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人口密度是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依据

B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C影响人口数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其自然生理基础,而与社会制约因素无关

D近二十年来珠海市人口的剧增是因为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因此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A错误;

B、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人口增长的情况还与社会制约因素有关,B错误;

C、影响人口数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其自然生理基础,还与社会制约因素有关,C错误;

D、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近二十年来珠海市人口的剧增是因为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人口众多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不包括(  )

A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B对水资源的压力

C环境污染加剧

D对劳动就业的压力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人口增加占用耕地建设房屋,使得大量成熟土地的面积减少,A错误;

B、人口增加,自然资源和能源大量消耗,造成水资源的压力,B错误;

C、人口增加会加剧环境污染,C错误;

D、劳动就业压力属于社会问题,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人口增长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  )

①水资源短缺   ②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①人口增长过快,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导致水资源短缺,①正确;   

②人口增长过快,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②正确;    

③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进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③正确;    

④人口增长过快,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加剧了环境污染,④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系统内各生物成分。请分析回答:

(1)在物质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____。若A增加100kg,则最多需要C____kg。

(2)A的同化量少于D的同化量的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因受生活条件改变的影响而发生适应性变异,这种变异属于由环境引起的表现型的定向变异,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请依据“中心法则”的观点进行解释___________。

(4)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升高的趋势,其根本原因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5)春天,牧草返青时,食草动物纷至沓来。这体现了生态系统_________的功能。

正确答案

(1)能量流动  10000

(2)①.D的自身能量消耗   ②.D未被A全部吸收

(3)由中心法则可知,遗传信息是由DNA传递给蛋白质的,而不是由蛋白质传给DNA

(4)①.植被的严重破坏   ②.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

(5)信息传递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人们为了达到观赏的目的,把一种叫做马缨丹的植物引进夏威夷。同时引进的还有以它的浆果为食并为它传播种子的鹦鸪鸟,马缨丹顽强地同当地土生土长的生物争夺阳光、水分和土壤,最后终于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他们从受人喜爱的观赏植物变为人人讨厌的野草。于是,人们又从外地引进了几种爱吃马缨丹的昆虫,不久这些昆虫消除了马缨丹所带来的危机。马缨丹的衰落又使鹦鸪鸟的数量大减。鹦鸪鸟被引进后还以当地的牧场和甘蔗地里的大害虫--黏虫为食,给牧场和甘蔗带来了大丰收,鹦鸪鸟的数量减少使黏虫再一次对农田和牧场构成了威胁。

(1)以上事实表明,在引进马缨丹和鹦鸪鸟这两个物种以前,夏威夷岛上各种生物之间处于____状态。

(2)请绘出马缨丹(A)和夏威夷当地的牧草(B)以及鹦鸪鸟(C)和黏虫(D)之间关系的曲线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个体数)。

(3)导致不得不从外地引进昆虫的原因是____。

(4)马缨丹是夏威夷的外来种,它能在夏威夷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一是因它与当地牧草竞争争夺____时占有优势,二是在当地没有以它为食的生物,所以它没有________的压力。

(5)此事实给人们的启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要________。

(6)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方面要保持________,在生态功能方面具有动态平衡性,并且通过_____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正确答案

(1)动态平衡

(3)马缨丹的引进破坏了原有的平衡

(4)阳光、水分和土壤    被捕食

(5)遵循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

(6)相对稳定    自我调节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请仔细阅读以下事例,利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74年为18.7%,1981年仅为8.35%,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的植物已经绝迹。

事例二: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事例三:日前云南昆明滇池中水葫芦(又名“风眼蓝”、“风眼莲”,为水生直立或漂浮草本植物)疯狂扩散,覆盖水面,遮住阳光,耗去水中氧气,使许多鱼类死亡。另外蓝藻也大量繁殖,导致滇池部分水域水质黏稠,发黑发臭。

事例四: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1)以上事例可以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可能导致现有群落的破坏而引起群落的演替?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在草原地区,从防止草原群落的演替出发,应如何合理利用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事例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和______进行。

(4)水葫芦与其他水生植物的关系是_______。生活在滇池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其中全部的水葫芦构成一个_______。通过上述例子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5)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首要目标是________。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正确答案

(1)滥捕乱猎、滥采乱伐、掠夺式开发利用、引入外来物种、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等

(2)在草原地区,应该科学地分析牧场的载畜量,做到合理放牧

(3)速度   方向

(4)竞争   群落   种群   生物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5)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将表现为图中曲线_________。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_。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c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

(3)1.96

(4)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苔藓植物对空气污染十分敏感。若某地空气中主要污染源是化工厂废气,请设计一个实验,用葫芦藓为指示植物来报告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情况。

材料用具:栽有葫芦藓且生长状况相同的花盆4个、透明塑料袋、50mL注射器、双面胶纸。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一大号塑料袋排尽空气,收集化工厂废气若干。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1号盆注入200mL空气,2号盆注入150mL空气和50mL化工厂废气。3号盆____,4号盆注入____,注入气体后均密封。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经过24h,可以得到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情况下的葫芦藓生存数,并以此作为指标预报污染情况。

正确答案

第二步:取4盆长势相同的葫芦藓,套上相同大小的塑料袋并标计为l号、2号、3号、4号

第三步:注入100mL空气和100mL化工厂废气     50mL

第四步:空气和150mL化工厂废气把4盆葫芦藓在室温下培养24h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值)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__。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c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

(3)1. 96

(4)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表示某物种迁移到一个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1)从曲线的走势来看,该种群刚迁入时,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增长时期,曲线呈现出近似______增长;当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由于_______有限,曲线呈现出_______增长;最后曲线呈现出有规律的_______。

(2)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大约对应于图中的哪个点?____________。

(3)该物种的进入可能会对当地其他生物的K值产生影响,说出一种影响并加以解释。

(4)在生物圈中,人口的K值是有限的。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沉重的压力,为此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正确答案

(1)“J”型    (或指数)    资源和空间    “s”型(对数)    波动

(2)b

(3)如:与其他生物竞争资源和空间,因而使其他生物的K值降低;或为其他生物提供了资源和空间,因而使其他生物的K值升高;或对其他生物的资源和空间影响不大,因而基本不影响其他生物的K值。(答案合理即可)

(4)控制人口增长,加大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力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1910年梅托斯提出的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模型主体。据此回答:

(1)人口剧增必将导致土地利用过度,其结果是粮食必然_________。

(2)人口剧增,环境污染加剧会加速粮食________,并使人口死亡率_________。

(3)人口膨胀必然使自然资源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产量下降

(2)不足   提高

(3)枯竭加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限制》一书,报道了某些科学工作者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境遇”问题。模拟从1900年到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自然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预测曲线变化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④曲线各表示哪些数值变化: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_。

(2)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为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应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自然资源   ②粮食    ③工业污染   ④人口

(2)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防治环境污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请回答:

(1)此图表示_______________型的种群。

(2)该种群中_______个体多,_______个体少。

(3)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种群)年龄组成与此图大体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为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______政策。

正确答案

(1)增长

(2)幼年   老年

(3)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计划生育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闻材料一:每年春季,在我国西部一些地区黄尘弥漫。

(1)从生态因素分析,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西北地区植被____;人为因素可以归纳为:_____。

新闻材料二:我国西部174个县在2000年先行退耕34.33万公顷。

(2)科学家研究认为,沙尘暴的发生必须具有风和沙源两个条件,退耕还林、还草是西部生态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从治理沙尘暴的角度思考,“还林”的作用是__________,“还草”的作用是___________。

新闻材料三:我国将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①天然林保护 ②“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的建设 ③退耕还林、还草 ④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 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⑥速生丰产材料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3)从根本上说,我国实施六大林业工程的目标就是要提高____________,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正确答案

(1)覆盖率低、植被破坏、地表裸露等    不合理开垦、过度砍伐、过度放牧

(2)防风    固沙

(3)森林覆盖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Ⅰ过程生物的同化作用方式是_______,异化作用方式是________。Ⅱ过程表示的是________作用,参与此过程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

(2)氮元素在生物圈中循环的物质形式有___________。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是_________。

(3)在生产中,人类采取许多措施提高农副产品的产量,有些措施对环境会有影响,请举1例: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化能自养型  需氧型  固氮    固氮的细菌、蓝藻、放线菌

(2)硝态氮、氨态氮、有机氮、游离氮      农田生态系统中农副产品往往被大量输出,因此必须经常输入大量的物质,才能使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答案合理即可)

(3)大量使用化肥,导致污染;不合理使用农药,导致污染,使害虫抗药性增强;塑料薄膜的使用造成白色污染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环境的保护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