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 共3480题
Ⅰ:图1为二个渗透装置,溶液a、b为等浓度的同种溶液,液体c为清水;图2为“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看到的处于30%蔗糖溶液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请回答:
(1)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可看作一个封闭的渗透系统,因为图1中的______相当于图1中的2(半透膜),______相当于图1中的a溶液.
(2)图2的4处的物质为______,这种物质能到达4处是因为______.
Ⅱ:如图3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试回答:
(3)图中③核膜是由______层膜构成的.图中①是______.
(4)结构②核仁的功能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2中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又液泡中的细胞液相当于图1中的a溶液.
(2)4处的物质为30%蔗糖溶液,它们之间存在浓度差,所以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可看作一个封闭的渗透系统.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外界溶液能通过细胞壁而到达4处.
(3)核膜由两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图中①为丝状物,是染色质.
(4)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故答案为:
(1)原生质层 细胞液
(2)30%蔗糖溶液 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3)两 染色质
(4)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解析
解:(1)图2中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又液泡中的细胞液相当于图1中的a溶液.
(2)4处的物质为30%蔗糖溶液,它们之间存在浓度差,所以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可看作一个封闭的渗透系统.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外界溶液能通过细胞壁而到达4处.
(3)核膜由两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图中①为丝状物,是染色质.
(4)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故答案为:
(1)原生质层 细胞液
(2)30%蔗糖溶液 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3)两 染色质
(4)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为探究植物A能否移植到甲地生长,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测定了植物A细胞液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则甲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表中信息可知,该植物细胞液的浓度介于0.15 mol/L和0.2 mol/L之间.解:1、根据表格分析,植物A在浓度为0.15 mol/L的溶液浓度中不分离,而在浓度为0.2 mol/L的溶液中刚好发生质壁分离,而细胞液浓度范围等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范围,说明植物A的细胞液浓度为0.15~0.2 mol/L.
2、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植物不能正常生存.因此,为保证植物移植后能正常生存,甲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0.15 mol/L.
故选:A.
如图表示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百分率,结果表明植物细胞(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的有一定的百分率,说明有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有的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故细胞有不同浓度的细胞液,A正确;
B、当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植物细胞吸水,所有细胞都不能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
C、当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植物细胞失水,所有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D、质壁分离的实验证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能证明细胞膜具有不同的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A.
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浅变深;
②液泡逐渐变大,颜色由深变浅;
③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
④细胞膜、液泡膜结构明显;
⑤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蔗糖溶液.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即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此时:
①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浅变深,①正确,②错误;
③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并形成球形小团,③正确;
④细胞膜、液泡膜与细胞质紧紧贴在一起,不易观察到,④错误;
⑤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蔗糖溶液,⑤正确.
故选:D.
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______.
(3)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______
(4)若S1=S2,则△h为______.
(5)该实验装置不能模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其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渗透平衡时液面差△h与浓度差的大小有关,浓度差越大,△h越大;蔗糖是不能穿过半透膜是分子,图中由于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高,因此烧杯中的水分子或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使漏斗内液面升高,渗透平衡时△h会产生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S1>S2.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半透膜进入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因此漏斗管内的液面会升高.
(4)若S1=S2,则△h为0.
(5)该实验装置不能模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其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
故答案为:
(1)S1>S2
(2)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半透膜进入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
(4)0
(5)细胞壁
解析
解:(1)渗透平衡时液面差△h与浓度差的大小有关,浓度差越大,△h越大;蔗糖是不能穿过半透膜是分子,图中由于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高,因此烧杯中的水分子或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使漏斗内液面升高,渗透平衡时△h会产生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S1>S2.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半透膜进入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因此漏斗管内的液面会升高.
(4)若S1=S2,则△h为0.
(5)该实验装置不能模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其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
故答案为:
(1)S1>S2
(2)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半透膜进入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
(4)0
(5)细胞壁
如图为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中的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处于______状态.
(2)这是因为细胞外溶液的浓度______细胞液的浓度.如果将该细胞置于______中,细胞能较快地复原.
(3)图中的②是______,④是______,⑤处的物质是______.
(4)若此细胞外溶液为KNO3溶液,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据图分析,洋葱表皮细胞发生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处于质壁分离现状态.
(2)这是因为细胞外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如果将该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能较快地复原.
(3)图中的②是细胞膜,④是液泡膜,③是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们共同组成原生质层.标号⑤处的物质是细胞外溶液.
(4)若此细胞外溶液为KNO3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由于植物细胞不断吸收KNO3溶液,使细胞液的浓度不断增大,细胞吸水的能力不断增强,使细胞逐渐由失水状态变为吸水状态,植物细胞自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故答案为:
(1)质壁分离
(2)大于 清水或蒸馏水
(3)细胞膜(质膜) 液泡膜 细胞外溶液
(4)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解析
解:(1)据图分析,洋葱表皮细胞发生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处于质壁分离现状态.
(2)这是因为细胞外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如果将该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能较快地复原.
(3)图中的②是细胞膜,④是液泡膜,③是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们共同组成原生质层.标号⑤处的物质是细胞外溶液.
(4)若此细胞外溶液为KNO3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由于植物细胞不断吸收KNO3溶液,使细胞液的浓度不断增大,细胞吸水的能力不断增强,使细胞逐渐由失水状态变为吸水状态,植物细胞自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故答案为:
(1)质壁分离
(2)大于 清水或蒸馏水
(3)细胞膜(质膜) 液泡膜 细胞外溶液
(4)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将下列活细胞放入浓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洋葱根的分生区细胞没有大的中央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
B、洋葱根的成熟区细胞属于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在高浓度的溶液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B正确;
C、人的红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C错误;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能发生渗透作用,但没有细胞壁和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
故选:B.
从一个新鲜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来看,组成原生质层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液泡膜 ⑤液泡 ⑥细胞液.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细胞壁是全透性结构,不属于原生质层;
②③④细胞膜和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则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原生质层;
⑤⑥液泡内的细胞液不参与构成原生质层.
故选:B.
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使用显微镜的是______的鉴定.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实验步骤是制片→______→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3)如图是1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g/mL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此细胞所处的状态是______,⑤中充满着______,此状况的细胞与其正常情况比较,细胞从外界溶液环境吸收水分的能力(吸水力)______.
(4)某生物课外小组尝试探究pH对某种鱼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经实验得知,该种鱼在18℃不同pH条件下,消化道各部分的蛋白酶活性如图2.据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在各自的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低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取口腔上皮细胞→制作装片→用盐酸水解→冲洗装片→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进行染色→观察.
(3)此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是细胞失水的结果,⑤中充满着外界溶液.⑥是原生质层,由液泡膜、细胞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共含有4层磷脂分子.由于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与其正常情况比较,所发生的变化是:液泡的体积小,液泡的颜色深,细胞液浓度大,细胞从外界溶液环境吸收水分的能力大.
(4)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某种鱼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故自变量是pH,由图可知:在各自的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低的是肠蛋白酶.
故答案为:
(1)脂肪
(2)水解
(3)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蔗糖溶液) 大
(4)pH 肠蛋白酶
解析
解;(1)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取口腔上皮细胞→制作装片→用盐酸水解→冲洗装片→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进行染色→观察.
(3)此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是细胞失水的结果,⑤中充满着外界溶液.⑥是原生质层,由液泡膜、细胞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共含有4层磷脂分子.由于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与其正常情况比较,所发生的变化是:液泡的体积小,液泡的颜色深,细胞液浓度大,细胞从外界溶液环境吸收水分的能力大.
(4)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某种鱼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故自变量是pH,由图可知:在各自的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低的是肠蛋白酶.
故答案为:
(1)脂肪
(2)水解
(3)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蔗糖溶液) 大
(4)pH 肠蛋白酶
(2015秋•抚顺期末)将一洋葱细胞放入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是可能该细胞( )
①是死细胞 ②大量吸水 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不能发生渗透作用,也就没有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①正确;
②植物细胞置于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KNO3)溶液中,细胞应该失水,发生质壁分离,②错误;
③根尖分生区细胞是幼小的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同样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③正确;
④物细胞置于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则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质壁分离,④错误;
⑤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在浓度大于细胞液的硝酸钾溶液中,由于渗透作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又由于植物细胞主动吸收溶液中的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最终导致细胞液浓度大于硝酸钾溶液,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又会自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⑤正确.
所以①③⑤正确.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