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4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  )

A涂布了1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

B涂布了2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5和260,取平均值238

C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D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时,在每一个梯度浓度内,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记数,求起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

故选: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有关“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平板后再灭菌

B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A错误;

B、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防止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正确;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C正确;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记数,求起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D错误.

故选:A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曾经暴露于空气5分钟的培养皿在保温箱内培养一段时间后,出现了8个大菌落和3个小菌落.从空气中落入培养皿的细菌个数的最小值可能是(  )

A3

B8

C11

D11以上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培养微生物时,由于为菌落可能由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生长而成,所以实际活菌数量要比测得的数量多;由题意可知,出现了8个大菌落和3个小菌落,故至少为11个细菌.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1年,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宣布,从9月份起,启用以生物柴油(即俗称的“地沟油”)为燃料的客机执飞阿姆斯特丹至巴黎的航班,以减少碳排放.科学家发现,在微生物M(单细胞)产生的脂肪酶作用下,可以将地沟油提取的植物油与甲醇反应能够合成生物柴油.

(1)用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培养基中应有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等营养,同时还必须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_________________  的要求.在筛选产脂肪酶的微生物M时,应用______培养基,可以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作为唯一碳源.

(2)培养基灭菌采用的最适方法是______法.

(3)图示是采用纯化微生物M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过程一的接种方法是______,过程二的接种方法是______,此方法计数的微生物M的数目______(>、=、<)实际活菌数,接种后应注意培皿基要______放置.

正确答案

解:(1)微生物的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及特殊生长因子等.同时还必须满足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pH、氧气的要求.已知脂肪酶能够催化脂肪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筛选产脂肪酶的微生物时,宜用植物油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从功能上讲,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培养基一般有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3)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获得图过程一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过程二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比实际值偏小.接种后应注意将培皿基倒置放置.

故答案为:

(1)水、无机盐、碳源、氮源  特殊营养物质 pH 氧气 选择 植物油

(2)高压蒸汽灭菌

(3)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倒置

解析

解:(1)微生物的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及特殊生长因子等.同时还必须满足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pH、氧气的要求.已知脂肪酶能够催化脂肪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筛选产脂肪酶的微生物时,宜用植物油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从功能上讲,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培养基一般有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3)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获得图过程一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过程二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比实际值偏小.接种后应注意将培皿基倒置放置.

故答案为:

(1)水、无机盐、碳源、氮源  特殊营养物质 pH 氧气 选择 植物油

(2)高压蒸汽灭菌

(3)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倒置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组氨酸缺陷型沙门氏菌是由野生菌种突变形成的,自身不能合成组氨酸.将其接种在缺乏组氨酸的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有极少量菌落形成.2-氨基芴是一种致突变剂,将沾有2-氨基芴的滤纸片放到上述平板培养基中,再接种组氨酸缺陷型沙门氏菌进行培养,会有较多菌落出现.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接种前,2-氨基芴和滤纸片须进行灭菌处理

B若用划线法接种可以根据菌落数计算活菌数量

C基因突变的可逆性与是否存在致突变剂无关

D此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化学致突变剂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

A、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实验材料、实验用具都要进行灭菌处理.故A正确.

B、计算活菌的数目常用稀释涂布法,而不是用划线法.故B 错误.

C、2-氨基芴可使沙门氏菌中野生型增多,缺陷性型减少,如果再由野生型突变为缺陷型,则与该突变剂无关;故C 正确.

D、根据菌落的变化情况,可推测环境中的化学致突变剂.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营养物质浓度的变化对微生物生长速度和菌体量的影响,根据该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营养物质的浓度会影响菌体的产量

B营养物质的浓度在0.1 mg/mL~1.0 mg/mL.会影响对数期的生长速率

C营养物质的浓度会影响稳定期菌体的代谢途径

D营养物质的浓度会影响菌体高速生长的时间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据图中曲线可知,营养物质的浓度会影响菌体的产量,A错误;

B、据图可知,营养物质的浓度在0.1 mg/mL~1.0 mg/m1时,曲线斜率不同.说明对数期的生长速率不同,B错误;

C、图示只是说明了营养物质的浓度对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影响,不能判断是否会影响菌体的代谢途径,C正确;

D、营养物质的浓度可影响对数期的生长,则会影响菌体高速生长的时间,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为了比较不同清洁剂的抗菌效果,某学生用2种清洁剂在2种不同的家具上进行实验.取样后将样品转入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对细菌的菌落进行计数 (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清洁剂前后均需检测细菌数

B清洁剂a的清洁效果明显好于b

C对细菌的计数采用平板划线法

D测试前要用清水擦洗水槽和柜台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解:A、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不同清洁剂的抗菌效果,使用清洁剂前后的差值就是清洁剂的杀菌效果;A正确.

B、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不论是柜台还是水槽,使用a清洁剂前后的差值都大于使用b清洁剂前后的差值,这说明清洁剂a的清洁效果明显好于b;B正确.

C、对细菌计数常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不是平板划线法;C错误.

D、因为测试前要检测细水槽和柜台的菌数目,所以不应用清水擦洗水槽和柜台;D错误.

故应选A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大肠杆菌在一定量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中的生长曲线,请回答:

(1)收获次级代谢产物的最佳时期是______,在第18~20h内,菌体繁殖了______代,此时期作为鉴定菌种的选材时期,是因为______

(2)某同学用湿重法测大肠杆菌生长曲线,将一定量的大肠杆菌培养液用一张质量为a的定性滤纸过滤,收集菌体后称重(b),计算出菌体的湿重(b-a).请您对该同学的方法给以恰当的评价.

______

(3)请设计实验,初步研究大肠杆菌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

A、材料用具:菌种、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试管、无菌滴管、振荡培养箱(温度可控)、显微镜、天平、载玻片、盖玻片、定性滤纸等.

B、方法步骤:①取8支试管,每管装入灭过菌的pH=7.0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各5mL.

______

C、分析结果: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收获初级代谢产物的最佳时期是AB段(或调整期),收获次级代谢产物的最佳时期是EF段(或稳定期.根据曲线图可知,在第18~20h内,菌体繁殖了(Y2-Y1)÷lg2(或(Y2-Y1)÷ln2)代,此时期作为鉴定菌种的选材时期,是因为代谢旺盛,个体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

(2)某同学用湿重法测大肠杆菌生长曲线,将一定量的大肠杆菌培养液用一张质量为a的定性滤纸过滤,收集菌体后称重(b),计算出菌体的湿重(b-a).该实验忽略了滤纸上吸附的培养液基质.应再取质地、大小与实验组中定性滤纸相同的另一张定性 滤纸称重,用滤液湿润,沥干后称重,将其差值从(b-a)中扣除.另外,最好重复上述操作2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3)B、方法步骤:①取8支试管,每管装入灭过菌的pH=7.0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各5mL;②将8支试管分别标明20℃、28℃、37℃、45℃四种温度,每种温度2管;③向每管接入培养18~20h的大肠杆菌菌液0.1ml,混匀;④将上述各管分别按不同温度进行振荡培养24h,观察并记录结果.

C、分析结果:根据菌液的混浊度判断大肠杆菌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

故答案为:

(1)EF段(或稳定期)   (Y2-Y1)÷lg2(或(Y2-Y1)÷ln2)代谢旺盛,个体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

(2)该实验忽略了滤纸上吸附的培养液基质.应再取质地、大小与实验组中定性滤纸相同的另一张定性 滤纸称重,用滤液湿润,沥干后称重,将其差值从(b-a)中扣除.另外,最好重复上述操作2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3)B、方法步骤:②将8支试管分别标明20℃、28℃、37℃、45℃四种温度,每种温度2管;③向每管接入培养18~20h的大肠杆菌菌液0.1ml,混匀;④将上述各管分别按不同温度进行振荡培养24h,观察并记录结果.

C、分析结果:根据菌液的混浊度判断大肠杆菌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用其他方法如:测定菌体数目、测菌体重量法或比较菌落大小(固体培养基)均可)

解析

解:(1)收获初级代谢产物的最佳时期是AB段(或调整期),收获次级代谢产物的最佳时期是EF段(或稳定期.根据曲线图可知,在第18~20h内,菌体繁殖了(Y2-Y1)÷lg2(或(Y2-Y1)÷ln2)代,此时期作为鉴定菌种的选材时期,是因为代谢旺盛,个体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

(2)某同学用湿重法测大肠杆菌生长曲线,将一定量的大肠杆菌培养液用一张质量为a的定性滤纸过滤,收集菌体后称重(b),计算出菌体的湿重(b-a).该实验忽略了滤纸上吸附的培养液基质.应再取质地、大小与实验组中定性滤纸相同的另一张定性 滤纸称重,用滤液湿润,沥干后称重,将其差值从(b-a)中扣除.另外,最好重复上述操作2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3)B、方法步骤:①取8支试管,每管装入灭过菌的pH=7.0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各5mL;②将8支试管分别标明20℃、28℃、37℃、45℃四种温度,每种温度2管;③向每管接入培养18~20h的大肠杆菌菌液0.1ml,混匀;④将上述各管分别按不同温度进行振荡培养24h,观察并记录结果.

C、分析结果:根据菌液的混浊度判断大肠杆菌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

故答案为:

(1)EF段(或稳定期)   (Y2-Y1)÷lg2(或(Y2-Y1)÷ln2)代谢旺盛,个体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

(2)该实验忽略了滤纸上吸附的培养液基质.应再取质地、大小与实验组中定性滤纸相同的另一张定性 滤纸称重,用滤液湿润,沥干后称重,将其差值从(b-a)中扣除.另外,最好重复上述操作2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3)B、方法步骤:②将8支试管分别标明20℃、28℃、37℃、45℃四种温度,每种温度2管;③向每管接入培养18~20h的大肠杆菌菌液0.1ml,混匀;④将上述各管分别按不同温度进行振荡培养24h,观察并记录结果.

C、分析结果:根据菌液的混浊度判断大肠杆菌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用其他方法如:测定菌体数目、测菌体重量法或比较菌落大小(固体培养基)均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往往是混杂生长的.人们在研究微生物时一般要将它们分离提纯.,然后进行数量的测定.下面是对大肠杆菌进行数量测定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步骤如下:

(1)制备稀释倍数为102、103、104、105、106的系列稀释液.

(2)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你选用______(稀释混合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样品.

(3)适宜温度下培养.

结果分析:

①测定的大肠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其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可信的是______

A、一个子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

B、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2和26,取平均值24

C、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5和52,取平均值26

D、四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30、24和25,取平均值25

②一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5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______

③用这种方法测定密度,实际活菌数量要比测得的数量______,因为______

④某同学在测定大肠杆菌的密度时发现,在培养基上还有其他杂菌的菌落,能否肯定该大肠杆菌的品系被污染了?为什么?______

正确答案

解:(2)稀释混合平板法是将土壤悬液对号放入平皿,然后再倒入溶化后冷却45℃左右的培养基,边倒入边摇匀,使样品基中的微生物与培养基混合均匀,待冷凝成平板后,分别培养后,再挑取单个菌落,直接获得纯培养,故稀释混合平板法结果更准确.

(3)①D中设有多个重复组,且实验结果相差不大,故D结果最可信.

②由于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稀释倍数是105,所取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故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是23.4÷0.2×105=1.17×107

③因为菌落可能由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生长而成,所以实际活菌数量要比测得的数量多.

④因未设置空白对照,不能确定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故不能排除杂菌来自培养基或来自培养过程.

故答案为:

(2)稀释混合平板法

(3)结果分析:

①D  ②1.17×107

③多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起时,平板上观察的是-个菌落

④不能  因为不能排除杂菌来自培养基或来自培养过程

解析

解:(2)稀释混合平板法是将土壤悬液对号放入平皿,然后再倒入溶化后冷却45℃左右的培养基,边倒入边摇匀,使样品基中的微生物与培养基混合均匀,待冷凝成平板后,分别培养后,再挑取单个菌落,直接获得纯培养,故稀释混合平板法结果更准确.

(3)①D中设有多个重复组,且实验结果相差不大,故D结果最可信.

②由于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稀释倍数是105,所取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故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是23.4÷0.2×105=1.17×107

③因为菌落可能由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生长而成,所以实际活菌数量要比测得的数量多.

④因未设置空白对照,不能确定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故不能排除杂菌来自培养基或来自培养过程.

故答案为:

(2)稀释混合平板法

(3)结果分析:

①D  ②1.17×107

③多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起时,平板上观察的是-个菌落

④不能  因为不能排除杂菌来自培养基或来自培养过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将少量细菌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不做其他处理).以下哪个曲线图最有可能是该细菌种群数量从最初到最终的变化?(  )

A

B

C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据分析可知,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4个时期: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