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环境的保护
- 共940题
(2015秋•祁东县校级月考)我国于去年开始实行“单独二胎”政策,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单独二胎”政策目的是调整人口年龄结构,A错误;
B、“单独二胎”政策不会改变人口性别比例,B错误;
C、“单独二胎”政策目的是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使幼年个体增多,C正确;
D、“单独二胎”政策会使出生率升高,D错误.
故选:C.
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主要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降低死亡率是人性关怀,但会提高我国的人口数量,A错误;
B、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少生优生,目的是控制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B正确;
C、我国性别比例改变能降低出生率,但会引发社会问题,C错误;
D、提高迁入率会提高我国人口数量,D错误.
故选:B.
下列哪项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人口增长则粮食需求增加,住房增加等,使得人均耕地减少,A错误;
B、人口增加,则能源需求增加,使得化石燃料大量燃烧,B错误;
C、人口增加则森林、草原等利用增加,使得植被破坏,增加温室效应,C正确;
D、人口增加使得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加剧,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
故选:C.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哪两大类(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都属于环境污染,A错误;
B、人口问题不是环境问题,B正确;
C、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总的来说,这些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C正确;
D、气候反常是生态环境平衡引起的,人口问题不是环境问题,D错误.
故选:C.
如图甲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图乙所示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甲可知:1953年我国人口属于______
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是______年.
(2)人口也可以当做一个种群来看待.但某校一个班的学生不能当做一个种群,请根据种群的概念,分析其原因______
(3)分析图乙,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a~c的条件是______,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______.
(4)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______(填图乙中的字母)点之前进行,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______(填图乙中的字母)点.
(5)一个新物种进入某一生态系统后,没有出现如图乙所示的种群数量变化,请根据你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析图甲可知:1953年我国人口属于增长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是1982年.
(2)一个学校不是一个自然区域,一个班的学生不包括各个阶段的年龄组成,因此某校一个班的学生不能当做一个种群.
(3)分析图乙,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a~c的条件是食物充足,天敌少(或理想环境,无环境阻力),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4)分析图乙可知,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b点之前进行,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c点.
(5)一个新物种进入某一生态系统后,由于不适应环境而死掉,因此没有出现如图乙所示的S型增长曲线.
故答案为:
(1)增长 1982
(2)一个学校不是一个自然区域,一个班的学生不包括各个阶段的年龄组成
(3)食物充足,天敌少(或理想环境,无环境阻力) 0
(4)b c
(5)不适应环境而死掉(或适应环境只表现为“J”型增长曲线)
解析
解:(1)分析图甲可知:1953年我国人口属于增长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是1982年.
(2)一个学校不是一个自然区域,一个班的学生不包括各个阶段的年龄组成,因此某校一个班的学生不能当做一个种群.
(3)分析图乙,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a~c的条件是食物充足,天敌少(或理想环境,无环境阻力),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4)分析图乙可知,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b点之前进行,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c点.
(5)一个新物种进入某一生态系统后,由于不适应环境而死掉,因此没有出现如图乙所示的S型增长曲线.
故答案为:
(1)增长 1982
(2)一个学校不是一个自然区域,一个班的学生不包括各个阶段的年龄组成
(3)食物充足,天敌少(或理想环境,无环境阻力) 0
(4)b c
(5)不适应环境而死掉(或适应环境只表现为“J”型增长曲线)
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故选:C.
三峡大坝建成后,可能会对原有三峡上游生态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三峡大坝建成后,不会使下游地区缺水,A错误;
B、三峡水库对减轻洞庭湖淤积压力,延缓洞庭湖的消亡是有利的,B错误;
D、三峡大坝建成后,改变三峡地区原有食物链,造成某些动物失去“家园”,C正确;
D、上游河道变宽,改善上游地区的航运条件,这是有利影响,D错误.
故选:C.
(2015春•蒙城县校级月考)有关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世界各大洲中,人口数量最高的是亚洲,A错误;
B、由于资源和有限的,人口增长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B错误;
C、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C错误;
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实现可持续性发展,D正确.
故选:D.
地表水体污染有两种,即有机型污染是变黑发臭;无机型污染一般是变绿.据分析,这与其中的生物类型有关,生活在前、后两个环境中的生物类型依次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有机型污染是指生活垃圾等有机物进入水中,导致水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消耗大量的氧气,氧气缺乏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残骸和尸体继续作为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由于氧气较少,所以微生物主要是厌氧型的细菌.无机型污染是含N、P等无机盐的污水,导致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代谢类型是光能自养型.
故选B.
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如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______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______,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__.
(4)若此图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灭鼠方案______.参照该法,据所学知识,写出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写出两种方法)______、______.
(5)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问题: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 N=______头(计算公式是:N:[a]=[b]:[c]).
A.30 B.32 C.64 D.96.
正确答案
解:(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原因是受到食物、空间等的限制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由于环境资源有限,会使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随之增加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出生率,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计划生育.
(4)若此图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有效的灭鼠方案应该是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从根本上控制老鼠的种群数量.据所学知识,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引入害虫天敌、引入害虫的寄生物.
(5)根据题干分析,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32=30:10,N=96只
故答案为:
(1)受到食物、空间等的限制
(2)增加
(3)出生率 计划生育
(4)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从根本上控制老鼠的种群数量 引入害虫天敌 引入害虫的寄生物(答案合理即可)
(5)D
解析
解:(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原因是受到食物、空间等的限制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由于环境资源有限,会使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随之增加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出生率,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计划生育.
(4)若此图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有效的灭鼠方案应该是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从根本上控制老鼠的种群数量.据所学知识,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引入害虫天敌、引入害虫的寄生物.
(5)根据题干分析,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32=30:10,N=96只
故答案为:
(1)受到食物、空间等的限制
(2)增加
(3)出生率 计划生育
(4)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从根本上控制老鼠的种群数量 引入害虫天敌 引入害虫的寄生物(答案合理即可)
(5)D
人口增长率决定于出生率.______.(判断对错)
正确答案
×
解析
解:人口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当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增长率小于0,种群数量减少;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基本不变.
故答案为:×
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将表现为图中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环境污染
c
b
环境阻力
55亿
1.96
延长时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解析
解:(1)人口剧增会导致粮食短缺、耕地、煤炭等资源的锐减,同时会增加环境污染、生态的破坏等,从而使人的生存阻力增大,生存斗争加剧,最终表现为图中的c曲线所示的变化.
(2)人口增长合理的曲线应是b曲线,人口的最适数量为值.
(3)设膳食结构调整前(草食)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供给人类的总能量为X,调整后(草食)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供给人类的总能量为Y,则有:÷10%+
÷10%÷10%=
÷10%+
÷10%÷10%
整理得:55X=28Y,
=
≈1.96.
(4)计划生育、晚婚晚育等人为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从根本上降低了人的出生率.
故答案为: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c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55亿
(3)1.96
(4)延长时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人口过度增长势必造成资源消耗加快,如淡水资源短缺,A正确;
B、人口增长过快,使得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使得人与环境不能和谐发展,B错误;
C、人口增长过快,使得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增加,C正确;
D、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资源枯竭,人均耕地面积减少,D正确.
故选:B.
(2015秋•钦州校级月考)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人的生存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故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A正确;
B、人的生存除需要粮食等各种农产品外,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大压力,B正确;
C、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而人口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因此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C错误;
D、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如人口快速增长会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加剧等,D正确.
故选:C.
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目前全球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的环境容纳量,A错误;
B、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可用于人口增长规律,但不完全适用;B错误;
C、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无法通过科技来解决的;C错误;
D、人口的过度增长导致资源被过度利用和环境的破坏,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