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环境的保护
- 共940题
科研人员以生活污水中的洗衣粉、洗洁精及工业污水中的重金属镉为诱变剂,研究其对玉米种子萌发、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①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例;
②微核率:含微核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例.
(1)实验中用不同化学诱变剂处理种子前,需用清水浸种24小时,目的是增加细胞中[______]含量,促进细胞代谢.
(2)分裂末期根尖细胞中[______]产生的囊泡聚集后形成[______],最终发育为新的细胞壁.
(3)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在有丝分裂时不能进入子细胞核中,而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圆形结构,游离在细胞核之外,成为微核.镜检时,可用[______]溶液作染色剂,在视野中寻找间期的细胞才能观察到微核.含微核的细胞肯定发生了[______]变异.
(4)据表分析,每种化学诱变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特点都是[______];洗衣粉和洗洁精溶液相比,对玉米根尖细胞微核率影响较大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实验中用不同化学诱变剂处理种子前,需用清水浸种24小时,目的是增加细胞中自由水含量,促进细胞代谢.
(2)有丝分裂末期,根尖细胞中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聚集后形成细胞板,将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并最终发育为新的细胞壁.
(3)染色体呈酸性,可用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作染色剂.由于微核是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在有丝分裂时不能进入子细胞核中,而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圆形结构,游离在细胞核之外,所以镜检时,要在视野中寻找间期的细胞才能观察到微核.由于微核是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形成,所以含微核的细胞肯定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4)由于清水中玉米种子发芽率是92%,所以每种化学诱变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特点都是低剂量对玉米种子发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剂量抑制玉米种子的萌发.根据题意和图示表分析可知:洗衣粉和洗洁精溶液相比,对玉米根尖细胞微核率影响较大的是洗衣粉溶液.
故答案为:
(1)自由水
(2)高尔基体 细胞板
(3)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染色体结构
(4)低剂量对玉米种子发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剂量抑制玉米种子的萌发 洗衣粉溶液
解析
解:(1)实验中用不同化学诱变剂处理种子前,需用清水浸种24小时,目的是增加细胞中自由水含量,促进细胞代谢.
(2)有丝分裂末期,根尖细胞中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聚集后形成细胞板,将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并最终发育为新的细胞壁.
(3)染色体呈酸性,可用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作染色剂.由于微核是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在有丝分裂时不能进入子细胞核中,而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圆形结构,游离在细胞核之外,所以镜检时,要在视野中寻找间期的细胞才能观察到微核.由于微核是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形成,所以含微核的细胞肯定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4)由于清水中玉米种子发芽率是92%,所以每种化学诱变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特点都是低剂量对玉米种子发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剂量抑制玉米种子的萌发.根据题意和图示表分析可知:洗衣粉和洗洁精溶液相比,对玉米根尖细胞微核率影响较大的是洗衣粉溶液.
故答案为:
(1)自由水
(2)高尔基体 细胞板
(3)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染色体结构
(4)低剂量对玉米种子发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剂量抑制玉米种子的萌发 洗衣粉溶液
下列引起荒漠化的因素中,按其影响力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过度樵采 ③过度放牧 ④盲目开垦.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科学家的研究表明,造成荒漠化的因素及其影响力的大小依次为:过度樵采(32%),过度放牧(30%),盲目开垦(27%),不合理利用水资源(9.6%),其他(1.4%).
故选:B.
如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认识到(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但不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策略,A错误;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不会自行解决,过度消耗的资源仍需不断治理恢复,B错误;
C、保护至关重要,必须减少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C错误;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D正确.
故选:D.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化,A错误;
B、植被的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B正确;
C、酸雨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C错误;
D、臭氧层破坏会导致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对生物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生物,包括人类,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2015秋•大理市校级期末)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在对待地球家园的问题上,科学的态度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A错误;
B、人类可以适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B错误;
C、发展经济和治理环境应该同时进行,C错误;
D、要想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D正确.
故选:D.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台风、酷热、暴雨等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科学家普遍认为,这与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持续上升而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
(1)请指出人类社会中的一项可以导致大气中CO2浓度上升的活动:______.
(2)气温升高,某些植物生长受阻,如图一提示造成这种状况的一种原因,即高温不利于______.
(3)有研究表明,每当一种植物灭绝后,由于______或栖息环境受破坏,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多种动物灭绝.因此气候变暖可能降低______,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4)在高温环境中,植物能通过释放脱落酸来促进休眠.如图二表示一个验证脱落酸促进叶片脱落的实验,1~4是剪去叶片的叶柄,对1做了如图所示的处理,那么,应选择______
作为对照组,处理是______.
(5)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探究这两种激素在大麦种子a-淀粉酶的合成上是否存在拮抗作用,步骤见图解.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
正确答案
解:(1)导致大气中CO2浓度上升的人类活动较多,如化石燃料的开采利用、工业生产、减小绿地面积等.
(2)图一中CO2的吸收量代表净光合速率,当气温较高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降低,即高温不利于植物积累有机物,进而使植物得生长受阻.
(3)植物能为一些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每当一种植物灭绝后,由于食物条件或栖息环境受破坏,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多种动物灭绝.因此气候变暖可能降低生物多样性(或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4)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图二实验的目的是要验证脱落酸促进叶片脱落,因此自变量为羊毛脂是否含有脱落酸,若对1做了如图所示的处理,则应选择2(与1位置对相似)作为对照组,并在叶柄切口处放置不含脱落酸的羊毛脂.
(5)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脱落酸和赤霉素这两种激素在大麦种子a-淀粉酶的合成上是否存在拮抗作用,因此可设置四组,即蒸馏水处理组(对照组)、单独用脱落酸处理、单独用赤霉素处理、脱落酸和赤霉素共同处理,因此可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故答案为:
(1)化石燃料的开采利用(或工业生产、减小绿地面积,或其他合理答案)
(2)植物积累有机物(或储存能量,或其他合理答案)
(3)食物条件生物多样性(或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4)2 在叶柄切口处放置不含脱落酸的羊毛脂
(5)表格如下:
解析
解:(1)导致大气中CO2浓度上升的人类活动较多,如化石燃料的开采利用、工业生产、减小绿地面积等.
(2)图一中CO2的吸收量代表净光合速率,当气温较高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降低,即高温不利于植物积累有机物,进而使植物得生长受阻.
(3)植物能为一些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每当一种植物灭绝后,由于食物条件或栖息环境受破坏,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多种动物灭绝.因此气候变暖可能降低生物多样性(或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4)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图二实验的目的是要验证脱落酸促进叶片脱落,因此自变量为羊毛脂是否含有脱落酸,若对1做了如图所示的处理,则应选择2(与1位置对相似)作为对照组,并在叶柄切口处放置不含脱落酸的羊毛脂.
(5)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脱落酸和赤霉素这两种激素在大麦种子a-淀粉酶的合成上是否存在拮抗作用,因此可设置四组,即蒸馏水处理组(对照组)、单独用脱落酸处理、单独用赤霉素处理、脱落酸和赤霉素共同处理,因此可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故答案为:
(1)化石燃料的开采利用(或工业生产、减小绿地面积,或其他合理答案)
(2)植物积累有机物(或储存能量,或其他合理答案)
(3)食物条件生物多样性(或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4)2 在叶柄切口处放置不含脱落酸的羊毛脂
(5)表格如下:
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水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头号环境治理难题.
Ⅰ.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则被称为“绿潮”.
(1)图甲表示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影响藻类大规模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
(2)图乙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______.
Ⅱ.为探究菖蒲(一种湿地植物)列不同种类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生物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请补充完整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从4个不同的地点采集生活污水(1号)、工业污水(2号)、混合污水(3号)、未受污染的池塘水(4号).
②测定4种水样的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气量)和总氮含量.
③取等量的上述4种水样,分别加入到4个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中,再将______的4份菖蒲分别放入4个容器中,在______的条件下水培15天,定期观察、记录.结果表明菖蒲在各种水样中生长良好.
④取经过菖蒲处理的4种水样,再次测定其BOD(单位:mg/L)和总氨含量(单位:mg/L),数据整理后如图所示:
(2)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______.实验后4种水样中的总氮含量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3)从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Ⅰ(1)由图1可知,影响藻类大量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无机盐浓度.
(2)由以上分析可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Ⅱ(1)实验步骤:
①从4个不同的地点采集生活污水(1号)、工业污水(2号)、混合污水(3号)、未受污染的池塘水(4号).
②测定4种水样的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气量)和总氮含量.
③取等量的上述4种水样,分别加入到4个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中,再将生长状况相同、相等重量(长势、大小相同、相同数目)的4份菖蒲分别放入4个容器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水培15天,定期观察、记录.结果表明菖蒲在各种水样中生长良好.
(2)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1号.实验后4种水样中的总氮含量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其原因可能是水盐中含氮无机盐被菖蒲吸收.
(3)从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菖蒲对不同种类的污水有净化作用.
故答案为:
Ⅰ(1)无机盐浓度
(2)抵抗力稳定(或自动调节能力)
Ⅱ(1)生长状况相同、相等重量(长势、大小相同、相同数目) 相同且适宜
(2)1号 水盐中含氮无机盐被菖蒲吸收
(3)菖蒲对不同种类的污水有净化作用
解析
解:Ⅰ(1)由图1可知,影响藻类大量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无机盐浓度.
(2)由以上分析可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Ⅱ(1)实验步骤:
①从4个不同的地点采集生活污水(1号)、工业污水(2号)、混合污水(3号)、未受污染的池塘水(4号).
②测定4种水样的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气量)和总氮含量.
③取等量的上述4种水样,分别加入到4个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中,再将生长状况相同、相等重量(长势、大小相同、相同数目)的4份菖蒲分别放入4个容器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水培15天,定期观察、记录.结果表明菖蒲在各种水样中生长良好.
(2)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1号.实验后4种水样中的总氮含量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其原因可能是水盐中含氮无机盐被菖蒲吸收.
(3)从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菖蒲对不同种类的污水有净化作用.
故答案为:
Ⅰ(1)无机盐浓度
(2)抵抗力稳定(或自动调节能力)
Ⅱ(1)生长状况相同、相等重量(长势、大小相同、相同数目) 相同且适宜
(2)1号 水盐中含氮无机盐被菖蒲吸收
(3)菖蒲对不同种类的污水有净化作用
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环境中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
(1)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①该研究说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______关系,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______关系.
②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______植物为行道树种.
(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图所示(除图中特别说明的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
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该实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参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实验,探究2种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①探究的问题: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②作出的假设:______.
③实验步骤(简要叙述):______
④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其中3种并加以分析):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依题意,根据表格得知,受害面积越小,抗性越大,抗性越大的植物,气孔密度越大,气孔面积越小.所以,该研究说明,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正相关,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反相关.
②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可知:甲植物叶片上气孔密度大,每个气孔面积最小.所以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甲植物为行道树种.
(2)①探究的问题: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②作出的假设: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程度不同.
③实验步骤:
a、用上述实验装置和试剂,采用两种pH<5.6的“酸雨”进行实验,设置清水对照;
b、在三个花盆中播种同样数量(例如50粒)的小麦种子;
c、在相同而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d、一段时间(7天)后,分别统计3个装置中的种子萌发率.
④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
a.如果三个装置中种子萌发率没有差异,那么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率没有影响;
b.如果三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低,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抑制作用增大;
C.如果三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高,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促进作用增大.
故答案为:
(1)①正相关 反相关 ②甲
(2)②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或相同)
③用上述实验装置和试剂,采用两种pH<5.6的“酸雨”进行实验,设置清水对照;在三个花盆中播种同样数量(例如50粒)的小麦种子;在相同而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7天)后,分别统计3个装置中的种子萌发率.
④a.如果三个装置中种子萌发率没有差异,那么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率没有影响
b.如果三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低,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抑制作用增大
C.如果三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高,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促进作用增大
解析
解:(1)①依题意,根据表格得知,受害面积越小,抗性越大,抗性越大的植物,气孔密度越大,气孔面积越小.所以,该研究说明,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正相关,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反相关.
②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可知:甲植物叶片上气孔密度大,每个气孔面积最小.所以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甲植物为行道树种.
(2)①探究的问题: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②作出的假设: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程度不同.
③实验步骤:
a、用上述实验装置和试剂,采用两种pH<5.6的“酸雨”进行实验,设置清水对照;
b、在三个花盆中播种同样数量(例如50粒)的小麦种子;
c、在相同而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d、一段时间(7天)后,分别统计3个装置中的种子萌发率.
④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
a.如果三个装置中种子萌发率没有差异,那么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率没有影响;
b.如果三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低,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抑制作用增大;
C.如果三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高,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促进作用增大.
故答案为:
(1)①正相关 反相关 ②甲
(2)②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或相同)
③用上述实验装置和试剂,采用两种pH<5.6的“酸雨”进行实验,设置清水对照;在三个花盆中播种同样数量(例如50粒)的小麦种子;在相同而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7天)后,分别统计3个装置中的种子萌发率.
④a.如果三个装置中种子萌发率没有差异,那么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率没有影响
b.如果三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低,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抑制作用增大
C.如果三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高,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促进作用增大
自2000年以来广东省有18座水库发生水华,对全省用水造成了影响.有学者提出采用人工生物浮床技术防治水华,人工生物浮床技术是人工把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以浮床作为载体,种植在水面上,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机理,削减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效果. 如图是人工生物浮床的模式图,请据题回答问题.
(1)水华的形成是由于______,种植在浮床上的植物根系通过______吸收水体的N、P,并同化为自身的结构组成物质,例如:______(最少写出两种物质)
(2)浮床的植物与蓝藻之间存在______关系.下表为一部分浮床植物植物的生长特点及其污染物去除潜力
若想防治水华,可以选择的植物是______.
(3)现有研究小组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了“菰(茭白)和菖蒲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为了避免实验误差,你认为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株数应______.该小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从此表中看出,该小组研究因变量为______,你从表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水华的形成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种植在浮床上的植物根系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体的N、P,并同化为自身的结构组成物质,例如:DNA、RNA、磷脂等.
(2)植物和蓝藻之间竞争阳光等,所以浮床的植物与蓝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根据表格,进行分析:凤眼莲、石菖蒲可以分泌克藻物质,抑制藻类的生长,所以若想防治水华,可以选择的植物是凤眼莲、石菖蒲.
(3)为了避免实验误差,你认为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株数应多株且相等;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植物,该小组研究因变量为 污水中N、P含量(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从表中得出的结论是两种植物不论单独种植还是等量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混合种植去除总氮的效果高于单独种植,但是混合种植去除总磷的效果低于单独菖蒲.
故答案为:
(1)水体富营养化 主动运输 DNA、RNA、磷脂
(2)竞争 凤眼莲、石菖蒲
(3)多株且相等 污水中N、P含量(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 两种植物不论单独种植还是等量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混合种植去除总氮的效果高于单独种植,但是混合种植去除总磷的效果低于单独菖蒲
解析
解:(1)水华的形成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种植在浮床上的植物根系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体的N、P,并同化为自身的结构组成物质,例如:DNA、RNA、磷脂等.
(2)植物和蓝藻之间竞争阳光等,所以浮床的植物与蓝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根据表格,进行分析:凤眼莲、石菖蒲可以分泌克藻物质,抑制藻类的生长,所以若想防治水华,可以选择的植物是凤眼莲、石菖蒲.
(3)为了避免实验误差,你认为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株数应多株且相等;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植物,该小组研究因变量为 污水中N、P含量(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从表中得出的结论是两种植物不论单独种植还是等量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混合种植去除总氮的效果高于单独种植,但是混合种植去除总磷的效果低于单独菖蒲.
故答案为:
(1)水体富营养化 主动运输 DNA、RNA、磷脂
(2)竞争 凤眼莲、石菖蒲
(3)多株且相等 污水中N、P含量(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 两种植物不论单独种植还是等量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混合种植去除总氮的效果高于单独种植,但是混合种植去除总磷的效果低于单独菖蒲
下列物质中,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污染物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N2自然界中大量存在,也没污染性,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故A错误;
B、SO2有毒性,对大气有污染,大量增加引起酸雨,故B正确;
C、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CO2是,而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转变成O2,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故C错误;
D、CO在一般情况下会在燃烧过程中消耗,则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故D错误.
故选:B.
下面是探究酸雨危害的实验.
课题: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材料用具:培养皿,用清水浸泡过的小麦种子、清水,以硫酸为材料配制的不同pH的“酸雨”.请回答:
(1)取______分别放进规格相同的培养皿中并______.
(2)______.
(3)______.
(4)除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探究酸雨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请列出设计的另一项选题的名称: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取相等数量的小麦种子分别放进规格相同的培养皿中,并给培养皿编号,是在探酸雨对小麦萌发的影响,对酸雨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2)定时向培养皿中的种子喷洒不同PH的“酸雨”是实验组;对照组喷洒清水,形成对照实验;作为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的唯一性,由于实验探究酸雨对小麦萌发的影响.所以唯一变量应为--酸雨
(3)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得出实结论、分析实验结果.
(4)此题属于开放题型,答案不唯一,只有答案合理即可,比如:探究酸雨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或探究酸雨对小麦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等)
故答案为:
(1)相等数量的小麦种子 编号
(2)定时向培养皿中的种子喷洒不同PH的“酸雨”,对照组喷洒清水
(3)观察、纪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4)探究酸雨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或探究酸雨对小麦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
解析
解:(1)取相等数量的小麦种子分别放进规格相同的培养皿中,并给培养皿编号,是在探酸雨对小麦萌发的影响,对酸雨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2)定时向培养皿中的种子喷洒不同PH的“酸雨”是实验组;对照组喷洒清水,形成对照实验;作为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的唯一性,由于实验探究酸雨对小麦萌发的影响.所以唯一变量应为--酸雨
(3)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得出实结论、分析实验结果.
(4)此题属于开放题型,答案不唯一,只有答案合理即可,比如:探究酸雨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或探究酸雨对小麦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等)
故答案为:
(1)相等数量的小麦种子 编号
(2)定时向培养皿中的种子喷洒不同PH的“酸雨”,对照组喷洒清水
(3)观察、纪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4)探究酸雨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或探究酸雨对小麦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
“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最早于1935年作为观赏值物引进,上世纪80年代扩散蔓延到河滩、路边.它的根系极为发达易连接成片,一棵“一枝黄花”能结两万多粒种子,极易和其他作物争光、争肥,形成强大的生长优势,对绿化灌林甚至棉花、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生严重影响,并能改变道路、宅旁、荒地的景观.下列有关“一枝黄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降低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A错误;
B、“一枝黄花”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乏其天敌,生长条件适宜,B正确;
C、“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不能推广,C错误;
D、“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应寻找其天敌以限制其疯长,但是不能轻易引进其它生物,否则可能造成新的生物入侵,D错误.
故选:B.
北京的什刹海因其美丽的湖光秀色而有口皆碑.但近几年来,由于人类的不良行为,造成了水域的污染.如图是利用生物方法除去湖水中氮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完成A过程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氨可为该类生物生命活动提供______.
(2)影响芦苇等水生植物吸收和运输a物质的主要生理过程分别是______;植物吸收a物质主要用于合成______等有机物.
(3)由于水质污染,湖中藻类过量繁殖,鲢鱼可以吃掉大量藻类,净化水体.假设湖中藻类的总生物量(有机物干重)为m,每条鲢鱼的平均生物量为n,则理论上什刹海能放养的鲢鱼最大数量为______.
(4)若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什刹海水域自动调节能力的限度,生态系统将会遭到破坏,如果停止污染物的排放,该生态系统还会恢复到接受原来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1)A表示硝化过程,所以完成A过程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氨可为该类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氮源,此外还能提供能源.
(2)a是硝酸根离子,植物吸收硝酸根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而能量由细胞呼吸提供;此外离子的运输还与蒸腾作用有关,因为离子需要溶解在水中,通过水分来运输.植物吸收a物质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含氮有机物.
(3)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假设湖中藻类的总生物量(有机物干重)为m,则鲢鱼所得生物量最多为20%m,若每条鲢鱼的平均生物量为n,则理论上什刹海能放养的鲢鱼最大数量为.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了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是指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而恢复力稳定性是指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能力.停止污染物的排放后,生态系统还会恢复到接受原来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氮源和能源
(2)细胞呼吸和蒸腾作用 蛋白质和核酸
(3)20%
(4)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
解:(1)A表示硝化过程,所以完成A过程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氨可为该类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氮源,此外还能提供能源.
(2)a是硝酸根离子,植物吸收硝酸根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而能量由细胞呼吸提供;此外离子的运输还与蒸腾作用有关,因为离子需要溶解在水中,通过水分来运输.植物吸收a物质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含氮有机物.
(3)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假设湖中藻类的总生物量(有机物干重)为m,则鲢鱼所得生物量最多为20%m,若每条鲢鱼的平均生物量为n,则理论上什刹海能放养的鲢鱼最大数量为.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了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是指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而恢复力稳定性是指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能力.停止污染物的排放后,生态系统还会恢复到接受原来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氮源和能源
(2)细胞呼吸和蒸腾作用 蛋白质和核酸
(3)20%
(4)恢复力稳定性
“石油农业”是指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用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该生产模式的缺点不包括(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石油农业”是指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用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所以缺点是高投入,故A错误;
B、“石油农业”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数量较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B错误;
C、高投入和高污染造成了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问题,不符合持续发展的理念,故C错误;
D、石油农业把农业生产过程变成了简单的机械过程和化学反应,产出较高,对粮食安全的保证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1起到重要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合成洗涤剂属低毒有机物,不易被分解,会污染水质并影响生物的生存.请利用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加以说明.
实验材料及用具:①四支试管:A.B、C中分别加入20ml清水,D中加入15ml清水;②2%的洗衣粉;③量筒;④滴管;⑤活水蚤若干只.
实验步骤:第一步:______.
第二步:向B试管中加入5滴2%的洗衣粉溶液;______;混合均匀.
第三步:______.
结果预测与分析:
(1)______管中水蚤成活率最高,该管起______作用.
(2)______管中水蚤死亡率最高.
(3)由此实验可知:______.
正确答案
解:第一步 水蚤为无关变量,应保证每组的数量、生活状态的一样.
第二步 为控制自变量,使每组洗衣粉溶液的量不同.
第三步 观察实验结果,并做好水蚤存活情况的记录.
结果预测与分析:
(1)A组未加洗衣粉溶液,为对照组.
(2)D组加的洗衣粉溶液最多,水蚤死亡率最高.
(3)由此实验可知洗衣粉在水体中积累量超过一定浓度时,就会污染水质,并影响生物的生存.
故答案为:
第一步: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只(或等数量)水蚤
第二步:向C试管中加入10滴2%的洗衣粉溶液 向D试管中加入5ml%的洗衣粉溶液
第三步:每隔10min(一段时间)观察并做好水蚤存活情况的记录
结果预测与分析:
(1)A 对照
(2)D
(3)洗衣粉在水体中积累量超过一定浓度时,就会污染水质,并影响生物的生存.
解析
解:第一步 水蚤为无关变量,应保证每组的数量、生活状态的一样.
第二步 为控制自变量,使每组洗衣粉溶液的量不同.
第三步 观察实验结果,并做好水蚤存活情况的记录.
结果预测与分析:
(1)A组未加洗衣粉溶液,为对照组.
(2)D组加的洗衣粉溶液最多,水蚤死亡率最高.
(3)由此实验可知洗衣粉在水体中积累量超过一定浓度时,就会污染水质,并影响生物的生存.
故答案为:
第一步: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只(或等数量)水蚤
第二步:向C试管中加入10滴2%的洗衣粉溶液 向D试管中加入5ml%的洗衣粉溶液
第三步:每隔10min(一段时间)观察并做好水蚤存活情况的记录
结果预测与分析:
(1)A 对照
(2)D
(3)洗衣粉在水体中积累量超过一定浓度时,就会污染水质,并影响生物的生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