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 共916题
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具有如下步骤,其正确顺序为( )
①溶化 ②调pH ③加棉塞 ④包扎 ⑤分装 ⑥称量.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称量不同的营养物质,然后溶化、调整PH、培养基的分装、加棉塞、包扎等,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⑥①②⑤③④.
故选:B.
I.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早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题图1所示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______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______(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______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______,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______,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______(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④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______.
II.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题图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_____和_____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_____.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_____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代表类似.
正确答案
高压蒸汽
有机碳
显微镜
细菌大量繁殖
等量生理盐水
低
噬细胞、效应B细胞
出生率
死亡率
30只/ml
D和E
水平
B和F
解析
解:Ⅰ、(2)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高压蒸汽(98KPa蒸汽)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有机碳,因炭疽杆菌代谢的同化方式为异养型.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因细菌比较微小,必须放大后才能看见.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细菌大量繁殖;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要运用实验的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以及对照原则,噬菌体的宿主具有专一性,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则实验组加入的噬菌体就会侵染炭疽杆菌,炭疽杆菌就会裂解,细菌数量减少浑浊度低.
④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因此时抗体的产生是易感人群第一次接触抗原,所以与记忆细胞无关.
Ⅱ、(1)组1实验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若甲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A,则乙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很可能是C.在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数量为600只,而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所以此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30只/mL(600只/20 mL).
(2)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3中的乙种和丙种生物相似,由于是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应是两条曲线D和E.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2中的甲种和乙种生物相似,由于是种间关系,是两种生物,应是两条曲线B和F.
故答案为:
Ⅰ(2)①高压蒸汽 有机碳 ②显微镜 ③细菌大量繁殖 等量生理盐水 低 ④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
Ⅱ(1)出生率 死亡率(两者位置可互换) 30只/ml
(2)①D和E 水平 ②B和F
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所示.
(1)从用途上来说,Ⅰ号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仅以淀粉作为______源;从物理状态上来说,Ⅱ号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配制时一般加入______作为凝固剂.
(2)进行①过程的目的是______;②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法.
(3)Ⅰ、Ⅱ号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时,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______;一般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______法灭菌.
(4)部分嗜热菌在Ⅰ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______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应挑出透明圈______(大或小)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
正确答案
解:(1)分析图示信息可知,Ⅰ号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其目的是筛选出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所以仅以淀粉作为唯一的碳源.从物理状态分析,Ⅱ号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配置时常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
(2)图中①过程是稀释嗜热菌培养液的过程,接种嗜热菌即②过程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3)培养基配制和灭菌过程中,应注意先调节pH,后灭菌,一般培养基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4)部分嗜热菌在Ⅰ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产生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后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透明圈越大,说明产生的淀粉酶越多,应挑选透明圈大的菌落接种在Ⅱ号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故答案为:
(1)选择 (唯一)碳 琼脂
(2)稀释 稀释涂布平板
(3)先调节PH,后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4)淀粉酶 大
解析
解:(1)分析图示信息可知,Ⅰ号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其目的是筛选出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所以仅以淀粉作为唯一的碳源.从物理状态分析,Ⅱ号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配置时常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
(2)图中①过程是稀释嗜热菌培养液的过程,接种嗜热菌即②过程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3)培养基配制和灭菌过程中,应注意先调节pH,后灭菌,一般培养基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4)部分嗜热菌在Ⅰ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产生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后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透明圈越大,说明产生的淀粉酶越多,应挑选透明圈大的菌落接种在Ⅱ号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故答案为:
(1)选择 (唯一)碳 琼脂
(2)稀释 稀释涂布平板
(3)先调节PH,后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4)淀粉酶 大
下列无菌操作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A正确;
B、将尿素溶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可以达到除菌的目的,B正确;
C、用紫外灯照射进行超净工作台的灭菌,C正确;
D、培养基在使用前需灭菌处理,但是微生物不能灭菌处理,D错误.
故选:D.
下面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是在火焰上灼烧,但培养基只是在接种前进行灭菌即可,A错误;
B、划线时皿盖打开一条缝,右手于火焰近处將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接种环不应划破培养基表面,B错误;
C、接种环不应划破培养基表面,否则不能分离得到单菌落,C正确;
D、划线时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5的划线与第一区1相连,D错误.
故选:C.
涂布平板操作需要用到(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涂布平板时,需要移液管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的稀释;需要用酒精灯对涂布器进行灼烧灭菌;进行涂布时,需要用涂布器将菌液涂布均匀,该操作要在酒精灯的火焰旁进行.
故选:C.
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是野生型酵母菌发生基因突变形成的菌株,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和______,因此要适时进行______处理,防止发酵装置内部压力过高.
(2)为优化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的筛出条件,研究人员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紫外线诱变实验,结果如表.表中空白位置的参数设置从左到右依次应为______.据表中数据分析,最佳诱变参数为______.
(3)将诱变获得的酵母菌放入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基中加入TTC(无色物质,可与还原剂反应生成红色物质),野生型菌落为红色,呼吸缺陷型菌落几乎为白色,这是由于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无法产生大量的______,不能将TTC还原为红色物质.由此推断,导致呼吸缺陷的基因突变最可能影响______的第______阶段.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生长繁殖所需的ATP来自于______.
(4)为研究某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的酒精发酵能力,科研人员在一定葡萄糖浓度条件下,测试两种菌株的酒精发酵,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在8-32小时内,野生型比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发酵液酒精浓度______,由此判断该呼吸缺陷型酵母菌______(填“适宜”或“不适宜”)作为酒精发酵菌种.
正确答案
解:(1)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由于发酵罐密闭,故应注意适时排气.
(2)实验设计遵循的是单一变量原则,由表可知,照射时间和照射剂量以及照射距离的值是固定的3个,即照射时间(1.5、2.0、2.5),照射剂量(12、15、17),照射距离(18、20、22),故456组照射时间一定,照射距离和剂量应为固定的三个值,第六组的照射距离为18,同理147组照射剂量一定,对的照射距离为22,789组照射时间一定,对应的照射距离为18,从表中可以分析得出第5组诱变效果最好,即在照射时间2min、照射剂量15W、照射距离22cm的条件下.
(3)由于TTC可与还原剂反应生成红色物质,野生型菌落为红色,呼吸缺陷型菌落几乎为白色,由于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无法产生大量的[H]导致的,不能将TTC还原为红色物质,因此可以推断出导致呼吸缺陷的基因突变最可能影响有氧呼吸第2阶段,由于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无法产生大量的[H],所以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第1阶段或无氧呼吸产生少量ATP.
(4)由图可知,在8-32小时内,野生型比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发酵液酒精浓度,所以呼吸缺陷型酵母菌不适宜作为酒精发酵菌种.
故答案为:(1)CO2 排气
(2)18、22、18 照射时间2min、照射剂量15W、照射距离22cm
(3)[H]有氧呼吸 二 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4)高 不适宜
解析
解:(1)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由于发酵罐密闭,故应注意适时排气.
(2)实验设计遵循的是单一变量原则,由表可知,照射时间和照射剂量以及照射距离的值是固定的3个,即照射时间(1.5、2.0、2.5),照射剂量(12、15、17),照射距离(18、20、22),故456组照射时间一定,照射距离和剂量应为固定的三个值,第六组的照射距离为18,同理147组照射剂量一定,对的照射距离为22,789组照射时间一定,对应的照射距离为18,从表中可以分析得出第5组诱变效果最好,即在照射时间2min、照射剂量15W、照射距离22cm的条件下.
(3)由于TTC可与还原剂反应生成红色物质,野生型菌落为红色,呼吸缺陷型菌落几乎为白色,由于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无法产生大量的[H]导致的,不能将TTC还原为红色物质,因此可以推断出导致呼吸缺陷的基因突变最可能影响有氧呼吸第2阶段,由于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无法产生大量的[H],所以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第1阶段或无氧呼吸产生少量ATP.
(4)由图可知,在8-32小时内,野生型比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发酵液酒精浓度,所以呼吸缺陷型酵母菌不适宜作为酒精发酵菌种.
故答案为:(1)CO2 排气
(2)18、22、18 照射时间2min、照射剂量15W、照射距离22cm
(3)[H]有氧呼吸 二 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4)高 不适宜
下列是有关微生物的培养问题,分析回答.
(1)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NaNO3、KH2PO4、NaH2PO4、MgSO4•7H2O、KCl、H2O.若用于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加入______物质,为检测纤维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入______染料.
(2)获得的菌种如果需要长期保存,可以采用______的方法.
正确答案
解:(1)若要培养纤维素分解菌,需要加入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培养,检测纤维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刚果红,观察透明圈是否产生.
(2)菌种短期保存需接种在试管中斜面培养基上,然后放入4℃的冰箱;若长期保存需用甘油管藏的方法,在零下20℃保存.
故答案为:(1)纤维素粉 刚果红
(2)甘油管藏
解析
解:(1)若要培养纤维素分解菌,需要加入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培养,检测纤维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刚果红,观察透明圈是否产生.
(2)菌种短期保存需接种在试管中斜面培养基上,然后放入4℃的冰箱;若长期保存需用甘油管藏的方法,在零下20℃保存.
故答案为:(1)纤维素粉 刚果红
(2)甘油管藏
微生物强化采油(MEOR)是利用某些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增大石油的乳化度,降低石油粘度的原理,通过向油井中注入含微生物的水来提高采油率的新技术.以下是人们筛选、纯化和扩大培养该类微生物的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该类微生物应取自______的土壤.
(2)为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从功能上分,应选用______培养基,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
(3)接种后,应密封培养的原因是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形成降油圈,此时选取______就可获得高效菌株.
(4)扩大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取0.2mL样品,用固体培养基对其培养,最后统计三个平板,菌落数分别是200、180、220,则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为______个/mL,该统计结果______(低于、高于)实际值.
(5)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在______供应和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应式:______.
(6)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______;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______%左右.
(7)制作泡菜的原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生存下来的微生物,能降解石油,所以土壤取样时,应从含石油多的土壤中采集.
(2)从功能上,应选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该类微生物是厌氧微生物,接种后应密封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可形成降油圈,降油圈越大,说明该处的微生物降解石油的能力越强,所以应选择降油圈大的菌落进行培养以获得高效菌株.
(4)计算微生物的数量应取三个平板的平均值,即(200+180+220)÷0.2=100个/mL.该结果会低于实际值,因为看到的是菌落数目.
(5)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在氧气供应和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其化学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6)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盐的用量;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12%左右.
(7)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故答案为:
(1)长期被石油污染
(2)选择 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3)该类微生物是厌氧型 降油圈大的菌落
(4)1000 低于
(5)氧气 C2H5OH+O2CH3COOH+H2O
(6)盐的用量 12
(7)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解析
解:(1)在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生存下来的微生物,能降解石油,所以土壤取样时,应从含石油多的土壤中采集.
(2)从功能上,应选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和纯化该类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该类微生物是厌氧微生物,接种后应密封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可形成降油圈,降油圈越大,说明该处的微生物降解石油的能力越强,所以应选择降油圈大的菌落进行培养以获得高效菌株.
(4)计算微生物的数量应取三个平板的平均值,即(200+180+220)÷0.2=100个/mL.该结果会低于实际值,因为看到的是菌落数目.
(5)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在氧气供应和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其化学反应式为:C2H5OH+O2CH3COOH+H2O.
(6)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盐的用量;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12%左右.
(7)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故答案为:
(1)长期被石油污染
(2)选择 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3)该类微生物是厌氧型 降油圈大的菌落
(4)1000 低于
(5)氧气 C2H5OH+O2CH3COOH+H2O
(6)盐的用量 12
(7)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1)19世纪中期,关系到法国经济命脉的酿造业曾一度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葡萄酒变酸,表面观察到菌膜,造成该现象的生物是______.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______.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______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2)灭菌是用______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对培养皿灭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在进行平板划线时,划线操作结束后,______(需要或不需要)灼烧接种环.
(3)纯化大肠杆菌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______.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______,就是菌落.
正确答案
解:(1)葡萄酒变酸形成葡萄醋,主要原因是醋酸菌污染.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酵母菌.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2)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需要保持干燥的玻璃器皿可以用干热灭菌.在进行平板划线时,划线操作结束后,需要灼烧接种环,以防污染.
(3)纯化大肠杆菌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就是菌落.
故答案为:
(1)醋酸菌 酵母菌 红葡萄皮的色素
(2)强烈的理化因素 干热灭菌 需要
(3)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子细胞群体
解析
解:(1)葡萄酒变酸形成葡萄醋,主要原因是醋酸菌污染.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酵母菌.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2)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需要保持干燥的玻璃器皿可以用干热灭菌.在进行平板划线时,划线操作结束后,需要灼烧接种环,以防污染.
(3)纯化大肠杆菌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就是菌落.
故答案为:
(1)醋酸菌 酵母菌 红葡萄皮的色素
(2)强烈的理化因素 干热灭菌 需要
(3)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子细胞群体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