂,将沾有2-氨基芴的滤纸片放到上述平板培养基中,再接种组氨酸缺陷型沙门氏菌进行培养,会有较多菌落出现.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实验材料、实验用具都要进行灭菌处理,故A正确;
B、突变是多害少利性,而题干中“组氨酸缺陷型沙门氏菌是由野生菌种突变形成的,自身不能合成组氨酸,将其接种在缺乏组氨酸的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有极少量菌落形成”,说明该种突变是有利的,故B错误;
C、2氨基芴可使沙门氏菌中野生型增多,缺陷性型减少,如果再由野生型突变为缺陷型,则与该突变剂无关,故C正确;
D、根据菌落的变化情况,可推测环境中的化学致突变剂,环境中的化学致突变剂可使微生物突变从而表现出一定的现象,故D正确.
故选:B.
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及菌落观察与计数.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
(1)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______和______.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______和______.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_____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______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各种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______种细菌.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______.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______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不同的培养基都含有基本成分,水、无机盐,碳源、氮源.所以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氮源、碳源,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水和无机盐.
(2)对培养基灭菌常采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对培养皿进行灭菌采用的方法是干热灭菌法.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 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无菌水 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如果其总数越多,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多种细菌,污染程度越重.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盐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选择培养基.
故答案为:
(1)氮源(碳源不作要求) 碳源 无机盐 水
(2)高压蒸汽灭菌
(3)恒温培养箱 无菌水
(4)多 高
(5)盐(或NaCl) 选择培养基
解析
解:(1)不同的培养基都含有基本成分,水、无机盐,碳源、氮源.所以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氮源、碳源,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水和无机盐.
(2)对培养基灭菌常采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对培养皿进行灭菌采用的方法是干热灭菌法.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 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无菌水 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如果其总数越多,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多种细菌,污染程度越重.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盐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选择培养基.
故答案为:
(1)氮源(碳源不作要求) 碳源 无机盐 水
(2)高压蒸汽灭菌
(3)恒温培养箱 无菌水
(4)多 高
(5)盐(或NaCl) 选择培养基
微生物(除病毒外)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乳酸菌是异养菌,需要利用有机碳源,如葡萄糖,硝化细菌是自养菌,利用无机碳源二氧化碳,A错误;
B、微生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些微量的有机物称为生长因子,B错误;
C、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过高会导致微生物不能从培养基中吸水,C错误;
D、生长因子一般是酶或核酸的组成成分,微生物本身合成这些生长因子的能力欠缺,需要人为的添加,D正确.
故选:D.
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
Ⅰ.为了检测饮用水中是否会有某种细菌,配制如下培养基进行培养:
(1)表中培养基可培养的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
(2)若将青霉素加入培养基中,则该培养基从功能上区分,应属于______培养基,可用于培养______等微生物.
(3)表中营养成分共有______类.
(4)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种成分都熔化后灭菌前,要进行的是______.
(5)表中各成分质量确定的原则是______.
(6)若表中培养基用于菌种鉴定,应该增加的成分是______.
Ⅱ.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
酵母菌混合在一起.请你完成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的实验步骤,并回答有关问题:
(7)主要步骤:
①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______培养基,另一种______的培养基.分别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和B,B′,备用.
②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______.
③接种后,放在恒温箱中培养3~4天.
④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种,接种到A′、B′培养基中.
⑤接种后,把A′、B′培养基放入恒温箱中培养3~4天.
(8)回答问题:在步骤①②中,为保证无杂菌污染,实验中应采用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第④⑤两个步骤的目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Ⅰ、(1)分析表格可知,该培养基没有有机碳源和氮源,故说明培养的微生物能利用无机碳和氮源,说明此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自养型微生物.
(2)若将青霉素加入培养基中,则该培养基从功能上区分,应属于选择培养基,可用于培养酵母菌(真菌、古细菌、具有抗青霉素基因的细菌),等微生物.
(3)表中营养成分共有3类,即水、无机盐、生长因子.
(4)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种成分都熔化后灭菌前,要进行的是调整pH值.
(5)表中各成分质量确定的原则是依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确定.
(6)若表中培养基用于菌种鉴定,该培养基应为固体培养基,故应该增加的成分是琼脂.
Ⅱ、(7)要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要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无氮培养基,另一种加青霉素的培养基.分别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和B,B′,备用.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
(8)为保证无杂菌污染,实验中应采用的主要措施有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菌、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灭菌、接种过程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第④⑤两个步骤的目的是获得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故答案为:
Ⅰ、(1)自养型微生物
(2)选择培养基 酵母菌(真菌、古细菌、具有抗青霉素基因的细菌)
(3)3
(4)调整pH值
(5)依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确定
(6)琼脂(或凝固剂)
Ⅱ、(7)①无氮 加青霉素 ②混合菌
(8)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菌 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灭菌 接种过程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获得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解析
解:Ⅰ、(1)分析表格可知,该培养基没有有机碳源和氮源,故说明培养的微生物能利用无机碳和氮源,说明此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自养型微生物.
(2)若将青霉素加入培养基中,则该培养基从功能上区分,应属于选择培养基,可用于培养酵母菌(真菌、古细菌、具有抗青霉素基因的细菌),等微生物.
(3)表中营养成分共有3类,即水、无机盐、生长因子.
(4)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种成分都熔化后灭菌前,要进行的是调整pH值.
(5)表中各成分质量确定的原则是依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确定.
(6)若表中培养基用于菌种鉴定,该培养基应为固体培养基,故应该增加的成分是琼脂.
Ⅱ、(7)要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要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无氮培养基,另一种加青霉素的培养基.分别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和B,B′,备用.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
(8)为保证无杂菌污染,实验中应采用的主要措施有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菌、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灭菌、接种过程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第④⑤两个步骤的目的是获得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故答案为:
Ⅰ、(1)自养型微生物
(2)选择培养基 酵母菌(真菌、古细菌、具有抗青霉素基因的细菌)
(3)3
(4)调整pH值
(5)依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确定
(6)琼脂(或凝固剂)
Ⅱ、(7)①无氮 加青霉素 ②混合菌
(8)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菌 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灭菌 接种过程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获得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2016•长宁区一模)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炭疽杆菌能引起人畜患炭疽病.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通过甲图所示鉴定炭疽杆菌的实验进行确诊.下表是培养炭疽杆菌的某培养基成分,其中实验组中的噬菌体能特异性地侵染炭疽杆菌.
(1)据表分析“某培养基”属于______.(多选)
①固体培养基②液体培养基
③通用培养基④选择培养基
(2)若要从炭疽病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炭疽杆菌,可将患者皮肤脓胞渗出物稀释后滴于培养基表面,用无菌玻璃刮铲涂匀,该接种方法称为______.乙图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由该接种方法得到的是______.(多选)
(3)制备甲图中的液体培养基时需采取______方法灭菌,目的是______.接种可疑菌后,经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______.
(4)甲图中,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______后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______(高/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此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5)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采取的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表格分析,该培养基含有牛肉膏、蛋白胨,是细菌的通用培养基,又因为含有琼脂,为固体培养基.故选:①③.
(2)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布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由图中四种菌落分布情况可知,A、B和C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得到的,而D是采用平板划线法得到的.
(3)制备图1中的液体培养基时应该用高压蒸汽灭菌 法进行灭菌,以杀死微生物及芽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细菌大量繁殖,液体培养基变浑浊.
(4)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生理盐水,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此实验依据的原理是实验组中的噬菌体能特异性地侵染炭疽杆菌,使细菌死亡,溶液变澄清.
(5)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而获得没免疫能力.
故答案为:
(1)①③
(2)稀释涂布平板法 ABC
(3)高压蒸汽灭菌 杀死微生物及芽孢 细菌大量繁殖
(4)等量生理盐水 低 实验组中的噬菌体能特异性地侵染炭疽杆菌,使细菌死亡,溶液变澄清
(5)接种炭疽疫苗
解析
解:(1)根据表格分析,该培养基含有牛肉膏、蛋白胨,是细菌的通用培养基,又因为含有琼脂,为固体培养基.故选:①③.
(2)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布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由图中四种菌落分布情况可知,A、B和C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得到的,而D是采用平板划线法得到的.
(3)制备图1中的液体培养基时应该用高压蒸汽灭菌 法进行灭菌,以杀死微生物及芽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细菌大量繁殖,液体培养基变浑浊.
(4)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生理盐水,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此实验依据的原理是实验组中的噬菌体能特异性地侵染炭疽杆菌,使细菌死亡,溶液变澄清.
(5)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而获得没免疫能力.
故答案为:
(1)①③
(2)稀释涂布平板法 ABC
(3)高压蒸汽灭菌 杀死微生物及芽孢 细菌大量繁殖
(4)等量生理盐水 低 实验组中的噬菌体能特异性地侵染炭疽杆菌,使细菌死亡,溶液变澄清
(5)接种炭疽疫苗
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等待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才能开启锅盖,不能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A错误;
B、倒平板过程中不能打开培养皿的皿盖,B错误;
C、接种环火焰上灼烧后,待冷却后才可以快速挑取菌落,C错误;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D正确.
故选:D.
某小组进行了大蒜、洋葱原汁能否抑菌及抑菌活性比较的探究性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1)样品预处理:将3种菌种分别从冰箱中取出,升温到室温,接种到试管斜面,恒温培养24h.
(2)菌悬液制备:从试管斜面上接种2环到无菌水试管,混匀.
(3)取样及倒平板:用无菌吸管,将1mL菌悬液对应放入无菌培养皿,再倒入灭菌后冷却至45℃的牛肉膏培养基15mL,混合均匀,制成含菌培养皿.
(4)大蒜、洋葱汁制备:称取相同质量的去皮大蒜、洋葱,洗净、干燥、研磨、过滤,待测.
(5)抑菌活性的测定(滤纸片法):取______的6mm同质滤纸圆片,浸泡在上述待测滤液中30min后,贴于含菌平板上,静置30min,倒置于37℃下培养24h,测定抑菌圈直径,拍照.结果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完整上述步骤(5):______.
(2)抑菌效果的强弱是通过观察来进行比较的.
(3)该实验还缺少______组,设置方法与上述组别的不同之处是______.
(4)从图可以得出结论
①______;
②______.
(5)进一步探究抑菌效果,还可以探究大蒜、洋葱原汁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抑菌活性的测定(滤纸片法),应当取灭菌后的同质滤纸圆片,浸泡在上述待测滤液中30min后,贴于含菌平板上,静置30min,倒置于37℃下培养24h,测定抑菌圈直径,拍照.
(2)大蒜、洋葱原汁的抑菌效果可以通过观察抑菌圈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3)该实验还应当设置对照组,即设置未接触大蒜、洋葱原汁的相同滤纸片进行题目中的实验.
(4)据表分析,可以得出大蒜、洋葱原汁对3种菌都有不同抑制效果,大蒜原汁抑菌效果高于洋葱原汁的结果.
(5)进一步探究抑菌效果,还可以探究大蒜、洋葱原汁最适抑菌浓度(量)、抑菌时间、抑菌温度….
故答案为:
(1)灭菌
(2)抑菌圈大小
(3)对照 未接触大蒜、洋葱原汁的相同滤纸片
(4)①大蒜、洋葱原汁对3种菌都有不同抑制效果 ②大蒜原汁抑菌效果高于洋葱原汁
(5)最适抑菌浓度(量)、抑菌时间、抑菌温度…
解析
解:(1)根据题意,抑菌活性的测定(滤纸片法),应当取灭菌后的同质滤纸圆片,浸泡在上述待测滤液中30min后,贴于含菌平板上,静置30min,倒置于37℃下培养24h,测定抑菌圈直径,拍照.
(2)大蒜、洋葱原汁的抑菌效果可以通过观察抑菌圈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3)该实验还应当设置对照组,即设置未接触大蒜、洋葱原汁的相同滤纸片进行题目中的实验.
(4)据表分析,可以得出大蒜、洋葱原汁对3种菌都有不同抑制效果,大蒜原汁抑菌效果高于洋葱原汁的结果.
(5)进一步探究抑菌效果,还可以探究大蒜、洋葱原汁最适抑菌浓度(量)、抑菌时间、抑菌温度….
故答案为:
(1)灭菌
(2)抑菌圈大小
(3)对照 未接触大蒜、洋葱原汁的相同滤纸片
(4)①大蒜、洋葱原汁对3种菌都有不同抑制效果 ②大蒜原汁抑菌效果高于洋葱原汁
(5)最适抑菌浓度(量)、抑菌时间、抑菌温度…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以减少实验误差,A错误;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B正确;
C、尿素分解菌的氮源是尿素,其他不能利用尿素的菌就不能生长,所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可以选择尿素分解菌,尿素分解菌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可以使酚红指示剂变红,故C正确;
D、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D正确.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