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 共916题
大肠杆菌某个品系能够合成干扰素,一制药厂引进该品系菌株后对其培养研究.在特定的培养基中,接入少量菌种后,每3小时测定一次菌体密度和培养基的pH,并作记录.但由于一时疏忽弄乱了记录的顺序.请根据下表的记录数据,判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干扰素是效应T细胞所产生的淋巴因子,大肠杆菌原本不能产生干扰素,必需导入干扰素基因制成工程菌,才能生产干扰素,A正确;
B、在培养大肠杆菌过程中,由于不断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CO2越来越多,培养液pH越来越低.故根据pH由大到小可确定取样的先后顺序,B正确;
C、根据pH由大到小可确定取样的先后顺序为(按菌体密度排序):0.037→0.05→0.17→1.6→1.8×102→4.9×103→2.1×104→2.2×104→2.0×104→1.4×103,由于每3小时测定一次菌体密度和培养基的pH,故样本pH为6.43是培养到21小时测量的结果,C正确;
D、从表中数据可知,pH为6.43 时,大肠杆菌菌体密度最大,随着pH 的下降,菌体密度在下降,说明在pH 为6.37 时,已经进入了细菌生长的衰亡期,D错误.
故选:D.
对数期是微生物生长的“黄金时期”,往往作为科学研究的材料和发酵用的“种子”.在实际生产中,与对数期的长短有关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营养物质一定的情况下,对数期的长短与的接种量大小成负相关,A正确;
B、对数期的长短培养基的多少呈正相关,B正确;
C、对数期的长短与生产周期的长短无关,C错误;
D、对数期的长短与产物合成的多少无关,D错误.
故选:AB.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PCR是体外DNA扩增技术,该技术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需要耐高温Taq聚合酶,A正确;
B、统计某一稀释度的5个平板的菌落数,以各组平均值作为该样品菌落数的估计值,B错误;
C、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C正确;
D、同其他生物环境相比,土壤营养丰富,条件更适宜微生物生长,D正确.
故选:B.
微生物计数时,如果单位体积菌液内微生物的数量过大,计数前必须进行稀释.一般将菌液稀释接种后可能在培养基的平板上形成10-100个左右的菌落,比较适宜,统计的菌落数比较准确可信.______(判断对错).
正确答案
×
解析
解:一般将菌液稀释后,接种能在培养基的平板上形成30-300个左右的菌落比较适宜,统计的菌落数比较准确可信.
故答案为:×.
下图为酵母菌细胞的模式图和生长曲线.请回答:
(1)从细胞核的结构看,下列选项中,与该酵母菌同属一类的生物是______.
A.乳酸菌 B.放线菌 C.变形虫 D.噬菌体
(2)下列与酵母菌发酵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可自由通过[4]结构
B.[1]的形成与细胞核的存在有密切关系
C.发酵时,处于稳定期的细胞,细胞核的代谢最活跃
D.生产酒精时,葡萄糖进入[3]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3)要收获酵母菌的代谢产物,应选择生长曲线的[]______期.为了获得更多的代谢产物,要延长该时期,工业上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4)细胞出现多种形态,甚至畸形的是曲线中的[]______期.
(5)如果在有氧和无氧的情况下,酵母菌细胞中[]______(结构)数量会发生明显差异.
正确答案
解:(1)从细胞核的结构看,酵母菌和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乳酸菌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噬菌体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
(2)4为细胞壁,营养物质可自由通过,1为芽体,形成与细胞核有关,生产酒精时,葡萄糖进入[3]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发酵时,处于对数期的细胞由于细胞分裂旺盛,细胞核的代谢最活跃.
(3)稳定期酵母菌数量达到最多,次级代谢产物产生,是收获酵母菌的代谢产物的时期,为了获得更多的代谢产物,常采用的方法是连续培养,即在稳定期补充营养物质,排出有害代谢产物等措施来延长稳定期.
(4)衰亡期的特点有:营养物质过度消耗,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pH剧烈变化,外界环境对继续生长越来越不利,阻力进一步加大,种内竞争剧烈,出生率远远小于死亡率、呈负生长、种群密度显著下降.此阶段生长曲线迅速下降,细胞出现多种形态,甚至畸形.
(5)有氧呼吸需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不需要线粒体,故数量会发生明显差异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故答案为:(1)C
(2)C
(3)CD 稳定 连续培养(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一同样速度放出老的培养基)
(4)DE 衰亡
(5)[2]线粒体
解析
解:(1)从细胞核的结构看,酵母菌和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乳酸菌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噬菌体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
(2)4为细胞壁,营养物质可自由通过,1为芽体,形成与细胞核有关,生产酒精时,葡萄糖进入[3]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发酵时,处于对数期的细胞由于细胞分裂旺盛,细胞核的代谢最活跃.
(3)稳定期酵母菌数量达到最多,次级代谢产物产生,是收获酵母菌的代谢产物的时期,为了获得更多的代谢产物,常采用的方法是连续培养,即在稳定期补充营养物质,排出有害代谢产物等措施来延长稳定期.
(4)衰亡期的特点有:营养物质过度消耗,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pH剧烈变化,外界环境对继续生长越来越不利,阻力进一步加大,种内竞争剧烈,出生率远远小于死亡率、呈负生长、种群密度显著下降.此阶段生长曲线迅速下降,细胞出现多种形态,甚至畸形.
(5)有氧呼吸需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不需要线粒体,故数量会发生明显差异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故答案为:(1)C
(2)C
(3)CD 稳定 连续培养(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一同样速度放出老的培养基)
(4)DE 衰亡
(5)[2]线粒体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想了解地铁车票上细菌的种类与含量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他们收集了有关的资料如下:
按照细菌对革兰氏染色的反应,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均可生长,可用于细菌总数测定.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是革兰氏阴性菌的选择培养基.革兰氏阴性菌中能分解乳糖产生乳酸的菌落,其周围pH值降低因而菌落为红色,不能分解乳糖的菌落(通常为致病菌)为白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规定:医院普通病房、换药治疗室允许的总细菌数<10cfu/cm2,即<10个(菌落)/cm2.
实验过程: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棉球涂抹地铁车票后放入装有3mL生理盐水的试管,试管放置在盛有冰块的冰盒内.将装有取样棉球的试管在振荡器上剧烈振荡5s,使细菌均匀分散于生理盐水中.再接种到含有各种培养基的培养皿内.将各培养皿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对各培养皿进行菌落计数.结果如下表.
地铁车票表面的细菌分布(每张车票面积计为30cm2):
(1)表格中A的数值是______ B数值是______C数值是______
(2)其中B数值是通过对______培养基上的______色菌落记数而得出的.
(3)讨论:根据国家标准,参照上表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
①地铁车票是否达到医院换药治疗室的消毒卫生标准?______ 为什么?______
②地铁车票上致病菌占细菌总数的比率接近______%.
③地铁车票上细菌是否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每张车票面积计为30cm2,表格中A的数值即单位面积平均细菌总数为=8.67cfu/cm2;B数值为单位面积平均非乳糖发酵菌数=单位面积平均革兰氏阴性菌总数-单位面积平均乳糖发酵菌数=3.8-2.1=1.7;C数值为革兰氏阴性菌占细菌总数比例=
=44%.
(2)由于革兰氏阴性菌中能分解乳糖产生乳酸的菌落,其周围pH值降低因而菌落为红色,不能分解乳糖的菌落(通常为致病菌)为白色.B数值为单位面积平均非乳糖发酵菌数,故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的白色菌落.
(3)①据实验结果可知,地铁车票上的总细菌数为8.67cfu/cm2,小于10cfu/cm2,故达到标准.
②地铁车票上致病菌占细菌总数的比率接近==20%.
③由于符合国家标准,地铁车票上细菌不会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
故答案为:
(1)A 8.67 B 1.7 C 44%
(2)麦康凯 琼脂、白.
(3)①达到,地铁车票上的总细菌数为8.67cfu/cm2 小于10cfu/cm2
②20%
③不会
解析
解:(1)由于每张车票面积计为30cm2,表格中A的数值即单位面积平均细菌总数为=8.67cfu/cm2;B数值为单位面积平均非乳糖发酵菌数=单位面积平均革兰氏阴性菌总数-单位面积平均乳糖发酵菌数=3.8-2.1=1.7;C数值为革兰氏阴性菌占细菌总数比例=
=44%.
(2)由于革兰氏阴性菌中能分解乳糖产生乳酸的菌落,其周围pH值降低因而菌落为红色,不能分解乳糖的菌落(通常为致病菌)为白色.B数值为单位面积平均非乳糖发酵菌数,故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的白色菌落.
(3)①据实验结果可知,地铁车票上的总细菌数为8.67cfu/cm2,小于10cfu/cm2,故达到标准.
②地铁车票上致病菌占细菌总数的比率接近==20%.
③由于符合国家标准,地铁车票上细菌不会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
故答案为:
(1)A 8.67 B 1.7 C 44%
(2)麦康凯 琼脂、白.
(3)①达到,地铁车票上的总细菌数为8.67cfu/cm2 小于10cfu/cm2
②20%
③不会
为了检测饮用水中是否含有某种细菌,配制了如表培养基配方:
(1)该培养基所含的碳源有______,其功能是______.
(2)该培养基所含的氮源有______,其功能是______.
(3)该培养基除含碳源、氮源外,还有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______.
(4)该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
(5)该培养基可用来鉴别哪种细菌?______
A.霉菌 B.大肠杆菌 C.酵母菌 D.乳酸菌.
正确答案
解:(1)该培养基所含的碳源有乳糖、蔗糖、蛋白胨,其功能主要是用于构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
(2)该培养基所含的氮源有蛋白胨,其功能主要是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的代谢产物.
(3)该培养基除含碳源、氮源外,还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和无机盐.
(4)根据培养基中的有机碳源可知该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5)该培养基属于液体(鉴别)培养基,可以用来鉴别大肠杆菌,与伊红美蓝反应产生深紫色.
故答案为:
(1)乳糖、蔗糖、蛋白胨 主要用于构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
(2)蛋白胨 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的代谢产物
(3)水和无机盐
(4)异养型
(5)B
解析
解:(1)该培养基所含的碳源有乳糖、蔗糖、蛋白胨,其功能主要是用于构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
(2)该培养基所含的氮源有蛋白胨,其功能主要是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的代谢产物.
(3)该培养基除含碳源、氮源外,还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和无机盐.
(4)根据培养基中的有机碳源可知该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5)该培养基属于液体(鉴别)培养基,可以用来鉴别大肠杆菌,与伊红美蓝反应产生深紫色.
故答案为:
(1)乳糖、蔗糖、蛋白胨 主要用于构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
(2)蛋白胨 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的代谢产物
(3)水和无机盐
(4)异养型
(5)B
某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123,那么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1mL)(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已知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123,体积=0.1mL,稀释倍数=106,所以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体积×稀释倍数=123÷0.1×106=1.23×109.
故选:B.
产生每个标准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菌落(colony)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子细胞的群体.一个标准菌落是由一个细菌(其他微生物)繁殖而来的子细胞群.
A、产生菌落的培养基应是固体培养基.A错误.
B、产生每个标准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是一个,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B错误.
C、产生每个标准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一个个细菌,固体培养基.C正确.
D、产生每个标准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是一个.D错误.
故应选C.
为了测定培养液中细菌的数目,将500个红细胞与5毫升该培养液混匀,然后制片观察,进行随机统计结果如下表,则该5毫升培养液共含有细菌个数约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红细胞平均数20个,细菌平均个数140个,所以500:20=X:140,可得X=3500.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