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环境的保护
- 共940题
下图为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模式图,据图回答:
(1)该生态工程体现了_______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选答两项)。
(2)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可提高传统生态工程的效益,要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病甘蔗,需要的工具酶是_________,可通过________技术将导入了目的基因的甘蔗细胞培养成植株。若要检测转基因甘蔗细胞染色体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可采用_________技术。
(3)为大量繁殖良种猪,可采用胚胎移植技术。该技术首先要对母猪注射_____________,做超数排卵处理,以获得更多的良种猪卵母细胞,然后培养到__________期,与经过________处理的良种猪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将早期胚胎移植到本地母猪体内发育成小猪。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会发生__________反应,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正确答案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等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植物组织培养;DNA分子杂交
(3)促性腺激素;MⅡ中期;获能;免疫排斥
1977年,科学家在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围发现热泉。热泉喷出的海水温度超过300℃,并且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的海水中,竟发现大量的硫细菌。这些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来制造有机物,在热泉口周围还发现多种无脊椎动物,如大海蛤、蟹、管水母、没有口也没有消化道的管居环节动物等。近20年来,人们不断在深海发现这样的热泉生态系统。有些科学家认为热泉口的环境与地球上早期生命所处的环境类似。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上述硫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
(2)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哪些特殊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化能自养型
(2)①.能源是化学能,不是太阳能
②.生产者是化能自养细菌,不是绿色植物
③.无机环境是高温、高压、无光环境,不是常温、常压、有光环境
(3)①.丰富人们对生物适应性或多样性的认识
②.对研究生物抗高温、抗高压的机理有重要价值
③.对研究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有一定意义
圆明园遗址公园是距北京市中心最近的、较为完善的湿地生态景观。这里生存着多种多样的沉水植物(多种水草)、挺水植物(荷、菖蒲、芦苇等)和陆生植物。还生活着以蝗虫为主的多种昆虫。水中有螺、沼虾、鱼类。此外还有蛙、蛇、鹭、野鸭以及野化的家猫等动物。回答以下问题:
(1)圆明园遗址公园中的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喜湿的植物生长于岸边,旱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
(2)对运动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类残骸)
①.上表中所含内容,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缺乏的成分有_________。
②.圆明园遗址公园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鱼类与螺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
③.若用大量的杀虫剂杀除蝗虫等“害虫”,不利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稳定。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圆明园遗址公园为了改善水系景观,有计划的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对圆明园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圆明园是北京地区金线偶褶蛙的唯一产区,为探察这一物种在该区的__________,对其进行了取样研究。第一次捕获120只,测量并作标记后释放,两周后,再次捕获的100只中有15只带有标记,此环境中大约有金线侧褶蛙__________只。
正确答案
(1)水平
(2)①.分解者、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②.蝗虫、螺、沼虾、鱼类 竞争 ③.蝗虫等昆虫是食物链(食物网)的重要环节,影响其它营养级(物种)的生存。(杀虫剂会造成环境污染,通过食物链影响其它物种的生存或其它合理的答案)
(3)破坏了物种多样性
(4)种群密度(种群数量) 800
铁皮石斛是我国珍贵的兰科药用植物。因人类的过度采挖、自身繁殖能力极低等因素,成为我国一种极度濒危的物种。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铁皮石斛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某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铁皮石斛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将统计到的植株按繁殖特征分为4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上表。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测,一段时间后此铁皮石斛种群数量将__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铁皮石斛能与某些真菌形成菌根。真菌能向铁皮石斛提供无机盐和某些有机养分(如某些种类的氨基酸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则铁皮石斛与该真菌之间存在____________关系。若切断铁皮石斛幼苗根部的外部菌丝,则其生长停止。其可能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
(3)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铁皮石斛进行快速繁殖。培养基中除需加入水、无机盐和有机养料外,还应注意所加植物激素的_________。培养过程中,若发现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则应采取的进一步措施为____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保护我国的野生铁皮石斛种质资源,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正确答案
(1)样方法 增多
(2)(互利)共生 缺乏某些无机盐和有机养分
(3)种类和比例 更换培养基(或降低培养基的浓度或渗透压、加水稀释)
(4)迁地保护(如移栽到植物园);建立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保护其基因、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保护(繁殖)(答到一点即可)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上:
2004年12月,印度洋强震引起的海啸导致死亡十多万人,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在我国的雷州半岛和深圳湾也有红树林,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地震灾区是我国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和自然保护区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灾区有49处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处(卧龙、佛坪、白水江等3处属于中央直属)。由于地震影响,面积达2850万亩的大熊猫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
(1)红树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红树林是______________,它处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2)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___________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________进行传递。
(3)大熊猫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后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因为该生态系统________稳定性较强,_________稳定性较弱。地震过后,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都是有限的。
(4)在震后救援工作中,一些官兵感染了疥疮,疥疮是由疥螨生活于人皮肤表层的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疥螨与人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5)从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可以看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
(2)光合作用 食物链和食物网
(3)抵抗力 恢复力 自动调节能力
(4)寄生
(5)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闻材料一:每年春季,在我国西部一些地区黄尘弥漫。
(1)从生态因素分析,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西北地区植被____;人为因素可以归纳为:_____。
新闻材料二:我国西部174个县在2000年先行退耕34.33万公顷。
(2)科学家研究认为,沙尘暴的发生必须具有风和沙源两个条件,退耕还林、还草是西部生态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从治理沙尘暴的角度思考,“还林”的作用是__________,“还草”的作用是___________。
新闻材料三:我国将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①天然林保护 ②“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的建设 ③退耕还林、还草 ④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 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⑥速生丰产材料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3)从根本上说,我国实施六大林业工程的目标就是要提高____________,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正确答案
(1)覆盖率低、植被破坏、地表裸露等 不合理开垦、过度砍伐、过度放牧
(2)防风 固沙
(3)森林覆盖率
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0.01毫克汞或者0.1毫克的杀虫剂,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某研究小组开展了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
(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________,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________。
(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倍。
(3)图2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_________(填序号),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丙属于_________。
(4)分析上表,你认为这一湖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根据这一问题你将提出什么样的保护或改善建议?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捕食和竞争
(2)1.375
(3)①②⑤⑥;光合作用;分解者
(4)重金属离子(汞)和杀虫剂污染;防止重金属离子、杀虫剂等有害物质进入水体
黄河三角洲现存中国乃至世界最典型的暖温带湿地生态系统,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某科研小组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研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是对湿地中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R表示________,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____。
(2)下图是该湿地系统的碳循环图解。图中生产者是____(用字母表示)。如果E取食A的比例由1/5调整为1/2,则E的量是原来的_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控制洪水,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保护其中的珍稀动物,是在__________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正确答案
(1)生物通过呼吸散失的能量 11.3%
(2)A 1.5
(3)间接 基因和物种
调查研究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关系,对某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如下表。
(1)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表中涉及的成分外,还应有____________。画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食物网____________。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作用进入该食物网的。
(2)下图1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物种甲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图2中a~d表示物种甲和物种丙在能量流动过程中不同去向能量的相对值。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①.图1中的A表示物种甲同化的能量,则C、D表示的含义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图2中c1=a2+b2+c2+d2,则从物种甲到物种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据观察发现近几年该地区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显著减少。下表是科学家调查研究该地区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
①.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柱形图,横轴表示每类动物受威胁的各种原因,纵轴表示数值。
②.根据两类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原因,请提出你的保护建议(至少要答2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成分)、分解者
光合
(2)①.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②.c1/(a1+b1+c1+d1)×100%[或(a2+b2+c2+d2)/(a1+b1+c1+d1)×100%]
(3)①.见下图
②.建立建全法律法规;加强法制教育;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偷猎等(答案合理即可)
圆明园遗址公园是距北京市中心最近的、较为完善的湿地生态景观。这里生存着多种多样的沉水植物(多种水草)、挺水植物(荷、菖蒲、芦苇等)和陆生植物,还生活着以蝗虫为主的多种昆虫。水中有螺、沼虾、鱼类,此外还有蛙、蛇、鹭、野鸭以及野化的家猫等动物。回答以下问题:
(1)圆明园遗址公园中的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喜湿的植物生长于岸边,旱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对动物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物如上表(√表示有此类残骸)。
①.上表中所含内容,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缺乏的成分有____________。
②.圆明园遗址公园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___,鱼类与螺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
③.若用大量的杀虫剂杀除蝗虫等“害虫”,不利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稳定,原因有___________。
(3)近年来,圆明园遗址公园为了改善水系景观,有计划的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对圆明园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
(4)圆明园是北京地区金线偶褶蛙的唯一产区,为探察这一物种在该区的种群密度,对其进行了取样研究,第一次捕获120只,测量并作标记后释放,两周后,再次捕获的100只中有15只带有标记,此环境中大约有金线偶褶蛙__________只。
(5)植物学家发现:圆明园中有一种昆虫咬食植物时,就会引发植物体细胞专一性地产生一种挥发性物质(引诱剂),而这种物质会引诱胡蜂。于是飞来的胡蜂将卵产在昆虫体内,孵化的幼虫吃掉昆虫。但人工损伤或摘去叶子后植物就不会出现像虫咬伤时所发生的反应。据此,请回答:
①.同人工损伤或摘去叶子相比,只有受虫咬伤后的植物细胞才会产生引诱剂,试猜想发生这种反应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
②.试设计一个思路来证明你的猜想: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水平
(2)①.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与能量
②.蝗虫、螺、沼虾、鱼类 竞争与捕食
③.蝗虫等昆虫是食物链(食物网)的重要环节,若大量杀除蝗虫等昆虫,会影响其他营养级(物种)的生存(杀虫剂会造成环境污染,通过食物链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或其他合理的答案)
(3)破坏了物种多样性
(4)800
(5)①.昆虫咬伤植物时,唾液中的某种化学物质引发植物产生生理反应
②.在同一地区选定适当距离的长势基本相同的两组植物,经同样处理使其部分叶片机械损伤。其中一组用等量的提取的毛毛虫唾液涂抹叶片伤口,另一组用等量的蒸馏水涂抹伤口。观察并统计一定时间内胡蜂飞来的数量差异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稻田养鱼”这种养殖方式近年来在许多地方得到推广。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最终取得稻、鱼双丰收,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此外,在遭遇虫害时,一些水稻会释放某些物质,吸引害虫的天敌并消灭之,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有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2)水稻和鱼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过程中,水稻通过_________信息引来天敌,防治害虫。
(4)若发现稻田中某杂草具有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价值。
(5)画出稻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注意:在图中用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在方框中写出具体生物,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生理过程的名称)
(6)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运用生态学原理,建立了各种生态农业生产体系。试述发展生态农业的优点: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捕食、竞争、寄生
(2)生产者和消费者
(3)化学
(4)直接使用
(5)见下图
(6)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无污染、低成本,提高能量利用率)
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城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具备较有利的生存优势的原因是________ 。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__________。
(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___________。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_______,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正确答案
(1)所处的营养级低,属于第二营养级
(2)化学信息
(3)基因交流
(4)环境容纳量
目前公认为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此我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的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结合图甲和图乙回答与生物圈碳循环相关的问题:
(1)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图甲中缺少的过程:__________(用图中物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图乙反映了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的变化。分析图表发现: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_____________;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____________;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
(3)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 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④优化建筑结构,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正确答案
(1)吸收大气中的CO2 A→CO2(2)①过程大大减少,并且⑥过程增加 下降 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
(3)①③④
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下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____。
(2)自然界中,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因素是______,因此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____。
(3)若此图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地灭鼠方案:___________;参照该法,据所学知识,写出防治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哪些?________(写出三种方法);这种生物防治方法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增加
(2)出生率和死亡率 计划生育
(3)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从根本上控制老鼠的种群数量 引入害虫天敌、引入害虫寄生物或致死病毒、培育抗虫作物 不污染环境且保持生态系统稳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恢复和改善受灾地区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既是灾后产业重建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又是有效防止地震次生灾害发生的关键环节和必然途径。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灾后河流污染,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捕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得到较好的效果。
①.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
(2)地震区域的生态恢复需采用________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但不能仅靠人工恢复措施,还应依靠________机制。
(3)地震灾区内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_________保护。
正确答案
(1)①.二次污染,持效短
②.大型挺水植物和藻类竞争,鱼捕食藻类
③.吸收矿质营养,降低富营养化程度,遮光,影响藻类生长 次生演替
(2)生物措施和工程 自然演替
(3)基因(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就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