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某电镀厂排水口采集重金属污染液l00OmL.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和器材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器材:水稻种子:试管:培养皿;纱布:尺子(l00mm);蒸馏水;恒温光照培养箱,温度设定为28℃,光强度为200O Lux);(实验材料和器材的数量不限)

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器材.请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1)方法和步骤:______

(2)结果预测和分析:______

正确答案

解:A.确定实验变量为: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根据材料应进行配制,用蒸馏水将重金属污染液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等(稀释过程中pH值的变化可不作考虑),获得多种不同浓度的污染液,不能忘记设空白对照组(变量为蒸馏水).

B.保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除处理因素(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必须保持一致.用等量(数量、质量等)水稻种子,放入相同的用纱布铺垫的培养皿中,给予相同的条件恒温光照培养箱,温度设定为28℃,光强度为200OLux进行实验.为保证实验过程科学性,要注意每天补充等量的相应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照组补充等体积的蒸馏水.

C.实验结果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情况的处理.根据材料实验材料,要用尺子来测量幼苗株高(或根长),计算其平均值,确定其萌发和生长情况.

最后,根据有关理论和原理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并能科学合理的分析.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如何.思路清楚后,按顺序把步骤和现象表述出来.表述时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科学,实验现象表述要准确,语言表达要简明,尽可能做到无懈可击. 

故答案为:

(1)方法和步骤:

①用蒸馏水将重金属污染液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稀释过程中pH值的变化可不作考虑),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污染液;

②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水稻种子250粒,随机分成5组,50粒/组;

③取5只培养皿,垫上纱布;其中4只培养皿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即可),另1只培养皿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作为对照;

④在每只培养皿的纱布上,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

⑤将5只培养皿置于恒温光照培养箱培养;每天实验组补充等量的相应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照组补充等体积的蒸馏水,以保持纱布的湿润;

⑥1周后统计各组的发芽率;用尺子测量幼苗株高(或根长),计算其平均值.

(2)结果预测和分析:

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萌发率逐渐降低;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幼苗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株高(或根长)逐渐降低.

解析

解:A.确定实验变量为: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根据材料应进行配制,用蒸馏水将重金属污染液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等(稀释过程中pH值的变化可不作考虑),获得多种不同浓度的污染液,不能忘记设空白对照组(变量为蒸馏水).

B.保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除处理因素(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必须保持一致.用等量(数量、质量等)水稻种子,放入相同的用纱布铺垫的培养皿中,给予相同的条件恒温光照培养箱,温度设定为28℃,光强度为200OLux进行实验.为保证实验过程科学性,要注意每天补充等量的相应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照组补充等体积的蒸馏水.

C.实验结果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情况的处理.根据材料实验材料,要用尺子来测量幼苗株高(或根长),计算其平均值,确定其萌发和生长情况.

最后,根据有关理论和原理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并能科学合理的分析.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如何.思路清楚后,按顺序把步骤和现象表述出来.表述时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科学,实验现象表述要准确,语言表达要简明,尽可能做到无懈可击. 

故答案为:

(1)方法和步骤:

①用蒸馏水将重金属污染液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稀释过程中pH值的变化可不作考虑),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污染液;

②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水稻种子250粒,随机分成5组,50粒/组;

③取5只培养皿,垫上纱布;其中4只培养皿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即可),另1只培养皿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作为对照;

④在每只培养皿的纱布上,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

⑤将5只培养皿置于恒温光照培养箱培养;每天实验组补充等量的相应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照组补充等体积的蒸馏水,以保持纱布的湿润;

⑥1周后统计各组的发芽率;用尺子测量幼苗株高(或根长),计算其平均值.

(2)结果预测和分析:

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萌发率逐渐降低;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幼苗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株高(或根长)逐渐降低.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除哪一项外,其余都是毁林造田、大面积砍伐森林直接造成的严重后果(  )

A沙土流失加剧

B土地沙漠化

C降雨量减少

D空气污染严重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森林能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因此毁林造田、大面积砍伐森林会造成沙土流失加剧,A正确;

B、森林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因此毁林造田、大面积砍伐森林会造成土地沙漠化,B正确;

C、森林具有对降水的截留、吸收和贮存,并能将地表水转为地表径流或地下水的作用,C正确;

D、空气污染严重的直接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温室效应能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A正确;

B、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赤潮现象,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B错误;

C、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等的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酸雨加剧,会危害到森林,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与温室效应无关,C错误;

D、臭氧层被破坏,主要原因是人类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消费和排放方面,D错误.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命科学探究实验】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环保专家表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中PM2.5来源有汽车尾气、露天烧烤、燃煤、公共场所和室内吸烟、燃放烟花爆竹等.

实验材料:无水亚硫化钠和稀硫酸(1:4),新鲜菠菜、油菜、青菜,330mL矿泉水瓶若干个,计时器,温度计,透明胶布等.

实验步骤:

取5个矿泉水瓶,分别编号1至5号,分别称取0.1、0.2、0.3、0.4g无水亚硫化钠(对应下表中的SO2浓度)放入1至4号瓶内,5号瓶作为空白对照.

选取5片大小、叶龄相同的菠菜叶,按图1中所示实验装置固定好叶片

(1)向1至4号瓶内各注人适量的稀硫酸(注意不能碰到叶片),立即拧紧瓶盖,放在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

定时观察叶片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再以油菜、青菜为材料,重复上述步骤.实验结果如下表:(室温:18℃)

实验目的是______

实验应该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等,自变量是______

(2)据表分析,得出结论:

a.______

b.相同浓度的SO2对这三种植物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对SO2的敏感性依次是______

根据表中数据,绘制SO2浓度为0.282g/L时,菠菜叶片出现病症与对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图2.

(3)根据题意,减少PM2.5排放量的措施有(举出两例)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据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SO2浓度对不同植物生长的危害程度的差异.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的种类和不同浓度的SO2浓度,因变量是出现病斑的受害时间,其余均为无关变量,如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光照强度、大小和叶龄相同的同种植物叶片等.

(2)a、由表可知,SO2浓度越大,三种植物受害的时间越短,即对植物的影响越大;

b、相同浓度SO2下,三种植物的受害时间不同,受害时间最短的就是敏感程度最大的,因此对SO2的敏感性依次是菠菜、青菜、油菜.

(3)减少PM2.5排放量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可以乘坐公共交通或骑自行车出行;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性,远离烟雾;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故答案为:

(1)探究不同SO2浓度对不同植物生长的危害程度的差异     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光照强度、大小和叶龄相同的同种植物叶片   不同的植物和不同的SO2浓度(2)a.SO2浓度越大,对植物生长的危害越大    b.菠菜>青菜>油菜

(3)乘坐公共交通或骑自行车出行;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性,远离烟雾;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解析

解:(1)据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SO2浓度对不同植物生长的危害程度的差异.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的种类和不同浓度的SO2浓度,因变量是出现病斑的受害时间,其余均为无关变量,如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光照强度、大小和叶龄相同的同种植物叶片等.

(2)a、由表可知,SO2浓度越大,三种植物受害的时间越短,即对植物的影响越大;

b、相同浓度SO2下,三种植物的受害时间不同,受害时间最短的就是敏感程度最大的,因此对SO2的敏感性依次是菠菜、青菜、油菜.

(3)减少PM2.5排放量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可以乘坐公共交通或骑自行车出行;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性,远离烟雾;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故答案为:

(1)探究不同SO2浓度对不同植物生长的危害程度的差异     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光照强度、大小和叶龄相同的同种植物叶片   不同的植物和不同的SO2浓度(2)a.SO2浓度越大,对植物生长的危害越大    b.菠菜>青菜>油菜

(3)乘坐公共交通或骑自行车出行;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性,远离烟雾;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表示土壤中镉化物严重污染地区,通过栽种吸镉植物回收镉化物的实验流程.回答问题:

(1)栽培区的植物能起到防止镉化物污染的效果,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栽培区的植物收割后,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做家畜饲料,这是由于镉是重金属经______传递后,营养结构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的重金属积累越大,对生物的毒害作用越明显.

(2)研究表明,某些植物能促进吸收来的重金属与______、有机酸等结合而分别沉积到细胞壁和液泡等处,并依靠______(填细胞结构)的功能,使污染物与体内的敏感分子或部位隔离,不干扰正常的细胞代谢.对栽培的此类植物要及时收割,否则,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可能通过______等途径重返土壤中.

(3)如果图中气体过量排放至大气,将加剧______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正确答案

解:(1)栽培区的植物能起到防止镉化物污染的效果,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土壤中的重金属被植物吸收后,可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的浓度就越高,因此最终可能危及人的健康,所以栽培区的植物收割后不适合做家畜饲料.

(2)细胞壁的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和果胶,而有机酸主要存在于液泡中.因此重金属沉积在细胞壁和液泡等处,可知重金属与纤维素或果胶、有机酸等结合.这样它们可以通过细胞膜和液泡膜的阻隔,避免与细胞中其它成分接触.如长时间不收割,植物的枯枝落叶落到地上,重金属又返回土壤中.

(3)干物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能加剧温室效应,物质的重复使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故答案为:

(1)食物链

(2)纤维素(或果胶) 生物膜 枯枝落叶

(3)温室效应(酸雨)

解析

解:(1)栽培区的植物能起到防止镉化物污染的效果,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土壤中的重金属被植物吸收后,可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的浓度就越高,因此最终可能危及人的健康,所以栽培区的植物收割后不适合做家畜饲料.

(2)细胞壁的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和果胶,而有机酸主要存在于液泡中.因此重金属沉积在细胞壁和液泡等处,可知重金属与纤维素或果胶、有机酸等结合.这样它们可以通过细胞膜和液泡膜的阻隔,避免与细胞中其它成分接触.如长时间不收割,植物的枯枝落叶落到地上,重金属又返回土壤中.

(3)干物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能加剧温室效应,物质的重复使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故答案为:

(1)食物链

(2)纤维素(或果胶) 生物膜 枯枝落叶

(3)温室效应(酸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下面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_________进行的。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①是_________;碳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3)参与过程④的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

(4)太阳光能在植物体内的转换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

(5)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能量流动;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

(6)从上图可知,减少温室效应的最关键的措施是: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线粒体

(2)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3)异养需氧和异养厌氧型     生物群落

(4)光—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5)热能 单向不循环

(6)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大气污染物可普遍引起植物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并认为这是植物受环境胁迫的一种生理反应和细胞结构及功能受损的表现。酸雨胁迫对植物脯氨酸的变化和危害的关系如何呢?某小组在老师的协助下,制定了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并进行下述实验过程。

一、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的供试植物为钟萼木科的伯乐树、苏木科的翅荚木、楝科的香椿、蝶形花科的刺槐。种子首先进行消毒与育苗,当苗木生长到一定高度后,选取生长好和长势相近的苗木移至适宜的培养钵或木箱中栽培,按常规盆栽方法管理,经20天左右的缓苗期,分别用pH=5、pH-3、pH=2的硫酸型人工模拟酸雨进行喷洒处理,每三天喷洒1次,每次以喷湿为准,每次喷洒量约为500mL,重复7~9次。每次喷洒前观察和调查植株生长和受害情况,并分别收集和统计落叶,对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

二、试验结果

(1)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随酸雨pH下降而递增,酸雨pH越低,脯氨酸增加的幅度越大。当pH为2时,伯乐树、翅荚木、香椿、刺槐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31.4%、126.1%、124.5%和99.1%。

(2)根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叶相反,随酸雨pH下降而递减,当pH为2时,其减少幅度在3~8%之间。

三、分析并回答

(1)该实验为_________实验(探索性或验证性)。

(2)从实验结果看该实验方法中还应增设何种处理?____________。

(3)若要得出叶中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危害的关系,实验中还应增加叶的危害程度这一指标,叶的危害程度可以用________作为指标。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

①.叶片脯氨酸随酸雨pH下降而递增,根系则相反,这说明_______________。

②.叶中脯氨酸增幅的比例不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探索性

(2)以pH7.0左右作为对照组与其他三组同时喷洒处理

(3)脱落叶率或伤斑叶率或叶颜色变化程度(凡符合实际且能说明叶的危害程度的指标均可)

(4)①.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酸雨的反应不同 ②.不同植物同一器官对酸雨的反应不同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环境中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

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1)该研究说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______关系,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______关系。

(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________植物为行道树种。

正确答案

(1)正相关   负相关 

(2)甲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__作用实现的。

(2)表中_____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导致大气中_____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性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_____阶段;叉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正确答案

(1)光合   呼吸

(2)A   碳的释放量等于碳的吸收量

(3)碳平衡   CO2浓度

(4)光反应   有机物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_作用实现的。

(2)表中____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_________。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____,导致大气中____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___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正确答案

(1)光合   呼吸

(2)A   碳吸收量基本上等于碳释放量

(3)碳循环  CO

(4)光反应   有机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图表示某地区20年间空气中CO2浓度的变化,乙图表示温度对该地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1)在这20年间,引起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上述情况若在世界各地发生,将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形成_______________导致气温升高。

(2)从甲图中可以看出,每年冬季的CO2浓度与夏季的CO2浓度不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A点表示__________。若该植物长期处于40℃条件下,能否显示生长现象?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温室大棚里的农作物,通过_______________等措施,可以增加CO2含量,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

(5)为玉米、甘蔗等植物提供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的CO2,最先发现14C大量存在于________化合物中,随后可以发现,14C出现在_________化合物中。

正确答案

(1)绿地面积的逐渐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温室效应 

(2)有些植物落叶,导致光合面积减少    光照减弱,光合速率下降     气温降低,光合速率下降

(3)在5℃时,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速率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相等    不显示    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或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

(4)增施农家肥料,使用CO2发生器

(5)C   C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中甲图表示用某种杆菌为饲料培养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其中实线为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的种群变化,虚线为单独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变化。乙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可见,大草履虫的存在使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增长速率___________。

(2)甲图中大、小草履虫之间通过_________关系而间接发生作用,其作用结果是________;乙图中D、E两个种群之间通过___________关系而直接发生作用。

(3)在乙图中,C→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E→C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在细胞中_________进行。

(4)若乙图表示农田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农民下田拔草,捕捉害虫,喷洒农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与此相符合的行为有哪些?(写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减慢

(2)竞争   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最终被淘汰    捕食

(3)光合作用   线粒体

(4)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5)①.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严格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新能源,切实减少CO2的排放量

④.节约用水、用电,外出时多步行,少用一次性物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11月29日~12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节能减排”和“森林保护”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图表示碳循环局部示意图,分析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

(2)图中表示生产者的字母是_______,若因环境污染造成生产者锐减,则对F、D数量的影响是_______。

(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若D增加1千克,则至少需消耗E______千克。

(4)假设图中的D属于珍稀濒危物种,将其引入某动物园繁育的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有机物   CO2(2)E   减少(降低)

(3)生产者(或E)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5

(4)迁地保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研究发现,酸雨除了破坏叶绿体的结构外,还能破坏叶绿体中的色素。为了比较不同色素对酸雨的敏感程度,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和器材:长势相似的2年生龙眼植株、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蒸馏水、722分光光度计、研钵、试管、滴管等

实验步骤:

(1)模拟酸雨处理叶片

①.利用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和蒸馏水配制pH分别为4.5、4.0、3.5、3.0、2.5的模拟酸雨。

②.取6支试管,编号,分别加入______和10mL模拟酸雨。

③.用打孔器取龙眼叶圆片若干,然后向每支试管中加入圆片50片。

④.在适宜光照和温度下处理适宜时间后,取出叶圆片,用蒸馏水冲洗3次后待用。

(2)色素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①.将每支试管中的50片圆片分别放入研钵中,向研钵中加入_________,再各加入10mL,进行迅速、充分的研磨。

②.将研磨液迅速倒入基部放有单层尼龙布的漏斗中过滤,将滤液分别收集到另6支试管中,试管口用棉塞塞严,以防止__________。

③.利用722分光光度计分别间接测定6支试管滤液中相关色素的含量,并记录在表中。

实验结果: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

①.若用纸层析法分离滤液中的色素,则Rf值(色素在滤纸条上的上升距离/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距离)最大和最小的色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生物圈稳态的角度分析,酸雨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蒸馏水

(2)①.二氧化硅和碳酸钙无水乙醇  ②.乙醇的挥发  分析结果,

(3)对酸雨的敏感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叶绿素b

(4)讨论: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b  ②.SO2等气体的排放量超过了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重搏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自然选择是_____________的过程。

②.表中两组数据_________大于_________、_________大于_________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

(2)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煤烟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请根据下图说出三者的变化关系并解释原因。

正确答案

(1)①.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②.53.2%    25.0%    13.7%    4.7%(两组数据先后顺序可以调换)

(2)①.由于煤烟排放量减少,SO2浓度逐年降低。②.由于SO2浓度降低,树干上地衣数量逐渐增多。原因是地衣对SO2敏感,因此SO2浓度降低,有利于地衣生长。③.由于地衣数量增多,黑化蛾频率逐年降低。原因是地衣颜色浅,黑化蛾易被鸟捕食。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环境的保护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