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物质可能既作碳源又作氮源

B凡是碳源都能提供能量

C除水以外的无机物仅提供无机盐

D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A、同一种物质可以即作碳源又作氮源,如牛肉膏,A正确;

 B、无机物碳源不提供能量,B错误;

C、无机物也可提供碳源和氮源,如碳酸盐和硝酸盐,C错误;

D、自然界中一些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可以以无机氮源合成细胞物质,同时通过氧化外界无机物获得生长所需能量,叫做化能合成作用,D正确.

故选:B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下列关于微生物的问题.

营养缺陷型是指野生型菌株由于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合成途径出现某些缺陷,丧失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如氨基酸、维生素、碱基等的合成能力出现缺陷,必须在基本培养基(野生型菌株最低营养要求)中添加缺陷的营养物质(补充培养基)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类突变株.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一些营养物质,可以满足该微生物的各种营养缺陷型生长的培养基称为完全培养基.营养缺陷型在基础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中有广泛作用.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可用于淘汰野生型菌株.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一般通过四个环节,即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

(1)取新活化枯草芽孢杆菌制备菌悬液,再用紫外线照射处理.下列关于将诱变后存活的个体培养,淘汰野生型菌株的做法和原理,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培养在含有青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中,淘汰野生型菌株,保留缺陷型菌株

B、培养在含有青霉素的补充培养基中,淘汰野生型菌株,保留缺陷型菌株

C、完全培养基中青霉素可以杀死野生型菌株,缺陷型菌株得以生存

D、补充培养基中缺陷型菌株可以生存,野生型菌株不能生存

E、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可以生长繁殖,青霉素将其杀死

F、基本培养基中缺陷型不可以生长繁殖,青霉素不能将其杀死

(2)在培养皿倒上一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待冷凝后加上一层含菌的基本培养基,其后再浇上一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经培养后出现菌落,在皿底将菌落标记为A1、A2…,然后在其上再倒一薄层完全培养基,再培养,出现新的菌落,在皿底标记为B1、B2…,则A菌落与B菌落分别较可能是____________(均选填野生型/突变型).

(3)将待测菌落处理后涂布于某培养基平板上培养,用灭菌牙签逐个挑取待测菌,先后点接于A培养基和B培养基平板上.前后位置及号码相对应.培养后观察.如图一.为检出营养缺陷型,A、B培养基应分别为______培养基、______培养基.菌落______为营养缺陷型. 

(4)为鉴定上步检出的营养缺陷型是哪种营养缺陷型,将待测菌种悬液涂于图二含有基本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培养皿背面划线标注C、D、E三区.C、D、E为三滤纸片,分别浸有氨基酸混合液、维生素混合液和碱基混合液.培养后观察.当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是该营养缺陷型.图二培养基也可称为______培养基.

(5)如检测菌为碱基类营养缺陷型,要进一步鉴定是哪种碱基营养缺陷型,可同图二方法加浸该营养物质的滤纸片,如加浸______的滤纸片.

正确答案

解:(1)营养缺陷型是指野生型菌株由于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合成途径出现某些缺陷,丧失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如氨基酸、维生素、碱基等的合成能力出现缺陷,必须在基本培养基(野生型菌株最低营养要求)中添加缺陷的营养物质(补充培养基)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类突变株,A、E、F正确;

(2)培养在含有青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中,淘汰野生型菌株,保留缺陷型菌株,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可以生长繁殖,缺陷型不能生长繁殖;

(3)A、B培养基应分别为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菌落6、8为营养缺陷型;

(4)当观察到某一滤纸片周围有菌生长的现象,说明是该营养缺陷型,图二培养基也可称为补充培养基;

(5)如检测菌为碱基类营养缺陷型,要进一步鉴定是哪种碱基营养缺陷型,可同图二方法加浸该营养物质的滤纸片,如加浸腺嘌呤的滤纸片.

故答案为:(1)A  E  F

(2)野生型    缺陷型菌株

(3)基本      完全      6、8

(4)某一滤纸片周围有菌生长    补充

(5)腺嘌呤(胞嘧啶等)

解析

解:(1)营养缺陷型是指野生型菌株由于基因突变,致使细胞合成途径出现某些缺陷,丧失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如氨基酸、维生素、碱基等的合成能力出现缺陷,必须在基本培养基(野生型菌株最低营养要求)中添加缺陷的营养物质(补充培养基)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类突变株,A、E、F正确;

(2)培养在含有青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中,淘汰野生型菌株,保留缺陷型菌株,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可以生长繁殖,缺陷型不能生长繁殖;

(3)A、B培养基应分别为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菌落6、8为营养缺陷型;

(4)当观察到某一滤纸片周围有菌生长的现象,说明是该营养缺陷型,图二培养基也可称为补充培养基;

(5)如检测菌为碱基类营养缺陷型,要进一步鉴定是哪种碱基营养缺陷型,可同图二方法加浸该营养物质的滤纸片,如加浸腺嘌呤的滤纸片.

故答案为:(1)A  E  F

(2)野生型    缺陷型菌株

(3)基本      完全      6、8

(4)某一滤纸片周围有菌生长    补充

(5)腺嘌呤(胞嘧啶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保山校级期末)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又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

D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减少后增加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以减少实验误差,A正确;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B正确;

C、尿素分解菌的氮源是尿素,其他不能利用尿素的菌就不能生长,所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可以选择尿素分解菌,尿素分解菌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可以使酚红指示剂变红,C正确;

D、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D错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Ⅰ.根据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原理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条件下进行.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______

(3)若从含有酵母菌、醋酸菌、青霉菌、毛霉等的土壤中分离到较纯的酵母菌,最简便的方案是在______条件下选择培养.

Ⅱ.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4)玫瑰精油的提取需大量原料,通常采用______技术在短时间内可获得大量的玫瑰植株.

(5)提取玫瑰精油过程中,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______以加速油水分层.分离

的油层中还含有一定的水分,需加入______将水除去.

(6)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据此可用______的方法提取.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可通过______进行鉴定.

正确答案

解:(1)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必须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3)酵母菌属于真菌,同时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要从土壤中分离到较纯的酵母菌,最简便的方案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4)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快速获得植株,并且是纯合子.

(5)提取玫瑰精油过程中,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NaCl以加速油水分层.分离的油层中还含有一定的水分,需加入无水Na2SO4将水除去.

(6)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据此可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提取.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可通过纸层析法进行鉴定.

故答案为:

(1)无菌

(2)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3)无氧

(4)植物组织培养

(5)NaCl   无水Na2SO4

(6)有机溶剂萃取  纸层析

解析

解:(1)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必须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3)酵母菌属于真菌,同时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要从土壤中分离到较纯的酵母菌,最简便的方案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4)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快速获得植株,并且是纯合子.

(5)提取玫瑰精油过程中,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NaCl以加速油水分层.分离的油层中还含有一定的水分,需加入无水Na2SO4将水除去.

(6)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据此可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提取.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可通过纸层析法进行鉴定.

故答案为:

(1)无菌

(2)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3)无氧

(4)植物组织培养

(5)NaCl   无水Na2SO4

(6)有机溶剂萃取  纸层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B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

C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并经培养后获得单菌落

D微生物发酵技术获取产品效率高的原因是“细胞体积/表面积”的比值大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稀释涂布平板法既能分离微生物也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以减少实验误差,A正确;

B、尿素分解菌的氮源是尿素,其他不能利用尿素的菌就不能生长,所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可以选择尿素分解菌,尿素分解菌可以将尿素分解为氨,可以使酚红指示剂变红,B正确;

C、接种划线可以将菌体分散,最后得到单个菌体细胞,经过培养可以得到单个菌落,C正确;

D、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面积越大,越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所以微生物发酵技术获取产品效率高的原因是“细胞体积/表面积”的比值小,D错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纤维素酶,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使人们能够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酒精,用纤维素酶处理服装面料等.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硝酸盐、磷酸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的化合物A是______,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

(2)为了筛选出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

(3)在筛选出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之前,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增加微生物的浓度.若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操作时采用______灭菌的方法;还可用______方法操作.

(4)戊同学在测定大肠杆菌的密度时发现,在培养基上还有其他杂菌的菌落,由此他断定该大肠杆菌的品系被污染了.他的断定是否确切?为什么?______

(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能产生纤维素酶就能利用纤维素,故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故A是纤维素,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从功能上属于选择培养基.

(2)刚果红染料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能与其分解后的产物形成红色复合物,故应加入刚果红.

(3)平板划线法用到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操作时应用灼烧灭菌,还可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分离纯化.

(4)在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时,可设置一个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戊同学在测定大肠杆菌的密度时发现,在培养基上还有其他杂菌的菌落,不能确定该大肠杆菌的品系被污染了,因为不能排除杂菌来自培养基或来自培养过程.

(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因为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

(1)纤维素   碳源   选择

(2)刚果红

(3)接种环  灼烧   稀释涂布平板

(4)不确切  因为不能排除杂菌来自培养基或来自培养过程

(5)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解析

解:(1)能产生纤维素酶就能利用纤维素,故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故A是纤维素,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从功能上属于选择培养基.

(2)刚果红染料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能与其分解后的产物形成红色复合物,故应加入刚果红.

(3)平板划线法用到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操作时应用灼烧灭菌,还可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分离纯化.

(4)在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时,可设置一个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戊同学在测定大肠杆菌的密度时发现,在培养基上还有其他杂菌的菌落,不能确定该大肠杆菌的品系被污染了,因为不能排除杂菌来自培养基或来自培养过程.

(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因为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

(1)纤维素   碳源   选择

(2)刚果红

(3)接种环  灼烧   稀释涂布平板

(4)不确切  因为不能排除杂菌来自培养基或来自培养过程

(5)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分析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回答问题.

烧伤病人容易感染绿脓杆菌,引起化脓性感染.比阿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都是非常经典的抗绿脓杆菌的药物.临床使用时,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按下列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病人体内的绿脓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获取绿脓杆菌单菌落

(1)配制培养基.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______→分装→倒平板.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绿脓杆菌,其培养基中的是否还需加入生长因子?理由是______

固体培养基中常用琼脂作凝固剂,理想的凝固剂应具有的特点是______.(多选)

A.含有某些特殊的营养物质

B.消毒灭菌不会改变其特性

C.能被微生物分解和利用

D.微生物生长温度范围内保持固体状态

E.配制方便且有良好的透明性

(2)图2所示接种方法为______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接种物______.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检测绿脓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度

(3)分析图3中的实验结果,说明绿脓杆菌对______类抗生素敏感,判断的理由是______.如果你是医生,建议患者最好选用______抗生素.

正确答案

解:(1)微生物培养基的制作的一般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和灭菌→分装→倒平板.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含有生长因子,可以用来培养绿脓杆菌.培养基中理想的凝固剂应具有的特点是消毒灭菌不会改变其特性,微生物生长温度范围内保持固体状态和配制方便且有良好的透明性,故选:BDE.

(2)据图2分析,图示可以表示平板划线法接种.此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接种物通过划线逐步稀释(或单个菌落).微生物培养中的空白培养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据图3分析,含有比阿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抑菌圈较大,说明绿脓杆菌对这些抗生素有敏感性.绿脓杆菌对美罗培南最敏感,是该病人首选的抗生素.

故答案为:

(1)调pH和灭菌    无需,因为牛肉膏中已含有某些生长因子   BDE

(2)划线   逐步稀释(或单个菌落)    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比阿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都有抑菌圈    美罗培南

解析

解:(1)微生物培养基的制作的一般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和灭菌→分装→倒平板.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含有生长因子,可以用来培养绿脓杆菌.培养基中理想的凝固剂应具有的特点是消毒灭菌不会改变其特性,微生物生长温度范围内保持固体状态和配制方便且有良好的透明性,故选:BDE.

(2)据图2分析,图示可以表示平板划线法接种.此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接种物通过划线逐步稀释(或单个菌落).微生物培养中的空白培养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据图3分析,含有比阿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抑菌圈较大,说明绿脓杆菌对这些抗生素有敏感性.绿脓杆菌对美罗培南最敏感,是该病人首选的抗生素.

故答案为:

(1)调pH和灭菌    无需,因为牛肉膏中已含有某些生长因子   BDE

(2)划线   逐步稀释(或单个菌落)    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比阿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都有抑菌圈    美罗培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一方面需要为培养的微生物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另一方面需要确保无处不在的其他微生物无法混入.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培养基能为培养的微生物提供营养.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

(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需进行清洁和______(填“消毒”或“灭菌”);对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需进行______(填“消毒”或“灭菌”).

(3)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其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的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4)对分离的微生物作进一步的鉴定,常需要借助生物化学的方法.如在以______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可用来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在以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可用来鉴定纤维素分解菌.

正确答案

解:(1)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需进行清洁和消毒,对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需进行灭菌.

(3)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

(4)微生物的鉴定常用鉴别培养基,在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观察是否变红,可用来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观察是否有透明圈产生,可用来鉴定纤维素分解菌.

故答案为:(1)水、碳源、氮源、无机盐   pH、特殊营养物质、氧气   

(2)消毒  灭菌

(3)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法

(4)尿素  酚红指示剂   纤维素  刚果红

解析

解:(1)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需进行清洁和消毒,对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需进行灭菌.

(3)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

(4)微生物的鉴定常用鉴别培养基,在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观察是否变红,可用来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观察是否有透明圈产生,可用来鉴定纤维素分解菌.

故答案为:(1)水、碳源、氮源、无机盐   pH、特殊营养物质、氧气   

(2)消毒  灭菌

(3)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法

(4)尿素  酚红指示剂   纤维素  刚果红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要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纤维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KH2PO4 1.4g,Na2HPO 2.1g、MgSO4•7H200.2g纤维素氨基酸1g,琼脂15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自来水定容到1000mL.请分析回答问题:

(1)此培养基能否用于植物种子培养?______,理由是______

(2)培养基中加入纤维素的目的是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

(3)“目的菌”生长所需要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______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______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茎后继续筛选.

(5)下列材料或用具中: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②玻璃试管、锥形瓶和吸管,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灭菌的是______;需要消毒的是______.(填序号)

(6)在进行分离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3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_____(填序号).

①由于土释不同 ②由于培养基污染 ③由于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7)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微生物将纤维素分解,用______方法鉴定,出现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该培养基的成分中没有植物激素,因此不能用于植物组织培养.

(2)该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因此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将因缺少氮源无法生长繁殖,因此从功能上看,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3)目的菌生长繁殖需要的氮源来自氨基酸,碳源来自纤维素;由于分解尿素的菌是需氧微生物,因此需要震荡培养.

(4)图中将细菌转到固体培养基上时,常采用涂布平板(划线)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在实验中,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和②玻璃试管、锥形瓶和吸管需要灭菌,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消毒.

(6)该同学与其他同学获得的菌落数差异很大,可能的原因是采用的土样不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培养基被污染;或者是实验过程中没有进行无菌操作.

(7)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微生物将纤维素分解,用刚果红染色方法鉴定,出现透明圈.

故答案为:

(1)不能  缺少植物激素(或缺少植物需要的各种营养)

(2)目的菌  选择

(3)氨基酸    纤维素   增加溶氧量

(4)稀释涂布平板法

(5)①②;③

(6)①②③

(7)刚果红染色法    透明圈

解析

解:(1)该培养基的成分中没有植物激素,因此不能用于植物组织培养.

(2)该实验的目的是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因此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将因缺少氮源无法生长繁殖,因此从功能上看,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3)目的菌生长繁殖需要的氮源来自氨基酸,碳源来自纤维素;由于分解尿素的菌是需氧微生物,因此需要震荡培养.

(4)图中将细菌转到固体培养基上时,常采用涂布平板(划线)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在实验中,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和②玻璃试管、锥形瓶和吸管需要灭菌,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消毒.

(6)该同学与其他同学获得的菌落数差异很大,可能的原因是采用的土样不同,培养基灭菌不彻底,培养基被污染;或者是实验过程中没有进行无菌操作.

(7)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微生物将纤维素分解,用刚果红染色方法鉴定,出现透明圈.

故答案为:

(1)不能  缺少植物激素(或缺少植物需要的各种营养)

(2)目的菌  选择

(3)氨基酸    纤维素   增加溶氧量

(4)稀释涂布平板法

(5)①②;③

(6)①②③

(7)刚果红染色法    透明圈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常用的无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饮用水源用氯气进行消毒

B用酒精擦拭双手的方法是对操作者进行消毒

C实验操作过程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可用酒精擦拭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饮用水源用氯气进行消毒,A正确;

B、用酒精擦拭双手的方法是对操作者进行消毒,B正确;

C、实验操作过程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C正确;

D、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应进行干热灭菌,D错误.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