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雾霾天气的造成与PM2.5指数有着重要的关系.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其中的SO2对动植物都有严重的危害.对植物的危害表现在能直接破坏植物的叶肉组织,使叶片失绿,严重危害植物的生长发育,浓度高时,会使植物枯死.

(1)正常人血浆pH为7.35一7.45,当 PM2.5颗粒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其pH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2)在PM2.5超标的空气中易引起过敏患者出现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______.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为探究SO2对不同植物生长的影响的相关实验.

材料用具:无水亚硫化钠和稀硫酸((1:4),新鲜菠菜、油菜、青菜,33omL矿泉水瓶若干个,计时器,温度计,透明胶布等.

(3)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一第一步:取5个矿泉水瓶,分别编号1至5号,分别称取0.1、0.2、0.3、0.4g无水亚硫化钠(下表中对应的SO2浓度)______

第二步:选取5片大小相当的菠菜叶,按图所示实验装置固定好叶片.

第三步:向1至4号瓶内各注人适量的稀硫酸(注意不要弄到叶片上),立即拧紧瓶盖,放在窗口处;

第四步,______

表:不同浓度的SO2对菠菜/油菜/青菜生长的影响(室温:18)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a.______

b.______

c.相同浓度的SO2对不同植物的影响程度不同.对SO2的敏感性依次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正常人血浆pH为7.35一7.45,当 PM2.5颗粒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其pH下降.

(2)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 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3)由第一步和表可知,分别称取了0.1g、0.2g、0.3g、0.4g无水亚硫化钠,4种不同的量的药物,因此分别放入1至4号瓶内,5号瓶作为空白对照;最后一步是观察记录实验的现象和数据.

(4)由表可知,SO2浓度越大,三种植物受害的时间越短,即对植物的影响越大;相同浓度SO2,三种植物的受害时间不同,最短的敏感程度最大,对SO2的敏感性依次是菠菜、青菜、油菜.

故答案为:(1)下降      

(2)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3)第一步:放人1至4号瓶内,5号瓶作为空白对照;

第四步:随时观察叶片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4)a.SO2浓度越大,对植物的影响越大

b.植物吸人SO2的时间越长,SO2对植物的危害越深      

c.菠菜、青菜、油菜

解析

解(1)正常人血浆pH为7.35一7.45,当 PM2.5颗粒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其pH下降.

(2)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 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3)由第一步和表可知,分别称取了0.1g、0.2g、0.3g、0.4g无水亚硫化钠,4种不同的量的药物,因此分别放入1至4号瓶内,5号瓶作为空白对照;最后一步是观察记录实验的现象和数据.

(4)由表可知,SO2浓度越大,三种植物受害的时间越短,即对植物的影响越大;相同浓度SO2,三种植物的受害时间不同,最短的敏感程度最大,对SO2的敏感性依次是菠菜、青菜、油菜.

故答案为:(1)下降      

(2)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3)第一步:放人1至4号瓶内,5号瓶作为空白对照;

第四步:随时观察叶片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4)a.SO2浓度越大,对植物的影响越大

b.植物吸人SO2的时间越长,SO2对植物的危害越深      

c.菠菜、青菜、油菜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倡导人们合理优化日常生活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B人类在进行海洋生态系统开发时,应遵循“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的科学道理

C目前人类已经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D臭氧层遭到破坏,人类皮肤癌发病率上升,但对植物光合作用没有影响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A正确;

B、在进行海洋生态系统开发时,应遵循“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有利于海洋的更新,B正确;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C正确;

D、臭氧层破坏导致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增强,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等,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造成目前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火山爆发

D臭氧层的破坏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生物的呼吸作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微乎其微,A错误;

B、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化石燃料,B正确;

C、全球每年火山爆发次数和规模有限,不是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C错误;

D、臭氧层被破坏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近年来我国的沙尘暴天气特别多,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的人们深受其害,你认为造成这种气候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  )

A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我国的西北地区降雨量减少所致;控制CO2的排放量,控制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可以延长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周期,可以达到控制沙尘暴天气的形成

B在内蒙古草原上,由于过度放牧使草原植被退化、草原沙化所致;应保护好草原植被,营造草场防护林,以林护草等措施,可有效地防止这种灾害性天气的形成

C受西伯利亚高压气流的影响,并与大风天气有关;对这种现象目前只能预报不能防止

D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我国西北地区降雨量大大减少导致草场植被退化,草原沙化;改善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人工降雨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我国的沙尘暴天气是因为在草原上过度放牧使草原植被退化、草原沙化造成的.近几十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有增加的趋势,因此我们应该营造防护林带,保护草原,控制牲畜的数量,退耕还林还草,大力进行植树造林等等.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下层水草大量死亡,周边居民也出现某种有毒物质的中毒现象.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______.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人.

(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 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哪一组?其原因是______

(3)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和______

(4)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在构建生物修复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5)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_____

(6)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理,则该湖泊的生态系统将发生如图所示的反馈调节活动.这种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______,这种反馈调节的特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水华”是淡水中一种氮、磷等无机营养含量过多所引起的富营养化的水质污染现象,主要是由于蓝藻等大量快速繁殖引起.周边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产生的有毒物质经食物链传递发生的生物富集作用,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蓝藻→浮游动物→鱼→人或蓝藻→田螺→鸭→人等.

(2)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结合产生碳酸使PH下降,所以取自早晨的水样pH较低.

(3)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和使藻类产生抗药性.

(4)挺水植物在与蓝藻竞争中占优势,遮住阳光并吸收矿质离子,使蓝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5)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6)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理,则该湖泊的生态系统将发生如图所示的正反馈调节活动,使污染加剧,破坏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

(1)N、P等无机盐   藻类→浮游动物→鱼

(2)乙  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CO2,CO2 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下降

(3)使藻类产生抗药性

(4)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遮住阳光并吸收矿质离子,使蓝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5)次生演替

(6)生态系统崩溃(稳定性完全破坏)     正反馈调节或加速破坏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解析

解:(1)“水华”是淡水中一种氮、磷等无机营养含量过多所引起的富营养化的水质污染现象,主要是由于蓝藻等大量快速繁殖引起.周边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产生的有毒物质经食物链传递发生的生物富集作用,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蓝藻→浮游动物→鱼→人或蓝藻→田螺→鸭→人等.

(2)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结合产生碳酸使PH下降,所以取自早晨的水样pH较低.

(3)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和使藻类产生抗药性.

(4)挺水植物在与蓝藻竞争中占优势,遮住阳光并吸收矿质离子,使蓝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5)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6)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理,则该湖泊的生态系统将发生如图所示的正反馈调节活动,使污染加剧,破坏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

(1)N、P等无机盐   藻类→浮游动物→鱼

(2)乙  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CO2,CO2 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下降

(3)使藻类产生抗药性

(4)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遮住阳光并吸收矿质离子,使蓝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5)次生演替

(6)生态系统崩溃(稳定性完全破坏)     正反馈调节或加速破坏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颗粒物如硅尘入肺可能会导致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破裂,释放水解酶破坏细胞结构

BPM2.5超标的空气使过敏病人发病时,B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

CPM2.5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其pH呈酸性

DPM2.5含量过高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颗粒物如硅尘入肺可能会导致吞噬细胞吞噬,溶酶体膜破裂,释放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细胞器;故A正确.

B、PM2.5超标的空气使过敏病人发病时,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则细胞周期缩短;故B正确.

C、PM2.5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其pH呈酸性,因为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故C错误.

D、PM2.5含量过高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6年10月2日至6日,我国黄海一海湾发生赤潮,科研人员对赤潮爆发期及前后的表层海水取样分析,结果如表:

(1)表中细胞密度代表浮游植物的数量,它们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成份______.测量密度时,海水样本要先轻轻震荡几次,再用吸管吸取,滴加于上,然后统计计数室中的细胞数.可用作为溶剂提取浮游植物的叶绿体色素.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量叶绿素a含量时,科研人员用波长418nm和680nm的光激发叶绿素a发出荧光,利用的原理是叶绿素a主要吸收______

(2)与9月25日比较,10月2、3日海水pH值变化的原因是______,10-6至10日海水中溶解氧变化趋势是______.有关资料显示,9月25日前该区域海水含P无机盐的含量远高于常年平均值,结合表中数据,提出一项控制该地区赤潮发生的措施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浮游植物属于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测量细胞密度时,可采用抽样检测法,该方法需要借助血球计数板和显微镜,具体操作为:海水样本要先轻轻震荡几次,再用吸管吸取,滴加于上血球计数板上,然后统计计数室中的细胞数.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用无水乙醇(或丙酮)作为溶剂提取浮游植物的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

(2)与9月25日比较,10月2、3日海水中藻类数量显著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导致海水中C02溶解度下降,因此海水的pH值升高;10-6至10日海水中无机物含量升高,而无机物是分解者(好氧型)分解有机物产生的,该过程会消耗氧气,因此海水中的溶解氧会下降.9月25日前该区域海水含P无机盐的含量远高于常年平均值,说明赤潮的发生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因此可通过控制含P无机盐的排入来控制该地区赤潮的发生.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血球计数板    丙酮(或无水乙醇)    红橙光、蓝紫光

(2)藻类数量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海水中C02溶解度下降    下降     控制含P无机盐的排入

解析

解:(1)浮游植物属于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测量细胞密度时,可采用抽样检测法,该方法需要借助血球计数板和显微镜,具体操作为:海水样本要先轻轻震荡几次,再用吸管吸取,滴加于上血球计数板上,然后统计计数室中的细胞数.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用无水乙醇(或丙酮)作为溶剂提取浮游植物的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

(2)与9月25日比较,10月2、3日海水中藻类数量显著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导致海水中C02溶解度下降,因此海水的pH值升高;10-6至10日海水中无机物含量升高,而无机物是分解者(好氧型)分解有机物产生的,该过程会消耗氧气,因此海水中的溶解氧会下降.9月25日前该区域海水含P无机盐的含量远高于常年平均值,说明赤潮的发生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因此可通过控制含P无机盐的排入来控制该地区赤潮的发生.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血球计数板    丙酮(或无水乙醇)    红橙光、蓝紫光

(2)藻类数量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海水中C02溶解度下降    下降     控制含P无机盐的排入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人口过度增长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造成资源消耗加快

B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C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

D导致环境容纳量增大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人口过度增长势必造成资源消耗加快,如耕地减少,A正确;

B、随着人口的增长,从而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等,B正确;

C、人口增长过快,使得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C正确;

D、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量降低,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赤潮严重影响我国沿海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赤潮是指水体富营养化,促使藻类大量繁殖.赤潮会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又加剧了海洋污染.这种调节属于(  )

A海洋污染

B正反馈

C负反馈

D分级调节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赤潮是指水体富营养化,促使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又加剧了海洋污染”,则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作用,使输出进一步增强的调节,属于正反馈.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年来,太湖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

(1)从非生物因素分析,太湖水体发绿是由于水质中富含______等矿质元素;从生物因素分析,太湖水体发绿是由于______

(2)发绿的水域通常会有异味产生,原因是______

(3)发绿水域的pH会比周边水域的pH高,主要原因是______

(4)为解决太湖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苗是______

(5)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太湖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从非生物因素分析,太湖水体发绿是由于水质中富含N和P等矿质元素;从生物因素分析,太湖水体发绿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

(2)由于死亡的藻类被分解者分解时会产生H2S等有异味的气体,因此发绿的水域通常会有异味产生.

(3)由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时大量消耗水域中的CO2,导致发绿水域的pH上升,因此发绿水域的pH会比周边水域的pH高.

(4)太湖水发绿是由于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根据表中几种鱼类的食性,为解决太湖水体发绿问题,应该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鲢鱼鱼苗.

(5)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太湖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这样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使营养结构复杂化,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增强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

(1)N和P  藻类的大量繁殖

(2)死亡的藻类被分解者分解时会产生H2S等有异味的气体

(3)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时大量消耗水域中的CO2使发绿水域pH上升

(4)鲢鱼

(5)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增强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

解:(1)从非生物因素分析,太湖水体发绿是由于水质中富含N和P等矿质元素;从生物因素分析,太湖水体发绿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

(2)由于死亡的藻类被分解者分解时会产生H2S等有异味的气体,因此发绿的水域通常会有异味产生.

(3)由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时大量消耗水域中的CO2,导致发绿水域的pH上升,因此发绿水域的pH会比周边水域的pH高.

(4)太湖水发绿是由于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根据表中几种鱼类的食性,为解决太湖水体发绿问题,应该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鲢鱼鱼苗.

(5)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太湖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这样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使营养结构复杂化,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增强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

(1)N和P  藻类的大量繁殖

(2)死亡的藻类被分解者分解时会产生H2S等有异味的气体

(3)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时大量消耗水域中的CO2使发绿水域pH上升

(4)鲢鱼

(5)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增强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  )

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

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

D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后,遗体被自然界中的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分解后,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从而加剧了温室效应.海表层的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降低,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是某研究小组利用发光细菌法对海水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的生物毒性监测研究,请完成实验设计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原理:在细菌代谢正常时,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稳定,并可维持较长时间;当重金属影响到发光细菌代谢时,发光会立即受到抑制,其抑制程度与重金属的浓度大小呈正相关.

实验材料:明亮发光杆菌冻干粉、待测海水水样、2%NaCl溶液、3%NaCl溶液、生物毒性测试仪(用于测定细菌发光强度)、试管等.

实验步骤:

(1)配制发光菌悬液:将少许明亮发光杆菌冻干粉和0.5mL 2%NaCl溶液加入5mL小试管中,摇匀.

(2)抑光反应:按照下表配置海水样品稀释液.

①1号试管中应加入:3%NaCI溶液______mL、海水样品______mL和发光菌悬液______mL.

②各试管静置15min后,______

(3)计算各试管溶液的相对抑光率:T%=______

(4)若待测样品海水受到重金属污染,清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坐标图中绘制随海水浓度变化相对抑光率的变化趋势曲线.

______

正确答案

解:(2)由题意可知本题实验的目的是对海水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生物毒性监测,细菌代谢正常时,发光强度稳定;当重金属影响到其代谢时,发光会受到抑制.

①分析表格数据可知,1号试管是对照实验,实验设置应遵循单因子变量的原则,所以应加入:3%NaCl溶液、海水样品、发光菌悬液分别为4.99、0、0.01mL.

②各试管静置15min后,利用生物毒性测试仪测定各试管发光强度.

(3)计算相对抑光率的计算公式是:×100%

(4)①注意标出原点、纵轴、横轴的含义.

②应选表格数据可知,混合液中海水浓度不同抑光率不同,海水浓度越大抑光率越大,表明海水样品已受到金属污染.

故答案为:

(2)①4.99    0     0.01            

②利用生物毒性测试仪测定各试管发光强度

(3)×100%

(4)

解析

解:(2)由题意可知本题实验的目的是对海水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生物毒性监测,细菌代谢正常时,发光强度稳定;当重金属影响到其代谢时,发光会受到抑制.

①分析表格数据可知,1号试管是对照实验,实验设置应遵循单因子变量的原则,所以应加入:3%NaCl溶液、海水样品、发光菌悬液分别为4.99、0、0.01mL.

②各试管静置15min后,利用生物毒性测试仪测定各试管发光强度.

(3)计算相对抑光率的计算公式是:×100%

(4)①注意标出原点、纵轴、横轴的含义.

②应选表格数据可知,混合液中海水浓度不同抑光率不同,海水浓度越大抑光率越大,表明海水样品已受到金属污染.

故答案为:

(2)①4.99    0     0.01            

②利用生物毒性测试仪测定各试管发光强度

(3)×100%

(4)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引起臭氧层破坏的物质和导致的后果分别是(  )

ACO2大量排放 全球气候异常

BCH4大量排放 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CSO2大量排放 形成酸雨

D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 人类皮肤癌发病率上升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1)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引起臭氧层破坏;

(2)臭氧层破坏导致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增强,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等.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山村一段时间以来,妇女婚后只生女孩,不生男孩.经查,造成该事件的重要原因是该地水质中含大量重金属元素镉.为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理,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用小白鼠做饮用镉污染水和饮用正常水的实验,观察后代雌雄比例

B采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检测该村居民体内镉含量

C采集污染区男性精子,观察比较含X染色体精子和含Y染色体精子的活力

D观察污染区男性体细胞中Y染色体是否发生了结构改变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用小白鼠做饮用镉污染水和饮用正常水的实验,观察后代雌雄比例,实验周期长,且受无关变量的影响较大;故A错误.

B、居民体内的铬含量一定高于食用正常水地区的居民,但不能证明与性别比例有关;故B错误.

C、采集污染区男性精子,观察比较含X染色体精子和含Y染色体精子的活力,Y染色体的精子存活率不高;故C正确.

D、性体细胞中Y染色体结构改变导致遗传病,不能证明影响男女比例失调;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请回答: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______是过量的.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_____ 和______ 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 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_____ 组,理由是______.甲组水样中的O2 含量______于乙组的,理由是______

(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_____

正确答案

无机盐

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结合产生碳酸使PH下降

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使水中的含氧量上升.

蓝藻→浮游动物→鱼→人

解析

解:(1)大量的蓝藻等呼吸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缺氧,导致鱼类等水生动物大量死亡;另外水体缺氧及透光减少,使水面下的水草(沉水植物)死亡.

(2)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结合产生碳酸使PH下降,所以取自早晨的水样pH较低.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使水中的含氧量上升,下午水中含氧量较多.

(3)周边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产生的有毒物质经食物链传递发生的生物富集作用,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蓝藻→浮游动物→鱼→人或蓝藻→田螺→鸭→人等.

故答案为:

(1)无机盐(答案合理即可) 光 氧

(2)乙 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结合产生碳酸使PH下降 大 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使水中的含氧量上升.

(3)蓝藻→浮游动物→鱼→人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环境的保护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