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4.如图,在倾角为α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一用绳子栓着的长木板,木板上站着一只猫.已知木板的质量是猫的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时,猫立即沿着板向上跑,以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则此时木板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  )

A

Bgsinα

Cgsinα

D2gsinα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木板沿斜面加速下滑时,猫保持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即相对斜面静止,加速度为零.将木板和猫作为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F木板=0+2ma(a为木板的加速度),整体受到的合力的大小为猫和木板沿斜面方向的分力的大小.

即F=3mgsinα,解得,故C正确,ABD错误;

考查方向

牛顿第二定律

解题思路

对猫和木板受力分析受力分析,可以根据各自的运动状态由牛顿第二定律分别列式,也可以考虑整体法求解.

易错点

应用整体法对猫和木板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解答.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知识点

牛顿第二定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沿水平方向和竖起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在x轴上方有一沿x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E(电场强度E的大小未知)。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从坐标原点O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当小球运动到P(0,-h)点时,在x轴下方突然加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其电场强度与x轴上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且小球从P返回到O点与从O点下落到P点所用的时间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29.小球返回O点时速度的大小;

30.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

31.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的位置坐标。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设小球从O点运动到P点所用时间为t,在P点的速度为v1,返回O点时的速度为v2,则

         

   

解析

设小球从O点运动到P点所用时间为t,在P点的速度为v1,返回O点时的速度为v2,则

         

   

考查方向

考查带电物体在电场中的运动:这类问题电场只是提供了一个电场力,可以转化为动力学问题求解,联系牛顿第二定律。

解题思路

首先分析小球从O点下落到P点再到O点的运动类型,明确这是两个阶段,应该分开分析,根据时间相等,及位移相等,解得小球回到O点时的速度。

易错点

在做运动学问题时,对公式的选择模糊不清,导致浪费时间,甚至解答困难。

教师点评

这类问题电场只是提供了一个电场力,可以转化为动力学问题求解,联系牛顿第二定律。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           

解析

考查方向

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将运动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求解比较简单

解题思路

根据运动学的基本公式解得小球在电场作用下的加速度a,再根据qEmg=ma,解得E的大小。

易错点

在做运动学问题时,对公式的选择模糊不清,导致浪费时间,甚至解答困难

教师点评

将运动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求解比较简单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h,16h

解析

在竖直方向: 设小球进入x轴上方运动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t2,则   所以小球运动到最高点的位置坐标为(4h,16h

考查方向

考查运动学与电场的综合应用

解题思路

小球进入x轴上方时,将小球的运动分解成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减速度为g的减速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分别根据运动学公式计算两个方向的位移,得出小球的最高位置坐标。

易错点

在做运动学问题时,对公式的选择模糊不清,导致浪费时间,甚至解答困难。

教师点评

这一问比较综合,需要学生综合能力很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如图甲所示,一固定在地面上的足够长斜面,倾角为37°,物体A放在斜面底端挡板处,通过不可伸长的轻质绳跨过光滑轻质滑轮与物体B相连接,B的质量M=lkg,绳绷直时B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在t=0时刻,无初速度释放B,由固定在A上的速度传感器得到的数据绘出的A沿斜面向上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若B落地后不反弹,g取l0m/s2,sin37°=0.6,cos37°=0.8.

21.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2.物体A开始下滑的加速度大小.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0.25

解析

由图乙可知物体A先加速运动0.5s,然后再匀减速运动0.25s减速到零,则A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

当B落地后,A做匀减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mAgsinθ-μmAgcosθ=mAaA

代入数据解得:μ=0.25

考查方向

牛顿第二定律

解题思路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受到的摩擦力,进而可得A与斜面的摩擦因数.

易错点

关键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规律,由图象求得对应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运动学公式,动能定理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m/s2

解析

A下滑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mAgsinθ-μmAgcosθ=mA

代入数据得a=4m/s2

考查方向

牛顿第二定律

解题思路

对A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解答.

易错点

A下滑时,关键是正确对A时进行受力分析.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运动学公式,动能定理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6.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物体在倾角不同的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将足够长的粗糙木板的一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使物体以大小相同的初速度v0由底端冲上斜面,每次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斜面倾角保持不变。在倾角θ从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

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

B物体的加速度减小

C物体在斜面上能达到的最大位移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在斜面上能达到的最大位移先减小后增大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的加速度:,由数学知识可知,则当 ( φ + θ ) = 90 °时,加速度最大,所以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由运动学公式可知,最大位移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ABC错误;

考查方向

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解题思路

关键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找出a的表达式根据数学知识及运动学公式分析解答.

易错点

关键找出a的表达式根据数学知识分析.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图象、功能关系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知识点

牛顿第二定律动能 动能定理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18.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受水平推力F的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块的加速度a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m/s2,设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根据图象信息可得

A地面对物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N

B物块的质量为1kg

C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因数为0.2

D4s末推力F的瞬时功率为36W

正确答案

D

解析

A、由甲、乙两图可知,当t=1s时,物体才开始具有加速度,可知地面对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f=2N,故A错误;

BC、由甲图知,F=2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为:,由乙图可知,图线的斜率,解得:m=2kg,则动摩擦因数为:,故BC错误; 

D、4s末推力F=8N,由a-t图线围成的面积知速度的变化量为,可知4s末的速度为4.5m/s,则推力的瞬时功率为:P=Fv=8×4.5W=36W,故D正确.

考查方向

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牛顿第二定律

解题思路

根据甲乙两图,结合t=1s时,物体开始具有加速度得出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根据F与t的关系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加速度的表达式,结合图线的斜率求出物块的质量,结合滑动摩擦力公式求出动摩擦因数;根据a-t图线围成的面积求出速度的变化量,从而得出4s末的速度,结合P=Fv求出4s末推力的瞬时功率.

易错点

掌握a-t图线的斜率以及图线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F-t与a-t的图象问题,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功率、功、位移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知识点

牛顿第二定律功率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6 分

21.如图所示,a、b、c 、d四个质量均为m的带电小球恰好构成“三星拱月”之形,其中a、b、c三 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在光滑绝缘水平面内的同一圆周上绕O点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 运动,三小球所在位置恰好将圆周等分。小球d位于O点正上方h处,且在外力F作用下恰处于静止状态,已知a、b、c三小球的电荷量均为q,d球的电荷量为6q,。重力加速度为g,静电力常量为k。则(  )

A小球a一定带正电

B小球b的周期为

C小球c的加速度大小为

D外力F竖直向上,大小等于

正确答案

C,D

解析

A、a、b、c三小球所带电荷量相同,要使三个带电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d球与a、b、c三小球一定是异种电荷,由于d球的电性未知,所以a球不一定带正电,故A错误;

BC、设db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则,对b球,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得:

解得:,,同理小球c的加速度大小也为 ,故B错误,C正确;

D、对d球,由平衡条件得:,故D正确;

考查方向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库仑定律

解题思路

a、b、c三个带电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合外力提供向心力,分析其受力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即可.

易错点

关键要正确分析四个小球受力,确定向心力的来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平衡条件研究.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库仑定律,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知识点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18.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了有正常的舱门和舷梯连接,供旅客上下飞机外,一般还配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在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气囊(由斜面部分AC和水平部分CD构成),机舱中的人可沿该气囊滑行到地面上来,如图所示.某机舱离气囊底端的竖直高度AB=3.0m,气囊构成的斜面长AC=5.0m,AC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θ.斜面部分AC和水平部分CD平滑连接.一个质量m=60kg的人从气囊上由静止开始滑下,最后滑到水平部分上的E点静止,已知人与气囊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5.不计空气阻力g=10m/s2.求人从A点开始到滑到E 点所用的时间.(共10分)

正确答案

人从A点开始到滑到E 点所用的时间为3.23s.

解析

人的受力如图所示,

由牛顿运动定律得:mgsin θ﹣μFN=ma

FN﹣mgcosθ=0,

则:a=gsinθ﹣μgcosθ,

解得:a=1.6 m/s2

设人在斜面部分滑下所用的时间为t1

s=at

代入数据解得:t1=2.5 s

设人滑到斜面底端C时的速度为vC

vC=at1=1.6×2.5=4 m/s

由牛顿运动定律得:μmg=ma′

由0﹣vC=(﹣a′)t2

解得:t2=0.73 s

考查方向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解题思路

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然后由运动学公式求出人在斜面与水平面上的运动时间,然后求出总的运动时间.

易错点

分析清楚人的运动过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9 分

如图(甲)所示,一倾角为370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运行。现将一质量m=2 kg的小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放上传送带,物体相对地面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沿传送带向上为正方向,g=10m/s2,sin 370=0.6,cos370=0.8.求:

29.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30. 0~10 s内物体机械能增量及因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Q.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 μ=    

解析

解:由速度图象可知,物体在传送带上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2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  μmgcosθ-mgsinθ=ma    2分

μ=    1分

考查方向

牛顿第二定律

解题思路

(1)根据斜率求出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易错点

本题一要读懂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出位移和加速度,二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功能关系求解相关的量,对于热量,要根据相对位移求解.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 摩擦产生的热量 Q=252J    

解析

解:(2) 由速度图象可知,物体在0~10s内的位移

    2分

物体上升的高度h=Ssinθ    1分

增加的重力势能 △Ep=mgh=264J    2分

增加的动能  △Ek=   2分

机械能变化量 △E=△Ep+ △Ek =276J     2分

物体在0~6s内的位移 S1=    2分

传送带的位移 S2=Vt=4×6m=24m    2分

摩擦产生的热量 Q=μmgcosθ(S2-S1)=252J    2分

考查方向

功能关系

解题思路

(2)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物体在0-2s内的位移为负值,在2-10s内的位移为正值.0-10s内物体机械能增量等于动能增加量与重力势能增加量之和.在前6s内物体与传送带发生相对滑动,求出相对位移△s,产生的热量为Q=μmgcosθ•△s.

易错点

本题一要读懂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出位移和加速度,二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功能关系求解相关的量,对于热量,要根据相对位移求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6 分

某次对新能源汽车性能进行的测量中,汽车在水平测试平台上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汽车所受动力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而速度传感器只传回第10s以后的数据(如图2所示)。已知汽车质量为1000kg,汽车所受阻力恒定。

求:

11.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

12.10s末汽车速度的大小;

13.前20s汽车位移的大小。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0×103N

解析

10s后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牵引力等于阻力,由此求出汽车受到的阻力,由图象可知f=1.0×103N

考查方向

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牛顿第二定律

解题思路

由图象可知10s后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牵引力等于阻力,由此求出阻力.

易错点

关键根据汽车运动的v-t图象,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解答.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牛顿第二定律、位移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5m/s

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f=ma1

10s末车速:v=a1t1

代入数据得:a1=2.5m/s2;v=25m/s

考查方向

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解题思路

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段求出汽车加速度,进而由运动学速度公式可得汽车20s的速度.

易错点

关键从F-t图中读出物体受到的力F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动能定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75m

解析

在0-10s内的位移:

汽车在10-20s内的位移:x2=vt2=25×10=250m

故汽车在前20s的位移:x=x1+x2=125+250=375m.

考查方向

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解题思路

分段求出位移之后相加求和即可得前20s汽车的位移

易错点

关键通过图象信息找到各段受力情况,明确各段的运动规律.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等知识点交汇命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2016年1月内江地区下了难得一见的大雪,下雪后,几位同学在结冰的水平地面上玩滑冰游戏.赛道如图,I区为助跑区,长度Li=6m,;Ⅱ区为滑冰区,长度L2=32m,,参赛的同学从起跑线AB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助跑到起滑线CD,并从CD处开始自由滑行,直至停止.某一轮次中,

某同学经过2s通过助跑区后,在Ⅱ区内的滑行距离为

18m,g取10m/s2.求:

12.鞋子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13.在另一轮次中,如果该同学刚好在Ⅱ区边线EF

停止,则他在助跑区的加速度大小.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0.1

解析

设该同学达到CD的速度为v1,由运动学公式得:

自由滑行,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在滑冰区滑行的位移

代入解得

考查方向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解题思路

在I区为助跑区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求出滑入第二区的初速度,最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求出摩擦系数.

易错点

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求出进入滑冰区的初速度是解题的关键.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设该同学在CD时速度为v2,在助跑区的加速为a2,则由运动学公式得:

滑行区

代入数据解得:

考查方向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牛顿第二定律

解题思路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求出在滑冰区的初速度,再由助跑区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

易错点

关键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注意进入滑冰区的初速度也是助跑区的末速度.

下一知识点 :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牛顿运动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