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顿运动定律
- 共1024题
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
正确答案
解析
小物块对地速度为零时,即t1时刻,向左离开A处最远;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静止,所以从开始到此刻,它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最大;0 ~ 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右,大小不变;t2时刻以后相对传送带静止,不再受摩擦力作用。B正确。
知识点
图1中,质量为的物块叠放在质量为
的足够长的木板上方右侧,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在木板上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在0~3s内F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F以
为单位,重力加速度
,整个系统开始时静止。
(1)求1s、1.5s、2s、3s末木板的速度以及2s、3s末物块的速度;
(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0~3s内木板和物块的图象,据此求0~3s内物块相对于木板滑过的距离。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设木板和物块的加速度分别为和
,在
时刻木板和物块的速度分别为
和
,木板和物块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为
,依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和摩擦定律得
①
,当
②
③
④
⑤
由①②③④⑤式与题给条件得
⑥
⑦
(2)由⑥⑦式得到物块与木板运动的图象,
如右图所示。在0~3s内物块相对于木板的距离等于木板和物块
图线下的面积之差,即图中带阴影的四边形面积,该四边形由两个三角形组成,上面的三角形面积为0.25(m),下面的三角形面积为2(m),因此
⑧
知识点
汽车以恒定功率沿公路做直线运动,途中通过一块沙地。汽车在公路及沙地上所受阻力均为恒力,且在沙地上受到的阻力大于在公路上受到的阻力。汽车在驶入沙地前己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驶入沙地到驶出沙地后的一段时间内,位移s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能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小球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 和 mB,且mA>mB。在某高度处将A和B先后从静止释放。小球A与水平地面碰撞后向上弹回,在释放处的下方与释放处距离为H的地方恰好与正在下落的小球B发生正碰。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的,碰撞时间极短。求小球A、B碰撞后B上升的最大高度。
正确答案
解析
小球A与地面的碰撞是弹性的,而且AB都是从同一高度释放的,所以AB碰撞前的速度大小相等于设为,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化简得
①
设A、B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和
,以竖直向上为速度的正方向,根据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得
②
③
联立②③化简得
④
设小球B 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由运动学公式得
⑤
联立①④⑤化简得
⑥
知识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物体运动速率不变但方向可能变化,因此合力不一定为零,A错;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即加速度在变化,是非匀加速直线运动,B错;物体所受合力与其速度方向相反,只能判断其做减速运动,但加速度大小不可确定,C错;若物体在任意的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对。考查运动性质与力的关系,难度较易。
知识点
在一次国际城市运动会中,要求运动员从高为H的平台上A点由静止出发,沿着动摩擦因数为滑的道向下运动到B点后水平滑出,最后落在水池中。设滑道的水平距离为L,B点的高度h可由运动员自由调节(取g=10m/s2)。求:
(1)运动员到达B点的速度与高度h的关系;
(2)运动员要达到最大水平运动距离,B点的高度h应调为多大?对应的最大水平距离Smax为多少?
(3)若图中H=4m,L=5m,动摩擦因数=0.2,则水平运动距离要达到7m,h值应为多少?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由A运动到B过程:
(2)平抛运动过程:
解得
当时,x有最大值,
(3)
解得
知识点
如图所示,表面处处同样粗糙的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ab面和bc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β,一初速度为v0的小物块沿斜面ab向上运动,经时间t0后到达顶点b时,速度刚好为零;然后让小物块立即从静止开始沿斜面bc下滑,在小物块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可能正确描述其速度大小v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像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物块沿ab上滑时,加速度大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做匀减速运动;沿bc下滑时,加速度大小
,方向沿斜面向下,物块做匀加速运动,因此
,由于摩擦,物块到达c点时的速度小于
,C项正确。
知识点
摩天大楼中一个直通高层的客运电梯,行程超过百米。电梯的简化模型如图I所示。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索,电梯的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已知电梯在t=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a一t图像如图2所示。电梯总质最m=2.0xI03kg,忽略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求电梯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最大拉力F1和最小拉力F2;
(2)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对于直线运动,教科书中讲解了由v-t图像求位移的方法。请你借鉴此方法,对比加速度的和速度的定义,根据图2所示a-t图像,求电梯在第1s内的速度改变量△v1和第2s末的速率v2;
(3)求电梯以最大速率上升时,拉力做功的功率p,再求在0~11s时间内,拉力和重力对电梯所做的总功w。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mg= ma
由a─t图像可知,F1和F2对应的加速度分别是a1=1.0m/s2,a2=-1.0m/s2
F1= m(g+a1)=2.0×103×(10+1.0)N=2.2×104N
F2= m(g+a2)=2.0×103×(10-1.0)N=1.8×104N
(2)类比可得,所求速度变化量等于第1s内a─t图线下的面积
Δυ1=0.50m/s
同理可得, Δυ2=υ2-υ0=1.5m/s
υ0=0,第2s末的速率 υ2=1.5m/s
(3)由a─t图像可知,11s~30s内速率最大,其值等于0~11s内a─t图线下的面积,于是有 υm=10m/s
此时电梯做匀速运动,拉力F等于重力mg,所求功率
P=Fυm=mgυm=2.0×103×10×10W=2.0×105W
由动能定理可得总功:
W=Ek2-Ek1=mυm2-0=
×2.0×103×102J=1.0×105J
知识点
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正确答案
解析
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简单题。对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若系统内各个物体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应优先选取整体法分析,再采用隔离法求解。取A、B系统整体分析有,a=μg,B与A具有共同的运动状态,取B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物体B做速度方向向右的匀减速运动,故而加速度方向向左。
知识点
将一个物体以某一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设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物体(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整个过程中只有空气的阻力做功不为零,机械能损失,故上升过程初速度最大,故A正确;BD、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但是受空气阻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a上=g+,a下=g﹣
,所以上升时的加速度大于下落时的加速度,B错误,D也错误;C、根据h=
at2,上升时间小于下落时间,C错误;故选A。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